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最好去一次汉中

有鱼

<p class="ql-block">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次汉中:为了它厚重的历史底蕴,为了它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为了它重要的地理位置,为了它旖旎的自然风光,也为了它温暖的生活气息!它是我们汉人的发祥之地,是我们的老家!</p><p class="ql-block">我向往已久,计划已久,这个秋天,终于成行了。</p> <p class="ql-block">没想到从北京到汉中如此便捷:两小时直飞就直达汉中机场。心目中遥远的秦巴之地,竟然与我们“近在咫尺”!</p> <p class="ql-block">11月9日,我们从北京、天津、上海相聚汉中,一群延续了半个多世纪友情的北大荒荒友,在都已年逾古稀之年,竟开始了一段自驾川陕大山大江的金秋行。</p> <p class="ql-block">11月10日 清晨,向汉江问好!</p><p class="ql-block">汉中位于陕西与四川之间,背靠秦岭,脚踏巴山,汉江从城中流过。追根溯源,自秦设汉中郡至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了。</p> <p class="ql-block">汉江市有很多迫切想看的地方,但我们首先选了留坝,为的是直奔秦岭,去看看大山的秋色和那里的老城老街与山里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留坝老街建于清嘉庆年间,至今有200多年历史。</p><p class="ql-block">留坝所处位置十分重要,在历史上一直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它位于连云古道,连接着褒斜古道和陈仓古道,早在秦汉三国时期就设有驿站,有“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典故和三国蜀军军营遗址,历史上战争在这里从没有停止过。</p> <p class="ql-block">老街依山而建。走在老街光溜的青石板路上,看到沿街挂着幌子的商铺,以及商铺小楼上考究的木雕窗棂,秦巴山地的独特风貌扑面而来。</p> <p class="ql-block">紫金河从城中流过,在老街的青石板下涓涓流淌。街上的居民以清泉涮洗,饮用水早已用自来水了。</p> <p class="ql-block">老街很安静,早已不见南来北往的商旅与驼队,只是安逸地打发着自己的日子。老街有许多小吃和土特产,静静的放在街边,连叫卖声都很少听见。但你要问、要拍照,老板不会嫌烦,还会报以平和安详的笑脸。</p> <p class="ql-block">老街书屋更是一隅安静的角落,走累了可以进去喝喝茶,翻翻书,或者对着清净的老街发呆。我们匆匆而过,忙着赶路。</p> <p class="ql-block">汉中留坝张良庙,又名汉张留侯祠,坐落于秦岭南麓紫柏山下。五山环抱、二水夹流,<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东汉末年汉中王张鲁为纪念一代谋臣张良而建,距</span>今已有1800年历史了。</p> <p class="ql-block">张良庙牌楼,由青砖砌成的山门,上方横刻“汉张留侯祠”五个朱红大字,大门左右刻着一副对联:博浪一声震天地,圮桥三进升云霞。指他在博浪沙派人刺杀秦始皇一事和在圮桥求教黄石公一事。</p> <p class="ql-block">进履桥,张良圯(yi)上进履之典故,传说张良在桥上为一老人即黄石公穿鞋,得到老人的指点,并赠予他姜太公所著的《太公兵法》一书。</p> <p class="ql-block">张良以出色的智谋,协助汉高祖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最终夺得天下。相传刘邦即位不久,先后杀掉韩信等有功之臣。张良深知和刘邦共事只可共患难不能同安乐,便留在秦岭深处的紫柏山上潜心修道,辟谷成仙。</p> <p class="ql-block">后人称其为“相国神仙”、“英雄神仙”,能够明哲保身、功成不居、功成身退,此高风之举,深得后人仰慕,被誉为中国第一谋圣。</p> <p class="ql-block">紫柏山下,路边有一棵四千多年的古银杏树,为商代遗存。其胸径4.4米,树高26米,因其侧枝繁茂,被誉为“公孙树”。</p> <p class="ql-block">在留坝县江口镇,红军二十五军于1935年7月25日,跨越了大别山 、伏牛山、秦岭山脉后,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 到达留坝县江口镇。