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英伦三岛~牛津大学、巴斯城、巨石阵

家乡的玫瑰

<p class="ql-block">来到著名的牛津大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牛津殉道者纪念塔,它是牛津大学精神的象征。这座塔三面七角,<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哥特式尖塔建筑,</span>位于三条大路交汇处。它建于1841年是为了纪念牛津大学的三位杰出校友,16世纪<span style="font-size: 18px;">被玛丽女王烧死的三位</span>宗教改革者:坎特伯雷大主教托马斯·克兰默、伦敦主教里德利、温彻斯特主教拉蒂默。</p> <p class="ql-block">殉道者,<span style="font-size: 18px;">源于希腊文,指为</span>信仰作见证、受苦殉道的人。在基督教的传统中,殉道者是为信仰付出生命的人,首位为耶稣基督。这个词也被用来描述所有为了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念,不畏惧死亡的人。</p> <p class="ql-block">休·拉蒂默,1514年在剑桥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1531年获威尔特郡的西金顿神父之职,在布道中大力宣传新教思想,支持英王亨利八世与王后凯瑟琳离婚,1535年任伍斯特主教。1547年爱德华六世登基后任宫廷神父,多次在宫廷教堂布道,对人民充满同情,除开展宗教改革外,还<span style="font-size: 18px;">呼吁</span>禁止圈地,降低地租等,影响很大。在信奉天主教的玛丽一世继位后,于1553年9月被捕,囚于伦敦塔。后押往牛津受审,与里德利一起于1555年10月16日被处火刑。</p> <p class="ql-block">里德利,1533年任牛津大学训导主任,1541年任牛津大学校牧。1545年任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牧师。1547年升罗彻斯特主教,1550年任伦敦主教。支持享利八世的立新教为英国国教的宗教改革,制定英国国教会信仰纲要《四十二条款》。1555年10月16日被复辟天主教的玛丽一世判处火刑,他与拉蒂默慷慨赴死,他的弟弟送来一袋火药,挂在他的脖子上,他问哥哥又要了一袋给他的弟兄,于是他哥哥也给拉蒂默脖子上挂了一袋火药。拉蒂默说道:里德利先生,火光闪动,真让人愉悦,今天我们就像上帝赐予的蜡烛,光照英格兰,我相信烛光永远不会熄灭。</p> <p class="ql-block">托马斯·克兰默,在剑桥耶稣学院修完逻辑学、古典文学和哲学,1515年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526年获得神学博士学位。当国王挑选几位剑桥大学的学者作为驻欧洲各国的外交官时,克兰默被选为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使节。从1532年10月起克兰默<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亨利八世、爱德华六世和玛丽一世统治期间担任坎特伯雷大主教。</span></p><p class="ql-block">享利八世以王后凯瑟琳生不出继承人为由,请求罗马教皇准予其离婚被拒绝后,宣布新教为英国国教<span style="font-size: 18px;">(新教准予离婚)</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断绝和罗马教廷(天主教)的关系,</span>开启了英国的宗教改革。</p><p class="ql-block">1533年5月23日,克兰默宣布了亨利与凯瑟琳的婚姻违反上帝法律的判决;5月28日,克兰默认可了亨利和安妮·博林的婚姻;6月1日,克兰默亲自为安妮女王加冕、涂油,并将权杖交给她;9月7日,安妮女王生下了伊丽莎白,克兰默给伊丽莎白施洗礼,并充当她的教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登基后的玛丽一世</span>撤销了原来的宗教改革法令,在英国恢复罗马天主教信仰,强迫国会建立宗教法庭,审判新教徒。她自然不会放过她和母亲凯瑟琳的仇人,主持国教宗教改革的克兰默大主教。克兰默大主教受到了宗教法庭的审判,他被强制目睹了里德利和拉蒂默两位主教被执行火刑。<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他被诱导签下6份文件,承认天主教。</span>但是玛丽一世并没有放过他。1556年3月21日,在同一地点,克兰默大主教被执行火刑。他在火刑场上慷慨陈辞:“不管是上天接纳我,还是地狱吞噬我,今天我要当众表明我真心的信仰!”他反对教皇(罗马教皇是天主教)反基督的教义,并说,我的右手写过放弃我真心信仰的悔过书,因此它将先受惩罚。他将右手伸向烈火,一动也不动地把它烧毁,然后身受火刑死去。玛丽女王和复辟教会原来指望利用克兰默临终前的悔过词来打击新教,却不料他不但对自己的悔过加以否认,而且为新教主张重做宣传。克兰默辞世之句是:我主耶稣,请接收我的灵魂……我看见天堂之门已开,而耶稣正站在上帝的右边。</p><p class="ql-block">英国圣公会把3月21日定为殉道者节,以纪念托马斯·克兰默大主教。</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个纪念塔上的碑文?好像全是牛津大学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者的名单。</span></p><p class="ql-block">介绍一下背景:当时欧洲信仰天主教,唯<span style="font-size: 18px;">罗马教廷马首是瞻,强人享利八世与西班牙公主凯瑟琳生育五个孩子,只存活玛丽一个,为了子嗣和国脉,他要停妻再娶与教皇闹翻。</span>此时的罗马教廷一直是凌驾于基督教国家之上的,国王的身份只有经教皇确认才会被世俗接受具有合法性。罗马教皇通过教会组织和税收在基督教国家拥有实际利益,国王对国家的控制权实际上被虚置,这自然会引发教皇与国王之间关于权力的斗争。英国国内的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span style="font-size: 18px;">加之新航路的开辟,</span>人们再也不愿将宝贵的财富交到贪婪的教士手中了。以国王为首的统治阶级与新兴的资产阶级在反对教会的问题上达成了统一的联盟。英王亨利八世颁布<span style="font-size: 18px;">《至尊法案》迫使教会依附于王室,提出了"王权至尊",将有关教会事务的管理权也纳入自己的权力范围之内,使他</span>成为<span style="font-size: 18px;">真正意义上独立的君主。</span>但享利八世时运不济,连娶6个老婆,只有第四个老婆生了个儿子爱德华。这个儿子尊奉新教9岁继位,15岁夭折。