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3年11月24日我用半日之余读完了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现实的残酷和人性的倔强,又一次打动了我。罗马诗人马提亚尔说“回忆过去的生活,无异于再活一次。”写作和阅读其实都是在敲响回忆之门,或者说都是为了再活一次。用文字记录心情,好好活着!</p><p class="ql-block"> “我知道是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养育了我的写作,给了我写作时的身体、写作时的手、写作时的心跳。而文学给了我写作时的眼睛,让我在曲折的事件和惊人的现实那里,可以看到更为深入和更为持久的事物。”作者如是说,《许三观卖血记》描述的就是解放初期,中国五六十年代的社会现实,记得儿时经常围坐在父母膝头听他们讲过去的故事,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那时候父亲携一大家人从佳木斯回调到涉县,后来姐姐又经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些很久远的年代印象,随着小说剧情的展开一一呈现在眼前,多了几分亲切和共情。</p><p class="ql-block"> 小说主人公许三观在解放初期的五六十年代贫穷窘迫的现实生活中,卖血是他维持生存的救命稻草。从青年时第一次无意中卖血获利,用它娶妻生子后的骄傲与兴奋;到“一乐”砸伤方铁匠的儿子极不情愿赔付医药费的第二次卖血,隐藏着耻辱和无奈;到蒙受长子“一乐”非自己亲生儿子的耻辱后,泄私愤与林芬芳交好,有心慰藉摔伤后林的第三次卖血;又到极端贫困的自然灾害年全家喝了五十七天“玉米粥”,为让全家人吃上一顿好饭菜,毅然决然的第四次卖血,多了一份慷慨和伟大;再到为“二乐”早日调回城里而款待他的生产队长的第五次卖血;直到最后为救非亲生子“一乐”,从林浦到上海途径地临浦、百里、松林、黄店、七里堡、长宁的多次短时间内的卖血,拿生命做赌注,卖血的主题在一步步升华,让读者的的心灵受到一次次震撼,不禁发出“父爱如山”之感慨!</p><p class="ql-block"> 尤为戏剧化的是一次次磨难,一次次拯救性地卖血没有击垮许三观,相反在小说的最后,当六十多岁的许三观走过胜利饭馆,又闻到了里面炒猪肝的气息时他的反应“他站在那里,张开鼻孔吸着,他的嘴巴和鼻孔一起张开来。于是他就很想吃一盘炒猪肝,很想喝二两黄酒,他就很想再去卖一次血。他想起了过去的日子,手指敲着桌子,声音响亮,一盘炒猪肝,二两黄酒,黄酒要温一温......他已经有十一年没有卖血了。今天他又要去卖血,为吃炒猪肝喝黄酒才去卖血,第一次为他自己卖血”,于是他重新来到医院,却被年轻的血头无情的当头棒喝,怒怼他“只有油漆匠会要他的血,因为家具做好了、上油漆之前要刷一道猪血......”听到这些后他垮了,他伤心地流落在街头哭泣不止,他哭泣的是“他老了,他身上的死血比活血多,他的血没人要了,只有油漆匠会要。他想着四十年来,今天是第一次,他的血第一次卖不出去。四十年来,每次家里遇上灾祸时,他是靠卖血度过的,以后他的血没人要了,家里再有灾祸怎么办?”年老的他,依然想着肩上的担子,家庭的责任,父爱之伟大与深沉,真令人唏嘘不已!</p><p class="ql-block"> 小说中对许三观的刻画,比较客观真实,作者并没有极力去粉饰他,而是在感情地不断升级中,让他逐渐褪却小我,摒弃自私,虚荣,最终成就大我,不计前嫌,倾情付出!这些尤其表现在对“一乐”的态度上:婚后当他得知一乐不是他亲生子后,虽心理上很喜欢他,但身体上却极力拒绝着他,表现在每次卖血的钱都不想花一分钱在“一乐”身上,更有甚者在书上第二十一章中,粮食已经十分紧缺。许三观为了请一家去饭店吃一顿好吃的,又去卖了一次血。但只给了一乐5角钱,让孩子一个人吃烤红薯,孩子伤感地问他:“爹,如果我是你的亲生儿子,你就会带我去吃面条,是不是?”他回答说:“如果你是我的亲生儿子,我最喜欢的就是你。”这段话让人格外揪心,俗话说“生的不亲养的亲”难道多年的养育之情,终是泡沫吗?人性的自私和虚荣总在作祟......</p><p class="ql-block"> 但所幸的是,主人公本性是善良纯朴的,在感情地逐级升华中,在小说的第二十八章,我们终于看到了那种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可以摒弃自我的父爱。那是他最不计代价疯狂卖血的场面,只因一乐得了肝炎重病住院,需要大量的资金,于是他不顾一切,从林浦卖血卖到上海。“一个戴着口罩的护士,在许三观的胳膊上抽出了四百毫升的血以后,看到许三观摇晃着站起来,他刚刚站直了就倒在了地上……”他用自己的血延续了孩子的生命,不惜丢掉自己的性命,用坚韧在与命运抗争,不得不让人为之动容!</p><p class="ql-block"> 作者说:“这是一部关于平等的书”,而我却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情。那个年代的人们,透着一股子傻和纯真,正因为骨子里仅存的那一丝爱,那一份情,温存着人性的温情,才让他们战胜饥寒,打败穷困,度过了那个让人无法想象的艰苦的岁月。那是一种人性的温情,是对生命单纯的热爱,是一种活着的态度,也是我们现今生活中越来越缺失的人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