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0日贵州游(一)

孙中

<p class="ql-block">  2023年10月20日上午我和玉芬及文西夫妇,在杭州东站乘D2246次列车前往荆州,在那里与老陈醋会合,开始为期20天的贵州深度游。到达荆的时间是下午4时20分。</p> <p class="ql-block">  在洒店安放好行李,我们即前往张居正故居参观。</p> <p class="ql-block">  张居正故居位于湖北省荆州市古城东大门内的张居正街上,原名“张大学士”,明未改为“张文忠公祠”,清初称“张相旧府”,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由于历史原因,张居正故居毁于战乱。为了让后人缅怀、纪念张居正,故以其生前居住的老屋为原型重建了此故居。张居正故居有南门和北门之分,故居的南门靠近荆州新东门;故居的北门靠近荆州的老东门。我们是从张居正故居南门进入参观。</p> <p class="ql-block">  张居正故居占地10余亩,为仿明代四重院落,东房西园建筑格局,院内有明神宗御书楼名的“捧日楼”、“纯忠堂”,有后人咏颂江陵的诗词碑刻。院内主体建筑高低错落,以中轴对称,布局严整;小花园内有小桥、流水、假山等园林景观,灵动精致。</p> <p class="ql-block">  太师居,此为张居正回乡办理父亲丧事期间,住在这里。西厢房是太师居,张居正回荆州时的居所。明万历六年,张居正回乡葬父,因当时万历依赖其主持朝政,凡是国家大事,都要快马加鞭报送到荆州,就这样,张居正在此处理朝政47天。</p> <p class="ql-block">  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明代湖广荆州府人,幼年被称为“荆州神童”,48岁任内阁首辅,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p> <p class="ql-block">  太岳堂,门上有一幅楹联:“一人而为帝王师,双肩能担天下事”,门口上方有一幅匾额“千古一相”,进门即可看到“宅揆保衡”四个大字,这是万历皇帝书赐张居正的。“宅揆”,总领国政之意;“保衡”,是商代官名,师保之官,即任辅弼帝王和教导王室子弟的官。堂内有明朝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李贽对张居正的评价:宰相之杰。</p> <p class="ql-block">  张居正故居中的“纯忠”堂。“纯忠”、 “元辅”、“良臣”、 “尔为盐梅”、“汝作舟楫”,皆为明神宗朱翊钧手书。</p> <p class="ql-block">  捧日楼,“捧日”二字系万历皇帝手书赐予张居正。隆庆六年(1572),明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是为明神宗。朱翊钧继承帝位后,以张居正等阁臣辅政有功,进爵加恩,叠颁奖赐。张居正屡辞不受,朱翊钧乃亲书“元辅”、“良臣”大字赐给他。张居正上《谢御笔大书疏》申谢。数日后,皇帝又书“尔为盐梅”、“汝作舟楫”两幅大字相赠。意思是说,做羹汤时是不可缺的调味品;过江河时是不可缺的船桨,万历帝以此夸赞张居正是不可或缺的辅政大臣。张居正则诚惶诚恐,为表示对明神宗的忠心和拥戴,特在荆州老家恭建堂楼,以供奉万历赐给他的御笔大书。万历元年(1573)六月,堂楼建成,神宗又为其堂楼题名“纯忠”、“捧日”,并从自己的私房钱中拿出一千两银子给与资助,张居正上《谢堂楼额名并赐金疏》谢恩。</p> <p class="ql-block">  张居正故居南花园,有张居正铜像,有碑亭。在庭院中间塑立张居正铜像,身着官服,头戴官帽,右手持书卷在胸前,左手背后,注目远方……史载:“居正为人仪表威严帅气,长须至腹,勇敢任事,豪杰自许。然深沉有城府,莫能测也。”铜像基座后面刻有明·王启茂的七律诗《谒文忠公祠》:“袍笏巍然故宅残,入门人自肃衣冠。半生忧国眉犹锁,一诏旌忠骨已寒。恩怨尽时方论定,边疆危日见才难。眼前国是公知否,拜起还宜拭目看。”王先生的诗最后二句意味深长,当下的国家事务是否处理得公正合理,瞻仰拜谒文忠公祠后,还要拭目以待。</p> <p class="ql-block">  卧室</p> <p class="ql-block">  神龟池,传说张居正出生的前夜,其老太爷张诚夜里梦到自家院内天井的水瓮中落下一轮明月,在明亮的月光中,有一只白龟从瓮底浮出。