现在仍保留着军部旧址。</p> <p class="ql-block">红二十五军在这里宣传革命思想,扩大革命力量,为长征到陕北与陕甘红军胜利会师,提供了保障。</p><p class="ql-block">石碑上刻有红军的宣传口号:迎接党中央,迎接主力红军。饿饭的穷人快来当红军!</p> <p class="ql-block">红二十五军虽然在江口停留时间短暂,但在此期间开展部队整编。1941年冬,留坝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江口小组成立,组织群众开展反压迫、反剥削斗争,从此,在这里播下了革命的火种,长征精神在这里延续。</p> <p class="ql-block">这是军部会议室旧址。</p> <p class="ql-block">11月11日 在秋风秋雨萧瑟中,祭拜勉县武候祠。</p><p class="ql-block">为缅怀诸葛亮,全国很多地方修建了武侯祠,保存较好的有九座。勉县武侯祠不仅是皇帝唯一下诏修建,而且比成都武侯祠早建约五十年,堪称“天下第一武侯祠”。</p> <p class="ql-block">公元263年,诸葛亮死后的29年,刘禅才下诏为他建立祠堂。当然不能修建在首都成都,以免影响刘氏宗庙,所以选址于定军山下,靠近诸葛亮墓的地方。已经经过历代修缮,勉县武侯祠为明清时期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牌坊高约10米,八角起翘,四柱落地,高大雄伟,气势非凡。牌坊正中书写着“汉丞相诸葛武乡忠武侯祠”,另一面书写着“天下第一流”。</p> <p class="ql-block">琴楼是勉县武侯祠独有的一座建筑,根据诸葛亮用“空城计”吓退司马懿十万大军的故事而建,建于明万历年间。</p> <p class="ql-block">楼内有一张石榻石台,石台正中安置着一件石琴,根据上刻章武元年,即公元221年,至今已有1800年的历史了。据说原先还能弹拨出清脆的琴音,可惜琴弦现已毁坏。</p> <p class="ql-block">武侯祠的戟门是重要的礼制建筑:武官经过这里,必须解除身上的兵器;文官经过这里,必须整理自己的衣冠,才可以进殿行礼。</p> <p class="ql-block">经过戟门就是拜殿,乃历代拜谒和祭祀诸葛亮的殿堂。拜殿正中的桌上,摆放着各类供品,两侧墙壁下竖立着各代的石碑,梁柱上悬挂着琳琅满目的匾额。</p> <p class="ql-block">拜殿正前方的“大汉一人”匾,表达了诸葛亮对汉朝的卓越贡献。</p> <p class="ql-block">武侯祠的正殿,中门上高悬着“山高水长”匾额。殿内供奉着诸葛亮的塑像,羽扇纶巾,神态自若,关兴和张苞巍然屹立在左右两侧。</p> <p class="ql-block">武侯祠的院内原本有64株古柏,目前仅存16株。它们的直径都在1米左右,高大繁茂,郁郁葱葱。相传,这64株古柏,取“八八六十四”之意,纪念诸葛亮的“八阵图”,所以又被称为“八卦柏”。经测定这些古柏的树龄均在1700年以上。</p> <p class="ql-block">庭院深深</p> <p class="ql-block">武侯祠的北门有一座“观江楼”。登楼四处眺望,据说能看到古阳平关、定军山、沔(mian)水(汉江)两岸等。</p> <p class="ql-block">远处隆起的山坡,那就是定军山了。</p> <p class="ql-block">定军山脚下汉江边,武侯祠与武侯墓隔江相望。公元234年,诸葛亮病卒于五丈原军中,蜀汉朝廷按其遗命将其安葬于此。</p> <p class="ql-block">秋雨越加细密,秋风更显萧瑟。湿漉漉的小道上,静谧肃穆,空无一人。</p> <p class="ql-block">武候墓大殿正中神龛上,诸葛亮塑象庄重肃穆,令人肃然起敬,书童侍立左右,龛下张苞,关兴分立两旁。</p> <p class="ql-block">三代遗(wei)才,才子的特殊写法,以彰显诸葛亮是旷世奇才。</p> <p class="ql-block">墓前竖碑一块,上刻“诸葛亮武侯之墓”,并存有石刻、壁画、塑像、匾联等文物遗存。</p> <p class="ql-block">武侯墓整体坐西朝东,陵墓为汉制“复斗式”状,墓高5米,方圆60米,以八卦形汉白玉石栏砌围;墓东西走向,头西脚东,寓示为“永怀西蜀、兴复汉室”之意。</p> <p class="ql-block">“护墓双桂”,这是两棵巨大的古木犀树(木犀即为桂花),高达19米,胸围1米左右,有1700年的树龄。树冠如盖,浓荫蔽冢,清雅宜人,称为双桂留芳。</p> <p class="ql-block">登上定军山,这里是三国时期,闻名遐迩的古战场。