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许氏《支谱序》维系了两地胞亲的亲情

开心是福

<b>《山东省寿光市台头镇前赵埠村许氏支谱序》</b>:“迄于清廿余戊子年(1648年)凶岁饥馑,乘桴浮海至熙三年(1664年)倾心输成移住山东青寿授地开辟筑室居住。嗣后子孙若富贵若贫贱或居此地或回本籍或远他乡或去异邦勿忘水源木本咸沐高深德之云耳。” 一<b>、家乡凶岁饥馑,不得不离乡背井、外出谋生</b>。<br> 据《诏安县志》记载:“顺治五年(1648年)春末,大饥荒,饿尸遍野” <p class="ql-block">  据老辈人说“垂德明末丁口近千、清初仅留一丁”。当时只有在庭公的派下母寡子幼无法出走,只留这户在诏安外,其余宗亲生活所逼离乡背井,外出谋生。这就是垂德堂人口稀少的原因。</p> 2.其中:十二世许懋公和许乾公兄弟乘桴浮海至熙三年(1664年)倾心输成移住山东青寿授地开辟筑室居住。 <p class="ql-block">  许懋公和许乾公兄弟(包括家眷)两家人,从顺治五年(1648年)离开诏安,“乘桴浮海至熙三年(1664年)”,在这十六年期间内,这两个家庭踏上多么遥远的征途,经历多少艰辛的跋涉、遇过多少艰难险阻,这两个家庭坚韧不拔地顽强存活下来,并“倾心输成移住山东青寿授地开辟筑室居住”,传衍赵埠村和何官村二个许氏家族。</p> <b>3.回诏安家庙挂皇匾,光宗耀祖。</b> 山东许氏宗亲,依依不舍怀念先辈生生息息的祖籍地,康熙五年,许氏家族成就了一位山东参将和一位都司,即许乾公成为山东总兵何政的副将(参将,正三品),康熙帝钦赐《清齐副戎》皇匾,委其侄辉修公(官都司,正四品)千里超超带皇匾来诏安悬挂于的垂德堂,并在家庙下埕建造“旗杆座”,树立官旗光宗耀祖。 康熙钦赠皇匾《清齐副戎》(文革期间被毁,现重立) 十二世许乾被山东何政总兵提为参将,定居青州市何官村。 十三世许辉修。字集斋,官都司。 <b>4.解放后困难时期,山东宗亲出关谋生三十年。</b> 1956年正是国家困难时期,山东宗亲不忘勿忘水源木本,由许桂相、许桂芬宗亲寄信到诏安县政协寻亲,探寻祖籍地情况。 当时由宁雅街祥辉宗亲接到来信,与大路街亦三叔公向山东宗亲回信,介绍诏安基本情况和七世龙船墓和八丗大房祖约斋公、二房祖橡水公的祖莹方位等。山东桂相、桂芬宗亲“凑了很少的三元多,寄往福建上坟”。 <p class="ql-block">  1957年以后的困难时期,山东宗亲又不得不陆续出关谋生,由此山东与诏安断绝联系。直到1976年以后才陆续回到山东,这才与诏安恢复联系。</p><p class="ql-block"> 现还有一支留往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宏丰村的宗亲还未取得联系。</p> <b>5.两地宗亲音讯隔断三十年后,重新又取得联系。</b> 2008年2月,因许天祥准备修编族谱,由启秀宗兄提供《山东省寿光市台头镇前赵埠村许氏支谱序》和《山东许氏族谱》,于是分别向寿光市台头镇前赵埠村和青州市何官村许氏宗亲寄出的寻亲信件。 不久,就收到山东宗亲的回信,两地宗亲音讯隔断三十余年,又重新取得联系了。 <b>6.离别三百多年的两地宗亲初次团聚。</b> 2010 年 9月 7日,青州市何官村许新华夫妇到达诏安,这是两地宗亲离别362年后的第一次相聚。受到诏安县许氏宗亲会会长许炳生、副会长许强和垂德堂宗亲的热情接待。许新华夫妇还参拜诏安许氏祖庙和许氏家庙的先祖,并恭请了昭应侯许天正祖公神像和包香火回山东祭祀。 <p class="ql-block">许氏宗亲会老会长招生赠送族谱</p> <p class="ql-block">参拜昭应候许祖公</p> <p class="ql-block">许氏祖庙前合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