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行(五)——普陀宗乘之庙

一路阳光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序言】:我酷爱户外爬山和旅行,也喜欢将爬山或旅行的经历与感受,用文字的形式保存下来,就这样一篇篇游记诞生了,尽管文字功底还有待提升,但仍乐此不疲,当然也有很多例外,每遇工作繁忙或其他事务缠身,未能及时将旅行过程记录下来,时过境迁,也失去当时的热情,慢慢的也就淡忘了。《承德行》写到第四篇之后,出于各种原因未能继续更新,俨然成了一项“烂尾工程”,心里总认为做事不能半途而废,应及早完成余下没有完成的内容,了却一桩心愿,因而决定继续写下去。</span></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vb11lmi" target="_blank">承德行(一)——避暑山庄</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vm4ovpb" target="_blank">承德行(二)——《鼎盛王朝·康熙大典》大型皇家文化实景演出</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vxversw" target="_blank">承德行(三)——双塔山</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wo2vvx8" target="_blank">承德行(四)——磬锤峰</a></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承德避暑山庄周围建有世界最大的皇家寺庙群,这些寺庙是依照西藏、新疆喇嘛教寺庙的形式修建的,以供边疆少数民族的贵族朝觐皇帝时礼佛之用,共12座,其中的8座由清政府理藩院直接管理,于北京喇嘛印务处注册,并在北京设有常驻喇嘛“办事处”,又都在古北口外,故被称为“外八庙”,久而久之,“外八庙”便成为这12座寺庙的代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庙宇按照建筑风格分为藏式、汉式和汉藏结合式三种,它们融合了汉、藏等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气势宏伟,庄严肃穆,极具皇家风范。这些风格各异的寺庙是当时清政府利用宗教作为笼络手段来团结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区少数民族而修建的。多利用向阳坡地层层修建,主要殿堂耸立突出、雄伟壮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外八庙”中对游客开放的有:普陀宗乘之庙、普宁寺、须弥福寿之庙、普乐寺、安远庙和普佑寺。其中的普陀宗乘之庙仿西藏布达拉宫修建,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是外八庙中占地面积最大的一座。普宁寺是中国北方著名的佛教活动场所,是外八庙中唯一驻有喇嘛的寺庙,是研习佛教文化的理想去处。这里拥有世界最大的木制佛——千手观音。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要想把所有庙宇都游览一遍,那是不可能的,也不现实,按照当地导游和宾馆服务人员推荐,首选游览具有代表性的普陀宗乘之庙和普宁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6月27日上午9时30分,从磬锤峰回到宾馆与家人汇合,计划接下来游览普陀宗乘之庙。大约10点钟从普宁酒店出发,不到三分钟车程,很快来到普陀宗乘之庙门前,门票80元。在这里继续聘请一位导游讲解,关于名胜古迹等人文景观,主要是三分看七分听,如果自己游览,走马观花,达不到游览效果。导游费用100元,我们跟随导游步入普陀宗乘之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普陀宗乘之庙,又名“小布达拉宫”,占地22万平方米,是清代乾隆皇帝为了庆祝其本人60寿辰和崇庆皇太后80寿辰而下旨仿西藏布达拉宫建设的佛教庙宇,为承德外八庙中规模最大的建筑群,建成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1994年12月,包括普陀宗乘之庙在内的"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登录为世界文化遗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为了建造这座寺庙,乾隆皇帝专门派人前往西藏布达拉宫实地考察测量,之后按照布达拉宫的风格建造,追求的是一种神似,依山就势,下面是白台,上面是红台,其主体建筑大红台位于山巅,通高43米,台中央万法归一殿是主殿,殿顶部高出群楼,殿顶都用鎏金鱼鳞铜瓦覆盖。只有来到近前,才能感受到它的恢宏气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进入山门,我们首先来到碑亭,碑亭是进入山门后中轴线上的第一座建筑,高大石碑上的碑文为汉满蒙藏四种文字书写。继续向前,来到五塔门,五塔门是高十余米的藏式白台,白墙上有三层红色盲窗,中间有三座拱门,正中的拱门上方镌刻着乾隆皇帝的题额“广圆妙觉”。门前两侧各有一头石雕大象,呈跪卧姿势,面朝避暑山庄方向,避暑山庄里住着皇上,寓意向皇上跪拜。门顶上有五座塔,五座塔的颜色各不相同,每座塔代表着藏传佛教的一个分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穿过五塔门,很快来到琉璃牌楼,琉璃牌楼是按照清代皇家风格建造的,这个是等级之门,过去只有王公贵族和喇嘛可以进庙参拜,等级不够的普通官员只能留在门外广场跪拜。