</p><p class="ql-block">定军山属大巴山脉,它隆起了十二座秀峰,号称“十二连峰”,山脉绵延十多公里,好像“游龙戏珠”,故有“十二连山一颗珠”的美誉。其中,所谓的“一颗珠”,指的就是主峰定军山。</p> <p class="ql-block">只能借用网络的航拍照片,才能看见十二连峰的部分山头。</p> <p class="ql-block">我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讲述得就是这段历史。不过因为年代久远,这里已经没有多少古迹了,只是经常可以发现一些“扎马钉”以及箭镞等古代兵器,相传为蜀魏战争时的遗留之物。</p> <p class="ql-block">雕塑神兵天降—当年老将黄忠刀劈夏侯渊,如神兵天降。</p> <p class="ql-block">督军台前,仿佛能听见当年古战场的厮杀声震耳欲聋!它见证了蜀汉的崛起与辉煌。</p> <p class="ql-block">所以有“得定军山则得汉中,得汉中则定天下”之说。</p><p class="ql-block">诸葛孔明一代旷世奇才,只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p> <p class="ql-block">晚上在秋夜的寒气中,吃上了热气腾腾的铁锅柴鸡贴饼子。汉中美食很多,每天吃的都不重样。可惜顾不上拍照大家就饿虎扑食、杯盘狼藉了,今晚总算抢拍成功。</p> <p class="ql-block">11月12日 参观古汉台。</p><p class="ql-block">古汉台也是汉中博物馆,博物馆就建在古汉台遗址上。</p> <p class="ql-block">当年汉王刘邦依谋臣张良之计,烧绝栈道,又在汉中夯土筑台,大兴土木,修建王宫,使项羽自此放松了对汉王的西顾之忧。这就是当年夯土筑台的遗址。</p><p class="ql-block">宋代的张少愚有“留此一坯土,犹是汉家基”的诗句,其中的“一坯土”,就是指残存的高台。</p> <p class="ql-block">高台上筑有飞檐式仿汉代建筑“望江楼”,它是古时汉中的制高点。当年汉王刘邦登其顶,南望汉水,滔滔东流;北望秦岭,绵延不绝;东望天汉大地,沃野千里,稼蔷繁茂,是何等踌躇满志,意气风发。可谓“汉水东流几千里,秦云北望第一楼”!</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有许多精美藏品。</p><p class="ql-block">这是新石器出土的尖底瓶。</p> <p class="ql-block">商代青铜牛觥(gong)</p><p class="ql-block">东汉绿釉红陶猪</p> <p class="ql-block">商代镂空虎纹钺</p><p class="ql-block">汉代深衣俑</p> <p class="ql-block">商代兽面纹瓿(bu)</p> <p class="ql-block">但更珍贵的是石门十三品。</p><p class="ql-block">石门十三品陈列室,陈列了从褒谷石门隧洞内外凿迁下来的13方精品摩崖石刻,又称“汉魏十三品”。</p> <p class="ql-block">1967年修石门水库时,为抢救文物,从石门古栈道两侧近二百块摩崖石刻中精选出具有很高历史研究和书法艺术价值的十三块石刻,整体凿下,移存到汉中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石门颂》是东汉建和二年(公元148年)汉中太守王升撰写的一篇颂词。它全面详细地记述了东汉顺帝时期,司隶校尉杨孟文上疏请求修褒斜道及修通褒斜道的经过。《石门颂》摩崖是我国著名汉刻之一,是东汉隶书的极品,又是摩崖石刻的代表作。它对后来的书法艺术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石门》汉代摩崖,原竖于石门北口外。《石门》、《玉盆》、《石虎》、《衮雪》四种汉隶大字摩崖,被称为石门小四品,都是状物抒怀之作。</p> <p class="ql-block">《玉盆》,相传为张良所书,它形容石门南褒河形如巨盆,色泽如玉,“浮浪玉盆”是清代褒谷二十四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西汉郑子真见石虎峰远远望去就像猛虎下山,欲腾欲扑之状,于是写下了“石虎”二字,其用笔厚实遒劲,“石”字左边波挑拙朴而不轻佻,“虎”字结构删繁为简,左右沉稳,又互为呼应,下面三竖开张且蓄势,似雄健猛虎弓腰蓄势待时扑跃之姿。</p> <p class="ql-block">《衮雪》,据说是曹操绝无仅有的手迹。褒水流经石门之下,因石多浪激,如飞雪翻滚。“衮雪”本为“滚雪”之意,曹操曰:“衮在水边,何以缺水?”“衮雪”二字,近篆而非,属隶又违,笔触圆润而流利,生动而有力,阳刚而不失柔美。