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爱江的美篇

马爱江

<p class="ql-block"> 常星村巩屯村史探源</p><p class="ql-block"> 作者:林庆明</p><p class="ql-block"> 在平果市榜圩镇壮族侬歌中有这样一首山歌:“硝香登江总,钟连三四垌;巴习龙歪好,六峭昂宾乖。”山歌用壮族土俗文字的,翻译为汉语的意思是:烧香啊就到“江总”来(巩屯在民国以前有两个称呼,一叫江总,意思是平治河中断最大的村庄;一叫万巩,这是巩屯在土地革命时期的称呼,意思是永远巩固稳固。),寺庙钟响啊震动整个榜圩田峒;鱼塘里的鱼呀纷纷跳起来象绽开的棉蕾那样白,山上的“六峭”鸟听了高兴得象等到情人来。听完山歌,我有几点迷惑: 1、烧香为什么到江总来呢?2、巩屯哪里有那么大的“钟”?3、村里的鱼儿怎么那么多呢?为解开这些迷团,2023年7月至9月,我多次深入巩屯,通过与屯里老人交谈和实地察看,对该屯的村史终于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脉络,对山歌中的几个迷点终于找到解锁的“钥匙”。</p><p class="ql-block"> 本文所提的常星村巩屯其位于广西平果市榜圩镇的西南面,距镇区约4公里,全村300多户1000多人口,是榜圩镇目前最大的自然村之一。该屯南靠巍峨的巴同山(也有叫红旗山),北有平治河从村前弯延流过,屯内有20多口鱼塘“星落”其中,使得多处屋居自然形成了别墅形山庄形布局。</p><p class="ql-block"> 一、常星村巩屯曾是一座古老的“城堡”。</p><p class="ql-block"> 常星村巩屯具体在什么朝代开始有人居住不得而知,因为没有具体历史文献记载,但我断它曾是一座古老</p><p class="ql-block">的城堡有以下几方面依据。 </p><p class="ql-block"> 1、可以从村里遗留下来的城墙来作分析判断。该屯北面从东向西曾保留有一段约100米左右的城墙,这段城墙一直保留到二十世纪50年代末才被倒掉。据屯里80岁以上老人回忆,这段城墙是用泥土夯实而成的,建墙风格有类似宋朝时期汉人建墙习俗。但巩屯哪来汉人呢?我们不妨来看一下巩屯人的族谱。巩屯黄姓、罗姓等家族族谱有记载,他们的祖先是从山东来,是宋朝时随狄青到广西平定侬智高后留在广西繁衍生息。有位82岁老人告诉我,巩屯原来有两个大姓,一个是梁姓,一个是尹姓。梁姓人口解放后自然消亡,他们所建的祠堂直到文革时期才被倒掉,那祠堂体现了汉族人生活习俗。尹姓大约于清朝末年因宗族之间矛盾迁徏外出去向不明。尹姓在平果来说绝不是土著居民,这个姓氏古代在山东最多,因此巩屯人说自己祖先从山东来我认为有一定的可信度。另外再加上这些建墙技术,我们完全有理由推断巩屯应该在宋朝时建有城堡。</p><p class="ql-block"> 2、我们从巩屯目前尚保留的一些地名、物名可以分析判断它曾是一座古城堡。巩屯南面巴同山的山脚有个地方叫“下街”,在村的最西头有个地方叫“街口”。居住在那里的村民讲述,有人在那里建房时曾挖到过古币和古陶瓷片、雕有花纹石头等,从这地名可以推知,巩屯古代应该有过街道存在。巩屯村庄前的田地有叫“那岁”田、“地岁”地、“那长马”田之类称呼。“那岁”壮译汉的意思是“官田”;“地岁”壮译汉的意思为“官地”;“那长马”壮译汉的意思是“跑马场”、“练马的地方”,“那长马”这片田大约有40~50亩宽。在巩屯内,在两口鱼塘之间有座断桥叫“桥楼”。“桥楼”壮译汉意思是供人游玩的桥,那两口鱼塘名称也叫得特别美,一口叫“塘埔”,壮译汉意思是莲花塘;一口叫“塘目”,壮译汉为“圆鲁鲁”的鱼塘。在距离“桥楼”的不远处还有一座桥叫“九曲桥”,两座桥解放后才被破坏掉。从这些地名和桥名、塘名可以判断,巩屯内曾有官人居住,屯内曾建有供官人们游玩的场所。</p><p class="ql-block"> 3、我们从巩屯屯内鱼塘来分析判断。巩屯屯内原来有82口鱼塘,这82口鱼塘一直保留到二十世纪70年代,到目前尚存25口鱼塘。为什么建有那么多鱼塘,屯里老人有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挖泥建墙,形成土洼后,顺势改造为鱼塘;一种说法是防御功能和自救功能。