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前段时间,学校有幸请来了原昭通学院政史系主任,现任昭通市委党校副校长李晓波老师,给我们学校的老师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报告。</p> <p class="ql-block"> 我从2005年3月参加工作,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到现在已经18年半了,从刚出茅庐的嫩头小子,到现在头发慢慢开始变白,工作中,虽有些许怨言,但也不曾放弃过自己,对待自己的工作也还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毕竟,教育本身就是一份良心工程。</p> <p class="ql-block"> 对于教学工作,老教师常说:“教无定法,但一定循法”。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的思路,教学的风格。我们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常采取同课异构的方式,来做教法的研究,通过对比,来找出各自的优点与不足。同一个教案,同一个课件,不同的老师去上,效果都不尽相同,甚至出现较大的差异,所以我们说“教无定法”。但这也不是说,教学教研工作,就是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这也是不对的,教育教学也有他自身的规律可循,教学也要循法。</p> <p class="ql-block"> 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也接触和了解过一些关于教学法的理论和模式,学校也做一些推广,但最终都是不了了之。分析其原因,个人认为,有以下两个主要因素:</p><p class="ql-block"> 一是主观因素,也就是内因,就是老师的观念很难转变。教书教了几十年,形成了固有的思想和教学模式,习惯成自然,要转变它,就得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经历,懒字当头,不想过多去想,去思考,去动,去实践,满足于现状,所以要改革,推陈出新,就显得很困难。</p><p class="ql-block"> 二是客观的外在因素。作为一线的教师,在过去的这些年,绝大部分老师都是闭门造车,很难了解和接触新的理论和模式,成了坐井观天的老师。原因在于缺失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很大一部分老师从参加工作到现在,就没有出去学习过,甚至连小范围内的校际交流的机会都很少,现代社会都在提倡“终身学习”,要“活到老,学到老”,但真要做起来,阻碍的因素就变得多了起来。很感慨自己曾经有幸外出到过武汉的二桥学校和山东的杜郎口学校去参观学习了半个月,这次参观学习,说实话,我并没有学到什么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的模式,也因为是第一次有这样的外出学习经历,什么都觉得新鲜、新奇,以至于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都不大记得了,但唯一的收获是:心里边想,原来课还能这样上,学生自主预习,小组讨论、展示,学生在课堂上走来走去,甚至还跑到教室外,在墙上的黑板上奋笔疾书,老师只做点评分析,引导学生改错。看起来很凌乱的样子,但又井然有序。学生为主体,老师为引导这句话听了N多年了,也在心里想象过无数次,怎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怎样的课堂才是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听了无数次,也没有形成概念,但看了这一次,亲身参与了一次,这个概念,这个教学模式就显得逐步的清晰起来。对于以上的因素,所幸的是,现在的情况也慢慢的在改善,老师的学习、交流的机会多了起来,这次李晓波老师的进校交流,所做的报告,就是极好的学习机会。</p> <p class="ql-block"> 李老师的“五点四环节”教学法,核心内容为:五点即“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易忘点、易错点、拓展点”,四环节即“教师传授知识环节、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环节、组织学生运用知识环节、帮助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环节”。五点四环节形成一个体系,强调三分讲、七分练,在讲中练、练中讲、讲了优练、练了又讲,如此循环,从而体现了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理念。</p> <p class="ql-block"> 但此教学法,也不是规定死的教学法,他只是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一个模式、标准和方向。我们在理解和应用的过程中,必须灵活的应用,而不是生搬硬套,要把握住它的灵魂。再好的理论,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如果我们在利用的过程中,不认真对待,不转变原有的、固定的教学思想和模式,接受新的教学理念,一切皆是枉然。内因是主要原因,外因是外在的原因。现在有了更多的学习机会,了解外面的世界,接受新的理念,转变思想,从而跳出自己的世界,我们才能获得新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