“圭”与“龟”谐音,这也就是张居正起名张白圭的由来。这座神龟池就是因这个故事而建。</p> <p class="ql-block">  此照壁上是万历皇帝赏赐给张居正银印上的四个大字“帝赉忠良”。明万历六年,张居正回乡葬父,在他离开京城的时候,万历皇帝特赐其一枚“帝赉忠良”银印,意思是皇上恩赐的忠良,是皇上依仗的股肱之臣。</p> <p class="ql-block">  在张府后院,还有太岳茶舍。太岳茶舍即是乐志园。嘉靖三十三年(1554),由于严嵩当国,朝局混乱不堪,张居正郁郁不得志,遂借口请假养病,回到故乡荆州,在城内筑茅舍数间,名曰“乐志园”。张居正在乐志园隐居三年后,才重返北京政坛。园内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假山翠竹,灵动雅致。</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从张居正故居的北门出来,大门上有副对联,上联:日月并明,九洲朝大明天子;下联:丘山为岳,八方颂太岳相公。</p> <p class="ql-block">  随后我们游了荆州古城楼,荆州古称江陵城,位于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地处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腹地,是楚文化、三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荆州古城在清顺治三年修建之时,共建有六座城门,城门之上分别建有城楼。六个城楼中除北拱极门上的朝宗楼外,其余五座毁于战乱。现今寅宾门(东门)之上的宾阳楼为上世纪八十年代重建。具有明代重檐歇山式建筑风格的宾阳楼是荆州古城的核心景点。</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荆州古城墙是中国延续时代最长、跨越朝代最多、由土城发展演变而来的唯一古城垣。</p> <p class="ql-block">  荆州古城一条以张居正命名的街巷由来已久,张居正故居就在这条街道上。张居正街起于东门城楼宾阳楼,止于屈原路成丰天桥。长约一公里,其中东段为青石板路。</p> <p class="ql-block">  宾阳楼原名“寅宾楼”, 俗称东门楼,始建于明代,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重建。1987年8月,由国家文物保护科研所设计修复完善,1987年正式向中外游客开放。整个楼台高9.5米,东西宽12.65米,南北长34米,采用大木框架结构,气势宏伟,造型别致,保持了明代建筑的风格,“宾阳楼”三个金色的大字由赵朴初题。</p> <p class="ql-block">  宾阳楼一楼大厅,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赵子龙的仿铜巨塑或座或立,形象逼真,仿佛五人正商议国事。</p> <p class="ql-block">  宾阳楼二楼外环绕而立的也是马童周仓等三国武士的仿真彩塑。</p> <p class="ql-block">  瓮城,就是在城门外增筑的曲城,曲城处再开一城门,两城门之间四壁陡立,如同一个瓮,故名。瓮城有力地保护了城墙最薄弱的城门防御部分,让城门易守难攻。瓮城更能“请敌入瓮”后,进行有力地“瓮中捉鳖”了。</p> <p class="ql-block">  宾阳楼四周绕以围廊,环楼俯瞰,荆州古城风貌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  傍晚时分夕阳余晖映照下的荆州古城楼。</p> <p class="ql-block">  宾阳楼的夜景,夜宿荆州。</p> <p class="ql-block">  10月21日上午8时出发,目的地是贵州铜仁,从湖北经过湖南,全天几乎都在路上。</p> <p class="ql-block">  下午5时许抵达铜仁市江口县云舍村(云舍景区)。</p> <p class="ql-block">  云舍村,村名源于土家语,意为“猴子喝水的地方”,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太平镇下辖行政村,中国传统村落,位于梵净山太平河景区内,距江口县城7公里,距梵净山南山门23公里,村域面积6.15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  云舍村坐落在太平河畔、山地河谷喀斯特地貌中,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村落沿江沿河谷而居,东倚秦岩坡、西傍坝元坡、里有神龙潭、外有太平河,两条河流穿村而过。