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大灰狼6870564

<p class="ql-block">  几本书籍,一壶清茶,一抹冬日懒洋洋的阳光温暖着一对安静读书的母女……这是周末上午我在北市区某书店一隅见到的一幅画面。看着这久违的氤氲着茶香、书香的读书图,觉得美到陶醉,突然很想就读书说点什么。</p> <p class="ql-block">  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中,总少不了与书为伴,也离不开阅读。客观地说,很多时候,特别年少青春之际,读书,更多地是为了求知求学谋生计,因而带有较强的目的性或功利性,蕴含其中的无形压力难免会削弱诸多读书的乐趣,也易在一些人心中留下视读书为苦役的后遗症。不过,更多的人却也因不断沐浴书所带来的精神洗礼而喜欢上阅读,且终生不渝。</p> <p class="ql-block">  我们都知道,人生短暂,不可能什么都亲历亲为。阅读却可以较为有效地弥补这一缺憾,带我们跨越时空的限制,广角度地领略文明世界的多彩。道理易懂,但能自觉坚持的践行者又有多少?看当今社会,或许由于工作、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所形成的压力也愈来愈大之故,很多人已无暇或是根本静不下心来阅读。特别是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你每天随时随地都可看到许多捧着手机或沉迷于上网冲浪刷微信,或乐此不疲玩电子游戏的“低头一族”……毋庸讳言,网络娱乐功能在给人们带来方便、欢愉的同时,无疑也成为继电视之后,堪与人们争抢阅读时间的又一“入侵者”。</p> <p class="ql-block">  曾在网络上读到过一篇据说是一名印度工程师写的题为《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的文章,文章在将当今国人与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人年均阅读情况进行比较后,得出“中国人不爱读书”的判断,同时也给出了“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是可怕的民族;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的结论。阅后确实令人震惊,也让人沉思。在此,姑且不论该文作者究系何人,也无需过多质疑文中引用数据的权威性,当今许多国人不喜读书、阅读量少毕竟是不争的事实。</p> <p class="ql-block">  今天,每当看到大大小小书店里那一排排、一架架琳琅满目的书籍,我常常会忍不住想起那个想读书,却又偏偏无书可读的书荒年代,想起曾经的那一个个废寝忘食读书乃至奋笔抄书的日子……是啊,没有经历过那个精神生活极度苍白贫瘠的特殊年代的人,是难以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对书籍、对阅读的饥渴。看现在,各类书籍已不再稀缺难觅,但我们却也无奈地发现,不论缘于何故,仍然喜欢书、痴迷于阅读的人明显变少了。因此,如何呼吁、引领更多的人在今天这个诱惑太多的年代放缓匆匆的脚步,每天抽出点时间静下心来读读书,并使之成为有限生命中的一种习惯,这应该也算得上是我们每一个不甘因“不爱读书”而沦为“可怕的民族”和“没有希望的民族”的国人所应该身体力行的一件大事。</p> <p class="ql-block">  很多习惯的养成或许都会经历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但不管怎么说,阅读确实是一个值得推崇的好习惯。作家三毛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讲的便是读书沉淀底蕴的“潜移默化功能”和“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是的,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的阅读方式方法难免也会发生些变化,这很正常。不过,不管是阅读传统的纸质版书还是电子书,只要阅读了,文字便会入我眼,过我脑,或多或少地总会在生命中留下些痕迹,集腋成裘,终会发挥出些有益的风起青萍的“蝴蝶翅膀效应”。</p> <p class="ql-block">  对于上班一族来说,平时很难得有完整充裕的时间可供阅读,但只要愿意,每天可供利用的碎片时间总还是有的。就我而言,每天上下班,来回得在路途上耗去将近4小时的时间。似我这般既无福消受乘车打瞌睡,又不愿无聊呆坐数小时的人来说,阅读,无疑是种极佳的选择。其实,只要读的是自己感兴趣、喜欢的书,阅读自然也能成为对缓解精神压力亦大有裨益的悦读。回首检视过去一年,伴随着颠簸摇晃的车程累积,利用手机的下载阅读功能,我竟也陆陆续续读了50余本书,总字数逾千万字。我总觉得,网络上的“快餐文化”固然具有即时性和信息量丰富等优点,但却往往欠乏深度与厚度,能多读点原著、读些经典无疑更好。</p> <p class="ql-block">&nbsp; 我喜欢阅读,喜欢那种我称之无为读书的身心全然放松的阅读,享受由它所带来的令心灵远离浮躁而趋于宁静的愉悦。</p><p class="ql-block"> 安静的阅读,真的是一幅很美的画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