长女玛丽一世37岁继位,在母亲娘家西班牙支持下复辟天主教,疯狂迫害新教,被冠以“血腥玛丽”称号,在位5年后去世,她同父异母的妹妹,因信奉新教曾被她关在伦敦塔的伊丽莎白继承王位,史称伊丽莎白一世。在享利八世之前英国没有女王,为血脉传承此后女人也可继承王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社会的进步往往都需要殉道者的付出和牺牲来推动,那些以己身之自由和生命照亮人们前行的道路并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信念的人,值得人们的尊敬和铭记。</span>牛津大学正以此做为对学子的激励,牛津大学的校训是:Dominus illuminatio mea(拉丁文)“耶和华是我的亮光”,这亮光<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追循内心的良知,</span>引导探求知识,良知寓知识最恰当的运用,造福于人类,如耶稣为信仰的奉献,如殉道者为社会进步的自我牺牲。</p> <p class="ql-block">导游发了个导览图,我们自由游览。牛津这个地方,最早是一个渡口,是泰晤士河和柴威尔河交汇的地方,由于这里的水很浅,牛可以拉着船从渡口横穿,因此取名为“ 牛津 ”,为牛津镇。</p><p class="ql-block">牛津大学是英语世界中最古老的大学,有“天才与首相的摇篮”之称的美名。虽然牛津大学的确切创立日期仍不清楚,但其有记录的授课历史可大约追溯到1096年,迄今已有9个世纪。整个牛津大学最大的特点是与城镇融为一体,街道就从校园内穿过,大学不仅没有校门和围墙,甚至连正式招牌都没有,各学院的名称标牌也设置得极其低调。</p> <p class="ql-block">最早的时候,英文世界是没有大学的,它孤悬海外比欧洲落后二百年,当时英国的官方语言和公文文件用的是法语。中世纪的英国人都是到法国大学就读。而牛津大学的出现,完全是一个历史的偶然,1167年英格兰国王亨利二世同法兰西国王菲利普二世发生教派之争,亨利二世一气之下召回了在法国巴黎的英国学者,并且禁止他们去法国进行讲学或从事研究。当时亨利二世在牛津有座娱乐用的宫殿,就将其改成大学,这批英国学者来到了牛津,从而使牛津迅速发展成为英国经院哲学教学和研究的中心,这就是牛津大学的前身。</p><p class="ql-block">背景:亨利二世是英格兰国王亨利一世唯一的女儿与法国丈夫安茹伯爵的儿子,生于法国。亨利从母亲处继承了诺曼底,从父亲处继承了安茹,又娶阿基坦(法王路易七世前妻因不能生育离婚)得到丰厚的嫁妆,这使他实际上成为法国最大的领主,英格兰只是他那没有多少实际统一性的巨大领地的一部分。菲利普二世是路易七世与第二任妻子生的孩子,继承王位。这算什么关系呢?他爸前妻的丈夫,他叫叔吧?暂算作叔侄关系吧。</p> <p class="ql-block">博德利图书馆是牛津大学总图书馆,为哥特式风格的四合院建筑,其历史可追溯到14世纪。第一批书来源于1320年伍斯特城主教科巴姆捐赠的一批手稿。1435~1447年英王亨利五世之弟格洛斯特公爵汉弗莱把自己的600种手稿藏书捐赠给牛津大学,藏书大部分是希腊文、拉丁文的古典著作和当时法文、意大利文的图书。1536~1539年英王亨利八世实行宗教改革时将这些藏书都当作天主教文献予以毁弃,和秦始皇焚书坑儒差不多。直到1598年牛津研究员出身的外交官博德利出资重建该馆,他还促成该馆为英国 5个接受出版物缴送本的图书馆之一,并以他的名字命名为博德利图书馆,<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20世纪50年代前一直是英国最大的图书馆,</span></p><p class="ql-block">这栋建筑最吸引人的是五庭柱,展示了<span style="font-size: 18px;">希腊和罗马的柱式风格。进门</span>这一层叫塔斯干式柱式;第二层叫多利克式柱式;第三层涡卷上去叫爱奥尼亚式柱式;第四层柯林斯柱式,英王詹姆斯一世的雕像被安放在这一层;第五层叫混合柱式一直向上直指天穹。任何见过的古典复兴式的建筑柱式不出这五种,集中于此,也体现了牛津大学兼容并蓄博釆众长的开放理念。</p> <p class="ql-block">英国最早的《圣经》都是拉丁文,<span style="font-size: 18px;">詹姆斯一世国王希望能有一本精确的英文《圣经》译本,他继位第一年,新译本的翻译工作就开始了。47位学者分成6个翻译小组,分别在牛津、剑桥和威斯敏斯特展开工作。</span>译者要遵从的15条规则包括:“译者可以自由地挑选诸多其他译本,尽可能找出最好的方法,表达原文中包含的信息。”翻译小组花了3年时间翻译,又花了3年时间检查和修订。1611年被称为钦定译本的《圣经》出版。<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为了让更多未受良好教育的普通人也能知晓上帝的旨意,该部圣经一共的词汇量只有8,000个常用的英文单词,因此十分容易理解,它被认为是现代英语的基石。</span>英国历史学家托马斯·麦考莱说:“假使所有用英文写的东西全都毁灭了而只剩下英文《圣经》一部书,单单这部书就足以把英文全部的美与力展示出来。”美国社会评论家亨利·门肯说:“它是《圣经》所有的译本中最优美的一部,实际上它也许是世界文学中最优美的作品。它的英语特别简单、纯粹、流畅、迷人。它是宏伟、无与伦比的诗句的宝藏,既令人激情澎湃又令人感动。”</p> <p class="ql-block">博德利图书馆老楼前矗立着第三代彭布罗克伯爵威廉·赫伯特的青铜雕像,他曾于1617年到1630年间担任牛津大学校长。在他的呼吁下,彭布罗克学院于1624年创建,他还向博德利图书馆捐赠了许多手稿。1723年,第八代彭布罗克伯爵将赫伯特的雕像从家中移到博德利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这图书馆墙上的标徽和英文,手机翻译看着可笑又可爱:</p><p class="ql-block">CVI赫伯特</p><p class="ql-block">彭布罗基来了</p><p class="ql-block">AECI医院摄影机</p><p class="ql-block">奥诺拉蒂辛VS学院派</p><p class="ql-block">麦穗鱼属</p> <p class="ql-block">历史上,5位国王、4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25位英国首相,以及奥斯卡·王尔德、刘易斯·卡洛尔等作家,还有中国的钱钟书、杨绛(伴读)都曾在这座图书馆里苦读、思考、倘佯。1749年在<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博德利图书馆的西侧建了拉德克里夫阅览室,灵感来自于雅典的风之塔,</span>独特的圆形穹顶使得它成为牛津大学最知名的地标之一。电影《哈利·波特》第一部里,小哈利穿着隐形衣去找有关魔法石的镜头就是在这里拍摄的。</p> <p class="ql-block">钱钟书在牛津大学的注册登记表</p><p class="ql-block">据杨绛回忆,钱钟书在牛津大学留学时经常进出这个图书馆,后来更是把这座图书馆音译成“饱蠹楼”。