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從明朝至清朝期間,诏安縣有不計其數許姓青壯年,通過官渡或私渡移民台灣金门。尤以清朝期間,他們爲了謀求生機,冒著官方禁令與臺灣海峽“三留、二死、五回頭”的風險,賭命偷渡。取消海禁后,更有大批许氏宗亲移民台灣的高峰期。正如《台灣地方志略》所载:他们“胼手胝足,筚路蓝缕,以啓山林,終于有成。”在拓殖開發、建設發展、創造台灣過程中的表現可圈可點,在台灣發展史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功勳。</p> <p class="ql-block"> 据漳州市政协2006年3月的调查资料,祖籍漳州的台灣姓氏家族全市有2027個,其中祖籍诏安有36姓353個家族。本文综合台湾许氏族谱有文字记载的诏安籍许姓移民 台湾 金门的仅有十批次,失去记载的不计其数。</p> <p class="ql-block"> 第一批:元大德年間(1297—1307年)由诏安到金門謀生的四十八郎、四十九郎、五十郎公,是許姓移居台澎之始。第二批:鄭成功屯兵詔安,在收複台灣時,追隨鄭成功前往台湾的部屬不乏有衆多的诏安许氏宗親。第三批:從清康熙年間有許侃德;第四批:嘉慶年間許元廷;第五批:許奇遠;第六批:許吉昌;第七批:乾隆年间許大有、許元慶;第八批:許仕德;第九批:許賞、許束等人。第十批:上世纪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是移民台湾的高峰期。他们个别或成群移居台灣,所居地也由最初的台南逐漸擴展至彰化、台北、澎湖、嘉義等地。</p> <p class="ql-block"> 1.元大德年間(1297—1307年)由诏安到金門謀生的四十八郎、四十九郎、五十郎公,是許姓移居台澎之始。據《金門縣志》記載,許氏自丹诏(今诏安)遷來,初居之地名曰“丹诏”(後諧音爲“山竈”),起先系五十郎公之兄四十八郎公及四十九郎公先到金門定居後,五十郎公再來。初,四十八郎公居山灶,四十九郎公居後岐,五十郎公贅于陳,居塗山(今後浦)族藩衍滋大,至明嘉靖年間,丁口已達四千。</p> 2007年10月28日,由许金龙带队的金门许氏恳亲团,来到苦苦寻找800年的祖籍地“丹诏” 恳亲团的名片 2023年11月27日由许金象带领金门许氏宗亲团来诏安参加开漳始祖天正公荣袍庆典与垂德堂董事会成员合影 2018年5月23日(农历四月廿九)台湾许氏宗亲恳亲团43人到诏安昭应侯祖庙谒祖 2.郑成功屯兵詔安,在收複台灣時,追隨鄭成功前往台湾的部屬不乏有衆多的诏安许氏宗親。 3,康熙末,诏安縣三都南門外田中央的許侃德入墾今佳裏.開基今台南七股鄉。<div> 据许云星1997年编修的《诏安县红星乡(二都金溪)许厝寨村族谱》记载:据考史料:戴公和诸子孙,在清顺治甲午年间(公元1654至1661年)。明末清初,社会荡乱。郑成功在厦门鼓浪屿和东山县东钵村一带,招兵买马,造战船,练水师。诸子逃出诏安家门后,各去投奔郑成功招募。于公元1661年去收复台湾,在台南开发传衍,据诏安许姓开发台湾史记载,戴公不忘祖到台湾后,把 德堂祖祠名改为自己名,在清康熙年间 入垦台南佳里定居开发。在清乾隆年间许士应、许士德相继定居台南县七股乡大潭村和港西七股寮开发传衍,与诏安二都金溪许厝寮许士吉十三世是叔伯兄弟。“许士应选:邦国贤为珍,文章千古业,孝友一家春”为开祖排世系。<br> 公元1991年许清福宗亲带领36人到诏安县拜謁“昭应侯”祖公,并寻根认祖找亲人。据他们说是龟山祖派下子孙十二世祖诸子孙跟郑成功去收复台湾在台南开发传衍,原祖居地是诏安县南门外田中央。<div> 据考查田中央目的地是总地名,里面有许厝寨、石桥厝、石桥头、三桥头……等的角落名。有一间“许家庙”仍完整无缺,庙巷叫许家巷。<br> 公元1993年12月14日《台南许姓高阳堂》重建委员会正主任:许坤永董事长带领26人到诏安许寮老祖家拜谒挂(割)香火接祖源到台南入祠.