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年的中秋节逢仲秋,中秋节的这天起个大早再次登临蒙山观景,秋意不是很浓,和夏天来到时的景色相仿,依然绿色苍苍,泉水潺潺,只是感到有些秋凉。“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想起李白的《秋风词》难免让人有些伤感。又想起刘禹锡《秋词》中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望着眼前的丛山绿水,晴空云淡,顿感神清气爽,精神为之掁奋。</p> <p class="ql-block"> 蒙山景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金胜乡寺底村西北。蒙山大佛是其标志性景点。</p> <p class="ql-block"> 进入景区后,一路步行上山。“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直到高山上。举头红日白云低,四海五湖皆一望。”读着明代唐寅《登山》中朗朗上囗的词句,不觉加快了脚步。。</p> <p class="ql-block"> 经御驾桥沿路上行。御驾桥又名龙桥,历史上唐高祖李渊、高宗李治、武则天、后汉高祖刘知远、北汉英武帝刘继远等帝王来蒙山都要途经此桥,瞻礼大佛,保佑国泰民安,雄霸九州,御驾桥因此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拾阶而上,一棵古槐枝繁叶茂,亭亭如盖。“古道阴阳槐树老,归鸿杳杳荻花秋”,这古诗所描绘的秋景仿佛就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 “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每年都会来登蒙山,多是夏天和秋天,喜欢这里的山中路、水中物,一切都如此和谐宁静,共享大自然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 蒙山景区山泉水为岩溶水,水中含铁、硫、锰、铜等多种矿物质,铁呈二价离子状态,溶于水中,无色,流出地面后与空气接触,被氧化后吸附水中的微小沙颗粒而沉淀形成红黄色。</p> <p class="ql-block"> 徜徉在林间小路上,犹若在世外桃源漫步。</p> <p class="ql-block"> “湖风吹过荡微波,双双戏水黑天鹅”,每次经过这里,都会驻足欣赏水中黑天鹅的优雅惊艳和从容淡定,它们有着无限的魅力和吸引力,自由自在地在水中嘻戏,骄傲而优美的身姿让人们为之倾倒。</p> <p class="ql-block"> 连理塔,为北宋淳化元年(公元990年)建筑,塔南北并立,东向,南塔额“化身佛舍利塔”,北塔额“定光佛舍利塔”,两塔形制相同,下连基座,俗称“连理塔”。塔平面成方形,总高度均为8米多,塔顶层层内收,塔刹成八角形亭台式,顶部装饰已塌落。此塔近观隽雅秀丽,远眺犹如两朵未开的花蕾,这种建筑形制为唐到宋的过渡形式,国内十分罕见,历经千年未经修复,为我国建筑史上极有价值的范例。</p> <p class="ql-block"> 开化寺是并州第一古刹,古称“并州大寺”,最初建于东汉永平年间,与河南洛阳白马寺属于同时期寺庙。</p> <p class="ql-block"> 蒙山大佛又名西山大佛,位于蒙山北峰。据史籍记载,这尊大佛是北齐文宣帝高洋天保二年(公元551年)始凿,历经24年建成。据《北齐书》载“凿晋阳西山为大佛,一夜燃油万盆,光照宫内”,可见大佛开凿时场面之宏大。</p> <p class="ql-block"> 根据唐朝记载佛像高“二百尺”约合现在63米,低于四川乐山大佛8米,早于乐山大佛162年。就凿成的确切年代而言,这尊凿于6世纪的晋阳蒙山大佛,就是目前所知世界凿成年代最早、体量最大的大型摩崖石刻佛像。</p> <p class="ql-block"> 蒙山大佛依山镌刻,结跏趺定而坐,双手施禅定印,厚胛肥肩,身体颇显雄壮,有着鲜明的北朝风格。整座山高大巍峨,气势磅礴,正所谓“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每次来登蒙山,凝神观摩蒙山大佛时,不管是远瞻还是近赏,都会为古人的智慧和坚韧叹为观止,真可谓“百工如画师,恣意操刀砚。”。</p> <p class="ql-block">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正值中秋节,相思之情涌上心头,如这片片的火红一般炽热且真挚。</p> <p class="ql-block"> 中秋节赏秋,秋渐浓,红叶挂枝头。远方的亲人,天涯共此时。再登蒙山,膜拜大佛,享受大自然的馈赠,感恩和谐幸福的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