钱钟书<span style="font-size: 18px;">获牛津大学艾克赛特学院学士学位,他的</span>硕士论文《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保存在牛津大学拉德克利夫图书馆中。</p> <p class="ql-block">站在<span style="font-size: 18px;">拉德克利夫阅览室</span>门口拍照,这个阅览室谢绝参观。围绕圆形图书馆开着不同的门,方便阅览者直接走到自己要看的学科书籍前,如人文社科类、政治经济类、历史传记、文学诗歌等……</p> <p class="ql-block">拉德克利夫圆形图书馆对面就是牛津大学圣玛丽教堂。这是团友给我拍的,他错按在拍视频上了,留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圣玛丽教堂是牛津大学的主教堂,已经有近千年历史,门廊建于1637年,<span style="font-size: 18px;">1645年的战争给门廊留下了弹痕。</span>其螺旋立柱是英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创新。</p><p class="ql-block">圣玛丽教堂早期是各学院的共用教堂,所有的仪式、正式的会议、考试都在这里进行。后来各个学院的活动越来越独立,教堂的作用逐渐弱化。</p> <p class="ql-block">在13世纪那场著名的大学师生与市民的混战中,国王裁定市民赔偿大学的损失,负担之后500年大学的费用。所以在每年的修士节那天,都会有一队牛津市民代表来到教堂,将赔偿款交给学校的德高望重者。流传至今,这已经成了一种颇富象征意味的仪式。</p> <p class="ql-block">13世纪的争端缘于房屋租赁。牛津大学教师和学生来自于不同的民族和地区,爱尔兰、苏格兰、威尔士,他们拥有不同的社会背景,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赖于牛津市民提供,其中最重要的是膳宿问题。在牛津大学形成之初,其并没有固定的建筑物,教师和学生只能租赁牛津市民的房屋。为了谋求高利,市民往往提高房租,高额的房租和简陋的房屋,使双方矛盾愈演愈烈。而嫖娼和酗酒也成为牛津城与牛津大学学者冲突的缘由。牛津城学者嫖娼成为一种正常现象,并且达到猖獗的程度。1209年,牛津大学文学院的一名学生杀害了一位牛津城的妇女,并仓惶出逃。激起了市长与市民的不满,城市执法警察袭击凶手的住所,抓捕了同凶手住在一起的三位神职人员,他们对凶手去向一无所知,但仍被投入监狱。几天后,国王约翰一世下令将这三位神职人员处以绞刑。这也缘于国王和教会的矛盾,因当时的大学多是教会出资培养神职人员,听命于罗马教廷的。牛津大学师生和牛津城市民展开了全面的对抗,由于教师和学生势单力薄和出于人身安全的考虑,自1210~1214年,牛津的教师和学生纷纷逃离了牛津城。牛津大学处于一种暂时解散的状态,中断办学长达五年之久。有些学者逃离到相距一百余公里的剑桥镇,与当地学术共同创办了英国另一所著名高等学府~剑桥大学。</p> <p class="ql-block">1214年,罗马教皇特使抵达牛津,宣读了教皇颁发给大学的特许状。这份特许状界定了大学的教会地位,给予他们有别于市民的受保护地位。牛津大学重新开课,不过市校之间的矛盾并未消除,1354年圣思嘉节这天牛津学生像往常一样在斯温德尔斯托克的酒馆喝酒,因抱怨葡萄洒质量太差和老板发生争执并大打出手,在场的市民和学生见状,立刻加入了混战。不到两个小时,群架就成了暴乱。<span style="font-size: 18px;">暴乱一直持续了四天,两千人陷入混战,</span>市民冲入学校掠夺财产,见学生就杀。<span style="font-size: 18px;">暴乱造成了将近一百人死亡,其中大约六十人都是学院人士,可谓牛津校史上最血腥、惨痛的一页,</span>直到国王爱德华三世颁发谕令做出了裁决,事件才得以平息。</p> <p class="ql-block">国王宽恕了大学方面的暴力行为,不仅恢复了学者们的特权地位,还将食物、酒类的征税权等一系列新权利授予大学。国王对市政当局就没那么仁慈了,不仅对其处以500马克的罚款,还把带头闹事的市长和区长都扔进了监狱。林肯主教更是责罚城市此后每年都要向大学支付罚金。</p> <p class="ql-block">而到了每年的圣思嘉日时,市长、区长以及市民代表还被要求参加圣玛丽亚大学教堂的弥撒,抚慰死难学生在天之灵。这个传统持续了将近五百年,直到1825年,牛津市长才获准不用再参加这一仪式。</p><p class="ql-block">一千多年来圣玛丽亚大学教堂见证了太多的历史事件,现在每个周末不仅有唱诗班的歌声在教堂里回荡,还会有知名学者来这里演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发现有很多自行车都锁在铁栅栏上,</span>看来在大学城也有丢自行车的现象。</p> <p class="ql-block">一千多年过去了,教育对人类的影响可以看看牛津大学的一串数据:</p><p class="ql-block">1、牛津大学现有39个学院,学生总数20000人,教职员共有5000多人</p><p class="ql-block">2、从牛津大学走出了7个国家的11位国王,6位英国国王,包括25位英国首相。</p><p class="ql-block">3、牛津大学出了4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p><p class="ql-block">4、牛津大学培养了19个国家的53位总统和首相。</p><p class="ql-block">5、从牛津大学走出了12位圣人,86位大主教以及18位红衣主教。</p><p class="ql-block">牛津大学还涌现出了一批引领时代的科学巨匠,在数学、物理、医学、法学、商学等多个领域拥有崇高的学术地位及广泛的影响力,被公认为是当今世界最顶尖的高等教育机构。</p> <p class="ql-block">牛津大学万灵学院,<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由亨利六世于1438年为</span>纪念英法百年战争中战死者的英灵而建。与其它学院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没有自己的学生,只有院士(包括访问院士),<span style="font-size: 18px;">学院主要是一个学术研究机构,网罗了众多的知名学者,集中研究社会科学,被视为世界最具学术权威的高级学府之一。它每年邀请牛津大学中最优秀的学生参加一场考试,招收其中最出色的两名学生。</span>这种每年的考试选拔制度开始于1878年,当时只是针对男性,后来在1979年才开始对女性开放。候选人成功被录取之后,会在学院任职7年,享受各种包括年薪、免费宿舍等等一系列超高的待遇。能成为万灵学院的成员在英国被认为是最高的荣誉,学院的构架在建立之后就没有再改变过。</p> <p class="ql-block">牛津大学的叹息桥,始建于1913年正式名称为赫特福德桥,它跨过新学院路连接了赫特福德学院的新旧两个部分,是牛津大学的一个著名景点。由于此桥形似意大利威尼斯的叹息桥故被称为叹息桥。