</p> <p class="ql-block">“仪制令”石刻拓片,这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一个交通规则。其上刻有“贱避贵,少避长,轻避重,去避来”,它是宋代朝廷通令各州县立于县城通衢要道的石碑,相当于现在的交通规则。</p> <p class="ql-block">约2000年前,先民们凿山为道,修桥渡水,依山傍崖构筑天梯云栈,修建了号为蜀道之冠的褒斜道,也开凿了最早的人工穿山通车隧道之一——石门。石门修筑于汉明帝(公元63—66),长15.75米,宽4.15米,高3.6米。它是用我国古代原始攻凿山石的办法“火烧水激”凿成的,是我国最早的人工隧道。</p><p class="ql-block">这是当年栈道模型。</p> <p class="ql-block">站在今日石门栈道上放眼望去,右手的栈道是仿古新栈道,在它下方水中,沉睡着千年古栈道;在左手上方,可以看到今日火车穿山隧道和下方的高速公路。历史与现代交织于此,真是一眼千年!</p> <p class="ql-block">拜将坛是公元前206年,刘邦到汉中后,经萧何保举,在拜将坛上拜韩信为大将军。</p><p class="ql-block">韩信是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军事家,兵家四圣之一。</p> <p class="ql-block">韩信作为统帅,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南灭楚,名闻海内,威震天下,被誉为“国士无双”!</p> <p class="ql-block">相传韩信被杀后,帝念其功,命韩信立碑祭奠,但碍于吕后权威,未刊碑文。因夜间石碑发光显影,故称“夜影神碑”。</p> <p class="ql-block">11月13日游青木川古镇。</p><p class="ql-block">这里是陕西最西的镇,距汉中市197公里,位于陕,甘,川交界处。</p> <p class="ql-block">古镇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厚的历史人文资源,传统老街区、古老民风、民俗、民情,以及羌族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都使这里具有独特的诗情画意。</p> <p class="ql-block">登上栖凤楼俯瞰街市,群山环抱中的古街,十分温馨安逸。</p> <p class="ql-block">蜿蜒的老街像一条飞起的青龙回首张望,因此人们形象地称为“回龙场”。在这条街上,有酒肆,有烟馆,街道两旁插着玲琅满目的幌子,可以想象出当年小镇人的生活场景。</p> <p class="ql-block">这是老街上的烟馆,沿街的铺板已经关上。烟馆昔日见证了烟客醉生梦死的生活,也催生了青木川一时的畸形繁华。</p> <p class="ql-block">正好赶在烟馆关门前最后一刻进去参观,里面围着狭小天井的两层小楼,别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青木川的魏氏宅院,是魏辅唐的住所。作为当时统治青木川的风云人物,他在民国战乱频生的时代当中,造就了青木川的繁华,洋行、商户、茶馆、酒店……直到现在当地还流传着他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气派的庭院,是古镇保存最完整的老宅。精雕细刻的窗棂门楣,青砖素瓦、雕梁画栋,显现出陕南古建的独特风格。</p> <p class="ql-block">魏辅堂是个有争议的乡绅,他在青木川独霸一方,且私藏武器,私种大烟,私设公堂,人称土皇帝。但魏又常行善举,修路办学,客观上对当时地方经济文化发展产生过积极影响。</p><p class="ql-block">魏宅门上挂着“卫国卫民”的牌匾。</p> <p class="ql-block">晚上,我们品尝热气腾腾的当地特色菜—木桶鱼,味道十分鲜美。</p> <p class="ql-block">广场上点起了篝火,天南海北的游客,拉着羌族帅男俊女的手,踏着羌族强烈的节拍,尽情的跳起来。晚间灯光璀璨,据说镇上忙着准备明日的百桌千人宴,到时候一定是热闹非凡。</p> <p class="ql-block">11月14日,清晨的青木川又是一番景色,涓涓流淌的金溪河,云雾缭绕的大巴山,从昨日热情奔放的小伙子,转身又成了俊俏羞涩的姑娘。</p> <p class="ql-block">来到西秦关—陕川甘三省交汇处。</p> <p class="ql-block">神气活现的大公鸡,昂首挺胸、高声啼叫,唤醒三省人民,迎接新的一天。</p><p class="ql-block">真可谓“一脚踏三省,一鸣三省惊”。