</p> <p class="ql-block">  蝉音亭</p> <p class="ql-block">  夜雪轩</p> <p class="ql-block">  云舍村建村已有六七百年的历史,该村先祖一千多年前由陕西到江西再迁至湖南靖州后,从湖南靖州迁徙到了省溪司,云舍最初是属于省溪司土司管属。</p> <p class="ql-block">  寨内青石小巷连接全村,展现出错落有致、聚散相交的分布情况,村内神龙潭有着一项特色功能,能够凭借水位涨落来预报天气,流传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法造纸,被誉为“中国土家第一村”。</p> <p class="ql-block">  神龙潭,云舍村正中心有神龙潭,直径40米,深20米,出水量达到每秒4吨,流经500米,注入了村外的太平河。</p> <p class="ql-block">  云舍村的传统造纸技艺,起于唐朝,盛于清朝,在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中广为流传,繁荣时期,境内手工造纸作坊分布广泛,几乎家家有作坊,人人能生产。洗衣村妇后面的茅草棚就是古法造纸作坊。</p> <p class="ql-block">  老陈醋无人机拍摄的中国土族第一村“云舍景区”。夜宿铜仁市江口县城梵语精致酒店。</p> <p class="ql-block">  10月22日上午10时20分抵达梵净山景区东门(提前网上预约的时间是10时30分)。</p> <p class="ql-block">  登梵净山是我多年的愿望,今天终于盼到了,且天气非常给力,阳光明媚,天高云淡。</p> <p class="ql-block">  我们先坐缆车到达海拔2100米的山顶,此时有两条道可选择,一条是走森林栈道到磨菇石上老金顶,另一条是走万宝岩到普通渡场。</p> <p class="ql-block">  我们选择了走森林栈道。</p> <p class="ql-block">  照片的背景就是梵净山老金顶。</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人像远处的就是梵净山的红云金顶。</p> <p class="ql-block">  蘑菇石是一块高约10米的巨石,由两块方形巨石叠加而成,上大下小,形似蘑菇,经历了无数风雨的洗礼,依然屹立不倒,让人惊叹大自然的神奇和坚韧。</p> <p class="ql-block">  拜佛台掩映在一片山林翠绿中,是一处二层建筑,这里是个三岔口,是从印江上行前往老金顶的必经之路,其面朝红云金顶,是梵净山观景的绝佳之地。</p> <p class="ql-block">  从蘑菇石前行一小段路,就到了九皇洞,这是一处巨石围成的天井,并非真正洞穴,位于老金顶的山脚,从石门进入,只见四周绝壁下围成的空间约百平方米,四四方方,石壁上刻有“洞天福地”四个大字 </p> <p class="ql-block">  拜佛台边,前往老金顶的入口处有一块不起眼的石碑,走近一看写着“赐敕碑”。《敕赐碑》全称《敕赐梵净山重建金顶序碑》,碑文由明神宗时期户部郎中李芝彦撰写。大家耳熟能详的“天下名岳之宗”、“崔巍不减五岳、灵异足播千秋”等语句,均来自这块《敕赐碑》。在碑文中,对梵净山的地理位置、山形地貌、名胜古迹、历史传说、佛教兴衰等都作了记载。</p> <p class="ql-block">  万名洞,此洞有两种说法。一是古代数万善男信女捐资建造梵净山佛教道场,刻碑于此,故称“万名洞”。二是来金顶的信众常常把刻着自己名字的石片投入万名洞求赐福,得名“万名洞”。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岩石构造,让这里成了一个躲避风雨的露天山洞。</p> <p class="ql-block">前往老金顶的登山道陡峭且险峻,一路上还是耗费了不少的体力。