<p class="ql-block">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指出:“重视幼儿通过绘画、讲述等方式对自己经历过的游戏、阅读图画书、观察等活动进行表达表征,教师能一对一倾听并真实记录幼儿的想法和体验。”</p><p class="ql-block"> 幼儿表征是幼儿自身发展和教师观察支持中重要的一环,围绕这一主题,我园展开了本次的教研活动。</p> 活动准备 过程概述 <p class="ql-block">问题一:什么是表征?</p><p class="ql-block"> 表征是幼儿思维内化的过程,幼儿借助自身直接参与的活动,通过一种或多种方式,较为清楚地表达自身需求,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认识,从而来认识和了解事物,是幼儿从自我感知向思维过渡的中间环节。</p><p class="ql-block"> 幼儿表征的方式包括语言、图画、肢体、眼神等。</p> <p class="ql-block">问题二:教师为什么要支持幼儿的表征?</p><p class="ql-block"> 幼儿通过多元表征的方式表达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与理解,以及自身的情绪、情感等。对幼儿来说,鼓励幼儿表征让他们有了抒发自己情绪、情感的绝佳渠道。对教师来说,幼儿的表征常常反映出他们的兴趣、关注点和需要,我们通过理解表征更好的了解幼儿、理解幼儿、尊重幼儿。</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问题三:在班级的什么区域可以展示幼儿的表征作品?</p><p class="ql-block"> 幼儿表征在活动中表现为幼儿的语言、行为、作品,就是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包括绘画、语言、动作等来理解表现事物,将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p><p class="ql-block"> 随着幼儿年龄的变化,不同年龄阶段的表征也不同。日常教育教学中常见的表征形式有:言语表征、动作表征、音乐表征、作品表征等。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特的表征方式,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有着不同的表征特点。因此,幼儿的表征可以在美工区、建构区、音乐区、表演区等,也就是说只要是孩子需要的、愿意的都是可以进行表征并且进行一对一倾听的。</p><p class="ql-block"> 例如小班幼儿小肌肉群发展还不完善,执笔都有难度,所以他们的表征可以是身体动作、线条涂鸦等简单的方式,来对自己的游戏活动进行回忆、复述、表现。老师需要做的就是帮助幼儿拍下来,并将幼儿在动作表达时的语言进行记录。</p> <p class="ql-block"> 为了帮助老师们更好的学习与实践,李园长对此前到无锡进行交流观摩的图片视频进行讲解与分享。</p> 研后反思 <p class="ql-block"> 表征可以发生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教师要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自己想要记录的生活与游戏。那么在展示表征内容的时候应该怎样筛选?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怎样的表征值得展示?又会与环境发生怎样的交互作用?这仍需要我们继续去实践与思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