如果是“一鸣三省醒”好像更贴切?</p> <p class="ql-block">离开青木川,我们就从陕南沿着嘉陵江,一路往南进入川北。</p> <p class="ql-block">站在白龙湾观景台,眺望白龙江和嘉陵江在这里汇合,然后一路流向重庆汇入长江。</p> <p class="ql-block">昭化古城,古称葭萌,位于四川广元市,白龙江、嘉陵江和清江交汇处。这里是国内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三国古城,四面环山、三面临水,三国遗址遗迹众多,民风古朴典雅。</p> <p class="ql-block">葭(jia)萌:古县名、古水名、远方之民之意。查一查这个县名的来历,葭—蒹葭,来自诗经;葭萌更是古代之县名。</p><p class="ql-block">牌楼好像不同于陕南古建风格,三层十二面高高翘起的飞檐,像鸟儿们张开的翅膀,充满动感。</p> <p class="ql-block">城门“瞻凤”则十分古朴厚重,刻满了时间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街中的过街亭,介于牌楼和城门之间,古朴与灵动两者兼顾。</p> <p class="ql-block">这里既保留了许多遗址遗迹,但更是老街浓浓的生活气息。</p><p class="ql-block">地里刚摘的萝卜,鲜艳可爱。</p> <p class="ql-block">各种小吃都是自家制作。</p> <p class="ql-block">小伙子在卖力制作龙须酥,恐怕也是家传的手艺。</p> <p class="ql-block">在众多古迹遗址中,感觉分量最重的要算这汉城墙遗址。</p> <p class="ql-block">昭化城墙始建于东汉,初为土城,历代多有修缮。</p> <p class="ql-block">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包筑以石,现在能看到城墙内部为土,外部有石砖块。</p> <p class="ql-block">晚上到达广元,嘉陵江畔的城市夜色正美。</p> <p class="ql-block">街道灯光璀璨。</p> <p class="ql-block">11月15日 嘉陵江晨曦微露。</p> <p class="ql-block">皇泽寺,坐落在嘉陵江<span style="font-size: 18px;">西岸、乌龙山的东麓,隔江与广元城相望。它是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祀庙。</span></p> <p class="ql-block">皇泽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原名乌奴寺, 因武则天父亲在此任督府,武后出生于此地(也有记载生于山西、长安),后取“皇恩浩荡,泽及故里”之意改名“皇泽寺”。</p> <p class="ql-block">祀庙内一直供奉武则天的真容像(右侧),因为摔坏过,脖子短了一截。画像恐怕是武则天青年时代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皇泽寺摩崖造像始凿于北魏晚期,历经北周、隋、初唐的不断雕凿,到中唐时期趋于衰落,持续时间三百余年,现存57龛窟,大小造像1203余躯。</p> <p class="ql-block">38号窟为北魏晚期佛造像。</p> <p class="ql-block">同为38窟。</p><p class="ql-block">佛像面相清秀,身材修长,婀娜多姿,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大佛殿,此窟为马蹄形平面、穹窿顶式窟,规模宏大,造像精美,是我国初唐时期佛教造像艺术的代表作品。</p> <p class="ql-block">皇泽寺紧依悬崖,下瞰江流,雕梁画栋,气势不凡,颇有巴山蜀水之秀丽巍峨。</p><p class="ql-block">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三,皇泽寺都要举行盛大庙会,广元人民要去皇泽寺前乌龙潭,划舟竞渡纪念武后生日。</p> <p class="ql-block">剑门关居于大剑山中断处,两旁断崖峭壁,如倚天剑;两壁相对,其状似门,故称“剑门”。</p> <p class="ql-block">我们选择了南门,这里的停车场已经到了半山腰,登关楼基本都是平坦的山路。北门乘缆车登顶,有猴道鸟道玻璃栈道,更适合年轻人冒险游玩。</p> <p class="ql-block">山隘口上出现了一张人脸,据说是蜀汉大将军姜维的头像。姜维是诸葛亮最倚重的雄才大将,他赤胆忠心,志继孔明, 力复汉室。