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中国行(二)(环游西部自驾旅行漫游记 )

田田

滇    藏 <p class="ql-block">9月11日在路上第九天。腾冲,海拔1600米。</p><p class="ql-block">和顺古镇始建于明朝,拥有传统民居1000余栋,清代民居便占据了100余栋。正因如此,和顺古镇也被冠以了“中国古代建筑活化石”的美誉。这里还是著名的侨乡,“全镇人口6000余人,在外华侨就高达12000余人,主要分布在缅甸、泰国、日本等十三个国家和地区”。漫步古镇中,就会发现古镇内不仅有着中式的古典风情还深藏着西式的浪漫。</p> <p class="ql-block">还未进入古镇远远地便看到了一座高大很古老的石牌坊,上书“和顺顺和”几个大字,和顺:内和外顺,取“士和民顺”之意。</p> <p class="ql-block">穿过牌坊右手边便是一户“和顺人家”的饭馆。这座阁楼式的老宅饭馆,据说原本是在腾冲县城内的,在搬迁之时为了保证能够恢复饭馆的原貌,将木结构一件一件的拆下来运到古镇,再慢慢将其恢复原状,可见其工程量之大。</p> <p class="ql-block">打个卡沾沾喜气😊</p> <p class="ql-block">穿过几个石牌坊,走过小桥就进入古镇里了。</p> <p class="ql-block">石桥下蜿蜒的护城河静静的流淌,河岸边杨柳依依,鸭群在水面嬉戏泛舟其间,水乡之柔美尽收眼底,一派祥和、宁静的画面,古镇在小河的环绕中仿佛被隔离在尘嚣之外。</p> <p class="ql-block">再次引入眼帘的是一座地势较高,中西结合的一个古建筑,它就是和顺图书馆,腾冲是山城,和顺古镇许多景点都是高位建筑,沿着石级上去就上一、二层楼那感觉吧。</p> <p class="ql-block">进入主楼是两座对称的飞檐翘角小楼,古朴小巧,旁边小楼雕梁彩绘很是精致。</p><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中西合璧味道的图书馆,大约建于三十年代,最早是叫报馆,和顺人外出读书、经商、为官的人都挺多,他们想办法把各地报纸寄回去,让家乡人更好了解世界。这眼界,这爱心,很让人崇敬。</p> <p class="ql-block">这座图书馆在当地享誉盛名,是一座收纳藏书7万余册古老书籍的藏馆。作为我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之一,仅珍贵的古籍便收藏了1万多册。要知道和顺图书馆的前身可是清末时期的“咸新社”以及民国时成立的“阅读报社”。后来随着海外华侨以及乡邻的捐赠帮助之下,扩建为图书馆,堪称和顺古镇内必打卡的宝藏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图书馆相邻的是文昌宫,文昌宫是保佑学子们成材、高就的地方,必须打卡。</p> <p class="ql-block">图书馆右侧是由朱镕基总理为和顺题写的:“和顺和谐”。</p> <p class="ql-block">另一面是李瑞环题写的“内和外顺”。</p> <p class="ql-block">从左侧小巷门楼进去,是一条很古朴的石板步道既有实用性,又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小河顺街道蜿蜒前行,街口首先是茶马驿站,这里曾经是给茶马古道来往人休息的地方,相当于现代旅馆。</p> <p class="ql-block">这里曾是茶马古道上的马帮重镇,古“西南丝绸之大路”的必经之地。和顺人很早就把云南的茶叶贩卖到缅甸、欧洲。以大马帮为连接中印缅的交通工具,产生了一批雄商巨贾,形成了亦商、亦侨、亦农、亦儒的独特生存方式。</p> <p class="ql-block">下起了大雨去往马帮馆躲雨,</p> <p class="ql-block">往里走有供游客休息的凉亭和桌椅,凉亭里有马帮烤茶,</p> <p class="ql-block">马帮烤茶:撮一把糯米和三五棵红枣放入预热烘干的本地土罐中,不断抖动簸荡茶罐,待米烤黄散发出糯米的醇香时,放入一定数量普洱晒青毛茶和少许铁皮石斛,在罐内抖动簸荡,待茶叶慢慢膨胀变黄茶香四溢时,迅速冲入沸水,发出一声闷响,像炸响的春雷,寓意生活美满安康、财源茂盛、六畜兴旺、驮运顺畅。喝上一碗温润养胃,带走疲劳。</p> <p class="ql-block">坐在大伞☔️下避雨,欣赏着小院的美色,沉浸其中了。</p> <p class="ql-block">王姐跑楼上参观去了,楼上的小姐也来一张🤭</p> <p class="ql-block">这里不愧是茶马古道马帮重镇、多处彰显着马帮文化元素。