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稽古之亿四公

春风夏雨

<p class="ql-block">  (一)亿四公应为西华罗氏始祖</p><p class="ql-block"> 《罗氏孟一公族谱》升公行传载:公志刚毅,有承祖训“忠不仕伪朝”之遗志。时为云南吏目,当元之初兴时,便弃官返里侍父母。不久,双亲相继亡故。衰经尽礼后,携家避隐他乡。初迁沙县七都南阳华村相邻处劈壤结庐,命名“罗源”。迨南宋祥兴二年,复迁原属尤溪县丰城乡万积里林东坑口下处圳结茅而居……</p><p class="ql-block"> 升公,即亿四公。他是宋大儒罗从彦的第六世孙,南宋汀州府教授(官)罗良佐第四子。也是西华罗氏的𦘦基始祖。</p><p class="ql-block"> 然而,西华和槐南尊孟一公和孟二公为各自始祖。均没有亿四公的神位。这很是让人不解。</p><p class="ql-block"> 据说因为亿四公初来西华“结茅而居”,自然没有祖房可以直接改宗祠。后来有人倡议为亿四公建公庙,又因为选址风水问题无法达成一致,故迟迟未能付之实施。</p><p class="ql-block"> 溯源祠是为纪念先祖,于民国十八年建造的。如今已成为省级文保单位。里面除了供奉孟一公神位外,还有福一、福二,寿六、翰三等二三四代先祖神位。溯源应当是追根溯源的意思。除了奉祀以上神祖,更应该奉祀亿四公,包括奉祀从彦公,珠公。</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宗祠和族谱的文化传承。</p><p class="ql-block"> 西华罗氏除了溯源祠外,各支系大大小小祖房应该有几百座。如果不是近十多年来拆旧建新的风气,整个西华就是理所当然的历史文化传统名镇。多少房子将成为文物?那样,西华旅游就不单单只有安贞堡了。</p><p class="ql-block"> 古建就是文化,拆了又重建,总是缺少些韵味。</p><p class="ql-block"> 这几年,我们罗氏修缮了很多宗祠,让族人感到骄傲和自豪。但有一些宗祠不是修旧如旧,而是大兴土木。明明有雕刻、壁画,却嫌破旧一弃了之。梁柱、门窗、瓦片全然是新的。房子虽然很气派,却少了祖先传承下来的东西。</p><p class="ql-block"> 实际上,宗祠的主要功能就是祭祀。祭祀活动即可彰显对先祖的尊崇,又可体现后裔的团结。裔嗣越多,愈显繁盛。如果分支宗祠多了,很难每个祠堂年年都举行祭祀。同时,宗祠多了,后裔子孙负担也会加重。不如集中力量,以溯源祠为中心,把宗祠文化保护建设好!但溯源祠不能缺了亿四公。当然,如果有能力单独建造亿四公祠,那就再好不过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亿四公云南吏目存疑</p><p class="ql-block"> 修撰族谱的原则:存真传信。是者从之,遗者补之,讹者更之,疑者存之,不知者缺之。</p><p class="ql-block"> 但是,即便再严慎,总是难免有谬误。</p><p class="ql-block"> 亿四公来西华的一二七九年,正是陆秀夫背负小皇帝在厓山投海,南宋正式灭亡的一年。七年之前的1271年元朝就建立了。而早在1253元军攻破大理国,云南就属于蒙古管辖。1260设立大理国总管。1276年忽必烈设立云南行省。</p><p class="ql-block"> 因此,“忠不仕伪朝”值得商榷。况且吏目之职是元朝才开始设的官职,亿四公为云南吏目当有别解。</p><p class="ql-block"> 西华罗氏族谱最早有文字记录,应该是八世祖良二公开始。然后是清康熙二十五年罗斯履(珣十公)。再后是清道光罗荣举人的《夏林祠罗氏族谱》。从夏林祠琼五公开始记录比较明晰,相对较少谬误。而最早的七代先祖,文字记叙全无,仅凭后人根据口口相传的故事还原历史,时间节点相差巨大。如寿六公1337年在白泉坑筑屋,其孙琼五公出生于1436年至1449年。已经百年之后。换句话就是说,祖孙年龄相差在120岁至160岁。这怎么可能?</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宋代史学家司马光诗云:瞑目思千古,飘然一烘尘。山川宛如旧,多少后来人。西华历史不仅是时间和人事的变化。山川亦非旧时貌。</p><p class="ql-block"> 追宗吊古别有一番滋味。</p><p class="ql-block">2023/11/2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