</p> <p class="ql-block">  老金顶是梵净山的标志性景点,其名“月镜山”,因为在月光下,这里的石壁经常出现弥勒佛为众生说法的图像,这也是梵净山能成为弥勒菩萨道场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  老金顶上平台不大,主要建筑就是燃灯殿,供奉的是三世佛之一的过去佛,也就是燃灯古佛,此佛初生之日,四方皆明,日月火珠复不为用,而现在佛释迦牟尼,未来佛弥勒则被供奉在红云金顶之上,两座金顶把佛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供奉在内。</p> <p class="ql-block">  燃灯殿供奉的过去佛。</p> <p class="ql-block">  下山时经过果然古寺,它是一座由石块搭建的古寺庙遗址,有一种神秘苍莽的美感。虽说是寺庙遗址,其实现场已经不大看得出来寺庙的轮廓了,只有灰黑色的石墙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下山途中还看到了“万卷书崖”,整座山体是层层叠叠、堆砌有序的页岩,势如卷帙浩繁的古代典册齐天堆砌,气势雄伟,人称“万卷书”。万卷书是梵净6大奇观之一,早已闻名于世。</p> <p class="ql-block">  在万卷书崖附近的“老鹰岩”,顾名思义,就是一方耸立在山巅形状像老鹰的巨岩。其实二处巨岩就是蘑菇石阵从不同角度观看的结果。</p> <p class="ql-block">  梵净山金顶是武陵山脉的主峰,又叫红云金顶,因其晨间常见红云瑞气环绕,故得其名。新金顶海拔2336米,从峰脚到峰顶垂直高差94米,远眺金顶,恰似农家蒸饭用的甑子,又像云海中高高耸起的一个巨大的惊叹号,其险无比。攀登金顶,需由右侧沿从绝壁上凿出的狭窄石蹬,借助铁链,手脚并用才能攀援而上,倘若不慎,便会坠入万丈深渊。金顶是梵净山人文景点和自然景观的“聚景盆”,品位高,绝世仅有。</p> <p class="ql-block">  僧塔是明朝明然如泰大师的墓塔,承恩寺往蘑菇石方向游步道的左侧。作为贵州佛教禅门宗擘,明然如泰大师开创了梵净山禅僧最多、香火最甚的时代。在圆寂后与梵净山的万千生灵同在,低调地隐于路边,一任身旁游人熙熙攘攘。</p> <p class="ql-block">  从老金顶下来后我们即去登红云金顶,因右侧的登山道险而人多,须排队分批放行,考虑到时间因素,我们就从左侧的下山道逆向而上,山路虽陡却比右侧的要好走一些。</p> <p class="ql-block">  梵净山红云金顶直立高达百米,中部裂缝名金刀峡,将金顶一分为二,上有天桥相连。两边各建有一庙,一边供奉释迦佛、一边供奉弥勒佛。</p> <p class="ql-block">  在海拔2336米的红云金顶上合影</p> <p class="ql-block">  红云金顶天桥兴建于明代,联接于两峡中间,桥底下高山悬崖峭壁、山谷悠悠,十分壮阔。</p> <p class="ql-block">  在天桥上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下山途中回望红云金顶上的天桥。</p> <p class="ql-block">  下山途中眺承恩寺全景。</p> <p class="ql-block">  承恩寺,原名上茶殿,位于“佛教五大名山”梵净山新老金顶之间。该寺始建于明初,2009年在原遗址上重建,2011年完工,是梵净山顶寺庙群的主体建筑。夜宿梵净山景区。</p> <p class="ql-block">  10月23日上午离开江口县前往湄潭县参观“天下第一壶”文化公园。</p> <p class="ql-block">  “天下第一壶”位于中国名茶之乡遵义湄潭县天壶公园,体积为28360.23立方米,建筑面积5000余平方米,壶高73.8米,壶身最大直径24米,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壶实物造型,并于2006年5月18🌞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授予(中国之最)最大实物造型,被誉为遵义的又一地标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  当天下午我们来到了绥阳县温泉镇,游览了绥阳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双河溶洞群位于贵州省绥阳县北部的温泉镇桂花村和铜鼓村,距绥阳县城50公里,距遵义市92公里,与宽阔水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毗邻。