牛津、剑桥的叹息桥都非常漂亮有格调,不同的是牛津的叹息桥是世界三大叹息桥唯一没有水的,也一直被剑桥大学嘲笑是底下没有河的“假桥”。</p> <p class="ql-block">牛津大学的圣三一学院最早于1555年由托马斯大主教建立,名字起源于基督教中三位一体的主张。比较独特的是学院四周不是围墙,而是铁栅栏,蓝色的铁栅大门非常醒目。</p> <p class="ql-block">牛津大学的圣三一学院校友包括英国首相梅根、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前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比利时国王菲利普以及英国高等教育部长贝克等等。这些知名的校友拥有巨大的影响力,为牛津大学增添了荣誉。</p> <p class="ql-block">英伦三岛有三个圣三一学院:牛津大学的圣三一学院,剑桥大学圣三一学院、爱尔兰都柏林的圣三一学院。在英国图书馆内藏有一本西方最早的《道德经》译本,完成时间大约在1720年左右,译者是传教士聂若望,他开宗明义地表明中文书《道德经》以拉丁文对照,从《道德经》涉及「最神圣的三—」与「天主降生」这些被证明中国人已经知晓的奥秘——因为华夏典籍《道德经》中早已清晰地阐述了这一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二生三的“三”,便是指“天、地、人”三才,有了天地人三才,一切便有了,“一阴一阳之谓道,阳不测之谓神。“</p> <p class="ql-block">因小孙子爱看哈利波特,我打卡哈利波特的拍摄地基督教会学院,几乎每一部《哈利波特》电影开场,都是在牛津大学的基督教会学院的大厅举行的开学典礼,并且在“霍格沃茨餐厅”愉快的用餐。基督教会学院1525年由渥西枢机主教创建,是作为培训主教的教会学院而存在的。它是牛津大学最大的学院,其占地以及其建筑都归学院自己,政府无权干涉。它也是世界上唯一一所教堂式学院,而这间教堂的建造历时800余年。这间学院最引以为傲的是在200年内走出了13位英国首相和众多天才名人,如英国哲学家洛克、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爱丽思漫游仙境》的作者卡洛尔。</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偶遇一群热情开朗的学生,教我摆各种姿势拍照,虽语言不通,爽朗的笑声却是没有国界的。</span></p> <p class="ql-block">剑桥也罢,牛津也好,之所以能长期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享有盛誉,均离不开其鼓励原创力的激发与改变思维模式的与时俱进。剑桥、牛津都是大学所在地的名字,它涵盖各个学院不是一个大学的名字,它是先有一个个的独立学院,有私立的也有公办的,有的历史近千年也有近代办的学院,它们以牛津、剑桥的地名采用联邦制的形式进行管理,它们和学校的关系就像美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那样采用联邦制形式,这个联邦的名字就叫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每个学院都是独立的,经费独立、招生独立、校长、教授的聘任独立。不像我国先有大学再按学科分成不同院系,统归校长书记领导,且一杆子插到底。</p> <p class="ql-block">英国大学学术氛围更纯粹,教研中容错、涉禁全在学院,人际上包容不同人格“缺陷”的人。使得霍金能在这样的学院终其一生,也能让克伦威尔被英王斩⾸⽰众,最后他的头颅还能被母校安葬于剑桥⼤学。学院没有行政官本位,按学术水平擢升职称没有论资排辈等级森严,学生可横跨学科转专业,更自由更开放。</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享誉世界的著名童话《爱丽丝梦游仙境》的作者卡洛尔,就是毕业于牛津大学,并长期在基督学院教授数学,同时也是一位教会执事。除《爱丽丝梦游仙境》外,还著有多部数学著作和散文作品。卡洛尔</span>生性腼腆并患有严重的口吃,终生都过着单身生活。但他兴趣广泛,对小说、诗歌、数学逻辑、谜题、儿童摄影等都颇有造诣。1862年的一个夏日,卡洛尔带领着牛津大学基督学院院长的三个女儿泛舟于泰晤士河上。在河岸小憩喝茶时,他给孩子们编了一个奇幻故事,主人公的名字便用姐妹中最伶俐可爱的七岁小爱丽丝的名字。回家后,卡洛尔应爱丽丝的请求把故事写了下来并亲自作插图送给了爱丽丝。</p> <p class="ql-block">不久后小说家亨利·金斯莱发现了书稿,他对故事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拍案叫绝。在他的鼓励下,卡洛尔将故事进一步加以润色,并于1865年以《爱丽丝梦游仙境》为题正式出版。到20世纪中期重版300多次,已经被翻译成至少125种语言,其流传之广仅次于《圣经》和莎士比亚的作品,改编的同名电影,荣获了第83届奥斯卡两项大奖。原本是数学教师的卡洛尔成了世界闻名的童话大师,至今火了158年!</p> <p class="ql-block">牛津大学的海报(微信提供翻译支持)</p><p class="ql-block">牛津大学足球俱乐部</p><p class="ql-block">牧师</p><p class="ql-block">马克·斯塔福德</p><p class="ql-block">Pusey House牧师</p><p class="ql-block">圣十字学院晚祷</p><p class="ql-block">十月星期日下午五时</p><p class="ql-block">(手机翻译)</p><p class="ql-block">普拉卡赫</p><p class="ql-block">马克·斯塔福德</p><p class="ql-block">圣十字新生晚祷歌</p><p class="ql-block">十月星期日下午五时</p> <p class="ql-block">牛津大学的38个学院,每个学院都有自己独特的标志,其中包括徽章、校训、颜色和图案等。通过对每个学院徽标的详细描述,展示了牛津大学学院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学院徽标也是学院历史传承的延续,徽标中的一些元素可以追溯到学院的创立之初,代表着学院的传统和价值观。</p> <p class="ql-block">我属羊,对这个羊的学院徽章很感兴趣,只是不知道它代表了那个学院。</p> <p class="ql-block">每个学院的徽标都有其特定的图案和形状,用于区别于其他学院。例如,布拉兹诺兹学院的徽标是一个盾牌,代表着勇气和保护;圣凯瑟琳学院的徽标是一个红色的车轮,象征着轮回和生命的循环。林肯学院的徽标是一只狮子,象征着勇猛和力量;基督学院的徽标是一个十字和一个单词,寓意着基督的救赎。这些徽标的起源和含义都与学院的历史和传统有关。</p><p class="ql-block">每个学院的名称或是赞助者或是特定的含义,你看不出它的专业门类,不象我国按专业分类艺术学院、建筑学院的。</p> <p class="ql-block">牛津大学的徽标在这个过道的穹顶上,是三个皇冠和一本打开的《圣经》。