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龙纹石:质朴古拙,尽是沧桑亘古秦风汉韵!

冬曰暖陽

<h5> 龙纹石属于秦岭石中一个比较特殊稀有的品种,其纹理以曲折的线条为主,或粗或细,粗若手臂,细如发丝,皆形态似蛟龙,灵动象弹簧,飘逸若流云,意韵如水波。不仅是秦岭石,其它很多石种都有龙纹石,只是名称不同。</h5> <h5><b> 秦岭龙纹石由于其纹理形态曲折连绵,恰似龙行舞动的轨迹,所以被称为龙纹石,也有称卷纹石、曲线石。</b><br></h5> <h5> <b> 龙纹石在秦岭石中能单独成为一个品种,主要是因为其纹理特点与众不同,和画面石相比,龙纹石纹理形态主要是曲折的线条,仅是线条就足以给人优美的视觉效果,那些曲折舞动的线条,犹如中国书法般遒劲,真是行云流水,连绵不绝。秦岭龙纹石也有形成图案的,更是众多藏家追逐的上上佳品。</b><br></h5> <h5><b> 秦岭处于中国版图的正中央,也是中国唯一一座呈东西走向的山脉,主体位于陕西省南部与四川省北部交界处,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中华龙脊”。</b></h5> <h5><b> 秦岭古称“终南山”,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称“秦为天下之脊,南山则秦之脊也”,涵盖昆仑山、华山、太白山、南五台等耳熟能详的名胜古迹,被古人认为是天神和地衹的居所,是最接近日月神德和天地源泉的地方,见证了西周、秦、西汉、新、东汉、西晋、西魏、隋、唐等13个朝代的兴衰。</b></h5> <h5> <b> 而发掘于此的特有石种——秦岭石,似乎也同样承载着华夏历史的千年风霜。</b></h5> <h5> <b>秦岭石饱含红、绿、黑等丰富色彩和古朴气息,就如同沉寂数千年的青铜器文化遗留至今,浓缩成矿石,蕴含着历经千年洗礼沉淀的民族精神与气势。</b></h5> <h5> <b>秦岭龙纹石,产于陕西洋县溢水河,主要色彩为黑、白,对比度好,表现力强,画面内容丰富,有人物、动物、植物、山水……</b></h5> <h5> <b> 中国人一直被称之为龙的传人,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高贵、权力、威严的象征,是华夏民族的图腾。</b></h5> <h5> <b> 秦岭龙纹石,纹理如龙行,以龙命名,足见龙纹石在藏家心里的地位有多尊贵,也足以证明对龙纹石喜爱至极。</b></h5> <h5> <b>秦岭龙纹石以纹理奇异取胜,屈曲盘旋,变幻莫测,天地沧海之岁月沉浮,尽显在石面的曲折纹理之中!!</b></h5> <h5> <b> 秦岭龙纹石,青灰色的石体上,呈现各种图案,似盘龙、似飞鹰、似走兽……这些奇石,精光内蕴而不刺眼,谦虚低调而有内涵。</b></h5> <h5><b> 秦岭龙纹石,有卷纹、龙纹、云纹、波浪纹、虬枝纹、花鸟纹、山形纹等等,辗转腾挪,动感强烈,凸凹粗旷,气势如虹,如玉龙腾飞,似云卷云舒,婆娑曼妙,韵味十足,婀娜飘逸,非人力所能及也!!</b></h5> <h5> <b>秦岭龙纹石分山料和水冲料,山料立体感强,水冲料质地细腻,纹理精美。秦岭龙纹石是一种非常独特的石种。</b></h5> <h5><b> 秦岭—中国南北气候分界岭,也是黄河、长江的分水岭。东西长约1400公里,南北纵深200至300公里,它是昆仑山向东延伸的余脉,因其大山河谷延绵不断,具有聚风聚气,是藏龙卧虎之地,故长安古称帝王之都,秦岭亦被为中国龙脉之山。</b><br></h5> <h5> <b>秦岭西起甘肃天水,东至河南洛阳,在陕西段主峰太白山海拨3767.2米,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华山更是旅游热点。秦岭南北分布着珍稀名贵动植物,金丝猴、大熊猫等一类动物被称为国宝,植物物种丰富,珍稀植物众多。