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陕西关中及周边地区,经常用<span style="font-size:18px;">暮曩【mū nǎng】表达反应迟缓、行动拖沓、磨蹭、推诿、不积极的意思,可用作动词、名词、形容词和副词,与机敏、敏捷、利落、麻利、爽快、快活等词语的意思大致相反。</span></p><p class="ql-block"> 如果一个人爱磨蹭,行动迟缓,没有时间观念,而另一个人就会用“你暮曩得很”“你就爱暮曩”“赶紧,不敢暮曩了”这类话提醒、催促他,意思是时间晚了,来不及了,不能延缓,应该抓紧行动。</p><p class="ql-block"> 暮曩【mū nǎng】听起来土气,其实很讲究,细说起来还有很深渊源。</p><p class="ql-block"> 先从“暮”和“曩”两个字的字源说起。“暮”的本源字(古字)是“莫”,描绘的是太阳(日)落入草木丛中的场景,本意指傍晚。正如“朝”是日出草木之中而月还未落的样子(之后有专文解读)。甲骨文在“莫”下边加一只鸟形,犹如一幅“日落草兮鸟归林”的《夕阳图》。隶书之后,又在“莫”下加“日”成 “暮” ,“莫”与“暮”才逐渐分异成为两个字。所以,暮的本意是太阳落草、天色昏暗,古人认为此时的人最容易昏聩,反应迟钝,于是也出现了类似“暮气沉沉”“迟暮”“昏暮”等词语。曩,本义指以往,从前,过去。很多字典把曩归日部,应该与日有关。常用词组如:曩日,曩年,曩时,曩昔,曩者,都表示过去的时光,曩相当于昔、已,往昔,曩日相当于昔日、已日。陕西人把昨天说成已日【yǐer】,实际上就是过去的那一天,听起来像“夜儿”。</p> <p class="ql-block"> 可见,陕西方言用“暮”和“曩”组词十分讲究,表达出两层意思,一是强调时间,日落西草,已到黄昏,再不抓紧就成以往(曩),催促应抓紧行动;二是喻指暮气沉沉,没有精神,反应迟缓,推托延宕如迟暮老人。所以,当你听到陕西人说“别暮曩了”,你最好抓紧时间,赶紧行动。用俗语说就是“再不抓紧,黄花菜都凉啦。” 用网络语说就是“不知情所在,爱已成往昔”。如果有人喊你“赶紧,别暮曩”,你还磨磨蹭蹭,迟疑不动,原地发呆,那么,你一定会挨骂,而骂语通常都是“暮倯(怂)”“瓷锤”“曩种”。</p> <p class="ql-block"> 暮和曩本来都是表达时间概念的字,陕西人则把暮和曩组成一个词,并赋予了新的内容和语义,增添了许多地方特色和意味。如果你到陕西来,听到陕西人说你暮曩,听不懂不要紧,听懂了你也不要完全理解为贬义,只要你抓紧跟上去了,没有拖人后腿,陕西人反而会立刻吃惊“这话你都听懂了,是心领神会,还是灵机一动?”</p> <p class="ql-block"> 为了让你更加深刻地领会暮曩的含义和用法,下面给大家讲一段《暮曩国》的故事。相传陕西关中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号称暮曩国,暮曩国的人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暮曩,干什么事情都不着急,爱把今天的事情拖到明天或后天做。暮曩成了国风,成了国尚,性子急的人在暮曩国受排挤,时间一长,暮曩国里就全剩下暮曩人。</p><p class="ql-block"> 一日,国王的近侍告诉国王某个村子有个美女,国王就想见一面,于是就安排身边的人办这件事,可是,等见了面,一看是个半老徐娘,国王就问是怎么回事,原来呀,从有人发现这个美女到传到国王的耳朵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国王安排下去到国王见到美女又过去了十年。然而暮曩国人人都长寿,美女虽已是半老徐娘,但风韵犹存,国王依然欢喜,还封美女为贵妃。三十年间贵妃为国王生了五子,后继有人,举国欢庆,十年不断。据说暮曩国至今仍在,人人向往,却不得踪迹。</p><p class="ql-block"> 机敏智慧不暮曩的你明白了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