</p> <p class="ql-block">我还有个任务,要给小孙女小孙子买牛津大学的帽子,正好也赶赶牛津大学的周末集市。</p> <p class="ql-block">这里可真热闹,卖小吃的、小玩意儿的、卖衣服的、日用品的五花八门,还有踩高跷的。</p> <p class="ql-block">手拎礼品袋,我已完成了对孙儿们的购名校帽子的任务。</p> <p class="ql-block">阿什莫林博物馆是我们最后集合的地方,不收门票随意参观。博物馆地面二层,地下一层,游客不多都静静地观赏。</p> <p class="ql-block">阿什莫林博物馆是英国第一个公共博物馆,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公共博物馆之一,同时是世界上规模最大,藏品最丰富的一座大学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阿什莫林本人是一名律师,他的好朋友曾生(译名)死前将自己的遗产交给他,希望他代为照顾自己的家人,遗产多为其生前收藏品。包括 鸟、鱼、动物、植物、昆虫、矿物、宝石、武器、钱币与纪念章、服饰、生活用具、雕刻、绘画、手工艺品等。</p> <p class="ql-block">但后来,阿什莫林本人和曾生的妻子进行了一场遗产争夺官司,阿什莫林获胜,1683年,阿什莫林将他的收藏全部捐赠给牛津大学,牛津大学为之专门在宽街建造了新楼,并于1845年将藏品迁入到博物馆建筑中。其中有关自然史的藏品于1860年移交牛津大学的皮特利弗斯博物馆 。</p> <p class="ql-block">阿什莫林博物馆现设古器物部、西方艺术部、东方艺术部、赫伯登钱币室四个部门,展出欧洲、古埃及、古希腊、美索不达米亚等地的出土文物。</p> <p class="ql-block">还有包括中国、印度、日本以及伊斯兰国家在内的各国绘画、陶器、雕刻、工艺品等。该博物馆的版画与素描室,收藏有三万多件欧洲版画与素描,包括大量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丢勒,伦勃朗等古典大师的素描,手稿与版画。</p> <p class="ql-block">阿什莫林博物馆出来对面的大楼悬挂着英国国旗,应该是个政府机构吧。</p> <p class="ql-block">在我们等着上车的地方又是牛津大学的一个学院,牛津大学没有主校区,教学大楼和设施散布在整个牛津镇,<span style="font-size: 18px;">正应了那句话牛津是大</span>学里面有城市。而剑桥大学是城市里面有大学。这两个大学其实都是位于城市之外的小镇上,牛津镇、剑桥镇,不像我国都在城市里面,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和省会城市。</p> <p class="ql-block">今天来到巴斯的星月广场,正逢我们的国庆节,我们旅游团一起来了个大合影庆祝祖国生日快乐。</p> <p class="ql-block">巴斯是一个被田园风光包围着的古典优雅的小城,被誉为英国最漂亮典雅的城市,它的典雅来自整座城市浅黄色乔治亚时期的房屋建筑风格,它的美丽来自于风光绮丽的乡村风光,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英国</span>唯一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城市, 充满浓厚的人文气息。</p> <p class="ql-block">代表月亮的皇家新月楼是巴斯最具代表性的地标之一,建于1767年至1775年间,由连体的30幢楼与114根圆柱组成,<span style="font-size: 18px;">排列成新月弧形故名新月楼,是乔治时期建筑的典范,</span>俯瞰着皇家维多利亚公园巨大草坪。</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们郑州三位,我也是第一次和他们一起出国旅行,有缘修得同船渡。人生暮年同道者稀,</span>能够一起遇到同游万里,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愿身体健康如愿,趁夕阳旅游再约。</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秦处是个好人,为人厚道随和善良,我不如汪老师会照顾人,那就在这大草坪拉你手</span>一起走,看我,像不像个大姐姐呢?!</p> <p class="ql-block">这是团友魏鸿拍的新月广场全景,才女出手非同一般。</p> <p class="ql-block">巴斯,这座中世纪的古城,最早建于公元43年, 当时作为罗马帝国的不列颠行省,也是罗马人的温泉圣地, 古罗马帝国在这里兴建了庞大的浴场。</p> <p class="ql-block">老约翰·伍德在18世纪设计巴斯的城市规划时,设计建造一座象征太阳的圆形广场和一座象征月亮的皇家新月楼,两者之间由布鲁克大街连接。这些构想和造型都令人联想到巴斯近郊索尔兹堡的史前圆形巨石阵,也许伍德的灵感正来源于此吧,也因此,他被视作是18世纪的象征主义艺术大师,其作品也都成为建筑史上的经典。</p> <p class="ql-block">老约翰完成了他的圆形广场,由33栋房子组成,圆形广场的中心是簇拥在一起的几棵百年老树。<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他的儿子小约翰·伍德完成了星月广场。</span></p> <p class="ql-block">人置于其中并不能完整感受到设计理念,而当你俯瞰时就不由得赞叹其美妙。人生也应当如是观,身陷其中时也要有时时抽身旁视或俯瞰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在圆形广场两端分别留影,圆心的绿树也镶嵌在中间,我的拼图,能看出是圆形太阳广场吗?</p> <p class="ql-block">巴斯在英文中的意思是“洗浴”,公元前55年,由凯撒大帝带领的罗马人第一次到达了英格兰国土,但是直到公元43年时,罗马人才彻底征服了英国,巴斯也成为了罗马行省。<span style="font-size: 18px;">罗马人最早在这里发现了温泉,兴建了庞大的浴场</span>,称为苏利斯之水。苏利斯·密涅瓦女神的能力是滋养和疗伤,罗马人相信喝了苏利斯之水和泡了温泉就可以使任何病人康复,如今的古浴场遗址<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巴斯罗马浴场博物馆。我没有进去这两张照片是团友“阿拉伯王子”所拍。</span></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古罗马帝国所到之处,最基础的公共设施一定有:罗马大道(条条大路通罗马)、罗马户外剧场、<span style="font-size: 18px;">罗马引水渠、罗马浴场。</span></p> <p class="ql-block">巴斯教堂与罗马浴场是相邻的建筑,位于同一个广场,全称巴斯圣彼得圣保罗修道院教堂,简称巴斯修道院,外观呈淡黄色,由典型巴斯石建成,平面成十字形,可以容下1200人,十分雄伟。