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高塘乡位于德安县域东部,地片为一块菱形,方圆32.1平方公里。户籍人口0.8万。</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高塘”作为地名,有史可考,最早出现在明朝的行政区划中,称“高塘阪”(古时,“阪”与“畈”相通),属“仁二路仙坛一乡第十保”。清朝有“高塘汛”名称,这个“汛”可不是与水有关的那种意思,而是清朝军队驻防之地,高塘汛驻罗家桥。“高塘”一名的来历,据说是境内古驿道官马桥边有一口大水塘,因为地势高,被称为高塘。古时有民谣:“有女不嫁高塘畈,种子下田车下畈。”说的是每年水稻种子下田之后,农夫要在那口高塘四周架满水车,给下畈里的农田辛苦车水进行农耕。至于这口高塘的确切位置在哪,有待考证。旧县志载:“官马桥,在黄墩,通往九江马回岭要桥。”不知是不是在这座官马桥边?</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高塘乡现有87个自然村落,以姓氏源起的屋场,有王、万、李、周、汤、戴、骆、孙、胡、朱、刘、丁……等34个姓,其中王姓屋场最多,共16个,其次是周姓7个、万姓6个、戴姓5个、李姓5个、汤姓4个、孙姓4个、胡姓4个、骆姓3个、朱姓3个、刘姓3个、丁姓2个、余姓2个、黄姓2个,其余姓氏都为单个屋场。随着人口不断的徙居,如今大部分屋场都不再只有单纯的一个姓。</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作为本乡的龙头老大王姓,有两个屋场值得一提,一个是封守垄自然村,一个是山下王家自然村。封守垄是一个大屋场,以前称枫树垄,说是因为屋场内原多枫树得名,其实屋场内并没有枫树,而是有很多古老的樟树,估计是近音讹传产生的。此屋场的来历有一个历史典故,据其家谱载,明永乐元年(1403),朝中重臣王贞因怀念旧主建文帝,当朝直谏,冒犯了皇威,被处极刑,且要诛九族。其妻史氏当时身怀六甲,妻之父也是朝廷重臣,特为女儿向皇上求情,得到赦免流放南方。史氏骑着白马,一行沿着驿道来到此处,不想史氏在此处生产出一男婴,因见此处山清水秀,于是落居下来。此处为一山垄口,因为身世遭遇,遂取名封守垄,寓意子孙后代不要去做官,只在此处封闭地守着这块山清水秀的地方生活。封守垄的祖坟山上筑有始祖王贞的纪念墓,每年清明节,其后裔都会聚集着去祭祀。从封守垄分迁出去的后裔也较多,有迁往本邑也有迁往外邑,分迁本乡的屋场有二房王、四房王、狮子山王家、岭背王家,分迁时间在明、清时期。“二房”、“四房”是宗族中同辈份里的排行顺序,这两个屋场的名称肯定出自封守垄人,外人对这个名称是看不懂的。山下王家是一个小屋场,户籍人口现在40多人,屋场虽小,但在明清时往外播迁的后裔却较多。它坐落在一座小山下,因为山上长芭茅,原名芭茅墈王家。其始迁祖是在永乐年间由吉安府吉水县忠鹄乡小塘王家迁来。据旧县志载,明永乐二年(1404),从吉安府、南昌府大批移民德安县,分居全县各处。这是明朝初年朝廷采取的移民政策,因为战争,南北出现人口不均衡,于是按“四家之口留一、六家之口留二、八家之口留三”的比例抽丁移民。在1985年出版的县地名志中,记述着许多姓氏人家由“南昌筷子巷”“瓦西坝(应为瓦屑坝,古饶州鄱阳湖边一渡口)”这两个地方迁来。其实这是当时的两个移民集散中心,只是年代久远,移民们忘却了具体的家乡祖居地名称,只记住了这个移民集散地的名称。山下王家是全县唯一个记得最全的祖先迁出地名称的村落。由山下王家分迁到本乡的后裔有中卿王家、燕屋王家、楼下王家、上楼王家、畈里王家(从燕屋王家分迁)、细屋王家等6个屋场。中卿王家名称中的“中卿”,原是“公卿”两字,公卿是“三公九卿”的简称,古代泛指高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所有为人家长的夙愿,但当官又存在风险。苏轼有一首为自己小儿写的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就是他的现身说法。过去,人们给孩子取名字,多有取一些带“狗”“牛”的字眼,说是这种动物命健,取这样的名字可以保佑一生健康,如果名字取得太大(字意高大),反而会说命里可能扛不住。把“公卿”改为“中卿”,是不是中卿王家祖先的如此意愿?燕屋王家原名“燕窝王家”,因坐落的地形如“燕窝”,改为“燕屋”没有了原意的风趣。上楼王家从楼下王家分迁,这个“楼”是因为楼下王家当初建屋时带有阁楼,“上楼”“楼下”是对两屋场坐落地势的区别。