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桂林

唐瑭

<p class="ql-block">  读到唐代诗人韩愈的这句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我为故乡桂林山水之美,感到骄傲,也为韩愈这位大诗人而赞之。诗人运用了“青罗带”、“碧玉篸”这些贴切的比喻,对桂林山水作了传神的描绘,把一座依山傍水的城市,写得如此瑰丽如画,令人神往。</p><p class="ql-block"> 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千古名句流传下来已成佳话。而陈毅老总曾游桂林,挥笔写下“愿做桂林人,不愿做神仙”的诗句,这是对桂林最美的称赞。桂林的山水,真的好美,无论你怎么看,怎么描绘,都有一种笔墨丹青的画面感。入你的眼,入你的心,更入你的情。</p> <p class="ql-block">  2020年初秋,我回到故乡,再次游览了漓江。坐在游船上,一路游一路用手机拍摄了这些照片。漓江,是一条流淌美的河流。清澈澄明,蜿蜒曲折。“山因城而媚,城因山益奇”,更因为绕城环山的碧水充满了灵秀。“山水之胜,冠绝西南”,这便是桂林独到的丰韵,千种娇媚,万般风情,使桂林领尽了岭南风骚。百里漓江,百里画廊,真有一种“舟在水中漂,人在画中游”的意境。</p><p class="ql-block"> 游漓江,不仅仅只看水的碧波,水的柔情,而更入你眼的,则是漓江两岸的风光。那两岸的山雄伟挺拔,姿态万千,近处奇峰倒影翠竹潇潇,远处群山隐约睛岚雾影之中。沿岸杂草丛生,青山与绿水相互为邻,悠哉游哉,一直蜿蜒到了兴坪。兴坪更有奇观,依山面水,两岸奇峰环绕,如剑芒排扦,万态千姿。这里有着一千七百多年历史的兴坪古镇,集桂林山水、人文景观于一身,是桂林风景的精华,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纷至沓来。</p> <p class="ql-block">  “阳朔美景在兴坪。”徐悲鸿先生到此写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叶剑英元帅曾游览后,欣然命笔,写下“春风漓水客舟轻,夹岸奇峰列送迎。马跃华山人睇镜,果然佳胜在兴坪”的诗句称赞。</p><p class="ql-block"> 这里更有一绝佳景处,也是大家所熟知的,就是20元人民币背景图的取景之地。元宝似的山峦,倒映在漓江的碧波中,水中小舟轻泛,动与静的结合,怎么看都是一幅长长的山水画,凝重中透露着灵动之气,说有多美就有多美。</p> <p class="ql-block">  兴坪的水柔的像丝绒,绿的像碧茶,如一面镜子载浮着群山倒影,如诗似画。虚虚实实的山水景象,融会成一曲大自然的和谐旋律。在同游船上,有两位美女从南宁而来,有朋来自远方,百年修得同船渡,千里有缘在今朝。她们第一次游漓江,欣喜万分,不言而喻。轻舟摇动着绿水,激起千层波浪;轻舟泛过万重山,水连碧天映奇观。这一路的情与景,已经交触在一起了。此刻间,她们心花怒放,喜之欲狂,把那奇山秀水,都摄入到镜头里。</p> <p class="ql-block">  忽然,看见前方有一条竹排,缓缓地迎面撑来。我指着那条竹排,对两位美女说:“你们看,坐那种才好玩。”她们说“不敢。”我说:“你们看过《印象刘三姐》吗?是张艺谋编导的。”她们说:“没有,看过《刘三姐》电影。”我说:“都一样,刘三姐是不是也站在竹排上,手撑竹杆,一边游走一边唱山歌?那山歌好比春江水,唱响了神州大地,让财主气得也坠下了河……”她们听着,笑着,不知不觉快到了岸边。</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游客很多,写生的人也不少。而此刻江水波浪,与山,与色,与观者,与相机,瞬间交汇,一会呈翠绿,一会又澄江倒影如山,清蓝间,虚白、恍惚、迷彩都在其中。如果遇上雨天更美,蒙蒙胧胧、扑朔迷离。尤其是在雨中的神奇变化,使漓江再添一绝,富有“漓江烟雨”之美誉。</p><p class="ql-block"> 虽然是初秋天气,阳光还是很烈,但在江中游却有清风拂面,倒是感觉有一丝的凉快。太阳照射着漓江,江面上泛起点点银光,清脆的水声就像小姑娘在轻歌。清清的漓江水,多么地柔呀!柔的让你忍不住去抚摸她,却又不忍碰皱她!多么地美呀!美的让你沉醉,让你流连忘返。当微风掠起波澜,好像亭亭的舞女拖着裙幅,她是那样软,那样嫩!</p> <p class="ql-block">  桂林山水,美可谓无处不在。难怪,文人骚客们,有心畅游其间,赋与灵感,诗意盎然,犹如谢灵运、陶渊明、苏东坡的灵性,山水情怀,对后世晚学之影响,恐怕也渊源流长。读山水之意和思笔墨之意,玄妙中,会是另一种精神期许。</p><p class="ql-block"> 桂林山水,不知被多少文人墨士写尽写绝,而今无论我怎么描述,也不过在重复前人的字眼。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必然,但何必要去远方,在我看来,最美的风景就在我的家乡。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值得你去写,值得你去爱,值得你去发现与众不同的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摄:唐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