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重磅发声:中国传统文化势必造福人类! ​习主席说中国学是历史中国之学,也是当代中国之学。

高乾源(华夏龙凤国学文化院

<p class="ql-block">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必须成长!因为你我他,我们都肩负着一个使命。一个共同创造全新文明、全新地球的使命我们要在“地球村”合力创造一个“大同世界”!这就是今天的“使命觉醒”…</p> <p class="ql-block">  当人类进入了21世纪的今天,各种机遇和挑战并存。如何解决人类社会共同面对的健康、发展及至生存挑战?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公开而大胆地预言:未来最有资格和最有可能为人类社会开创新文明的是中国,中国文明将一统世界。世界的未来在中国,人类的出路在于中国文明。无独有偶,1988年在巴黎召开的“面向21世纪”第一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大会上,75位诺贝尔奖得主围绕着“21世纪的挑战和希望”议题展开讨论,得出的重要结论之一是: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汲取25个世纪之前的先贤之智慧。看来,古今中外对人类的预言,有着基本共识。中国传统文化·成圣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看来功莫大焉,那么,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里,“中”为正,中正为德,“中庸之道”即是“德道”,“中国”是指以德为核心,没有疆界和分别,而不单纯是一个国度的名字。“传统”是说中国传统文化所“传承”的思想,是来自于全人类思想、文化汇聚之源泉,统一之本源,也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是本源文化,是天人合一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以文载道、传道,最终的归属是引领人心合于道、归于光明本源,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华夏文明是本源的文明,故能亘古不变,所以,世界四大文明,只剩下华夏文明从未中断,绵延数千年。孔子自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于“以文载道、传道”,故孔子一生阐述六经,不为读经,只为明道。</p> <p class="ql-block">中国传统文化圣人之道隐含于经典文字,就如同三维立体画一样,怎么能看出画中画?那就是看像不着像,视而不见像,眼睛视像而盲的时候,入心而得像。阅读经典如同此理,肉眼所见皆是执迷的后天人心,唯有打破人心的迷雾,才能以本心得见,即是“悟”,所见才是道。所以,看见经典又不见经典,不为读经典,只为透过经典文字感悟其中之道。如同观梨而不食,又怎能真正知道梨的味道?如果这样学习中国传统文化,那么由于心境不达,则悟道真,可能失之毫厘,差以千里。</p> <p class="ql-block">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关键在于当下心定本源,即正心、德心,方能明经中之道。拥有正心,即是德,有德自有道,道因德而生,这就是体道悟道,这就是德、心的力量。在始终如一的正心之下,身体的潜能就会不断地得到开发。从细胞振动频率的提升、身体经络的打通、乃至身体各项退化的功能,都会得到修复而重新激活,各个意识的会越来越强,感觉会越来越通透,精气神的频率越来越,直至达到身体心灵合一,即“天人合一成圣贤”。在这个过程中,高频正心会逐步融化人心知见,比如会激活人体内的松果体,会打开人类固有但退化了的“多维空间之眼”(又叫“第三只眼”、“天眼”),能看见三维以外的无形物质和能量,能听见超频率的声音等等,此即智慧。这一切发生是为什么呢?《礼记·礼运》记载:夫人者,具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这揭示了,因道德滑坡使得圣落为凡,如果正心修身,则助人超凡入圣。中国传统文化是引领人们超凡入圣。那么,何为圣人?圣人,既得大本者也;贤人,略得大本者也;愚人,不得大本者也。</p> <p class="ql-block">老子在《道德经》中描述了这个境界:“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由此可见,圣人即是真正的天人合一者。对于圣人而言,神者为心,心到即到,而心神原本皆通,所谓神通,只不过是心之本体的状态。圣人就是尽去人心,回归先天本心的真人。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引领人回归本我的文化。王阳明说:圣人之心如明镜,无物不照,应变无穷。知行本合一,有本体之知,所行必是道。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独一无二的智慧。所以,国家领导人一再提倡要全民挖掘、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明的宝库,中医是打开这个宝库的金钥匙”。什么是中医?其实“中医”和“中国传统文化”如同手心和手背,是同心同体,都是以中正、德为核心,中医其实就是德医,有德心才能为医。故《大医精诚》讲医德曰: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寒灵之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大”即是“圣”,圣必是医,医者必是圣心。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可救国、治世的“圣人”,也是可医天、医人的“圣医”,故古语云:不为良相即为良医。这就是为什么古今中外皆预言:只有中国传统文化可以救世,只有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解决人类健康危机。</p> <p class="ql-block">气为生之“充”是指生命的存在是通过气来运行的,人体从细胞振动到器官、系统的各种机能,都是通过气的运行来带动实现的,比如血液的循环、心脏的跳动、肠胃的蠕动等等。而气本身是没有生命的,它又是如何运行的呢?那就是“神”为生之制即主宰。这里的“神”即是灵、即是心,由后天的显意识、先天的潜意识组成。所以,心灵是生命体真正的主宰。生命体所体现的阴阳虚盛,能量频率的高低,肉体是否健康,都是“神”造成的,一切都是心的结果。换句话说,眼见为实的肉体之病却为“假象”,只是病象的投影,而真正的“病”却在多维不可见的心上。对此,科学巨匠爱因斯坦有一段名言: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物质这个东西,一切物质的本质都是能量。是源于一股令量子保持不停地振动和维持紧密一体的力量,我们必须认定,这股力量的背后是意识和心智。也就是说,心识是一切物质的基础。中国传统文化《大学》也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看来,要研究生命健康必须抓住“根本”,生命的根本即是神,即是心。神决定着人体的疾病与健康,也是心性的体现。还有的中医用敷药来调节阴阳,阴阳之气乃事生命之气,因心神而生,还哪来的气呢?这个气又是哪来的!想想生活中有多少人因一场大病、一场车祸、突如其来的打击之后,性格大变,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啊?