建鱼塘可以以水防御外敌进攻,另外,因为屯内房子密集,火灾时可以用鱼塘之水救援;还有一种说法是不想让屯里建街道,怕治安混乱,而挖塘自给自足。不管是那种说法我们可以看出,巩屯原来应该是一个很繁华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4、从屯里原有的寺庙和传说来分析判断。在革命老人回忆录和屯的革命简史中有记载,巩屯的村前曾建有一座名叫“显灵圣庙”的寺庙,据老人回忆庙里供俸72樽神像,整天烟火缭绕,香客不断,尽是热闹。寺庙里有一口大铜钟,直径约1米。铜钟一敲,声音洪亮,整个榜圩都可以听得到。讲到这口洪钟,巩屯老人还給我讲一个传说故事。相传明朝时候,有一次州府(唐朝开元元年即公元733年,榜圩镇境置有恩城州直至明朝弘治1492年才被废除,州府在现榜圩村竹林屯钟岩山脚下,钟岩山距巩屯约1.5公里。)官员为了证明该府的铜钟声音洪亮过巩屯这口洪钟而叫同时敲钟对比,结果是州府那口铜钟被巩屯铜钟声浪冲损去半边角。有没有这回事,我们无法考究,但巩屯内曾建有寺庙,曾挂有庙钟这是事迹,这寺庙一直存在到1929年后才被倒掉。</p><p class="ql-block"> 5、从大榕树来分析判断巩屯是不是一个古老的村庄。巩屯的寺庙旁长有一棵大榕树,这棵大榕树直到1972年才倒下死亡。据屯里老人描述,这棵大榕树高大约30米,树干周长大约要7~8个大人手拉手才能围得过来。林业部门1972年认定那棵榕树树龄约700年,从这里可以判断巩屯至少于明朝就建有村庄。</p><p class="ql-block"> 6、“里”“都”称呼可以判断巩屯是一古老的村庄。据《田东县志》记载,清朝时期到民国23年(1934年),“巩屯”归属恩隆县管辖。恩隆县把所管辖行政区或划分为7个“里”,有上恩里下恩里称呼。上恩里指现榜圩、黎明,大化县的古文、江南、白马一带。“里”之下又有“都”。巩屯所在地叫“三都”(福吉、乐圩、长安叫一都,榜圩村、龙足村一带叫二都),目前还保留这叫法。</p> <p class="ql-block">  二、常星村巩屯是一个红色革命村庄。</p><p class="ql-block"> 1921年7月,浙江嘉兴红船上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华大地红色革命火焰开始燃烧并迅速漫延。常星村巩屯虽处桂西南穷山僻壤,但地偏心不偏。巩屯人民群众在黄明高、黄金林等先进人物思想影响下,这片土地早早就播下革命种子,星星之火开始燎燃。</p><p class="ql-block"> 1927年2月,在巩屯的“显灵神庙”前大榕树下,黄金林主持召开300多人的群众大会,他振臂高呼“打倒土豪劣绅”的口号,这次会议成为万巩革命斗争之起源。1927年3月,在巩屯成立万巩乡农民协会,黄金林任协会会长,黄国德、罗锦祥为委员,会员300多人。同时开始组建起农民自卫队,队长黄金林,队员85人,51条枪。1929年12月12日,右江苏维埃政府在恩隆县(恩隆县今田东县,成立于1875年,1934年改为田东县。巩屯在清朝光绪之前大部时期受田州管辖,恩隆县成立后归其管辖)平马镇北广场成立。仅过三天时间(即1929年12月15日)在巩屯成立了“万巩乡苏维埃政府”,黄金林任主席,副主席由黄明高担任,委员有:罗德荣、兰信用、黄金荣、黄明政、黄金莲、韦卜恩。同时组建起万巩乡赤卫大队,大队长岑永祥(同老乡享利村人),队员116人,枪78支。恩隆县苏维埃政府颁发一枚“恩隆县第五区万巩乡苏维埃政府”木质公盖(该公盖目前尚保存于广西革命博物馆中)。1931年1月,在巩屯成立了“万巩区苏维埃政府”。主席黄金林、副主席黄明高。在黄金林、黄明高的带领下,万巩区开始土地改革,焚烧契约,打土豪分田地,取消苛捐杂税,万巩人民翻身做了主人。1931年6月中旬,黄金林、黄明高、罗德荣、黄国祥等去到思林县(当时思林县位于今田东思林镇,成于1918年,1934年县治从思林镇迁移至今榜圩镇。1918年至1934年间,福吉、乐圩、榜圩村一带、大化古文乡、江南乡一带等均属思林县)古芬村把榜圩、乐圩、江州(今大化江南乡)、海城敌情向时任二十一师(韦拔群任师长、陈洪涛任政委)独立团团长黄书祥汇报。他指示由黄明高作为介绍人,介绍黄金林、罗德荣入党。1931年7月1日,又吸收黄天运、黄兆恩入党,并成立万巩党支部。黄明高任支部书记兼宣传委员,黄金林任组织委员,党员有罗德荣、黄天运、黄兆恩。