巴斯修道院始建于公元7世纪,经历重建、火灾、修复,最后于16世纪建成现在的哥特式建筑,也是英格兰最后一座中世纪教堂,以其雄伟的彩色玻璃及扇形的天花板闻名,因窗户多而得名“西方明灯”。</p> <p class="ql-block">巴斯大教堂的扇形拱顶很有特点,由罗伯特·弗图和威廉姆·弗图设计制作于16世纪初,后来兄弟二人还联手设计了威斯敏斯特修道院圣母礼拜堂和温莎城堡圣乔治礼拜堂的屋顶,<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代表了当时扇形屋顶的最高水平。教堂</span>经常举办音乐会、合唱团表演和其他文化活动,它还是一个受欢迎的婚礼和庆典场所。现在教堂上方悬挂着一个大地球,是在举办一个考文垂地球展。</p> <p class="ql-block">教堂的墙壁和地面上有许多雕刻精美的纪念碑,墙壁上有635块碑石,是纪念18~19世纪的主教和重要人物的墓碑石。<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地面上有891块叫“莱杰石”的碑石,以此纪念人们逝去的亲人,是英国地面碑石数量最多的教堂。在欧洲人的观念中,逝去的人葬在教堂是去天堂最近的地方,王公贵族的墓是在教堂里,大户人家和有实力家庭的墓则在教堂旁的墓地。</span></p> <p class="ql-block">这座有两个天使护佑的是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威廉·宾汉姆之墓,他是宾夕法尼亚的代表,曾护送乔治·华盛顿安全抵达纽约。</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的“埃德加国王窗”建于19世纪,描绘的是第一位进行国王加冕仪式的情景。</p><p class="ql-block">公元959年登上英国王位的埃德加,是盎格鲁·撒克逊王朝开创者阿尔弗雷德大帝的曾孙,他在位的十六年中河清海晏,国富民强,岛上其他小国诸王都已紧密地团结在英格兰国王周围,维京海盗也少来侵扰……英王埃德加的工作重点基本放在推行基督教本笃会教义、整肃修道院秩序上,其中最为后人传道的莫过于埃德加与坎特伯雷主教邓斯坦的君臣佳话,发展出了英格兰教会一套完整宗教体系&nbsp;,并以法国克吕尼大修道院的清律圣规为指引,引入罗马式的加冕仪式与犹太式涂膏礼,写就了《圣邓斯坦圣务指南》,将涂油,加冕,弥撒结合起来,形成了英格兰特色的国王加冕仪式。973年埃德加国王和王后共同接受了教会涂油加冕礼仪式。埃德加一世也被史学界认为是第一位使用罗马加冕仪式继位的英格兰国王。由<span style="font-size: 18px;">巴斯修道院教堂开启的英国国王加冕仪式传统,延续至今。</span></p><p class="ql-block">可惜这位在历史上被称为“和平者”埃德加的国王,两年后升天。在英格兰建立的第一个统一王朝韦塞克斯王朝于1066年被从法国诺曼底登陆的征服者威廉征服,从此英国开始了诺曼底王朝的统治。</p> <p class="ql-block">近1200年来,从英格兰到大不列颠,王朝数度更迭,王位传承也曲曲折折,但都延续了一定的亲缘关系。韦塞克斯王朝第16代国王“忏悔者爱德华”无嗣,私下同意把王位传给他母亲爱玛的侄子。1066年,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以亲属关系要求继承王位(他的姑姑爱玛是英格兰的王后)遭到拒绝后,以武力夺取了英王之位,建立了诺曼底王朝,称为威廉一世,而英国的血统继承也依此沿续至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们今天看到的巴斯修道院教堂的主门立面,是根据15世纪韦尔斯</span>联合主教奥利弗·金的梦境设计的,当他1499年首次来到巴斯时,他惊讶地发现教堂几乎成为一片废墟,僧侣生活也极为散漫,用他的话说就是“太渴望屈服于肉体的诱惑”。奥利弗次年给巴斯修道院院长写信,说自己做了一个梦,梦见了“雅各天梯”<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即《圣经旧约》里描绘的雅各梦见一群天使攀爬连接人间与天堂的梯子。所以当</span>奥利弗斥资修建教堂时就把自己的梦境融入到了教堂的主门建筑上,大门两侧的通天立柱上雕有正在攀登向上的天使。</p> <p class="ql-block">教堂前的庭院常有街头艺人在此演出,也有许多小贩在此兜售小商品。一位小提琴手以他相当专业的演奏引来大家一阵阵的掌声。</p> <p class="ql-block">外观教堂的窗户和尖顶。</p> <p class="ql-block">教堂外的这位少女雕像又在述说着怎样的故事呢?噢,是我站的角度不对,这是一位执陶罐倒水的温泉少女。匆匆路过随手一拍,没看全面没突出重点,回来整理照片就懵了不知其所以然了。我们在看待事物时是不是也常犯这毛病呢?</p> <p class="ql-block">这是网上的照片,是最正确的角度。都说要了解事物的全貌要多角度看,多层次想不能仅凭印象做决定,是也。</p> <p class="ql-block">莎莉露之家,这是一家从1680年就在巴斯经营的面包店,共有三百多年历史,这家店面本身也是巴斯最古老的一栋楼。</p> <p class="ql-block">我的团友们在这排队,一心想品尝这百年老店的美食。听说需半个小时等待,我退却了。虽说唯有美景与美食不可辜负,在限定时间内我还是选择美景。</p> <p class="ql-block">这是后来张导发到群里的照片,让我们一睹这有三百年老店的面包真容。</p> <p class="ql-block">出门碰见几个中国留学生,聊了两句知道她们就在巴斯大学读书,今天周日出来玩的。和一位穿旗袍的姑娘合影,我乐见在国外碰到穿这么传统的中国姑娘。</p> <p class="ql-block">走在巴斯的街道上</p> <p class="ql-block">在巴斯有一种转角就会遇到书店的感受,这里是英国杰出的文化名人流连之地,文学领域有司各特、雪莱、济慈、狄更斯、勃朗特三姐妹等,还有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哲学家、经济学家等,路边有许多小书店都摆放着他们的书籍。这个书店<span style="font-size: 18px;">栅栏上书写的一个个小黑板应是推荐的书目吧?信步走进去看看。</span></p> <p class="ql-block">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开篇第一句话就是“凡是有财产的单身汉,必定需要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而书店则是“凡是没有什么财产的您,别错过一个拥有有趣灵魂的书店”是的,天知道灵魂开窍的您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书店整体色调鲜亮明快,<span style="font-size: 18px;">随处可见的</span>书桌、椅子和<span style="font-size: 18px;">舒适沙发,</span>可随时取一本好书坐下阅读、书写。