</p> <p class="ql-block">所以,为中国传统文化“正名”刻不容缓。中国自古讲“精气神”,怎么能把“心神”给扔了呢?那还是神州吗?那还是神龙族吗?没有“神”如何觉醒?如何崛起啊? 当下正热的现代量子物理科学也证实,宇宙是多维的,精气神就是人体小宇宙的多维构造,它们有着共同的组成:物质(精)、能量(气)、信息(神)。把生命体比喻成生命之树,当树根能深深扎根于泥土,与大地一体,有源源不断的水分、能量,必然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还能引来蝶鸟朝之,带来一个繁花似锦的美妙世界。所以,心神宁则天地清,心是健康、生命、乃至命运的根本,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一切从正心开始。</p> <p class="ql-block">抛开国界、种族的分别,同心同德,回归“中正”之本心。好在我们中国人,首先觉醒了!毫无疑问,这与我们沐浴正统的中华文化休戚相关!读懂中国传统文化你就会发现,真正的中国传统“中医”非医,其不重医术、不用医药,是谓上医、圣医。大道至简,无非那就是抓住根本,正如阳明心学所讲的“直指人心见真性”。去除人心的低频意识的最好方法,就是回归本心、初心,有德即有道,心通百脉皆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自立、立他、德行天下,这就是大学之道、中庸之道。“圣人之道悟性自足”,人人都可以做到,人人皆可成圣贤,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真正的魅力所在。清代石成金《传家宝》曰:夫心者,万法之宗,一身之主,生死之本,善恶之源。与天地可通,为神明主宰,病健之所系也。盖一念萌动于中,六识流转于外,不趋于善,则五内颠倒,大病缠身矣。若一真澄湛,则万祸消除。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宝库,中医又作为这座宝库的钥匙。大体揭示了一个道理,即:医道同源,皆来自于本源,中国传统文化讲的就是德道。既然传统文化强调“天地与我并生”你,那么,我们人人都应该从“正己心”开始,都应该努力践行中国的传统文化。当我们既可成圣贤又可为良医,必定促进中国传统文化造福世界,未来总会有一天,人类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引领下,能够同心同德,共繁荣、同发展,此即“天下大同、和平盛世”!</p> <p class="ql-block">中国上古五氏分别指的是什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上古五氏,是指史前文明时期五个伟大人物,他们分别是指: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古五氏对我国古代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如:建屋取火、部落婚嫁、百草五谷、豢养家禽、种地稼穑等一系列最基本的生存。</p> <p class="ql-block">1、有巢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巢氏,简称“有巢或巢”,号“大巢氏”,位列五氏之首,被誉为华夏“第一人文始祖”。史传有巢氏是人类原始巢居的发明者、巢居文明的开拓者,开创巢居文明的伟大功绩,对中华文明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都具有积极和深远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有巢氏生活在旧石器时代早期,开创了巢居文明,在《史记·三皇本纪》《庄子·盗跖》《韩非子·五蠹》《先秦史》《太平御览》《康熙字典》《中国通史简编》《辞海》等古今众多史学、文学、学术专著中均有记载。</p> <p class="ql-block">2、燧人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燧人氏,旧石器时代燧明国人。《尚书大传》等古籍增补“三皇五帝”中被列为“三皇”之首,奉为“天皇”,尊称“燧皇”。</p><p class="ql-block">燧人氏在商丘发明钻木取火,成为中国古代人工取火的发明者,教人熟食,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使人类与禽兽的生活习性区别开来,开创了华夏文明,被后世奉为“火祖”。燧人氏生伏羲氏、女娲氏。</p> <p class="ql-block">3、伏羲氏</p><p class="ql-block">伏羲,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即太昊,或称黄熊氏。神话中人类的始祖。相传为风姓,又名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史记》中称伏牺,亦有青帝太昊伏羲(即东方上帝)一说。燧人氏之子,相传其母华胥在雷泽踩了巨大的脚印而有孕,生伏羲于成纪。</p> <p class="ql-block">伏羲所处时代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他曾创作八卦,教民结绳,以做网罟,捕鱼猎兽,嫁娶以俪皮为礼,又创制琴瑟。</p> <p class="ql-block">4、神农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炎帝神农氏,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别号朱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炎帝所处时代为新石器时代,相传炎帝牛首人身,他亲尝百草,发展用草药治病;他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两种翻土农具,教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他还领导部落人民制造出了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被道教尊为神农大帝,也称五榖神农大帝。</p> <p class="ql-block">5、轩辕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轩辕氏,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称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轩辕氏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作《黄帝内经》等。</p> <p class="ql-block">秦汉以后,关于有巢氏的记载层出不穷,并不断延伸和扩展,逐渐演化为“三皇”之首。北宋李昉《太平御览·皇王部四》载:“有巢氏已降至黄帝,为三皇,号中古”。南宋郑樵《通志·三皇世谱》载:“有巢氏,谓之始君,教民巢居”,并将燧人氏视为有巢氏之子,伏羲氏和女娲氏视为有巢氏之孙。</p> <p class="ql-block">中国学是历史中国之学,也是当代中国之学。”11月24日,习近平主席向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致贺信。