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假日

鸳鸯马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奇缘公主邮轮2023年地中海6国23天之旅(2)</b></p> <p class="ql-block">罗马位于意大利半岛中西部,台伯河下游平原地的七座小山丘上,市中心面积有1200多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罗马是意大利人口最多的城市,是意大利占地面积最广、是意大利共和国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已有2500余年历史,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古罗马帝国的发祥地,也是世界著名的游览地之一。</p><p class="ql-block">因建城历史悠久而被称为“永恒之城”。</p><p class="ql-block">照片为罗马“城中之国”梵蒂冈圣彼得教堂。</p> <p class="ql-block">罗马许愿池,别名幸福喷泉,原名:特雷维喷泉,建造者为十八世纪建筑师沙尔威(Nicolo Salvi),是罗马境内最大的也是知名度最高的喷泉。</p> 许愿池位于罗马三条街道交叉口,18世纪由教皇克里门七世命沙尔威设计建造。 <p class="ql-block">罗马许愿池,作为罗马文化的重要遗址之一,每年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前来参观。</p><p class="ql-block">团友刘卫女士在罗马许愿池留影。</p> <p class="ql-block">许愿池建筑总高约25.9 米,高19.8米宽,是全球最大的巴洛克式喷泉。</p><p class="ql-block">团友何达翠女士在许愿池留影</p> <p class="ql-block">这个雄伟的喷泉雕塑叙述的是海神的故事。</p><p class="ql-block">背景建筑是一座海神波塞冬宫,背景墙顶部装饰教皇徽章,上面教皇的三重冠象征天堂、人间、地狱,两把天堂的钥匙,中间立着的是海神波塞冬,旁边守护着的则是两位水神。</p><p class="ql-block">团友李巧玲岳永祥伉俪在许愿池留影。</p> <p class="ql-block">建筑完全左右对称,中间圆拱门下硕大贝壳之上立有一尊被两匹骏马拉着奔驰的雄壮海神波塞冬塑像,他驾驭着马车并指挥着儿子特里同(特里同上半人形,下半鱼形)控制烈马,左边的狂放不羁,右边的温顺安详,分别象征汹涌与平静。</p><p class="ql-block">团友解玲在许愿池留影。</p> <p class="ql-block">罗马人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背对喷泉向池中投上一枚硬币就可以许三个愿望,但其中的一个必是“再回罗马”。</p><p class="ql-block">许愿池也是爱情的象征,传说当情侣一起向池中投入硬币,爱情就会永恒。</p><p class="ql-block">团友刘卫李一民伉俪在许愿池留影。</p> 四河喷泉(Fontana dei Quattro Fiumi)是贝尔尼尼为罗马教皇英诺森十世的宫殿设计的喷水池,位于罗马纳沃纳广场。 <p class="ql-block">贝尔尼尼是一位优秀的画家、技艺高超的雕刻家以及才华横溢的建筑师,他毫无疑问是17世纪罗马复兴时期的领军人物。</p><p class="ql-block">团友何达翠女士在四河喷泉留影。</p> 1648年,人生、事业双双陷入低谷的贝尼尼,大胆向教皇英诺森十世呈递了一座喷泉组雕的草图,以完善纳沃纳广场的整体布局。教皇对其草图深深着迷,为此,他撤销了原本交给贝尼尼死对头——普罗密尼的委托书。<br>1651年,贝尼尼圆满完成委托,创作了至今仍屹立在罗马纳沃纳广场的雕塑群像——《四河喷泉》,作品已成为罗马代表性地标之一。<br> <p class="ql-block">“四河”指人类征服的四条大河:多瑙河(Danube)、恒河(Ganges)、尼罗河(Nile)、拉普拉塔河-巴拉那河(Rio de la Plata),同时这四条河流又代表了人类文明的四块大陆:多瑙河表示欧洲,恒河表示亚洲,尼罗河表示非洲,里约·德·拉·普拉达河表示美洲。</p><p class="ql-block">团友古德娅女士在四河喷泉留影。</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作者用四个大理石人体雕像象征了四条河流,中间是假山和一个埃及式的方形花岗岩尖塔,寓意着天主教在全世界的胜利。</p><p class="ql-block">团友金卫国张汴芳伉俪在四河喷泉留影。</p> <p class="ql-block">象征欧洲多瑙河的老人裹着头巾,须发翻卷,其脚边是一只口吐喷泉的雄狮。多瑙河伸出他的双臂迎向一面盾牌,盾牌上刻有圣彼得的钥匙和三重王冠,还有象征英诺森十世的徽章,三朵百合和一只代表圣灵的鸽子。