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滁州大衙署 赫然南京太仆寺

豪威

<p class="ql-block"> 南京太仆寺牌楼</p><p class="ql-block"> 见这牌楼,大多游客会理解为,这是位于南京的一座寺庙。</p><p class="ql-block"> 否也!这既不是一座寺庙,也不座落在南京,而是位于距南京市北隔宽阔长江百公里之遥的安徽滁州市。</p><p class="ql-block"> 这座太仆寺,是明太祖朱元璋没立的一处中央级别的重要衙署,专司马匹管理。</p> <p class="ql-block">  朱元璋起兵攻克占据的第一个州府即滁州,因为要与以骑兵为强的蒙古族元军作战,他深知自己也必须有一支强大的骑兵及健壮战马,洪武六年(1373年)春,下诏在滁州建立了太仆寺,有了这么一个国家机构,朱元璋建立起一支兵强马壮的军队,为扫平四方,推翻元朝统治,建立一统大明朝做了坚强保障。</p> <p class="ql-block">  从衙署沙盘及立体示意图可以观察到,毕竟是皇家没立的国家级管理机构,规模庞大。多进,多重回字形院落达4500平方。</p><p class="ql-block"> 南京太仆寺管理应天府八县,镇江府三县,宁国府一县,太平府三县,广德州一县,凤阳府五州十三县,徐州四县,扬州府三州六县,淮安府二州九县,庐州府二州五县,滁州二县,和州一县。管理地域甚为广阔。</p> <p class="ql-block">  来的早了点,太仆寺还没开门迎客。从导游图知道,在衙署对面的小山上,还有几处可游玩点,主要是:</p><p class="ql-block"> (一) 大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御碑。</p><p class="ql-block"> (二) 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悟道之山洞及讲学之所。</p> <p class="ql-block">  朱元璋留下足迹的除他建都的南京外,恐怕次之就是滁州了。他的出身地凤阳现在是滁州市下辖县。</p> <p class="ql-block">  朱元璋御碑亭。建于洪武十八年(1385年)。</p> <p class="ql-block">  御碑刻朱元璋撰《柏子潭神龙效灵碑》,记述他驻滁州期间为百姓求雨及祈盼风调雨顺百姓丰收美好愿望。</p> <p class="ql-block">  明一朝,太仆寺官员中出过不少名家,他们可不是只管管马匹的“弼马温”,作画写诗,著书立说者不少。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自成一家学说的王阳明。虽然他在正德年间(1512—1514)任太仆寺少卿仅两年,却在处理公务之余,另干出一番大名堂。</p> <p class="ql-block">  小山上,穿过树丛小道,可见不太深,高仅半身的天然洞穴,据说是王阳明工作之余静坐思考悟道之所。</p> <p class="ql-block">  王阳明端坐山洞悟道。(图源自网络)</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绎思亭。</p><p class="ql-block"> 王阳明常在此亭中向同好及学生宣讲他“知行合一”的思想,即要将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生活态度,达到思想质的飞跃。他的名声传到并未谋面的兵部尚书耳中,推荐他到江西任职平定叛乱,成为明代因功封爵的三位文人之一。</p> <p class="ql-block">  王阳明讲道。(图源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文徵明书法笔走龙蛇,飘逸潇洒。可知道文徵明为什么会在滁州留下此墨宝吗?</p> <p class="ql-block">  琅琊山景区一进门便可以看到一长条由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首文徵明书写的欧阳修《醉翁亭记》碑。</p><p class="ql-block"> 可为什么文微明怎么心血来潮写出这么一幅书法作品呢,原来他几次赴南京赶考,都没能中举,于是顺便过长江到滁州看望在南京太仆寺任职的其父文林(其叔文森也后任职太仆寺),闲暇游琅琊山醉翁亭,兴起由崇敬欧阳修而挥笔书写《醉翁亭记》作品。</p> <p class="ql-block">  逛了衙前小山上的几个景点,衙署开门迎客了。</p> <p class="ql-block">  进门是衙署标准设施——大堂。</p> <p class="ql-block">  太仆寺最高长官,太仆寺卿坐堂办公处。</p> <p class="ql-block">  在正门至大堂处的广延院,现在的布局是一根根柱头雕刻不同形象的拴马桩。</p> <p class="ql-block">  百余根拴马桩,可幻化成千万匹昂首奋蹄的良马。</p> <p class="ql-block">  其中有两根別具风格的拴马桩特别引人注目,柱头雕刻是少数民族——蒙古马夫的形象,由帽子帽尖的朝向可判断出是出自元朝某官府门前的必备,被收集移到此处成为了展品。</p> <p class="ql-block">  我尤其喜欢似有马戏小丑风格的雕像拴马桩。元朝立国不足百年,留世的文物少之又少。</p> <p class="ql-block">  当年“弼马温”们办公各堂室辟为展览馆。</p> <p class="ql-block">  太仆寺的马政取得极大成果,据说当年朱元璋第四子燕王(即后来的永乐帝)北征蒙古残部时,共发十万骑,仅滁州南京太仆寺即发送七万马匹。</p> <p class="ql-block">  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从《孙子兵法》等古兵书载及军事家等,无不強调为取得战争胜利,必须“兵贵神速”,而骑兵,无疑是最重要的战争力量。</p> <p class="ql-block">  衙署内花园。</p> <p class="ql-block">  照壁</p> <p class="ql-block">  太仆寺衙署门外画奔马照壁。</p> <p class="ql-block">  正对太仆寺衙署的小山上,还立有一座司马神庙。</p> <p class="ql-block">  神庙中供奉马神,可一般都称马王爷,全名“灵官马元帅”。乃道教神明。见那形象,三目四臂,手执三叉戟和金刚杵,为的是強调他的神力和威严,三只眼睛代表智慧,洞察和无畏,四臂象征他的多面性和全智全能。</p><p class="ql-block"> 道教尊马王爷是以其能驱邪避灾,保佑平安。</p> <p class="ql-block"> 历来,滁州是一座小城,却以一座号“天下第一亭”欧阳修“醉翁亭”著名,却少人知的拥有与小城甚不相匹 的是还有一座中央级别的官衙——南京太仆寺。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