</p> <p class="ql-block">马帮馆隔壁的滇商馆,</p> <p class="ql-block">马帮馆和滇商馆后院是连通的</p> <p class="ql-block">滇商馆后院的戏台</p> <p class="ql-block">这棵参天古树如绿色华盖,擎天巨伞,一个大大的“顺”字被人们寄予美好的愿望。</p> <p class="ql-block">总兵府、艾思奇纪念馆就在这街上。这是清朝戍边将军张松林(一品官)的老宅子原貌。</p> <p class="ql-block">总兵府后院的驮马群雕像,身临其境,仿佛看到了肩扛马驮的马帮年代。</p> <p class="ql-block">“福” “寿”慈禧晚年常书写福寿等字赐给大臣以示其恩宠,光绪二十五年正月初一张松林被慈禧”赐“福”“寿”二字,愚意“福”宽“寿”长。</p> <p class="ql-block">艾思奇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继续沿着小河和荷塘走,每隔一段会有一个古朴典雅的小亭子,在水边矗立,这是全国独有的洗衣亭,在和顺有六座。</p> <p class="ql-block">村妇在这漂亮的飞檐翘角的洗衣亭中洗衣时不会日晒雨淋了,和顺独有的一景。</p> <p class="ql-block">家风文化长廊位于野鸭湖畔,以讲述和顺故事,浮现古镇家风文化为思路,沿400米的长廊,错落分布了二十多组精心设计创作的石雕和装置,把浓缩和顺家风文化的十八个故事,分为走夷方篇、励志篇、孝道篇等十六个篇目,通过雕塑艺术的手段,一一呈现。整个家风文化长廊“一步一景”“一景一故事”其间加以匾联点缀,成为古镇中融艺术性、观赏性、展示和教育功能于一体的新亮点。</p> <p class="ql-block">沿着野鸭湖畔的文化长廊边走边听着鸟鸣声也是一种非常惬意的享受。</p> <p class="ql-block">走过长廊时一侧便是静谧的湖水。</p> <p class="ql-block">远山莽苍苍</p> <p class="ql-block">近水河悠扬</p> <p class="ql-block">湖光山色倒影在湖水中,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自然风光。</p> <p class="ql-block">野鸭湖也是一个垂钓者的天堂。</p> <p class="ql-block">亭台楼阁倒映在水中</p> <p class="ql-block">翠绿的青山和错落有致的屋子,船桨悠悠,烟波浩渺。</p> <p class="ql-block">岸边的粉墙黛瓦民居趁着背后迤逦的清秀山峰,比江南水乡还多了一份山野之美。</p> <p class="ql-block">看到一栋很特别的老房子门楼飞檐翘角,大门两边垂帘柱下有精美的砖雕,大门中间的两根垂帘柱上方也有精美木雕,这么精美的门头两边又是土坯墙体又有什么寓意,由于年代的久远有点沧桑感,不知以前是什么样的人家。</p> <p class="ql-block">和顺古镇完整地保留了中国明清文化的特色,这里安静祥和,没有喧嚣,这里比大理有烟火气,还有远胜苏杭的韵味,同其他古镇相比,和顺多了些大气,少了些商业气息;多了些文化古韵,少了些喧嚣热闹,这里的美和静,不多不少,刚刚好,这里适合卸下压力,惬意的小住几日。</p> <p class="ql-block">下午芸姐她们几个去大滚锅泡温泉了,想着咱们的宝车昨天雨天在滇缅泥巴路上撒欢后的泥猴熊样,开着也怪难为情的,也要去洗个澡嘞。</p> <p class="ql-block">腾冲是一个火山与温地共存的极边之城,是天然的火山地质博物馆,而与火山相伴而生的温泉,也是腾冲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9月12日在路上的第十天。腾冲国殇墓园。</p><p class="ql-block">国殇墓园,滇西抗战纪念馆:拒绝日本10亿投资,让日本人在此下跪80年。这是一个值得所有国人铭记的烈士陵园,埋葬着数千名保家卫国的英灵。他们长眠于这片故土之上,向后人表达自己未尽的爱国热情,这就是国殇墓园。</p> <p class="ql-block">1942年 5月,日本侵略军进犯滇西边境,以致怒江以西的大片国土落入日寇手中,中国抗战后方的一条国际通道--滇缅公路被彻底截断。</p><p class="ql-block">为了收复滇西失土,打通西南地区这条国际运输大动脉,为此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以6个师的兵力于1944年5月,发起了滇西反攻战。</p><p class="ql-block">远征军强渡怒江,仰攻高黎贡山,血战南、北斋公房,在盟军的配合下,经历大小80余次战斗,于1944年 9月14日收复了抗战以来的第一座城池——腾冲。