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家园共育 共筑幼儿成长——和平乡中心学校下属幼儿园开展“家园共育”主题教研活动

静若悠然

<p class="ql-block">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 幼儿园与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做好家园共育工作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2023年11月23日下午,和平乡中心学校下属幼儿园在蒙古道走教点开展了“聚焦家园共育 共筑幼儿成长”的主题教研活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家庭与孩子这三者就像一个三角形,在教育工作中少了哪一条边都不行。家长即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同盟军,家长在幼儿教育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p> <p class="ql-block">  活动开始前,蒙古道走教点教师曹正清说出本次教研设计的意图和目标。</p><p class="ql-block">   家园共育,家园联系就是在幼儿园和家庭之间,教师和家长之间形成合力。合力,是教师的希望,也是幼儿园的目的之一。教育合力诸因素中,家庭、学校是最主要的。要圆满完成对幼儿人格、知识的教育,教师必须取得家长的配合,与家庭形成合力,努力完成教育幼儿的目标。 教师要改变观念,与家长进行平等沟通,家长是教师最好的合作者,没有谁比父母更了解孩子,因此家长是教师了解幼儿的最好的信息源,家长与教师的配合使教育计划的可行。 所以特组织各园点教师,各位家长代表参加,并邀请蒙古道走教点颜芸曦和张志妍的妈妈为大家分别从幼儿角度和教师家长角度讲了两节不同的课程。。</p> <p class="ql-block">首先由张志妍妈妈从如何培养幼儿不挑食的习惯方面,从手指游戏,绘本故事进行授课,让孩子们知道要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家长可以为孩子阅读一些有关 “不挑食”的绘本故事,利用故事的形式,帮助孩子了解饮食营养对人体的重要性,以此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因此,在幼儿园阶段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需要幼儿园和家长不断关注和引导。从食物营养到身体锻炼,从个人卫生到学习习惯,都需要我们从平时的日常中切入,通过幼儿园和家庭的引导和榜样,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希望以此为契机,并一直坚持下去,做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p> <p class="ql-block">颜芸曦的妈妈从教师,家长孩子多个方面讲出如何抓住细节教育孩子,如何建立家庭规则,如何让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从理论和实际结合讲了她的经验体会。</p><p class="ql-block"> 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是潜移默化的,应该关注点滴细节,它是一个过程,追求以小见大 ;它更是一种渗透,追求水滴石穿。家长应当注意从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里去培养、塑造和要求,要从生活中的小事情、小细节抓起,注意言传身教,做到真诚平等,勤于表扬和鼓励,于无声处,渗透到孩子的心田。家庭建立必要的规则,可以使家庭教育更有原则,也可以帮助孩子形成条件反射,加速习惯养成。</p> <p class="ql-block">实现家园共育,需要教师与父母以儿童发展为中心,进行经常性的双向沟通。老师会随时向父母介绍孩子在园里的生活、学习情况,进步与不足;父母也要向教师反映孩子在家里的表现与变化。如果家长有任何问题,及时和老师沟通。只有双方相互商讨、沟通,取得共识,有了共识才能做到共育。幼儿园教师受过专业训练,并经常能学习新的教育理论、研究新的教育方法,而父母从总体上说,在这方面是比较欠缺的。但父母从孩子出生后,就看着他的成长,对孩子的了解比教师要深刻得多,并且在家庭教育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这又是许多教师所欠缺的。因此,父母和教师应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只有建立了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家园双方才能互相沟通,密切配合,形成共育局面——这是实现家园共育的基本前提。</p> <p class="ql-block"> 交流分享 共话成长</p><p class="ql-block"> 课后,教师与家长们展开研讨。在研讨中,我们寻找教师以及家庭多元化的解决策略,一起来研讨我们的家园共育该如何去应对。</p><p class="ql-block"> 老师们积极发言、各抒己见,针对家园共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梳理, 各位教师代表结合各自园点的案例,从与人的交流、事的沟通、情的融合,举例说明日常工作中常见的问题,深入浅出的从沟通话术、沟通方式、消息的编辑和处理办法等方面分享了家长工作开展的具体措施与技巧。</p><p class="ql-block"> 各位家长也是踊跃发言,讲在教育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困惑,说出各自孩子的优缺点,说出各自好的育儿经验。并承认为了工作、生活,顾了自己,又顾不了孩子。有的认为孩子年龄小,来幼儿园只是为了玩,还有的认为孩子送到了幼儿园,就是老师的事情……从今天的研讨活动中了解到什么才是真正的幼儿园教育的理念,认识到家园共育的重要性,并要求以后多开展这种活动,让他们更多参与进来,让他们更多了解孩子,让孩子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总结提升 研有所获 </p><p class="ql-block"> 最后,和平中心学校主管学前教育铁有山主任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她强调:要研有所获,研有所用。针对不同的幼儿,不同的家长,教师要体现出专业素养,因材施教,灵活多样,切实为幼儿的学习生活和家长的高质量陪伴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p> <p class="ql-block"> 一次学习 一次收获</p><p class="ql-block"> 本次助教和研讨活动再次引发了老师和家长对家园共育的深度思考,使大家更加清晰家园共育的思路与方法, 幼儿园教育不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责任,而是家庭与幼儿园同频共振,双向奔赴的心与心的交流,更是爱与爱的沟通,每一份真诚的教育,都是从相遇开始。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一定能健康快乐的成长!</p>

共育

幼儿园

家长

教师

孩子

家园

教育

幼儿

家庭

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