</b></h5> <h5> <b> 秦岭也是中国的中央公园,植物园以西安周至田峪河为主要河流向东西辐射,跨越秦岭,含周至、户县秦岭部分地区。</b></h5> <h5> <b>大秦岭与黄河、长江组合而成的“一山两河”,是中国地理的心脏地带,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所在,也是华夏民族的本部所在。由伏羲女娲开启的民族香火,生生不息,世代相传。</b></h5> <h5> <b>秦岭北麓分别有历史名城西安、咸阳、宝鸡、渭南、三门峡、洛阳。秦岭南部分别为南阳、商洛、安康、汉中、广元、陇南等地市。</b></h5> <h5> <b>秦岭除了珍惜动植物外,还有造山运动后经过亿万河水冲刷、搬运、撞击、在吸收了阳光、地气、矿物元素后形成的奇石、景观石,这些稀有资源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珍宝,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这些不可复制、不可再生的自然艺术品。</b></h5> <h5><b> 秦岭龙纹石,它们那凹凸不平的纹理图案之美,无论是远观,还是近赏,就像人工精心雕刻一般,给我带来别具韵味的审美享受和人生感悟。奇石之美,美在自然!自然之道,至高之道!!</b></h5> <h5><b> 陕西“风、土、人、情”让秦石艺术自觉形成了“拙朴、苍劲、浩气、包容”的风格,成为陕西人文的艺术物化。</b></h5> <h5> <b>中国龙文化,上下数千年,源远而流长。</b></h5> <h5> <b> 地质文献记载,三叠纪以前,如今的秦岭山区,是一片汪洋古海。因地壳板块移动,迫使秦岭古海板块发生俯冲、移位和崛起,古海北部褶皱成山;印支运动时期,古海板块再次移位、俯冲,至三叠纪末,古海板块全部崛起,海水完全消失,形成连接南北古陆的延绵山系,于是,秦岭横空出世。</b></h5> <h5> <b> 秦岭东西横亘于陕西,平均海拔为1500~2500米,山势北陡南缓,北麓的大断层拔地而起,千崖竞秀、山峰壁立,形成许多深切山岭的溪涧,较大的溪流有72条,俗称秦岭七十二峪,每道峪口都有一片冲积扇,是秦岭石的主要采集地。</b></h5> <h5> <b> 岁月悠悠,秦岭山系受地球内营、外力的长期作用,岩石裸露,如山之骨骼,加上雪雨流水的侵蚀、切割与风化,形成了无以数计的断岩石河,大者体如楼栋,小者手可把玩。</b></h5> <h5><b> 其中一些古灵精怪的石头,或作人形,或呈鸟兽伏,或者纹理如画,或是天成文字,甚至有人生偈语一般的奇石,使人见之就爱就迷,惊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b></h5> <h5> <b> 缘石而来的地名,如“狮子崖”、“纱帽石”、“偏崖子”、 “乌龟石”、“鸡公石”、“鸡母石”、“关门石”、“摞摞石”、“桩桩石”、“鹰嘴石”,比比皆是,奇石不仅是佛坪多处地名的由来,而且成为人皆熟知的一种地貌标志</b>。</h5> <h5> <b>龙文化上下八千年,源远而流长,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符号。在中国文化中,龙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上下数千年,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b></h5> <h5><b> 陕西省地处我国西部,北有黄土高坡,中有关中盆地及绵亘东西的秦岭,南有米仓山,大巴山脉,四河(黄河、渭河、泾河、洛河),三江(汉江、嘉陵江、丹江)横跨纵贯全省,新老地层齐全、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火山岩及混合岩均衡育成。岩石变质程度深,构造复杂,地形面貌多样,岩石出露面积大,流水冲刷作用强。