此次战役的胜利滇西人民功不可没,共歼灭日军6000余名,远征军官兵阵亡9000多名,盟军官兵阵亡19名。滇西抗战,创全歼日军之范例,开收复国土之先声,国人深受鼓舞,全国人民为之振奋。</p><p class="ql-block">为纪念这次战役的胜利,缅怀遇难烈士,鼓舞全国的抗战激情,云南陆军讲武堂学校的创建人,当时任云贵监察使的李根源先生倡议修建一座“国殇墓园”,为纪念抗战时期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攻克腾冲战斗中阵亡将士。这座墓园于1945年7月7日落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国远征军名录墙</p> <p class="ql-block">纪念塔</p> <p class="ql-block">“碧血千秋”碑刻的后方是“忠烈祠”。</p> <p class="ql-block">忠烈祠后的圆锥形小团坡,自下而上小碑林立,碑下均葬有阵亡官兵骨灰罐,墓园大门一侧筑有“倭冢”一座,埋日军尸于其中,并由李根源先生题书刻石名"倭冢",以示侵略者的失败。纪念塔建于坡顶。坡上苍松翠柏,青草黄花,相伴着3168座排列整齐、挺然屹立的碑石,每块碑石上刻有一位当年攻城阵亡烈士的姓名、籍贯、军衔、职务等。</p> <p class="ql-block">小日本只能跪在陵前日复一日为侵华罪行赎罪</p> <p class="ql-block">墓园里还有一座“滇西抗战纪念馆”,非常值得好好看看,了解那段历史。</p> <p class="ql-block">这是《告滇西父老书》的作者李根源老先生塑像,这篇文章在滇西抗战中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成为云南人民坚持抗战、反对投降的伟大宣言。</p> <p class="ql-block">这是赫赫有名的腾冲抗日县长张问德先生塑像。</p> <p class="ql-block">中国远征军塑像</p> <p class="ql-block">盟军 史迪威将军和陈纳德将军塑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腾冲~~怒江州福贡县匹河怒族乡老姆登景观酒店,海拔1850米,310公里。保腾高速、杭瑞高速、省道S230转最美公路国道G219沿怒江向着中国最美村寨“老姆登”进发。</p><p class="ql-block">云南的天一日三变,刚上高速就起了大雾。</p> <p class="ql-block">国之大道219不愧是最美公路,刚上219没多一会就到老虎跳峡谷,汹涌的怒江水好像对着路人张牙舞爪在显示它的虎威💪🏻</p> <p class="ql-block">石头寨因与缅甸接壤,所以有个边境检查站要过。</p> <p class="ql-block">老姆登村子坐落于碧罗雪山半山腰间的缓坡地带,这里一年四季云雾缭绕,宛如蓬莱仙境一般。</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入住的老姆登景观酒店,背靠碧罗雪山峰。</p> <p class="ql-block">时间尚早村子里转一圈,发现所谓的最美村寨也没那么漂亮。</p> <p class="ql-block">原来美的不是老姆登,而是让峡谷变幻莫测的风云。</p> <p class="ql-block">当云遮住九重天,峡谷生起了烟波浩瀚</p> <p class="ql-block">当风吹开千层云,峡谷对面的皇冠山峰露出了怪状嶙峋。皇冠山峰海拔3000千多米是高黎贡山北段的著名山峰,它的形状犹如国皇头上的皇冠因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皇冠山峰也是抗战时期飞虎队“驼峰航线”上的标志性山峰,当年的飞行员给皇冠山峰起了个别名“陈纳德峰”。</p> <p class="ql-block">王姐戴上了皇冠👑</p> <p class="ql-block">客栈观景台泡壶茶,静静的欣赏峡谷对面的高黎贡山和皇冠山峰。</p> <p class="ql-block">由北向南的怒江在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夹峙下逶迤而来。</p> <p class="ql-block">山里的天气变幻莫测,一、二十分钟时间云雾缭绕下起了大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9月13日在路上的第十一天。今天的行程老姆登~~西藏:察瓦龙乡,海拔2200米,G219国道366公里。</p> <p class="ql-block">下了一夜的雨,想看早上日出时的高黎贡山和皇冠峰的计划泡汤,向知子罗出发。