是贵州唯一入选“50个最值得外国人去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我们先去游览了大风洞,该洞属于双河溶洞的一级支洞,洞长3.8公里。洞内景观密集、空气清新、是负氧离子含量很高的一个天然氧吧,形态各异的钟乳石栩栩如生,石头发芽、石头开花的奇异景象随处可见,1000余种罕见的卷曲石花、世界最窄的地缝、地下暗河、洞中瀑布等一道道美丽的喀斯特地表、地下自然奇观令人流连忘返,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  情人谷,上方最大的一对石钟乳叫“霸王别姬”,左边是西楚霸王项羽,他的战袍和发髻都特别明显,右边的是他的爱妾虞姬。在“霸王别姬”的左边还有一对迟暮之年的老人深情相依演译着一生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p> <p class="ql-block">  天生桥,因地下河流长期侵蚀岩层,导致河流上游及两岸岩石溶蚀、塌陷,独留中心一段横跨两边岩墙岩体形成溶洞,又经过了地壳的隆升作用,原来的溶洞顶端便形成了“桥面”,溶洞的空间则变成了“桥洞”,一座“天生桥”便在岁月的磨蚀中、在地下水精工雕刻中产生。</p> <p class="ql-block">  天地之吻。</p> <p class="ql-block">  地下裂缝,其形成是由于水从山体的缝隙中渗漏,对岩石切割溶蚀,积年累月,形成上窄下宽的一种地质现象。目前该地缝仍在继续生长,而且由于水流的作用,将岩石溶蚀成各种形态,玲珑剔透,宛如中国奇石—太湖石。</p> <p class="ql-block">  接着我们去了双河谷,这是一个集地下河谷、天坑、石膏洞于一体的神奇之地。这里拥有丰富的地下岩溶地貌,被誉为“国内地下河谷”、“地下梯田奇观”,并称为“双河谷四绝”。</p> <p class="ql-block">  双河谷的地下河谷是整个景区最为壮观的部分。河水在千百年来的流淌中,将坚硬的石壁雕刻成了各种形状,有的宛如巨大的天然水族馆,有的则像是一幅生动的石壁画。石壁上的纹路美艳,造型多样,仿佛是世界上最为奇妙的艺术品。河水碧绿深幽,给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感觉。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鬼斧神工。</p> <p class="ql-block">  洪荒原野</p> <p class="ql-block">  双河谷的天坑则是另一处令人惊叹的景点。天坑四周直矗的悬崖峭壁上植被茂盛,天坑天瀑从坑顶直泻而下,气势恢宏。坑底溪水涓涓,犹如一首悠扬的歌曲。巨大的原生芭蕉林和成片的刺竹林交互生长,风景如画,让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  这是从天坑底部到上面石膏洞的步行栈道。</p> <p class="ql-block">  巨大的原生芭蕉。</p> <p class="ql-block">  刺竹。</p> <p class="ql-block">  天坑之天瀑,因是枯水期,天瀑的气势并没有显示出来。</p> <p class="ql-block">  我们是乘景区的观光电梯到达石膏洞。</p> <p class="ql-block">  石膏洞的地下梯田。</p> <p class="ql-block">  海市蜃楼。</p> <p class="ql-block">  石膏洞出口。</p> <p class="ql-block">  夜宿绥阳县城博雅大洒店。</p> <p class="ql-block">  10月24日早上离开绥阳前往遵义,参观遵义会议会址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当年参加遵义会议的红军将领们的群塑。</p> <p class="ql-block">  我们大部分成员在会址楼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  随后我们就去了世界文化遗产一海龙屯核心景区游览。</p> <p class="ql-block">  海龙屯,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高坪镇海龙屯村,在遵义市老城西北约28公里的龙岩山巅,又称海龙囤、龙岩囤、龙岩屯,是一处宋明时期的“土司”城堡遗址。