</p> <p class="ql-block">角落处还有咖啡机,是读书累了可以喝一杯吗?喜欢这氛围。简·奥斯汀喜欢这个座城市,在她的作品《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曼斯菲尔德庄园》《爱玛》中都可以找到当年的出处,<span style="font-size: 18px;">许多社交娱乐活动,包括在议会大厅举行的舞会这些事件中,都形成了她小说中描绘人物的判断和看法。她去世后哥哥享利帮她出版了</span>《劝导》和《诺桑觉寺》。这些作品展示了简·奥斯汀作为小说家的非凡才华,她在刻画深刻的人物肖像、尖锐的社会讽刺和喜剧方面的技巧,成为英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巴斯每年举办简·奥斯汀节用以纪念她,简已经成了一种文化现象,她的小说在世界范围传播,多次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其生平也拍成了电影,她生活过的乔顿、巴斯开辟了特色旅游,引得一群又一群的简迷来“朝圣”,“作家当中,创作手法最接近于莎士比亚这位大师的,无疑要数简·奥斯汀了,这位女性,是整个英国的骄傲。”</p> <p class="ql-block">顺着街道走到了河边,这是一座下沉式沿河公园需购票进入。下来台阶看到这座雕塑,英文铭文(手机翻译)</p><p class="ql-block">建设者</p><p class="ql-block">和平缔造者爱德华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看来这座公园是爱德华七世为了纪念他的母亲维多利亚女王而建的。</p><p class="ql-block">维多利亚女王在位64年,爱德华王储做为长子超长待机59年,仅次于查尔斯。维多利亚女王与德国丈夫阿尔伯特共育有九个子女,女王采取与欧洲王室分散联姻的方式,德国、希腊、西班牙、普鲁士、加拿大、沙俄、罗马尼亚、基本上都与欧洲各国的王室成员结亲。这使得整个欧洲的君主,或多或少都和维多利亚女王有血缘关系,她因此被称为是欧洲祖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维多利亚女王1901年去世,</span>是汉诺威王朝的末代女王,爱德华七世继承王位后英国就不再以汉诺威为姓氏了,而称为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p><p class="ql-block">爱德华七世是一个外向和迷人的人,他爱民如子对各派一视同仁,因其外交技巧、随和的魅力,或许还有他引人注目的违规行为而受到英国民众的喜爱。他经常“公开露面”,亲自参加泰晤士河开堤、默西隧道和塔桥的仪式。爱德华被称为“欧洲叔叔”,他能够利用与大多数欧洲皇室成员的家庭关系,策划有利于英国利益的联盟和协议。他也曾在拿破仑墓前下跪成功地赢得了法国的善意,奠定了英法协约的基础,排除了北非对殖民地的侵略,他是“和平缔造者爱德华”——调停者爱德华,为维护欧洲和平四处奔走。</p> <p class="ql-block">爱德华七世早年却是个浪荡子,曾经就读于名校爱丁堡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却只留下了肄业的记录,虽然他是历史上第一位进入牛津和剑桥的王储。在爱德华时代以及其后的乔治五世时代的前几年,英国总的说来比较稳定平和,没有发生什么动乱或其他影响全国局势的大事件,因此有了“和平谛造者”爱德华的美称。</p> <p class="ql-block">可惜爱德华七世在位仅九年就去世了,也才有了史上空前绝后的欧洲九个国王为一个国王奔丧的合影照。</p><p class="ql-block">图为出席爱德华七世的欧洲九国君主,站着的左起挪威国王哈康七世,保加利亚国王费迪南德,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二世,德皇威廉二世,希腊国王乔治一世和比利时国王阿尔贝一世,前排坐着的左起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十三世,刚继位的英王乔治五世和丹麦国王费雷德里克八世。</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就是历史时刻1910年5月20日,奇点。这</span>图中的九位君主中,四位将被废黜,一位将被暗杀。四年之内,英国和比利时将与德国和保加利亚交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p> <p class="ql-block">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德交恶的背景下,为了迎合英国人民的感情,乔治五世决定顺应民意,在战争进行到第三年即1917年中发表了一个正式而庄严的声明:英国王室将以“温莎”作为家庭的新姓氏,同时立即取消使用那些“德国式”的头衔。这就是温莎王朝的开端,一直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公园草坪,背景是巴斯修道院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公园草坪上的这幅照片是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来公园游览的情景,背景是巴斯修道院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鲜花上的皇冠造型,据说皇家维多利亚公园每年会定期举办三场盛大活动:巴斯花展,国际音乐节和儿童狂欢节。</p> <p class="ql-block">公园旁边就是埃文河,清澈的河水缓缓流经巴斯城,在2012年版本的《悲惨世界》电影中,沙威警长最后选择在这里的桥上一跃而下终结一生。</p> <p class="ql-block">沿街这边横跨埃文河的是颇具意大利风情的普尔特尼三拱桥,该桥建于1774年,桥廊两边是商铺和咖啡馆,商用合一。设计者还在河床上制造了阶梯式河道落差,形成了小瀑布,在平静的河面上画出了三条平行优美的抛曲线,让安静的埃文河多了些许动感与韵律,也让桥上喝咖啡的人欣赏这美景,成为巴斯代表性的景观之一。</p> <p class="ql-block">从街道这个标志往下走就是优雅、宁静的盖尔街,两百年前简·奥斯汀笔下的《劝导》中,安妮和温特沃思上校“两人默默无声地沿着这条鹅卵石铺道往前走……”</p> <p class="ql-block">在巴斯我没有看到书中所写的Gravel Walk街道。而这个红色邮筒,简那个时代有吗?毕竟她是有许多书信往来的,可惜在她去世后她的姐姐卡桑德拉在自己去世前销毁了简超过3000封信件中的绝大部分,只留下了大约160封信。她销毁这些信件的原因是为了“确保年轻的侄女们不会读到简有时候对邻居或者家庭成员的尖酸刻薄或者直言不讳的评论”。人啊,为什么不能完整的做自已呢,为什么一定要成为别人眼中“温柔端庄贤淑”之人呢?