<br></div></div> <p class="ql-block"> 笔者寻访到侃德公祖墓位于漳浦县后周</p> <p class="ql-block"> 4.5.雍正年間,诏安縣三都垂裕堂的許元廷、許奇遠入墾今彰化市,分傳南投。</p><p class="ql-block"> 2010年,南投许奇远第六代孙许炳獠与诏安族谱对接成功,带队前来诏安寻根谒祖。并到达垂裕堂家祠(现东北社区),还参加深桥燕翼堂和许氏家庙的修建落成典礼。</p> <p class="ql-block">位于台南县草屯镇的奇远公祖墓</p> 笔者和许宏辉前往马坪迎接台南许炳獠、许炳文宗亲的到来 <p class="ql-block">许奇远第六代孙许炳獠前来诏安寻根谒祖时与笔者合影</p> <p class="ql-block"> 6.乾隆三十年,诏安縣三都垂德堂的十四世許吉昌入墾今彰化市,分傳南投;</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7.乾隆三十八年,诏安縣三都武生(武秀才)許大(代)有、許元慶入墾今彰化市,分傳南投</p> 彰化縣芬園鄉大竹村公墓 咸豐元年許月榮祖于彰化縣芬園鄉所建三合院祠堂(厝顶漏水翻修过) 许大有第七代孙许天送前来诏安认祖 许天送在垂德家庙门前留影(当时家庙还被挪为他用) 邮件1:許兄你好;【1773】渡台,雖經歷無數環境變遷,資料有些落差,能在239年後得到祖籍許氏故里信息,真是祖上有德,這是今年宗親在﹝大有、元慶﹞墳前﹝彰化縣芬園鄉大竹村公墓﹞掛紙時我與族人的一段話。這是個開始,當資訊發給各房散居台灣各地許月榮祖公後代一定會有不同迴響,期待有更好發展與結果,請多連繫。 <br> 許天送敬上﹝2011.04.10﹞ 邮件2:許兄你好:渡台祖許大有許元慶在乾隆38年來台,今年清明節當日我在咸豐元年許月榮祖所建祠堂找到,有關祖籍地、祖譜、祖廟資料發給回鄉掃墓宗亲。 <p class="ql-block"> 邮件3:許兄你好;茲電傳3禎清明節照片,其一是許月榮先祖於清咸豐元年移居彰化縣芬園鄉現址所建三合院祠堂〈1955年重修磚造、近因人口外移漏水屋頂作整理〉,其二是祠堂內懸掛簡易族譜與先祖祭日,其三是渡台祖許大有許元慶兄弟最終安息地,希望借有個圓滿尋根可告慰先祖在天之靈,借現代科技也一圓那可能魂歸故里之夢一解那曾繫念【詔邑】之衷。</p> <p class="ql-block">笔者寻到许大有在诏安的祖厝</p><p class="ql-block">已捐给福德祠</p> <p class="ql-block">县太爷陶竣将这间祖厝和三株榕树判归许大有的判文</p> <p class="ql-block">许大有将祖厝和三株榕树施作庙产的石碑</p> 8.乾隆末,诏安縣三都的許仕德入墾今台南七股; 9.道光初年,诏安縣許賞四兄弟“船只陷风”停靠金山里而居。 <p class="ql-block">10、上世纪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前往台湾的诏安籍许姓不少,近年来相继回乡探亲谒祖。例如台湾画家许海钦兄弟、台湾画家许凯夫、台北国家级篮球运动员许崇孔,还有许耿修、许维新等等不计其数。</p> 旅台画家许海钦 许海钦回乡画展的作品 许海钦夫妇前往南诏许氏家庙(纶恩堂)祭祖。 台湾气象局许仲钦(许海钦的胞弟) 许仲钦的阖家照 旅台画家许凯夫 许凯夫画作 许凯夫书法 许凯夫夫妇到南诏许氏家庙(纶恩堂)祭祖 台北国家级篮球运动员许崇孔回乡探亲、家庙谒祖。 <p class="ql-block"> 因为诏安許姓的《南诏許氏家譜》,自從明代許判公只有編修一至五世以前,沒有接續記載。加上各房族的家譜几乎滅失。尤其在明清期间移民台灣的,大多是十四世至十五世的辈份,无法找到初始记载。现只能依据台灣留存的族譜記載,尋查到个别诏安祖籍地部分渡台人员踪迹,其余的有待日后查证补充。</p><p class="ql-block"> 本文作者:许天祥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