</p> <p class="ql-block">一千多年前“怒苏”翻越碧罗雪山,来到了知子罗,从此有了怒族,而知子罗也成为了怒江历代州府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因为专家预言的泥石流而遭废弃,这里也就成了废城</p><p class="ql-block">这荒废的小镇还是7、80年代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岁月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知子罗:僳僳族语意为“一个好的地方”它建在碧罗雪山的山腰,离老姆登村开车也就十来分钟的路程,是古老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和集市之一。</p> <p class="ql-block">知子罗还保留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许多建筑,成为怀旧吊古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从知子罗村下山开往国道219。</p> <p class="ql-block">G219福贡段。</p> <p class="ql-block">雨中的怒江宛如一条暴怒的巨龙。</p> <p class="ql-block">近看不如远看,隔江相望宛如仙境。</p> <p class="ql-block">“峡谷怒江~美丽公路”的路线图。</p> <p class="ql-block">拉马底渡口,这里应该是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经过野人山悲壮回撤归国的渡口之一。</p> <p class="ql-block">G219贡山段,国道沿怒江边人性化的设置了一条行人观景、非机动车道👍🏻。</p> <p class="ql-block">怒江第一湾,马上就要到丙中洛了。</p> <p class="ql-block">站在悬崖处,怒江第一湾在脚下川流不息</p> <p class="ql-block">到达丙中洛段了,国道之王 219 丙察察的起点从这里就开始了。</p> <p class="ql-block">丙中洛原为怒族居住的地方,清朝道光年间,藏传佛教由西藏喇嘛督拱几带进丙中洛并扎下根之后,藏族人从西藏、德钦、中旬等地陆续迁徙而来,成为了这里的主要居民。</p> <p class="ql-block">丙中洛因靠近缅甸、印度,扼滇藏两省区,也有个边境检查站要过。</p> <p class="ql-block">在怒江峡谷里,走到哪都是美景。</p> <p class="ql-block">勇敢的走过腐朽木板的铁索桥去寻觅当年的茶马古道。</p> <p class="ql-block">眼前一片开阔,不经意间界牌出现了,西藏界到了。</p> <p class="ql-block">云南、西藏界牌处的公里数6734。</p> <p class="ql-block">从丙中洛进入西藏界,原始的砂石土路代替了柏油路,车子驶入了怒江大峡谷最原始、惊险的路段,且是双向行驶的,遇大车错车时需要停到错车位。</p> <p class="ql-block">这段公路是依山傍江而建的,一边是陡峭的悬崖峭壁,一边是深切下去的怒江峡谷,路面坑坑洼洼,凹凸不平,尘土飞扬,汽车开过就被淹没在滚滚的风尘中,不一会儿,车子已经看不出原来的颜色了,车队只能拉开距离。</p> <p class="ql-block">前面一块巨大的岩石就像一只拦路虎🐯,岩石下被硬生生的打开了一个豁口,突出来的岩石真的像老虎张开的大嘴。这里是丙察察线的著名路标,预示着道路开始凶险起来。</p> <p class="ql-block">丙察察线上唯一的一个隧道,鸡爪骨隧道。</p> <p class="ql-block">鸡爪骨隧道,其实就是一个长长的石洞,地面和挡墙都未经任何处理,没有灯光,没有标识,一头扎进去,就进入无边的黑暗中,全靠车灯扫视前方,看样子是人工开凿的,隧道内壁还真像是被鸡爪子抓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随着海拔和纬度的逐渐提高,峡谷两边的 植被开始变得稀疏,峡谷出现荒凉感 ,光秃秃的山坡显得无比狰狞,这段路的地形非常复杂,又多是松散地质结构,道路仿佛就是挂在石壁上异常艰险。</p> <p class="ql-block">到了传说中的大流沙,闻风而起的大流沙,是丙察察线上最为著名的死亡路段。它高约3500米,宽约1000米,又称飞沙坡、滚石坡、石瀑。