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序言</p><p class="ql-block">《道德经》的作者据传为老子,时任周王朝的守藏室官吏,我们可以理解为图书馆管理员(爱因斯坦及某位伟人也做过),目前经考古的版本,按时间顺序,有如下版本:</p><p class="ql-block">1,1993年10月,湖北荆门市郭店村经挖掘的一号战国楚墓出土了竹简《道德经》抄本,我们简称“简本”,经测定,该版本为公元前400年左右;</p><p class="ql-block">2,1973年12月在湖南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西汉帛书甲乙《道德经》抄本,经测定约成书于高帝和文帝时期,我们简称“帛本”。</p><p class="ql-block">3,现在通行的传本有:河上公《道德经章句》,王弼《老子道德经注》,傅奕《道德经古本》。</p><p class="ql-block">本文精解的传本,以通行本为基础,参考竹简本、帛书本,以及若尘自己的理解,其中涉及重大分歧的,若尘会在备注指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正文:</p><p class="ql-block">第一章:</p><p class="ql-block">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p><p class="ql-block">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p><p class="ql-block">故常无,欲(1)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曒(2)。</p><p class="ql-block">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p><p class="ql-block">备注:此章有两处重大分歧。(1)王弼本,将无有和欲合为一词,即: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虽是南北朝大玄学家王弼所传,但若尘认为该句序与《道德经》全篇的整体逻辑严重不符,故弃之。(2)诸多版本为“观其徼”,若尘根据帛书本版本“徼”作“曒”,若尘从“曒”,理由:曒之偏旁有“日”,有显意。符合无有之有的大逻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好了,正式开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1 道可道,非常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道,最基础的解释是道路和行走以及言语。此句第一个道字可定义为万物的奥秘。此句有三种解释:1,道理是可以说的,但是,你说的不见得是道理;2,万物的奥秘可以被感知和践行,但是你的感知和践行,未必代表了那个真正的奥秘;3,宇宙规律可以被揭示,揭示的规律有助于人类在宇宙行走,但是,你所揭示的规律,并不总是和那个永恒存在的规律相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以参考的事实:牛顿经典力学到爱因斯坦相对论;中国古代的阴阳经络理论到现代的细菌蛋白质基因理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2 名可名,非常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万物的奥秘即道,人类用文字符号对道进行描述,称之为名。所以理解同1.1。名可名,名非常。</p><p class="ql-block">全句12个字若尘理解为:道可名,名非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以参考的事实:古汉语用贰来表示数量2;罗马用Ⅱ表示2;二进制语言用10表示2。是故,名可名,非常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3 常。普通民众理解为经常,有哲学家理解为永恒,有数学家理解为大概率事件,有物理学家理解为规律,中国古代先哲伏羲文王理解为易,若尘认为皆对。为什么?名可名,非常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讨论与延伸:这12个字,是所有哲学和思想的天花板,也是人类认知的天花板。它强调了道和人的根本关系,若尘亦总结为12个字:道是道,名是名,道可名,名非道。道不能决定名,名不能决定道,仅此而已。任何违背这12个字的哲学及其思想,若尘借用《金刚经》的一句话: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若尘借用《庄子》的一句话: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若尘借用《逻辑哲学论》的一句话:对不可言说之物,保持沉默。道不孤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4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12个字非常简单,但掌握有点难,若尘要举个例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9岁的小明。</p><p class="ql-block">小明在10年之前,小明出生没有?显然没有,这方天地是没有小明的。把这种状态,若尘称之为“无”,对于9岁的小明来说,10年以前的这种状态,就是“无”的状态,这是小明人生开始前的状态。我们如果把小明换成天地,则天地出生之前的状态,我们亦称之为“无”,如此,形而上学,我们可得:无,名天地之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在来理解“有”</p><p class="ql-block">小明的父母,在小明出生之前皆已存在,他们在一起了,相知相爱,故小明在9岁之前通过小明之父母亲的精子和卵细胞相结合,通过小明母亲的肚子,小明方才来到这方世界(天地),我们将小明出现在这个世界的过程,我们称之(名)为有,小明是有父母的,同样,我们将小明,换成万物,形而上学,我们就可以轻易得出:有,名万物之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事实:现代天文学揭示,这方天地,太阳系,地球皆是有寿命的。其实,万物皆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正确理解这12个字,白话文如下:天地万物开始出现之前的状态,我们可称之为它的“无”,天地万物出现之后生和产的过程,我们可称之为它的“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5 重要批判:这世界是虚幻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若尘评论:当代某著名公知人物(曾任某大学校长),在媒体大肆宣扬这方世界是不存在的,若尘认为,极度荒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道若不存在,人类何以依赖科学真理在地球创立如此灿烂的文明?</p><p class="ql-block">道若不存在,人类如何依赖科学真理未来在宇宙行走?</p><p class="ql-block">道若不存在,佛祖何以四谛、六度来教化世人如何收敛人类的恶性,来改善这个真实的世界?</p><p class="ql-block">人类所有的宗教、哲学、科学,都是对这个真实的世界进行不同角度的努力,而不是放弃,让这个存在丑恶的世界变得更美好,这世界何来虚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6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曒。</p><p class="ql-block">若尘的理解是:欲观其妙,须以无常;欲观其皦,须以有常。</p><p class="ql-block">白话文是:想要了解万物的奥妙,需从没有规律的现象开始(人类认知局限性);想要进一步了解万物的运行轨迹及其终极奥秘和边界(曒),须从已经发现的规律当中去突破,去寻求更加接近真理的规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7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理解了1.6,这句毫无障碍。</p><p class="ql-block">无有是相续相成,不是相反相成。</p><p class="ql-block">无有是01的关系,是认知的突破。比如:从牛顿没有出生,到牛顿出生后创立的经典力学,从牛顿的经典力学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这些都是从无到有,再重复从无到有的过程。这就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8 此章可以得到什么启示:</p><p class="ql-block">1.8.1 万物存在奥秘,这称之为道,万物各有其道;</p><p class="ql-block">1.8.2 道可以被感知和践行,对道的感知和践行,称之为名,名虽有助于人类在宇宙行走,但名终究不是道;</p><p class="ql-block">1.8.3 道法自然,但道法不是自然,人胜不了天;</p><p class="ql-block">1.8.4 从无到有,这过程很玄妙。</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