</b></h5> <h5> <b> 优越的地质构造,山川沟壑和自然环境为观赏石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从而陕西孕育着丰富的观赏石资源,有些正在开发利用,还有些正待人们去发现。</b></h5> <h5> <b>龙的形象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龙的影响波及了文化的各个层面,多彩多姿。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联的情感。</b></h5> <h5> <b> 聚天地大美,蕴华夏魂魄。秦岭龙纹石实乃大秦岭、大龙脉、大中华龙脊流淌出的髓血凝聚,是大自然给龙人的恩惠!</b></h5> <h5> <b>当你驻足在美轮美奂、亘古不变的秦岭龙纹石石作前,感受着绕梁不绝、充盈四射的祥瑞福音之气,你会企盼秦岭石文化的浩气长存,你会感念上苍让中华之魄、龙脉图腾——秦岭龙纹石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b></h5> <h5> <b> 原生态秦岭龙纹石《天书》,精美绝伦,卷纹图案如同草书,<span style="color: inherit;">非常罕见。</span></b></h5> <h5><b>▲题名:喜上眉梢</b><div><b>规格: 60x 80x50cm<br></b></div><div><b>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如百鸟朝凤般,四面八方飞来的喜鹊们争相落脚素雪未化的梅枝上,叽叽喳喳叫个不休,报喜声声声入耳,唤醒了冬眠的梅雪翩翩起舞……“鹊儿轻叫,叫醒春来早。”赏之心扉大开,怎不令人喜上眉梢呢?</b></div><b> 此赏石呈炭灰色,一条条纵向纹路贯穿上下,秦岭石所特有的苍润质感、铿锵筋脉,营造出一种天地寥廓的深远意境。凸出的石英纹勾勒出梅树铁骨般老桩、玉带般新枝,雪透暗香,引群鹊争芳的国画意境。画面呈黄金分割形构图,从底部直达顶端,上下皆无尽头,似乎能看到树的另一面也落满了喜鹊,也一样的热闹非凡,给人留下美妙的联想。整个画面点、线、面完美组合,多样而统一,构图完美,内容丰沛。无限雅致,万种风情,诗意画境,皆令人醉。</b></h5> <h5><b>▲【题名】:三叠纪<br>【石种】:秦岭龙纹石</b><div><b> 形体恰似终南山南五台轮廓,纹理分布均匀,层叠交错,弧线、弧度自然,优雅。再端详时,不由肃然——竟是一尊卧佛!面含笑意,姿态雍容,形意完美。大秦岭从二叠纪、三叠纪时挺起伟岸的脊梁,已过去数亿年时光。他是以怎样一种默默地修炼,静静地守候,凝日月天地之精华,修得如此柔美而坚韧的石纹,方有了如此深厚的内涵?</b></div></h5> <h5><b>▲【题名】:盛世祥龙<br></b><b>【石种】:秦岭龙纹石<br></b><b>【规格】: 30x24x6CM</b></h5> <h5> <b> 在中国,龙简直无所不在,龙文化源远流长,日常生活中也有龙的踪迹。衣有龙袍、龙冠;食有龙虾、龙眼、龙须面;建筑有龙宫、龙亭;行有龙舟、龙车;家具有龙椅、龙床;正月十五要舞龙灯,五月端午要赛龙船;动物有龙马、龙蚤;植物有龙葵、龙舌兰、龙须草、龙须菜、龙柏、龙爪槐;风水宝地叫龙穴;抽水的水车叫龙骨水车;大吊车叫龙门吊;天上有龙星,地下有龙脉。古代的类书中和龙有关的名词不下数百,一千年前编辑的《太平广记》搜集的龙的神话小说,就有八十一则。</b></h5> <h5> <b> 中国龙,一声长啸,尽显威武霸气!!</b></h5> <h5 style="text-align: right"><i><u><font color="#9b9b9b">---声明: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致以诚挚敬意!如涉侵权,有告即删!</font></u></i></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