屯上最高海拔1354米,屯下海拔974米,相对高差300~400米左右。屯顶平阔,面积约1.59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  海龙屯土司遗址始建于南宋宝佑五年(1257年),毁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的平播之役,该遗址是宋、元、明时期西南播州杨氏土司文化的重要遗存。屯上建有九关,屯前六关:铜柱关、铁柱关、飞虎关、飞龙关、朝天关、飞凤关;屯后三关:万安关、二道关、头道关。</p> <p class="ql-block">  铜柱关,该关位于海龙屯东面山腰南侧,坐北面南,是由东南进入海龙屯的第一道防御关卡。始建于南宋,明代加固重建。用青石与石灰糯米浆错缝砌筑而成,单通道半圆形拱券顶。现残高为6.68米、面阔10米、进深5.75米。关顶残存柱顶石1个,铺地石1块。</p> <p class="ql-block">  双歇亭,原名歇马台。据史料记载,这里是连接上下关口的一个台地,又是一军事瞭望哨。明万历年间,播州第二十九代土司杨应龙扩建龙岩屯,亲笔书提《龙岩屯严禁碑》,规定了出入屯者管理制度需“讫帖”。因此,进屯人等需在这里“验帖”方能进入飞虎关。到了歇马台,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所以称为“双歇亭”。亭子修得简易小巧,楹联却是中国当代书法名家包俊宜先生手书:“登屯寻幽得古趣;歇亭万象出天真。”</p> <p class="ql-block">  天梯,古称“三十六步”,长55米,坡度45度,中间踏步宽2.7米,两侧护墙各宽0.8米连接飞虎关。整个天梯建在陡峭的山梁上,是上下必经的通道。</p> <p class="ql-block">  两看亭,“两看亭”大概是化“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而来的命名。亭上有联:“看山岭看鸟云看之不厌;知古今知人我知也无涯。”</p> <p class="ql-block">  松岩坡古道,是登海龙屯古道的一段,长96米,呈“之”字形曲折攀升。古道修建时,直接在山体基岩上凿成台阶,每级高约0.6米,步跨约1.2米。</p> <p class="ql-block">  双回亭,亭上挂着“抬望天梯犹闻千载跫音响;回眸小径唯愿一生正道行”的镌刻楹联。每个亭子的风格都不一样,在险要的山势上择地而建,小巧玲珑,配合风景,适合休憩。</p> <p class="ql-block">  飞龙关,关为三开间,顶上有三座大拱,两道月亮门,前后都有巨大的城门,是东面进入屯顶的第一关,有3个相互套合的券拱,平面略呈“4”字形;南墙上的窗花用整石雕成,镂空雕刻菱形图案;西临杀人沟,沟长1000米,深350米。</p> <p class="ql-block">  朝天关是由一组石构建筑群组成。朝天关是海龙屯东大门,北望飞龙关,南接飞凤关。</p> <p class="ql-block">  飞凤关,该关始建于南宋,明代加固重建,用青石与石灰糯米浆错缝砌筑而成。城门为单通道半圆形拱券顶石结构建筑,关顶建城楼,是屯东最后一道关隘,也是一座比较特殊的关隘,是一组宏大建筑群,与东侧养马城遥相呼应。飞凤关、朝天关和飞龙关三关连成一体,高低相属,互成犄角之势,构成前沿军事体系。飞凤关是海龙屯的正大门。关内保存的几块碑刻,也证明了其作为海龙屯正大门的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  新王宫遗址大门、仪门。</p> <p class="ql-block">  新王宫是土司在战争时期的政治中心,具有衙署的功能,其格局也与同一时期的衙署比较相似,同时兼具休闲、憩息、生活等功能,有殿宇、宫室、厅堂、亭、阁、池、仓库、营房等。现保存的殿宇石基台宏大坚固,最大的面阔50米,石柱基础直径达0.5米,主要建筑室内地平铺40厘米见方素面青砖,天井以石板铺砌;两侧有石墙围合,长504米,其所围合的“新王宫”面积达1.8万平方米,建筑格局大体可分中、西、东三路;中路是土司处理政务的场所,自前而后依次为大门、仪门、庭院、大堂、二堂。大门左右各3根立柱,两侧为八字挡墙,外围为围墙;中央为天井,天井的中央有凸起的甬道,两端有踏步相连。大堂、二堂为五开间,与土司“从三品”的身份相符。</p> <p class="ql-block">  古井,</p> <p class="ql-block">  海潮寺,该寺是遵义兵备道傅光宅为超度大批战死者的亡魂,以佛镇山,于1601年在平播战争烧毁的废墟上所建。