</p> <p class="ql-block">简·奥斯汀纪念馆就坐落在盖尔街上,<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临街的门外,简穿着当年湖蓝色的连衣裙,脸颊微扬着凝视远方,是在期盼达西先生呢,还是等待让她一见钟情又肝肠寸断的爱尔兰律师勒弗罗伊?“假设你为我放下傲慢,假设你对我抹去偏见……”两百年前她的声音还在回响……</span></p> <p class="ql-block">这个小小纪念馆除有简·奥斯汀的书籍和各类纪念品外,二楼是个服装博物馆,可量身订做,也可试穿各种古典服装拍照。当今英国,简·奥斯汀的作品及其姓名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可供开发的文学遗产之一,通过各种方式来影响和介入当下人的生活,成了一个可被再生产和持续消费的符号。</p><p class="ql-block">我与馆内两位身穿简当年英国传统服饰的姑娘合影。</p> <p class="ql-block">下一个景点,巴斯郊外的巨石阵,看这络绎不绝的游客都是慕名而来。</p> <p class="ql-block">摆渡车上写有不同国家的文字,中、日、韩都在列,看来亚洲游客还以这三个国家为多啊!</p> <p class="ql-block">在索尔兹伯里平原上,一些巍峨巨石呈环形屹立在绿色的旷野间,这就是英伦三岛最著名、最神秘的史前遗迹~巨石阵。</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巨石阵的主体是由几十块巨大的石头组成的,石阵中心的巨石由重达七吨的巨石桁架在两根竖着的石头上,</span>这些石柱足有八米之高,最高的石柱高达十米,最重能达40吨。这些石柱排成了几个完整的同心圆,在古代这是一种象征完美的符号。巨石阵的外围是直径约90米的环形土沟和土岗,内侧紧挨着的是56个圆形坑。,</p> <p class="ql-block">没想到在这里遇到一群乌克兰游客,她们打开随身携带的乌克兰国旗拍照留念。我们团友说今天是我们的国庆,我们要也带面国旗就好了。爱国是人类普遍的情感,国泰民安是人们普遍的愿望。</p> <p class="ql-block">1986年,巨石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巨石阵是世界上建筑最复杂的史前石圈,它的设计和独特的工程是无与伦比的,以巨大的水平石楣盖住外圈和三立石柱,通过精心的接缝锁在一起。它的独特之处在于使用了两种不同的石头(青石和沙森石),它们的大小(最大的重量超过40吨)和运输距离(高达240公里),没有人知道古代的威尔士人是如何把这些几十吨重的巨石运到300多公里之外的索尔兹伯里平原的。</p> <p class="ql-block">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位于威尔特郡的“巨石阵”、埃夫伯里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巨石林,它们由巨石围成圆圈,其排列方式对天文学的重要意义仍在探索之中。这个圣地和周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为研究史前时代提供了至关重要的证据。</p><p class="ql-block">从巨石阵的几个重要位置来看,似乎都是用来指示太阳在夏至那天升起的位置,而反方向刚好就是冬至日太阳降落的位置。通过巨石阵的结构关系,可以精确的了解太阳和月亮的12个方位,观测和推算出日月星辰,这确实像是一座天文台。</p> <p class="ql-block">天阴带了把伞,正好来个哈利波特的魔法动作。</p> <p class="ql-block">这一发不可收拾,为我拍照的老外,还有她朋友的朋友,都拿我的伞一一来了个为巨石阵撑伞拍照。</p> <p class="ql-block">草坪上竖着的宣传牌,拍下手机翻译:</p><p class="ql-block">戏剧性的入场</p><p class="ql-block">你正站在靠近巨石阵原始入口的地方,看着外部石圈中最令人印象深刻、保存最完好的部分。都是经过精心打磨的。这会给那些沿着大道接近的人留下一个壮观的印象,大道是通往教堂的游行路线。碑建于约公元前2300年。</p><p class="ql-block">这片区域,大道和土方工程的交汇处围场,是激烈的史前活动的焦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各样的木桩和石头被竖立,移动和删除。这些限制了人们进入巨石阵的活动,可能是天文事件的标志。</p><p class="ql-block">站在附近的巨大的未加工的沙森是脚跟石。重约40吨。落下来的石头在你面前的是屠杀之石,两三个中的一个曾经在入口处排成一行的直立的石头堤道。这些代替了一排排的小木桩。</p> <p class="ql-block">巨石阵推测建成于公元前2300年前,它的建成比金字塔还要早700年,真的无法想象如此渺小和力单的人类是如何建成这样的庞然大物屹立于天地之间而悠悠百世的。</p> <p class="ql-block">看这一家拍合影总是少一人,来,我为你们一家拍个团圆照。</p> <p class="ql-block">告别巨石阵……此刻整理照片,我的胳膊已因肩袖损伤抬不起来了,几不能手书。看那天的自已高扬手臂何其潇洒自如,真庆幸在能玩的时候可尽兴游玩,老之将至机会越来越少了……能及时行乐也是人生快事!</p> <p class="ql-block">回到游客集散中心,这举办的鲜花展今天就要结束了,人们纷纷拍照留念,并获得赠送的鲜花。</p> <p class="ql-block">这里散落着几个泥木搭建的窝棚,以纪念远古的原始部落和创造这彪炳千秋的伟大建筑的先人。</p> <p class="ql-block">进去体验一下,有多么原始就有多么感慨……</p> <p class="ql-block">这位女士的先生为我们拍照,我也是他们眼中的外国人。</p> <p class="ql-block">和这群祖国的花朵在一起,愿我能像他们一样童心未泯童趣永在,开心快乐。</p> <p class="ql-block">我为这一家人拍了合影,我再和孩子们合影一张,从这小姑娘穿的T恤,看来她也喜欢中国吧。</p> <p class="ql-block">听说这的冰淇淋不错,来,尝尝美味。</p> <p class="ql-block">依依不舍告别这旷野中的美景,还要感谢那位在公元1311年偶然一次远足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神父,是他</span>发现了巨石阵,震惊了整个英国和世界,<span style="font-size: 18px;">也使这里成为了欧洲著名的史前时代文化神庙遗址,吸引了全世界成千上万的游客,来到他的祖国,这年年的花展也是对他表达的敬意。</span></p> <p class="ql-block">团友的鲜花借为一用,我还是第一次在国外过国庆节,尤其是老牌的帝国主义,英国,走近它了解它,常会不自觉地和我们祖国的历史进行对比,也常会不由得升起一种民族自豪感,也愈能理解我们当下的社会,理解民族复兴的意义,理解一带一路的战略,“愿以寸心寄华夏,且将岁月赠山河”这是谁写的诗呢?借来一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