</p> <p class="ql-block">大流沙就像一片银白色的巨大瀑布直扑江面,实际上它是高山碎石形成的滑坡,今天天气晴好,没有风,大流沙就那样静静的呆在那里,看不出有任何危险。</p> <p class="ql-block">我们匀速的驶过大流沙段,没有停留,大流沙的下方与公路间已经砌了防护墙,但依然有危险,回看大流沙的沙子像粉状一样,非常细腻,还好今天是晴天,如果碰到下雨和大风天就遭殃了。为保道路畅通大流沙边有一辆铲车与卡车停在那里,随时待命,路政养护员也真是辛苦啊!</p> <p class="ql-block">一路开过来,路况极差,终于抵达西藏境内的第一个小镇察瓦龙,汽车已成统一的灰色。察瓦龙美丽而神奇;这是一个需要经过中国最艰险的道路才能到达的地方。</p><p class="ql-block">没公路之前,这条茶马古道被称作“丙察察”,个人觉得丙察察应叫嘣嚓嚓🤭,玩笑话。</p> <p class="ql-block">察瓦龙地处横断山脉,梅里雪山脚下,属于高山峡谷地貌,察瓦龙乡沿着怒江而建,也是个很漂亮的小城,现在正是傍晚时分,有幸欣赏到了天边的彩霞,对一天的辛苦也是一种补偿。</p> <p class="ql-block">怒江在察瓦龙镇也有一个大转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9月14日在路上的第十二天。行程察瓦龙乡~~察隅县城.海拔2360米,230公里G219丙察察段。</p> <p class="ql-block">这个路牌处必须打卡</p> <p class="ql-block">出察瓦龙镇没几公里,219国道在这里渡过怒江,向西攀爬穿越横断山最西侧的伯舒拉岭,怒江在前面不远处拐了个90度弯一路向北。</p> <p class="ql-block">汽车沿着漫长的悬崖烂路和滚石坡道路,沿河谷攀爬盘旋上山,山上树木反到多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盘山路异常弯曲,上到半山向下一望,来时的路九曲回肠,层层叠嶂。</p> <p class="ql-block">“木孔雪山”位于察瓦龙乡西侧,属于怒江流域伯舒拉岭的一座高峰,地图标高海拔6005米,关于这座山峰的资料是少之又少,可能跟当地偏远及不便的交通环境有关,这是一座深藏不露但极为神秘的雪峰。</p> <p class="ql-block">道路随着海拔的提升,进入了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p> <p class="ql-block">很壮观的景色,森林中的树木繁茂、翠绿欲滴,成片的云杉和冷杉高大挺拔,呈现出一种庄重而又神秘的美。</p> <p class="ql-block">森林里散发出柔和的绿光,人仿佛进入了一个宁静而神秘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更惊喜的是森林里还有条漂亮迷人的河流。</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真实的欣赏到这么原始的风貌,两岸森林茂密,河水湍急清亮、色如润玉,冰得刺骨,这么美丽的河谷肯定有芳名,网络一查原来这里就是西藏一百个最美风景之一,让舍曲原始河谷走廊。</p> <p class="ql-block">让舍曲河谷走廊,藏地深处的青山绿水,发原于齐马拉山的让舍曲,在察隅县察瓦龙乡目巴村附近汇入怒江。</p> <p class="ql-block">让舍曲河谷走廊周围被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拱围,怒江干热河谷的暖风与高山高寒的冷风相作用,形成了局部的小气候,使的让舍曲河谷常年降水丰沛,雾气弥漫。</p> <p class="ql-block">走在美丽的河谷里,差点不想再往前,只想安营扎寨,细细徜徉两天置身其间感受它迷人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丙察察线上经过的第一个垭口“雄珠拉垭口”。从察瓦龙到察隅会经过三个4千米以上的山口:雄珠拉垭口4636米、昌拉垭口4498米、益秀拉垭口4706米。</p> <p class="ql-block">雄珠拉垭口距察瓦龙58公里左右,海拔4636米。</p> <p class="ql-block">站在雄珠拉垭口往回看,一条像丢在地上黄色飘带一样的路,是我们刚才上来的路。</p> <p class="ql-block">前面峡谷里千转百回的路是我们即将要往前走的路。</p> <p class="ql-block">路很虐,但景色很美,蓝天白云衬托着山上的绿色植被,和不知名的红草在争辉斗艳。</p> <p class="ql-block">伯舒拉岭高寒地带--目若村,一片绿油油的草甸和森林。</p> <p class="ql-block">村口的藏族餐厅用午餐。