传说其死后,英魂返关,在隘口化作武士神像,护佑蜀汉故土。</p> <p class="ql-block">三国时诸葛亮因此地连山绝险,在此倚崖砌石为门,置阁尉,设戍守,谓之剑阁,成为军事要隘。</p> <p class="ql-block">剑门关始设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关楼屡毀屡建,但历经上百次战争从未被正面攻破。故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赞誉。</p> <p class="ql-block">两山对峙,雄关把守,当年之巍峨险要,至今令人仰慕。</p> <p class="ql-block">离剑门关南门不远处就是翠云廊古蜀道。翠云廊属金牛古蜀道,它总长有150多公里,以四川省广元市剑阁为中心,西至梓潼,北到昭化,南下阆中共存有三条古道。</p> <p class="ql-block">古道始建于秦汉,完备于明朝,因拥有独特的土壤和自然条件,古道两旁生长着众多的千年古柏,最古老的树龄竟达两千多年,历经千年沧桑仍浑然一体、生机盎然,实属世界罕见,是“蜀道灵魂”“国之珍宝”。</p> <p class="ql-block">当年张飞为巴西(今阆中市)太守,曾下令士兵与百姓沿驿道种树。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断在古蜀道上大量种植行道树,形成绵延数百里的林荫大道。</p> <p class="ql-block">这是剑阁柏,树龄2300年,树高27米,笔直挺拔、直指云霄。此柏干如松,皮如柏,果实如松,裂纹如柏,全世界仅此一株。<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因首次在剑阁发现,命名剑阁柏。</span></p><p class="ql-block">它是两千多年历史的见证,拥抱千年古柏,仿佛触摸沧桑历史。</p> <p class="ql-block">走在剑阁古蜀道上,静无一人。恍惚间仿佛看见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的身影,听见疾驰而过的马蹄声,就如走进历史的时空隧道。</p> <p class="ql-block">从剑门关出来,我们穿过大巴山,寻找红四军强渡嘉陵江遗址—苍溪红军渡。</p><p class="ql-block">1935年3月5日,为了策应和迎接党中央及中央红军,为红一、四方面军两支主力红军部队会合奠定了基础,<span style="font-size: 18px;">红四方面军在总指挥徐向前等领导下,从嘉陵江切断敌人的主要防线,胜利突破嘉陵江天险。</span></p> <p class="ql-block">这里就是当年红军强渡嘉陵江一线上建立的遗址纪念地。</p> <p class="ql-block">这是红军强渡嘉陵江地图。</p> <p class="ql-block">红四方面军八万将士高举“强渡嘉陵江,迎接党中央”的旗帜,胜利突破嘉陵江天险,并向成都和川西方向大举进击。</p> <p class="ql-block">这是红军第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这是纪念展馆。</p><p class="ql-block">嘉陵江战役不仅打破了国民党军的“川陕会剿”计划,在成都平原西侧开辟出新的革命根据地,更重要的是红四方面军成功实现了向西的战略转移,为策应中央红军北上,实现红一、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11月16日 游阆中古城。</p><p class="ql-block">阆中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另外三个是:丽江古城、平遥古城和徽州古城),但名气可远远赶不上其他三个。</p><p class="ql-block">都说阆中是被自己的名字耽误了。阆(lang四声)中,有2300年历史,阆—嘉陵江又称阆水,因水得名;或解为高大的门,因周边的山而得名。但人们却知之甚少。</p> <p class="ql-block">走进阆中,看到最多的美食就是张飞牛肉。</p> <p class="ql-block">还有保宁醋,糯米和桑椹做的,应该是植物有机的。</p> <p class="ql-block">又看见卖豆花的担子,忘不掉小时候的味道。买了一碗尝尝,虽然不同于江南的豆花,但味道很不错。</p> <p class="ql-block">中天楼,相传始建于唐宋,明清复建。有诗曰:十丈栏杆三折上,万家灯火四围中,可见当时的繁荣,也是典型的风水标志建筑。</p> <p class="ql-block">登楼俯瞰,古城的房屋均围成一个个四合院。