细屋王家是因为屋场比始迁祖山下王家屋场小得此名,其实它原来的名称是一个很有诗意的名称,叫“蒲塘王家”, 因屋场旁的水塘里多菖蒲,也许是后来菖蒲没有了,才改名。</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高塘乡自然村落名称基本上都是偏正结构,即以“姓”为正,再以所处地理实体作为标签。</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以“山”为标签的有:山下王家、长岭戴家、岭背王家、狮子山王家、岭上黄家、山里丁家、山里骆家、老山刘家、山下万家、塆里戴家、塆里叶家、大垅戴家、大垅周家、咀上蔡家等。另有一种形式是反过来,以“山”为正,以“姓”为偏,如:黄家山、聂家岭、周家垄、富家垄等,这种易使人误认为是“山”或“垄”的名称。</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以“畈”为标签的有:汤家畈、畈里王家、畈上桂家、畈上刘家。汤家畈为高塘乡自然村落中人口最多的一个屋场,有400多人,始迁祖于明朝永乐年间由河南古木桥迁来。据说,德安县汤姓人氏的祖籍都是河南的。1998年,德安发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之后,这几个建在田畈中间的屋场,除汤家畈,全都搬迁到高处定居了。</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以“河”为标签的有:河里丁家、河里余家、河里刘家。这个“河里”修饰词只能意会,因为它并不是指河里面,而是指河边上。这条河是高塘乡境内仅有的一条河流,横贯境内东西,全程约10公里,在地图上称庐山河(发源于庐山),在高塘境内称潘溪河,潘溪河这个称呼来历无考!</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以“桥“为标签的有:桥头王家、上桥头王家、罗桥朱家、罗家桥。罗家桥,即是村落名,也是桥名,难以区分。此桥原名罗滩桥,始建于清朝,始为木桥,洪水冲圮后以麻石条重建,后改建为石拱桥,之前是一渡口,在古驿道上,因桥边有罗姓村庄(已搬迁),故得此名。当地有一句谚语:“正好赶到罗家桥吃粑!”说的是,原罗家桥屋场上有卖米粑的,上街(进县城)赶路的人,常会到这里买粑当餐吃。意谓事情恰恰好!</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以“路”为标签的有两个同姓村落——大路胡家。这“路”是指驿路,也叫官道,是中国古代政务传递与人行旅的道路。德安从西汉开始,是历代王朝在北方的京城(长安、开封、北京)通往闽、粤的驿道通过要地,唐朝时,德安行政机构曾一度为蒲塘驿(传递公文和过往官吏歇宿机构)。德安境内驿道北接德化(今柴桑区),南连建昌(今永修县),明朝时,驿道北段拉直,由原从林泉入境,改从马回岭入德安高塘,经黄墩铺、泗溪、乌石门进县城。两个胡姓屋场因都坐落在驿路边上,所以得此名,在百度地图上搜索“大路胡家”,会出来一东一西两个同名地点,这让不熟路的人很是困惑。但当地人还是能区别,因为东边的一个大路胡家是在黄墩,西边的一个大路胡家是在罗桥,黄墩的大路胡家,原名叫枞树胡家,不知何时为何改为现名。</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有的则以“树”为标签,如柏树孙家、樟树铺孙家。</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有的以“水塘”为标签,如古塘孙家、若塘李家。这两个地名都写错了一个字,古塘原本是“鼓塘”(形状像鼓),若塘原本是“箬塘”(长芦苇)。</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也有无标签的光“姓”司令,如管家、肖家、吴家、雷家、卢家、江家、彭家、左家、欧家、殷家(也称背后殷家,坐落大垅戴家背后),其中"管家"为全县仅有的独姓起源村落。</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87个村落地名中,也有直接以屋场开基先祖姓名为名称的,分别是:王子达、赞卿汤家(汤赞卿)、祥公万家(万祥)、金公万家(万金)、陈世维(现改称陈家)。这样的先祖才会名留千古!</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也有诗情画意的屋场名称,如鹿家咀(过去有野鹿常聚此处)、花屋汤家(屋檐上有图画。