现存者为民国时期建筑,建筑样式为“一口井”(四合院),即由上殿、下殿、左右厢房四面围合,中有天井,庙里的菩萨用木头雕成。</p> <p class="ql-block">  夜宿遵义市习水县城。</p> <p class="ql-block">10月25日上午前往赤水丹霞旅游区·佛光岩景区。该景区原名五柱峰景区,位于贵州省赤水市元厚镇。景区地处大娄山与北麓贵州高原向四川盆地急剧沉降地段,谷深坡陡、溪河纵横、切割深度在500米至1300米之间,山峰多在1200米以上,断岩嶂谷,高度悬殊。出露地层全是侏罗纪、白垩纪河湖相红色沉积岩。这种特殊的地貌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风雨侵溶等物理生化综合作用下,形成宝塔状、城堡状、针状、柱状、棒状、方山状、峰林状等无数奇异的丹霞地貌景观,丹岩绝壁、奇峰异石、崖廓岩穴比比皆是、多不胜数,大地山崖呈现出红艳艳的赤红色彩。是我国丹霞地貌面积最大,出露最齐,特色最典型的景区。</p> <p class="ql-block">  黑龙谭,墨绿色的水潭约十余平方米,深不见底。每到雨季,潭水翻滚涌动,发出阵阵轰隆隆的水声响彻山谷,仿佛似有数条巨龙在翻滚、嬉戏,故此,称其为黑龙潭。</p> <p class="ql-block">  九曲桥</p> <p class="ql-block">  今天天气欠佳,景区雨雾弥漫,能见度很低,故赏景就大打折扣了。</p> <p class="ql-block">  整个佛光岩呈现出一个向内的圆弧形,崖壁弧长1100余米、崖壁高300余米。佛光岩早在侏罗纪、白垩纪时代就已形成,距今已有1亿多年。这个硕大圆弧就像是恐龙灭绝前夕用生命和鲜血书写的一部红色无字天书,摊开在半天云海中。佛光岩中间有一条高约200米,宽30多米的条状大瀑布,犹如赤云中飞身而下的小白龙,飘逸俊洒。</p> <p class="ql-block">  我们去的时候属于枯水期,故佛光岩中间的瀑布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p> <p class="ql-block">  佛光岩的最佳观赏时间是在下午的4-6点时间段,此时如天气晴好,午后的阳光照射下的佛光岩丹霞似火,血红的岩壁与洁白的瀑布相互融合,而此时白云弥漫,圆光五色现其中,幻身幻色,重重无尽,如佛光普照。可惜我们去的时间不对,又是小雨天气,也就只能看看红色的岩壁了。</p> <p class="ql-block">  这个在半山腰看到的由莲花瓣围成的观景台就是莲花台,它是观赏“佛光岩”海拔最低的一个平台。用“莲花台”来对应“佛光岩”,寓意恰如其份。</p> <p class="ql-block">  随后我们又去了赤水竹海国家森林公园的野竹坪景区,该景区位于贵州省赤水市城东四十余公里,占地面积10666公顷,以浩瀚的“竹海”风光为主,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竹类国家森林公园。景区中心景点为野竹坪观光休闲区,园区内有楠竹17万亩,遍布群山峻岭,登上公园“观海楼”,凭栏眺望,一望无际的莽莽绿原,铺山盖岭。</p> <p class="ql-block">  竹王黎理泰塑像,黎理泰为福建上杭人,清乾龙二十年(1755年)来到赤水定居。说黎理泰是赤水引竹第一人无可争辩,没有他引入的三株楠竹,就没有今天赤水的“竹海”。</p> <p class="ql-block">  观海楼,公园的至高点,共有7层楼,高26米,是一座造型别致,与竹海景色相宜的建筑物。当登楼远眺,层层叠叠,浩瀚无垠的竹韵尽收眼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景区游船码头。</p> <p class="ql-block">  老陈醋无人机拍摄的赤水竹海国家森林公园。</p> <p class="ql-block">  下午去游览了赤水大瀑布。