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的知青岁月</p><p class="ql-block"> ——纪念上山下乡50周年</p><p class="ql-block"> (七)</p><p class="ql-block"> 再说几件小事,就结束我的这篇回忆的记叙部分吧。</p><p class="ql-block"> 我和乡亲一家亲</p><p class="ql-block"> 我的腰不好,在回连治疗的过程中,我学会了针灸。反复在自己身上试扎、治疗以后,我开始为缺医少药的乡亲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了。村里有一个瘫在炕上的老羊倌爷爷,静静的、一动不动地躺了十年。孙子帮他翻个身,也把他疼得龇牙咧嘴。大小便失禁十年,他屋里的味道可想而知。我没有嫌弃,每天利用吃饭的空隙时间,为其针灸。经过三个多月的辛苦努力,老爷子在孙子的帮助下能够坐起来了,手脚也能轻微的活动了。当他坐起来,望着院内外的光景,激动的说,十年了,过去只能望望天儿的我,终于见到许多光景了。老人家老泪纵横,连连道谢。</p><p class="ql-block"> 在随后的日子里,乡亲们有个头昏牙疼、腰酸腿疼的小毛病,我都随时为他们针灸,缓解一下。到后来,羊瘸了,鸡瘫了,他们都会或牵或抱的,让我给针灸,我也只好勉为其难了。 </p><p class="ql-block"> 几年下来,互帮互助,我同乡亲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谁家要是做好嚼古(好吃的)诸如糖夹(馅是核桃仁、猪油、糖等,皮是淀粉的大蒸饺)、苏叶饽饽、粘米饭等,甚至是杀年猪的时候,我都是座上客。回家的时候,这家一瓢核桃、花生,那家一钵榛子、黄豆,一碗碗的大黄米、粘高粱米等等,塞满了我的两个旅行袋。回来的时候,我则买些干鱼、虾米、海带、糖果等作为回赠。这也给我的艰苦的知青岁月平添了几分乐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涉洪取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七O年的夏天,青年点里一位同学不小心撞伤了膝盖,肿得像个小馒头似的。驻大队的医生诊断为化脓性关节炎,但需要到公社医院去取青霉素等消炎药。取药,不仅来回要走二十多里的山路,还要涉险四过大河。当时正是洪水季节。原先仅二十多米宽、一尺多深的小河,因洪水的到来,一下子变成了二百多米宽、没顶深的大河。滔滔的河水封住了出村的路。要到医院取药,就要过两条河,来回就是四次。滔滔的洪水,裹挟着大量的漂浮物,诸如桥杆、树木,甚至是淹死的猪、马等,轰鸣着倾流而下。</p><p class="ql-block"> 为了救治同学,我接下了医生交代的去医院取药的任务。到了村口的河边,我将衣服和鞋子用塑料布一裹,缠在脖子上就下水了。湍急的河水将我冲出一里多地之后,我才上了岸。回来的时候更危险,已是夜里十点了,漆黑一片。村口只有约一百米宽的平滩,两侧都是悬崖。我必须预测好冲出的距离,在村口对岸再往上游走出一段距离,留出提前量,以保证自己能够顺利地在村口上岸。如果算不好,可能我就上不了岸了。好在有惊无险,回到青年点已经是夜里十一点多了,想想真有点后怕。稍有不慎,我可能就成了第二个金训华了。回想起来,好像有点英雄的壮举。其实当时什么也没有想,只是觉得为帮助同学尽点责任是应该的。</p><p class="ql-block"> 回城让名额的小插曲</p><p class="ql-block"> 七一年的八月份,招工回城的消息似真似假、陆陆续续传到我们知青的耳朵里。说心里话,我也想早早回到父母的身边,结束我的知青岁月。 后来消息确实了,按一比十的比例抽调知青回城,我们青年点儿也给了一个名额。说实在话,作为公社先进青年点的点长和学毛著积极分子,抽我回城应该是板上钉钉的。但是点里有一个同学,他是独子,反复央求我,叫我让出名额,让他走。考虑再三,虽有不舍,我还是答应了。于是就把他给报了上去。谁知名单报到公社以后,公社党委书记和工宣队长就找到了大队支书。他们提起了我,并问大队书记,你们大队能不能找出一个比他更好的青年?!大队书记回答道,本来我们是推荐他的,但听说是他自己让了。于是,公社党委书记就说,我们必须让这样的优秀青年先走,否则如何搞好知青教育?!这样,在公社党委的干预下,七一年九月底,我就作为第一批返城青年回到了父母的身边,并参加了工作。(上面那些话,是我在公社集中准备回城时,工宣队长对我说的)</p><p class="ql-block"> 临行的前天晚上。队里特意为我举行了欢送会。乡亲们依依不舍、殷殷嘱托,让我难以忘怀。我对三年来乡亲们的关心、帮助,表达了最衷心的感谢,并保证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好好表现,争取用更大的进步来报答乡亲们的爱护。以后的工作中,我也很好的践行了自己的诺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