<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琉璃牌楼有三个门洞,据导游介绍,三个门洞分别代表平安、仕途和财富,游客只能根据自己的心愿所求,选择从其中一个门洞走过去,而不能三个门洞都走一遍,不可贪大求全,什么都想要,贪心不足,最后只能落得一场空。我选择了“平安”,余生不图荣华富贵,只愿健康平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继续向前,映入眼帘的即为藏式风格的建筑,规模宏大,白墙红窗,窗户大都为盲窗,下层窗户是“假的”,上层窗户只做采光之用,室内人员透过窗户只能看到天空,而看不到地面,目的是为了室内修行之人一心向佛,不受外界干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沿着104级台阶,拾级而上,据说这里的每一级台阶都象征着一个烦恼,每登上一级台阶就代表着消除一个烦恼,只要登上104级台阶就会去掉一切的烦恼,但是,人一共有108个烦恼,那么为什么这里只修建104级台阶呢?那就是人的另外4个烦恼“生老病死”无法避免,即使你再努力修行,生老病死也是固定不变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登上104级台阶,来到大红台脚下,抬眼望去,大红台全貌一览无余,大红台中间有上下六层佛像,代表乾隆皇帝六十大寿,顶部是一圈儿小佛像,一共有80座,代表着崇庆皇太后80寿辰。大红台前面平台上立有4根高大的桅杆,上面高高飘扬着五彩经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有一个“坑”不得不重点介绍一下,那就是放升祈福经幡。导游在此地让我们每人抽取一个经幡包,在经幡上亲手写上自己和家人的名字,将经幡拉升到桅杆上,为全家人祈福。健康、平安、事业和财运,这些字眼很有诱惑,经过导游的一番说辞,很难让人拒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家人有一个人出面升幡就可以了,把所有人的姓名都填上,女儿是最合适的人选。上保父母,下保儿女,中间保自己和配偶,双方父母和一双儿女都在身边,怎么可以拒绝?不知道是命运使然,还是人为因素,女儿抽到的经幡包里面还有三面大旗,每一面经幡上写上一个人的名字,每升一面经幡60元,这三面大旗升起需要另加300元,最后一共花费1200元。不管是否灵验,明知道是上当,最后也要花钱买个吉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极力反对,但也仅限我一个人反对,反对无效,明知是坑也要跳,这是我们自己请的导游,没人逼迫,纯属自愿。就这样将全家人的名字依次写上去,最后将经幡绑到绳索上,共同拉升到空中,连同美好的祝福一起,随风高高飘扬,但愿今后的一切都随心所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进大红台,这里是“回”字形建筑,台中央是万法归一殿,也是主殿,里面供奉着佛主释迦牟尼,这里不允许拍照。乾隆皇帝在这里接见了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当年26岁的渥巴锡率领族人从沙皇俄国,万里迢迢返回中国,墙上的万里东归壁画记载了这一史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殿顶部高出群楼,殿顶都是用鎏金鱼鳞铜瓦覆盖,上下两层,瓦上镀金,用去黄金一万两。日本人占领这里的时候,曾经想把黄金刮走,下面一层有被刮过的明显痕迹,日本人在刮到上层的时候,掉下去摔死几个人,就不敢再往上去了,怕遭到报应,上面一层的金顶因此逃过一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沿着楼梯上到顶部,著名的“金顶”全貌展现在眼前,这里金碧辉煌,金光灿灿,在阳光照射下,耀眼夺目,在这里一定要与金顶合影,当地人叫它金山,有种流传的说法就是“背靠金山,一生平安”或“背靠金山,不愁吃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导游的讲解到这里就结束了,辞别导游,余下时间就是拍照了,把这美好的瞬间定格为永久收藏。站在大殿顶部,放眼望去,前方就是避暑山庄,外八庙的其它庙宇有序排列,错落有致,远处的磬锤峰巉岩孤耸,依稀可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下大红台,沿原路返回,紧邻小布达拉宫的就是须弥福寿之庙,两个庙宇之间是通票,无需再购买门票,门口有电瓶车可以免费将游客送到须弥福寿之庙。<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须弥福寿之庙又称班禅行宫,是六世班禅来承德为乾隆皇帝祝寿的驻跸之地。据说班禅率众是从西藏徒步走来为乾隆皇帝祝寿的,因此乾隆帝高兴,就为其仿西藏日喀则扎什伦布寺而修建此庙,寓意像须弥山一样多福多寿。据导游讲,多数游客一般看完小布达拉宫后,对须弥福寿之庙再无兴趣,我们也放弃了游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约下午两点钟,走出小布达拉宫,前往普宁寺,计划接下来游览普宁寺,我们来到普宁寺门前又改变主意了,由于天气炎热,再加体力问题,最后放弃了普宁寺,改去木兰围场,因为那里才是夏日避暑的绝佳去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自由行就是这样,不受限制,随心所欲,到哪里去自己说了算,可以根据情况随时更改行程,就这样放飞自我,放飞心情,享受这难得的美好和愉悦!趁着风光正好,何不放目四海,游走天下,把握当下好时光,待回首时,只见快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未完待续)</span></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14.cn/4yv8pwe7" target="_blank">承德行(六)——木兰围场</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