在贺信中,习主席指出,溯历史的源头才能理解现实的世界,循文化的根基才能辨识当今的中国,有文明的互鉴才能实现共同的进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伴随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如何在更深层次上理解古代中国、认识现代中国、把握未来中国,不仅是华夏儿女的永恒关切,也是世界各国专家学者长期求索的命题。央视网《联播+》带您从三个维度读懂习主席贺信中的深邃思考。</p> <p class="ql-block">溯历史的源头才能理解现实的世界。文明探源,为我们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认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源泉,为我们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坚强支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洹河南北两岸的殷墟遗址。总书记步入殷墟博物馆,仔细观摩青铜器、玉器、甲骨文等出土文物。他指出,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为我们保存3000年前的文字,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他强调,要通过文物发掘、研究保护工作,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3年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展厅里,总书记频频驻足,看完正面,还缓步绕着展柜,察看文物的不同侧面细节,他感慨:“看过以后民族自豪感倍增,五千年中华文明啊,而且更期待着更长的中华文明的发现发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2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正式启动。经过几代学者20多年接续努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出文明定义和认定进入文明社会的中国方案,为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作出了原创性贡献。</p> <p class="ql-block">循文化的根基才能辨识当今的中国。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4年4月1日,习近平主席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发表重要演讲时指出:“只有了解一个国家从哪里来,才能弄懂这个国家今天怎么会是这样而不是那样,也才能搞清楚这个国家未来会往哪里去和不会往哪里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敦煌文化保护研究工作持续推进,到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等重大工程深入实施;从《复兴文库》、“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编纂出版,到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国国家版本馆等文化殿堂相继落成……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推动下,中华文化生机勃勃,中国文明历史研究不断走深走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今,“文博热”火爆、“文创风”劲吹,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了起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文化根脉传承弦歌不辍。</p> <p class="ql-block">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有文明的互鉴才能实现共同的进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3年3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提出了全球文明倡议。他指出,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海进博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一系列主场外交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介绍中国经验;北京冬奥会、杭州亚运会、成都大运会惊艳世界,向全球展现中华文化兼纳百川、包容四海的雍容气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日之中国,以文化之声唱响中国故事、以文化之魂凝聚价值共识、以文明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历久弥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进一步推动了中华文明与各国文明美美与共、和谐共生。</p> <p class="ql-block">高乾源简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主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华夏龙凤国学文化院院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金田红色文化产业园工作委员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执行主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兼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书院联盟联席主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全球大健康联盟执行主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联合国友好画报荣誉社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世界华人联合总会执行主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联合国文化发展委员会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执行主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十佳文化自信艺术家称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十余年来、先后师从陈祖德,聂卫平,王春元,李洪,程大海,李燕杰,楼宇烈,曾仕强,净慧,西阿荣博,道君,余德水,石云龙,张国昌,刘吉,刘宇一,孙式立等国学大师,精通儒释道医易,长期致力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事业的传播和推广工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