1931年12月下旬,万巩党支部改为万巩特别党支部,黄明高任书记,黄金林仼组织委员,陆富林任宣传委员。党员有:韦士林、陆有毅、苏恩宽、黄文升、黄启荣、黄显金、唐昭、韦印书、韦成勋、岑世贵、岑世富、曾祖荫、黄俊、黄土鸿、罗德荣、黄有莲、何文巨、黄金川、黄金真、黄安东、黄天运、黄国祥、韦成贤、黄寿南(后叛徒)、黄金光、覃品光、黄美珍、潘海深等32人。从此,万巩红色革命有了党的坚强领导,革命一步步迈向成功。</p><p class="ql-block"> 1927年至1949年,即土地革命至解放战争时期,巩屯作为万巩区红色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历经了两次反革命围剿,巩屯人民积极投身战斗,赤卫军与群众一道拼肩奋战,给予敌人沉重打击,但也付出了沉痛的代价。</p><p class="ql-block"> 1930年、1931年驻扎在榜圩一带的反动武装除了本地的土匪恶霸之外,还有桂系军阀吴奇伟团、武鸣剿匪司令陆福祥、那马县(今平果市坡造、四塘还有马山县的永州、周鹿一带)民团司令陆东海等匪部约2000人枪。1930年正日15日,驻扎榜圩之敌向万巩侵犯。黄明高、黄金林率万巩赤卫队100多人枪投入战斗。他们在今常星村达靴桥两旁高山上驻守迎战来敌,他们居高临下,据险阻击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国民党反动武装尽管投入的兵力很多,但很难跨过达靴桥一步。正当双方打得非常焦灼时,唐雨田、黎元福部(黎圩、江州赤卫队)约500人枪前来增援,敌人溃退进入榜圩,他们妄想打下万巩,进军江州计划失败。</p><p class="ql-block"> 万巩第二次反围剿发生于1930年5月23日。那段时间红军在乐育(今乐圩村)阻击战失败,队伍撤回江州,潘海深、韦成贵率领的赤卫队也撤回那海(今海城乡)。榜圩反动势力见我方力量单薄,又组织起第二次围剿。岑永祥、黄国祥、黄金林率领万巩赤卫队100多人枪与敌周旋三个昼夜,由于出现叛徒,敌人轻易攻入万巩中心,常星村的龙沙、巴雄、巩屯民房100多间被烧,财务被掠光,损失惨重。岑永祥(中共党员)、黄金荣、唐卜散、黄卜高、黄卜门、黄卜仁在反围剿中光荣牺牲。</p><p class="ql-block"> 岁月那有什么静好,是因为有人为你负重前行。祖国的和平、繁荣与昌盛是千千万万个英勇的烈士们用鲜血换来。1927年至1949年10月,巩屯人民在革命斗争中牺牲的同志有10个人,他们的名字分别为:岑永祥、唐卜散、黄卜高、黄卜门、黄卜仁、罗徳荣(中共党员,1934年被捕,1935年2月18日在今榜圩英勇就义)、黄志荣、黄任宏、韦标才(1949年在参加乐育乡战斗中牺牲)、韦德高。最让巩屯人民无限怀念的是黄志荣烈士。屯里老人告诉我,他16岁就参加革命,1929年参加百色起义,1930年随军北上在河池编入中国红军第七军。历任通讯员、团参谋长、师参谋等职。到江西后参加了湘赣苏区第二次反围剿和中央苏区第三、四、五反围剿战斗,1934年10月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1935年10月在长征途中的毛儿盖牺牲。曾经与黄志荣一同长征的卢永克(果化布尧村龙何屯人,解放后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院长等职)谈到黄志荣时泪流满面。他说志荣同志是一个很聪明很勇敢很有能力的革命同志,他是咱们平果人的骄傲。</p><p class="ql-block">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革命硝烟已飘散在历史的长空。常星村巩屯1926年至1949年在黄金林、黄明高的影响和带领下,一共有163人参加了百色红色革命,是平果参加革命斗争人数最多的村庄之一。我们要发扬革命传统,立足本职,艰苦朴素,奋发有为,为平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以上革命历史材料来自于《平果县志》、巜中国共产党平果历史》、《黄明高同志革命回忆录》、《万巩革命简史》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