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陈家桅杆</b></p><p class="ql-block"> 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陈家桅杆(又名陈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扩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是一座集居住、祠堂、园林、书院为一体的综合建筑群。院内面积15亩,门前竖立双斗桅杆,建筑主要特点为穿斗木结构,是典型的晚清时期川西民居,也是川西现存规模最大的祠堂建筑。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b>陈家桅杆溯源</b></p><p class="ql-block"> 陈氏家族祖籍重庆璧山,于乾隆初年由壁山县迁至新津县西河白鸡嘴,后从新津县迁居至温江王高坎,最终搬迁定居于现址寿安。陈氏家族由第八、九代孙陈宗典、陈登俊(武举)修建陈氏宗祠,门前竖立两根双斗桅杆,故名陈家桅杆。陈氏先祖一心向往成都平原的优良自然条件,作为其家族安身之所,搬迁到寿安后至此家业兴旺,后人功名显赫,成为富甲一方的名门望族。</p> <p class="ql-block"><b>什么人可以立桅杆?</b></p><p class="ql-block"> 古时,桅杆是身份的象征,只有有功名的家族或个人才能立桅杆,科举中功名后,在宅前或宗祠前竖立桅杆,其作用有二:一是考中后,家族在社会中地位提高,可以光耀门楣。二是可以作为后人学习的榜样,激励后生努力读书习武,积极进取以博取功名。桅杆底部的石墩若是圆形的,要比方形更显尊贵。</p> <p class="ql-block">欢迎朋友们光临、关注浏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