</p> <p class="ql-block">  赤水丹霞旅游区·大瀑布景区(又名十丈洞景区)位于贵州省赤水市南部,赤水河支流风溪河上游,离赤水城区30余公里,是国家A A A A A级景区,赤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重点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  赤水大瀑布位于赤水市两河口镇,面积11.2平方公里,境内林木葱茏,瀑布密集,丹霞地貌景观奇特,原始生态环境保护完好,主要景点有大瀑布、美人梳瀑布、红雨栈道、森林老人、空谷佳人等,是一个以瀑布奇观著称的旅游景区,同时也是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地貌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  门楼正面长髯老人头像雕塑,喻指“森林老人”,由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全部采用丹霞石雕凿砌建。头像雕塑与四周丹霞地貌、绿色森林、飞瀑白练有机融合,互为映衬,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  大瀑布高76米,宽80米,是中国丹霞第一瀑、长江水系第一大瀑布,也是世界丹霞地貌上最大的瀑布。</p> <p class="ql-block">瀑布从悬崖绝壁上倾泻而下,似万马奔腾,气势磅礴,几里之外声如雷鸣,数百米内水雾弥漫,如遇到好天气,在阳光照射之下,会呈现五彩缤纷的彩虹,偶尔还能看到奇妙的“佛光环”,遗憾的是我们去的那天是阴天。</p> <p class="ql-block">  傍晚时分我们又去了今天的最后一个景点“丙安古镇”,该镇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境内,距离赤水市区25公里。它拥有悠久的历史,始建于明朝,至今已有600多年。旧时为赤水河航运最繁荣的水陆码头,是川南入黔的古道上重要场镇。古镇建于赤水河畔,依山而建,木质吊脚楼是其特色,丙安古镇也被称为贵州的四大古镇之一。</p> <p class="ql-block">  古镇在当年红军渡河的地方建有斜拉桥供行人通过。</p> <p class="ql-block">  古镇仅有一条数百米的老街,老街的两端是太平门和东华门两座寨门。“古镇“很小,称为“镇”很勉强。所以国家建设部将“丙安古镇”列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录,而不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名录。</p> <p class="ql-block">  丙安古镇的吊脚楼、古石板街道和古寨门都是明末清初留存下来的黔北民居风格建筑,非常值得一看。</p> <p class="ql-block">  古镇西边的 古寨门太平门,透过寨门可以看到流向远处的赤水河,</p> <p class="ql-block">  寨门里面是一条狭窄笔直的古街,挂满了明亮的红灯笼,抬头像一线天一样。</p> <p class="ql-block">  古镇建筑风格独特,镇内的街道和巷子错综复杂,石板路、青石板路、青石板桥、石拱桥等各种老建筑随处可见。</p> <p class="ql-block">  古镇东边的古寨门东华门,门前有长阶梯通往悬崖底下的双龙桥,旁边是两河交汇的乱石滩。</p> <p class="ql-block">  双龙桥”原名“双龙八墩桥”,亦叫“九孔十八块桥”,桥面由9组18块长条石架建。最初修建于明代,几经毁建,于清代乾隆年间最后一次重修并保存下来,在未通公路以前,一直是官道。桥全长32.1米,宽1.66米是当时赤水最早最大的一座石桥。桥中两座桥墩置放昂首嘶鸣专注赤水河口的两条石龙,石龙与桥墩浑然一体,“双龙桥”因而得名。石龙一雄一雌。雄龙口中有舌,雌龙口中无舌,通体雕刻有龙鳞和云花。双龙尽职尽责地守卫着赤水河,现在是枯水期,雨季到来时,这里一定很壮观。</p> <p class="ql-block">  桥中两座桥墩置放昂首嘶鸣专注赤水河口的两条石龙,石龙与桥墩浑然一体,“双龙桥”因而得名。石龙一雄一雌。雄龙口中有舌,雌龙口中无舌,通体雕刻有龙鳞和云花。</p> <p class="ql-block">  最为奇特的是雌龙有耳不通。雄龙则两耳中室,右孔小,左孔大,人对右耳小孔吹气,左耳大孔就会发出如龙吟一般的声响,方圆1里内能闻其声。双龙桥头石碑上的介绍中说,后因十年期间被破坏,雄龙耳朵发声的奇特现象也随之消失。双龙尽职尽责地守卫着赤水河,现在是枯水期,雨季到来时,这里一定很壮观。</p> <p class="ql-block">  夜宿赤水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