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体(一)

翰墨春秋

<p class="ql-block">  1952年,解除了监禁的张维翰带着申诉材料到北京解放军总政治部,总政干部部付部长徐立清看了他的申诉材料后告诉他:你的案件肯定是个错案,但完全平反需要时间,不如你先在一个新岗位去上任。迫切需要工作的张维翰完全服从了组织决定,带着身上的冤屈又投入到新的工作岗位上——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事体育学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军委第25步校改为广州军事体育学校,张维翰由于1940年在太行山全军运动会上曾得过个人全能冠军,所以军委下达命令,委任他为广州军事体育学校副校长,这是他参加革命后的第一个“副”职。</p><p class="ql-block"> 张维翰于1953年1月到职,那时的军体校完全是个空架子,张维翰又面临着一次白手起家。学校的教学设备及场地须从新建设,教学计划及大纲要制定,要调配教员、选拔学员。这一切,都要在几个月内完成,张维翰虽擅长体育,但对于办学校完全是个门外汉,要从一个职业军人迅速变成教育内行,其任务艰巨可想而知。-切从零开始,张维翰就喜欢这种挑战,他充满激情的投入到这项艰巨的工作中。</p><p class="ql-block"> 那时,军体校的校长郑大林没有到位(郑大林始终没到位,后任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张维翰作为常务副校长主抓学校的一切工作。</p><p class="ql-block"> 1953年初,张维翰带领招生组到北京招生,凭着他的人脉关系,在各军兵种的配合下完成了招生任务,军体校于1953年上半年正式开学,军体校,做为中国军队军事体育的摇蓝,迈出了他的第一步。几十年后,又发展成中国一个特种兵的培训基地。</p> <p class="ql-block">张校长亲自在北京接收学员</p> <p class="ql-block">军体校在北京招生</p> <p class="ql-block">军体校干部</p> <p class="ql-block">1953年广州军体校在北京招生</p> <p class="ql-block">教员在编制学习计划</p> <p class="ql-block">教员在编制训练大纲</p> <p class="ql-block">教员在编制学习计划</p> <p class="ql-block">教员在制定训练大纲</p> <p class="ql-block">学员在对学习大纲讨论</p> <p class="ql-block">学员在参观教学图片</p> <p class="ql-block">学员在参观教学模型</p> <p class="ql-block">已完成的部分教研室</p><p class="ql-block">政治教研室</p> <p class="ql-block">已完成的部分教研室</p><p class="ql-block">生物解剖教研室</p> <p class="ql-block">射击教研室</p> <p class="ql-block">训练室一角</p> <p class="ql-block">已完成的部分教研室</p> <p class="ql-block">重新修建的场地和设备</p><p class="ql-block">室内田径场</p> <p class="ql-block">新建的射击场</p> <p class="ql-block">新建的射击场</p> <p class="ql-block">工作人员正往场地运器材</p> <p class="ql-block">自制的固定滾轮、旋转秋千</p> <p class="ql-block">正在建设中的体育馆</p> <p class="ql-block">新的障碍场</p> <p class="ql-block">修整后的田径场</p> <p class="ql-block">工人正在按教学要求改装障碍器械</p> <p class="ql-block">新建的设备——更加完善的联合器械架</p> <p class="ql-block">训练器具</p> <p class="ql-block">自制的弹跳网</p> <p class="ql-block">整修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自制的刺杀靶</p> <p class="ql-block">  军体校在张校长的领导下,全体成员勤奋努力,边建设边训练,很快进入了正常的运行,军体校迈出了他坚实的一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