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黛螺顶是五台山一处极负盛名的朝台圣境,而且朝礼此处便等于朝礼了五台山五个台顶的大圣文殊师利菩萨。据说此处具足如此殊胜的因缘,与清朝的乾隆皇帝有着直接的关系。黛螺顶位于白塔东侧不远处的山顶之上,山下便是公交站和停车场,也有众多民宿和餐馆,出行住宿都非常方便。</p> <p class="ql-block">黛螺顶始建于大明成化年间,初时名之为“佛顶庵”。明神宗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进行了重新修缮,寺院至今留存有佛顶庵碑记。清高宗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改称大螺顶,同年安立大螺顶碑记。现在大门外的木牌楼匾额上,仍然是历史上题写的“大螺顶”。</p> <p class="ql-block">相传,乾隆皇帝也如他的祖辈一样经常前来五台山朝圣,每回依次朝礼五个台也令他疲惫不堪,为了能有一个既能一次朝礼五个台的圆满功德又不至于太累的善巧方便,他再次来到五台山朝礼完毕后,便将大螺顶的青云法师召入五台山行宫。是时,高僧青云已在中台顶演教弘法二十余年,他回答了乾隆皇帝所问的当地气候情况,也详细介绍了五个台顶一年有多达两百余日积雪的实情。交谈间,乾隆皇帝似有深思,然后便对青云法师说道:“今后我决定不再一一走遍五个台,但必须要遍礼东台聪明文殊、南台智慧文殊、西台狮子吼文殊、北台无垢文殊、中台孺童文殊。此事交由你来成办,莫要怠慢。五年后我再来朝礼五台时,当见分晓。”</p> <p class="ql-block">青云法师领旨后一筹莫展不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好在乾隆皇帝五年之后才会来,有个解决的时间。但如何解决的方法,一时还未找到。日月如梭,一眨眼四年已过,青云和尚甚为着急。他有一个弟子名为栓柱,因偷吃斋饭而受责罚,于是青云法师便让他三日内想出解决乾隆皇帝不登台即可礼遍五位文殊师利菩萨的办法。栓柱最终想出了在黛螺顶建一“五方文殊殿”的方法,如此一来,朝礼大螺顶便等同于朝礼了五个台顶的文殊师利菩萨,甚洽乾隆皇帝之意。青云法师闻言大喜,随即便在大螺顶正殿内合塑了五个台顶的五位文殊师利菩萨圣像,门首装匾称之为“五方文殊殿”。</p> <p class="ql-block">清高宗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乾隆皇帝如约而至五台山朝礼大圣文殊师利菩萨,径直来到大螺顶五方文殊殿,果然非常满意。当日他还御笔题诗一首。诗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峦回谷抱自重重,螺顶左邻据别峰。</p><p class="ql-block">云栈屈盘历霄汉,花宫独涌见芙蓉。</p><p class="ql-block">窗间东海初升日,阶下千年不老松。</p><p class="ql-block">供养五台曼殊像,阇黎疑未识真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诗后世中被刻为碑记,落款时间为乾隆丙午暮春月。也就是在这一年,此殊胜妙吉之地正式改称为“黛螺顶”。后世中,游人香客缘于时间紧张或体力等原因无法行遍五个台的,便一定会至此礼敬五方文殊师利菩萨,因为于此朝礼便等于朝遍了五个台顶,众人皆称此般礼敬为“小朝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