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第一天 专家简介 鲍建中 <p class="ql-block"> 北京市物理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十佳科技辅导员、教育部十四五“国培计划”专家、教育部义务教育学科装备标准的研制组核心成员、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专家、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兼职教师、中国科协财政项目评审专家、北京市中考试题点评特邀专家、北京市名师工作室、丰台区特级教师工作室主持人。</p><p class="ql-block"> 常年致力于物理实验教学与研究,主持多个全国性科研课题研究,创立了“知法行创教学合一”教学范式,主编、参编了多部著作及教学用书。荣获国家级、市级教学成果及国家专利等奖项10余项,自制创新实验器材400余件套,建成近千平米的科学探索体验馆。结合教学实践从科教、科研、科技、科普四个方面深入研究,带领工作室成员录制了初中必做实验、初中经典实验、北京中考试题精讲等近百节微课,全部被北京市开放辅导平台录用,在全国产生深远影响。</p> 基本理念 <p class="ql-block"> 1.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p><p class="ql-block"> 2.核心素养,正确的价值观,必备的品格,关键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3.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初心;</p><p class="ql-block"> 4.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p> 主要内容 新形势下的课改导向 <p class="ql-block"> 2001年6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17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2021年7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2022年4月,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以及各个学科课标;2023年5月,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2023年10月,国务院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情况的报告。这一系列的政策文件给我们清晰的勾画出了课改脉络和路径,尤其是新课标的发布,更是给教师提出了具体的从业和执教要求,“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是每一位教师必须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教”与“考”之间的简单逻辑关系就是,“怎么考”就“怎么教”,就怕我们不知道怎么考,导致必然结果就是:穿新鞋走老路,把老师折腾的“够呛”,学生在“题海”战术之下,折磨的“够惨”。为彻底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必须要改变旧有的教学模式。</p> 学科学业质量标准 <p class="ql-block"> 鲍老师用“案例式”叙事方式,具体解读了语文,数学,物理,英语等几门学科学业质量的解读,让我们明晰了“此质量”非“彼质量”</p> 以数学学科为例 <p class="ql-block"> 数学学业质量内涵: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 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p><p class="ql-block"> 数学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是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及评价的依据,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的教学活动、 教材的编写等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p><p class="ql-block"> 7~9年级数学学业质量描述:抽象能力、运算能力、几何直观、 空间观念、应用意识。</p><p class="ql-block"> 能从生活情境、 数学情境中抽象概括出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的概念和规则, 掌握相关的运算求解方法,合理解释运算结果,形成一定的运算能力、 推理能力和抽象能力;知道运动过程中的不变量、图形运动的变化特征,能运用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进行推理证明, 几何证明方法,进一步增强几何直观、 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知道频数、频率和概率的意义,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形成数据观念,能从具体的生活与科技情境中, 抽象出函数、方程、不等式等数学表达形式, 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并提出(或转化为)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思维探索、分析和解决具体情境中的现实生活问题, 给出数学描述和解释,运用数学的语言与思想方法,综合运用多个领域的知识, 提出设计思路, 制订解决方案。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评估, 感悟数学的价值,能够从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数学活动经验,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形成批判质疑、克服困难、 勇于担当的科学精神, 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p> 学科试题编制要求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1.“素养”立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2.全面推进基于核心素养的考试评价。</span>强化考试评价与课程标准、教学的一致性, 促进“教一学一评"有机衔接。增强日常考试评价的育人意识, 注重伴随教学过程开展评价捕捉学生有价值的表现, 因时因事因人选择评价方式和手段, 增强评价的适宜性、有效性。提高作业设计质量, 增强针对性,丰富类型, 合理安排难度,有效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3.情境的设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4.试题的育人功能。</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体现保护环境、 节约资源、 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扣紧时代脉搏, 体现我国科技新成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 </span>学业水平考试的整体要求:考出社会之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体现学科育人;考出学生的课堂表现–重视实践经历、 物理观念的建构;考出学生基础与9年积累--注重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考出学生的能力一学以致用解决问题,做到知行合一;考出社会大课堂–引导社会参与,树立社会责任与科学态度。</p> 新形势下教学探讨 <p class="ql-block"> 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素养”导向;学科实践;综合学习;因材施教;</p> <p class="ql-block"> 创设真实情境, 解决真实问题;注重实践引导, 关注科技发展;基于学生基础,落实核心素养;联系生活实际,还原学科本真,经历实践过程;引领真正学习,突出学以致用, 体现学习价值。</p> 熟悉的画面 编后记 <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是“知识”还是“素养”,如果是“素养”,我们必须弄清楚“什么是素养”;情境教学,究竟“什么是情境”,为“情境”而“情境”的“伪情境”是否还存在;学科实践中的“做中学”如何真正能够实现,无论是人文学科的社会实践,还是自然学科理化生的实验教学,被各种理由和原因的挤占,压缩,腾挪,动手操作的实验课变成“讲实验”“动画演示实验”,学生哪来的体验,探究,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又从何谈起,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谁来培养?又怎么培养?鲍老师的物理教学情境设置给人很多的启发,魔术引入极大的吊起了学生“胃口”,是否可以引发我们更多的思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