</p> <p class="ql-block">普通而有藏族风格的一个小餐厅,屋子中间有个烧柴火的小钢炉,可以开水及酥油茶保温,也可以取暖。</p> <p class="ql-block">接近昌拉垭口的山上看到一个不大的湖,翠绿色的湖水像一块遗落的宝石。</p> <p class="ql-block">昌拉垭口处有个石碑上刻次旺拉山,为何有两个名?</p> <p class="ql-block">次旺拉山藏语意为有福者山,垭口海拔4505米,距察隅县城92公里,察瓦龙乡96公里。</p><p class="ql-block">相传梅里雪山众神护佑察隅一方水土,降妖除魔,扬善抑恶,传播正能量,成为藏族人民引以自豪的神山,“卡瓦嗄布”。为保护地方上的黎民百姓,梅里雪山太子十三峰众神经常在附近日东林海赛马练兵,每次出征时前往次旺拉山祭祀祈福,最后都能降魔驱害,造福人民,安居乐业。</p> <p class="ql-block">还好从次旺拉山到察隅路况还算正常的山路,这段现在除了颠簸,落石,已经没有大的塌方了,有个好消息,一路看到中国交建已经在好几个山口在挖隧道和铺设拓宽道路了,相信再过几年路况定会好转的。经过了一个小村子后我们终于开上了柏油马路,这也意味着,我们终于成功穿越了219丙察察这一段烂路,从丙中洛到察隅一路几乎都是炮弹坑+搓衣板路,颠的厉害,打方向打到手麻😭而且车道很窄,一定要注意对方来车,真的很佩服骑自行车来的勇士们👍🏻。</p> <p class="ql-block">接近县城边看到路边有个利用瀑布水洗车的洗车场,真想让车子在那好好的冲洗一下。</p> <p class="ql-block">察隅县:藏语意为“人居住地”,隶属西藏林芝市,地处西藏东南部,南接缅甸和印度,边境线长588.64千米,平均海拔2800米。今晚入住县城边沿街的酒店,酒店后面有条很漂亮的河叫察隅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9月15日在路上的第十三天,今天的行程察隅~~波密.海拔2720米,559国道转318国道,294公里。</p><p class="ql-block">察.然(G559)公路沿着察隅河峡谷一路向北穿行。</p> <p class="ql-block">车辆驶入德姆拉山盘山公路,德姆拉山不险峻,但厚重它东西走向阻挡在察隅与然乌湖之间,是察隅县和八宿县的界山。</p> <p class="ql-block">德姆拉山垭口,海拔4800米,去往然乌湖方向需要翻越的垭口,可以很好的观赏岗日嘎布山脉。</p> <p class="ql-block">观景台无疑是最令人激动和心醉的摄影圣地</p> <p class="ql-block">德姆拉山常年积雪,一字排开的岗日嗄布山脉雪峰冰川尽收眼底,最高峰是若尼峰,海拔6882米。</p> <p class="ql-block">附近有多座海拔六千米以上的雪峰巍峨屹立,即使在西藏也是排名靠前的无敌雪山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在观景台转一圈,映入眼帘的全是雪峰,景色绝美。</p> <p class="ql-block">在这座雪峰前,有一条开往冰川的简易小路,有五六个藏族汉子站在路口,想近距离接触冰川每辆车需交200元放行。</p> <p class="ql-block">不进,站在这里照样能看到雪山冰川,一样也很美对不对?</p> <p class="ql-block">大饱眼福后离开,察.然公路被称为冰川之路,短短一百多公里,从东南到西北有雅隆冰川、美西冰川、若骄冰川、东嘎冰川、雄加冰川及牛马冰川等冰川。</p> <p class="ql-block">然乌湖,318国道上的一个休闲点。这里建有免费的停车场和观景平台,有餐厅可以吃饭。然乌湖是一个高原湖泊,海拔3800米左右,它是帕隆藏布江上的一个堰塞湖。周边高耸入云的雪山是湖水的主要来源。南有阿扎贡拉冰川,西南有岗日嘎布雪峰,东北有伯舒拉雪峰,众多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分布在四周,大量的冰川和源源不断的溪流向然乌湖不断的注入水流。在夏秋两季,冰川融水会携带沙石流进湖里,这是导致然乌湖水浑浊的原因。</p> <p class="ql-block">我们到达这里是初秋季节,因此湖水比较混浊,没有欣赏到雪峰高耸,绿波荡漾的美丽景色。</p> <p class="ql-block">在然乌湖用过午餐后沿着318国道一路直奔波密云泊大酒店,酒店里面的停车场紧靠江边有个自助洗车点,赶紧洗车准备第二天进墨脱。</p><p class="ql-block">波密城里的河流是帕隆藏布江,汉语简称帕龙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