应是"画屋汤家")、红花咀余家(屋场边山咀上常开红花)、鱼背周家(坐落的地形像鱼背)、莲塘角汤家(屋场旁有荷莲水塘)、竹林朱家(屋场旁边有竹林)、四方塘万家(屋场前有一口四方形的池塘)、箭楼周家(建有远望、射箭窗孔的楼房,不知为何他们那时要建这样的楼房?)。</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有的屋场名称是因后裔分迁在当地,产生同姓两个屋场,为区分,分别以上、下,大、细,老、旧来作标签,如上屋李家、下屋李家、大屋骆家、细屋骆家、老屋戴家、下屋孙家、下屋万家、旧屋李家等。</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另有三个屋场名称较为特别。它们是:</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黄墩铺,是一个具有历史的地名,明嘉靖年间,驿道改直时,迁原驿道上的黄㛚铺驿站于此,此处原为汤姓人家屋场,为区别原黄㛚铺,称新黄登铺,后来演变成了“黄墩铺”,“黄墩”一名也由此而来。</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筲箕凹,是一个地形像物的村名,因村落坐落处地形像过去农家常用的竹篾编织的筲箕。有人据此地名创作了民间故事《筲箕凹的传说》,已载书出版。</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马头塆周家,其名称来历较为有趣,传说其周氏太公,有一天在山上砍柴,被山中强盗飞刀砍了头,其子孙发现后,只好用钱从强盗手里买回来安葬。之后,屋场就被别人称为“买头王家”,其后裔为了避讳,将“买头”改为“马头”。</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高塘地域虽小,但旧时也出了几个名人。</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屋骆家,骆欲、骆庭芝俩父子分别于宋朝治平四年(1067)和政和八年(1118)考中进士,堪称佳话。</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莲塘角汤家,汤大乐,清朝著名艺人,学弹腔戏成名,组织“汤家戏班”,在赣北地区农村传播演唱弹腔戏,此戏现称“德安西河大戏”,2010年,被列入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罗桥大路胡家,胡佩九,清朝优禀生,民国时期曾任德安县立中学校长、德安巡回教育团长,道德文章均为人师,诗人陈三立赞其诗“清婉”,与著名哲学家熊十力为挚友。</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邬家(原称倒墈邬家,因屋场坐落在河边,河岸经常崩倒),邬敦泽,革命烈士。1924年由熊十力介绍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就读(后因病辍学)。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参加红军赣北游击大队,先后担任党代表及大队长职务,1930年牺牲。</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屋万家,万成渠,又名万本溱,国民党政府军中将。曾任国民党海军总司令部办公室主任、第九绥靖区参谋长、福建省政府秘书长等职,后去台湾,1980年病故台北。</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地名是一个地方的特殊符号,它承载着一个地方的历史印记,它也是乡愁的记忆。当你长大了,为了生活,客居或漂泊他乡时,如果听到了家乡的名称,哪怕是一个土得掉牙的名称,在你心中一定会涌起一腔对家乡思念的柔情来。台湾诗人余光中在他的《乡愁》诗中说“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现在,邮票已不再承载着人们思念家乡情感的使命,手机代替了它,一道电波,一个视频,就会将思念的乡愁瞬间地“这头”连到“那头”。然而,不管有着如何先进的通讯工具,家乡这个地名符号将是永远地根植在每个人的心头!</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