</p> <p class="ql-block">汉桓侯祠,又称张飞庙。始建于三国时期,历代屡经兴废,现存建筑为明清时期重建遗存。</p> <p class="ql-block">明成化年间(1465年~1487年), 阆中百姓为纪念张飞拒敌有功,增建敌万楼。</p> <p class="ql-block">张飞为三国蜀汉"五虎上将"之一。刘备攻取四川后,封张飞为车骑将军并任巴西太守镇守阆中。在镇守阆中的7年间,张飞保境安民,发展农桑。章武元年(221年),张飞被属下张达、范强所害,谥为桓侯,葬于阆中。</p> <p class="ql-block">张飞墓正前方建有一墓亭,亭内起一石拱券,塑有张飞武像。</p> <p class="ql-block">环绕古城的阆水—嘉陵江。</p> <p class="ql-block">阆中给人舒适美好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11月17日 整个行程的最后一日:参观三星堆和金沙。虽然已经离开了汉中,但还是把这重要内容放在文中最后。</p><p class="ql-block">这是三星堆新馆,其含义是:堆列三星 古蜀之眼。</p> <p class="ql-block">新馆的大厅设计得十分飘逸,动感十足。</p> <p class="ql-block">为了避开拥挤的人群,最好要在开馆的第一批,冲进二层展品最精华部分:“天地人神”馆。这时候这里空无一人,可以一件一件慢慢细细的欣赏,不受任何干扰。</p><p class="ql-block">第一件藏品—商青铜神树,高达396厘米,是全世界已发现的最大的单件青铜文物,被命名为一号神树。</p> <p class="ql-block">青铜摇钱树—其树干的最上端是一只展翅欲飞的朱雀(神鸟,象征太阳神),代表了通天、通神的寓意;中间枝叶上铸有羊、猴、人以及铜钱等各种人物、动物造型。这里“羊”通“祥”、“猴”通“侯”……它们分别代表了“福、禄、寿,升官发财”等吉祥寓意,表达了当时的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祈愿与向往。</p> <p class="ql-block">青铜大立人像—人像高1.8米、通高2.62米,其整体形象典重庄严,似乎表现的是一个具有通天异禀、神威赫赫的大人物正在作法。</p><p class="ql-block">大立人像在一层。</p> <p class="ql-block">顶尊蛇身铜人像与青铜鸟脚人像残部,实现拼合,分割了3000年的文物,间隔36年后先出土,而且还实现复原。</p> <p class="ql-block">这件青铜立人头戴高冠、双手握龙,造型十分奇特。</p> <p class="ql-block">花朵型青铜铃和鹰型青铜铃,同属商晚期,造型精巧。</p> <p class="ql-block">青铜鸟和青铜鸟头,同属商晚期,精致而富有神韵。</p> <p class="ql-block">青铜鸟,同属商晚期。造型如此精美、飘逸动感,让人惊叹不已。</p><p class="ql-block">在中国古代神话中,鸟为沟通天地人神的使者,这些青铜鸟被古人赋予了神性。</p> <p class="ql-block">凤鸟柱头和青铜鸡,同属商晚期。差点把它们同归于鸡了。</p> <p class="ql-block">还有大量的青铜人头像。</p><p class="ql-block">它们造型相似,但细看表情都略有不同。</p> <p class="ql-block">真不知道古蜀人是这样的长相?还是他们心目中的美男子?或者是神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人像金面具。</p> <p class="ql-block">商周太阳神鸟金饰—整体为圆形薄片,厚度仅为0.02厘米,重20克。图案内层等距分布有十二条旋转的齿状光芒;外层由四只相同的逆时针飞行的鸟组成。</p><p class="ql-block">太阳神鸟金饰图案目前被国家文物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同时其本身亦被禁止出国展览。</p> <p class="ql-block">十节玉琮,它的传奇故事更让人惊叹,它上面刻有的人面纹,从展柜外无法看清楚,但它与良渚结成的“金玉良缘”以及种种传奇经历,已经广为人知。</p> <p class="ql-block">沉睡数千年 一醒惊天下</p><p class="ql-block">三星堆和金沙令人目不暇接,整整一天时间,太多的展品边看边赞叹,也伴随着无限疑惑与遐想。期待着文物的不断发现,最终会为我们解开远古的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