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摄影三年级(1)班采风记</p><p class="ql-block"> 结束了本学期的理论课之后,同学们又迎来了一次实习采风课。一早上,在濛濛的晨雾里,同学们兴冲冲地从市内各地汇聚到了—习家池,为新的一次拍摄实践摩拳擦掌,期待在这次实践当中,能在马老师和苗老师的指导下拍出有价值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遗憾的是自己感冒了,为不影响同学们就失去了这次外拍活动的学习机会。但是,同学们发来了老师指导讲话、主要场景分析,现场照片和马老师发的指导性照片,认真阅读学习后感觉收获颇丰,在没法去现场的情况下,也学到很多知识。</p> <p class="ql-block"> 采风开始前,马老师就本次采风活动做了指导性讲话:“同学们,今天的确是个好天,正好我们风光摄影也讲完了。一是再现类,面对客观景物的主观选择,那块儿好就拍那块,只要合乎你的审美观按快门就没错;拍小景,要锻炼自己观察能力;二是以景抒情,如果客观景物的形象和你的主观相撞击(稍纵即逝),那你也可拍以景抒情(“表现”类),托物言志。总之风光摄影要么拍出大的气势,要么拍出情调,今天的重点是拍情调(再现类),美就拍。如果客观景物促使你灵感迸发就拍(表现类)”</p><p class="ql-block"> 马老师的话激发了同学们拍片的热情。</p> <p class="ql-block"> 正如每次采风课老师讲完开场白后,我就和同学们一样急着赶紧去拍……然而怎么样呢?没有抓住“拍什么”、“怎么拍”这两大重点,根本无法拍出好看照片!“拍什么”是指确定明确无误的主体(马老师在构图课里讲过: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怎么拍”是怎么把美表现出来(这是构图的各种技巧),只有考虑好这两点才能拍出好一点的“再现”风光。</p> <p class="ql-block"> 因此,在每个场景的拍摄中,同学们拍了,马老师苗老师又给予指导,老师的身影穿梭在同学们中间……</p> <p class="ql-block">譬如如此美丽的红叶场景如何拍呢?</p> <p class="ql-block">是这样?</p> <p class="ql-block">这样?</p> <p class="ql-block">还是这样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马老师是怎么表达的?</p><p class="ql-block"> 猛一看觉得两根树干切分画面,人物面向外三分,这合理吗?但细细品味就会发现画面中红色的枫叶占据画面绝大部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主体。而这么美的画面,摄影师为什么还向外拍摄呢?一定有更好的景在她前面!这就是用画面讲故事啊!</p> <p class="ql-block">马老师这两张图也很奇妙! 注意这并非是拍人像,画面中清晰的枫叶、模特自然的表情,都是十分吸引人眼球的。</p><p class="ql-block"> 第一张好像在说:枫叶好美呀!</p><p class="ql-block"> 第二张好像在说:你们在拍我吗?</p><p class="ql-block">这两张都让人有代入感,让我们恍惚正在与模特交流,像凝固了时间一样。</p> <p class="ql-block">框式构图是大家都喜欢的又一个类型,然而同学们多拍成</p> <p class="ql-block">这样</p> <p class="ql-block">或这样</p> <p class="ql-block">也可能是这样?</p><p class="ql-block">但这都显得有些厚重……</p> <p class="ql-block">而马老师运用明暗交替的光影,树木,构建了一个突出的主体及主体动作的空间</p> <p class="ql-block">马老师这幅照片运用光影构成了框式的环,突出了主体。这使我体会到了框不一定是固体的框。灵活运用才能体会框的妙处。</p> <p class="ql-block">当然也有的同学的构图也令人大开眼界,如这幅作品前景虚化为恇,很漂亮值得我</p><p class="ql-block">们学习。</p> <p class="ql-block"> 在这个看似很普通的场景中,</p> <p class="ql-block">这个同学拍的和我一样,总感觉缺少一点味道。而且灯杆切开画面不好。</p> <p class="ql-block">也许我们有的同学后期会去掉电杆(分割画面),但画面还是一般……</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同一场景,马老师巧妙地引入前景构建立体的画面,不仅在横画幅中引入了灯做前景(注意没有贯穿画面),还留出了大面积的地面,使得路和房屋产生了联系,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田园风光画面。</p> <p class="ql-block">在竖画幅中就引入了右侧的树枝做前景。有了前景空间感就更好了。此外两幅照片中主体虽小,但楼梯扶手(包括楼梯)的引导线很清晰,主体颜色突出,很引观者注意。特别是马老师的照片都是曝光合适,光影效果明显,同学们看了收获很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再看这样的游园场景,同学这两张我认为已经是不错的了,但与马老师的两张比较起来还是有差距。</p> <p class="ql-block">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拍风景时,没注意到人与景的融合,人物容易跳出来,拍着拍着就变成了拍人像了,风光信息含量就少了!</p> <p class="ql-block">看看马老师拍这两张就格外有看点。</p><p class="ql-block"> 两个人物融入了风景中,就是风景的一部分。两人也好像在谈论风景……</p> <p class="ql-block">这个画面表达秋冬季的内容丰富,主体清晰。好美的山水风光图啊!</p> <p class="ql-block"> 再看一下马老师的竹子人物图。他采用了竖画幅,竹子占比面积大,人物扶竹若有所思,给人以更多的想象空间。特别是光影效果好,给人以力量和温暖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再看这组拍溪流的照片。马老师采用满构图,没有用慢门,红果做前景说明了时间;而学生们虽然普遍用慢门拍摄,有技术、雾化了水流但画面中却看不出时间……</p> <p class="ql-block"> 看着诸多老师教学生学的画面,我深感没能参加采风的是非常遗憾的事情,毕竟失去了亲耳聆听老师的现场指导和拍摄练习……好在有同学们发来的视频、图片、老师的指导片等等,让我学到了一些新知识新技能。</p> <p class="ql-block">这样的学生拍,老师指导,老师拍指导片的场景还很多很多……</p><p class="ql-block"> 马老师就是这样一位令人尊敬的老师,无论课内课外都毫无保留且认真地传授给学生知识,在采风中经常跑来跑去,认真解答同学们的疑问和困惑,深入浅出地指导,同学们感到这样的采风学到了很多东西,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对马老师的辛勤付出,同学们也十分感动和佩服。</p> <p class="ql-block"> 在采风中还处处都能看到苗老师的身影,他为使学员能完成采风任务而忙前忙后,既要辅导又要负责协调组织,称的上是同学们的良师益友!</p> <p class="ql-block">跟随马老师、苗老师学习了三年,有常学常新的感觉,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p> <p class="ql-block"> 向所有为群里提供图片和音视频的同学表示感谢!</p><p class="ql-block"> 向马老师致敬!向苗老师致敬!</p><p class="ql-block">(注:文中分析马老师照片的词句未经马老师审阅—-特此说明)</p><p class="ql-block"> 2023.11.2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