</p><p class="ql-block">团友戴廓、龚学敏伉俪在四河喷泉留影。</p> <p class="ql-block">象征非洲尼罗河的裸体老人用手扯着一块头巾,将脑袋严严实实地遮住,可能是非洲气候太炎热,用头巾遮挡流火般的紫外线;也有人认为是不明白尼罗河的源头。</p><p class="ql-block">团友李利群女士在四河喷泉留影。</p> <p class="ql-block">恒河是个身材魁梧的老人,手持长长的船桨,斜身侧坐,目视远方,象征恒河之水源远流长。</p> <p class="ql-block">在喷泉出水口附近有一些小动物的雕塑,马、狮子、蛇、还有一只隐匿在泉眼里的犰狳--一种类似于独角兽的奇怪动物,也分别象征了多瑙河、尼罗河、恒河和里约·德·拉·普拉达河。</p><p class="ql-block">团友戴廓、刘卫、李一民、龚学敏两对伉俪在四河喷泉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雕塑的下方环绕着巨大的水池,水池中央用石灰岩堆砌成假山,喷泉的出口都设置在其中。在假山上,四个老人朝向四个方向坐成不同的姿态。</p><p class="ql-block">团友杨国莹、王杰伉俪在四河喷泉留影。</p> 团友范洪波、李一民在四河喷泉雕塑前合影。 完成四河喷泉雕塑的乔瓦尼·洛伦佐·贝尔尼尼(Giovanni Lorenzo Bernini,1598-1680),是十七世纪意大利著名的雕刻家和建筑家,也是意大利巴洛克美术的首席。<br>作为罗马教会特别聘用的艺术家,他与教会关系紧密,受教会宠爱和保护。贝尔尼尼善于表现戏剧性的情节,他塑造的人物总是处于激烈的运动中。大理石在他手中好像已失去了重量,人物的衣服总是随风轻轻飘起,给人以一种轻快、活泼和不安的感觉。<div>团友范晓丽谢建华伉俪在四河喷泉雕塑前留影。</div> <p class="ql-block">四个巨人象是随便坐在假山上,神态自然,水柱从各个假山缝隙和泉眼中不规则地流出,有的急剧,有的舒缓,在日光照射下,色彩璀璨夺目,使整个喷泉显得活泼而富有情趣。</p><p class="ql-block">团友李利群、解玲在四河喷泉合影。</p> <p class="ql-block">象征恒河的老人一条腿翘起搁在树枝上,旁边有一匹白马,是明显的佛教暗示。</p><p class="ql-block">团友张梅英、李娅娣在四河喷泉留影。</p> 单从审美的角度来观照它,这的确是一组气魄雄伟、耐人寻味的群雕。<div>团友范洪波、耿长美伉俪在四河喷泉雕塑前留影。</div> <p class="ql-block">代表四大洲四条有代表性河流的四个老人形象民族特色鲜明,个性突出,由此可以体察出各大洲的文化意蕴。<br>沈苏昆等12位团友在四河喷泉雕塑前合影。<br></p> <p class="ql-block">圣阿湼塞教堂(Sant' Agnese),位于罗马纳沃纳广场。由著名建筑师弗朗西斯科.博洛米尼设计,建于1653-1657年,它体现了罗马盛世时期的巴洛克风格。</p> <p class="ql-block">博洛米尼不再满足于使用古典建筑的柱式装饰墙壁,他设计的方形与圆结合的塔楼,古怪的檐部联接,用入口上面的弧形檐饰构成一个椭圆形的窗户框架。</p><p class="ql-block">博洛米尼要让教堂看起来壮丽辉煌、变化多姿、让人联想到天堂。</p><p class="ql-block">团友李宜男女士在圣阿涅塞教堂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圣阿湼塞教堂,是圣阿湼塞殉难场所,她是一位13岁的处女,因为不愿嫁给一名异教徒而遭杀害。</p><p class="ql-block">为了纪念她,教堂因之而得名。</p><p class="ql-block">团友解玲沈苏昆伉俪在圣阿涅塞教堂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巴洛克一词原意是畸形的珍珠,古典主义者称呼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团友王杰女士在纳沃纳广场留影。</p> <p class="ql-block">圣阿湼塞教堂和它门前的“四河喷泉”方尖碑。</p><p class="ql-block">团友普丽华女士、李宜男女士在纳沃纳广场合影留念。</p> 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步入圣阿湼塞教堂。 圣阿湼塞教堂穹顶上的彩绘油画经历数百年的时光,依然光彩夺目,鲜艳如初。 教堂内塑像栩栩如生。 <p class="ql-block">团友永安与夫人王杰在圣阿湼塞教堂留影。</p> 教堂内“三圣”塑像。 <p class="ql-block">团友李利群女士在圣阿湼塞教堂留影。</p> 圣阿湼塞教堂佛龛内的神像。 团友们来到了全世界基督徒的圣地——梵蒂冈圣彼得广场。<div>圣彼得广场位于国中之国梵蒂冈的最东面,长340米、宽240米。这个集中各个时代的精华的广场,可容纳50万人,因广场正面的圣彼得大教堂而出名,是罗马教廷举行大型宗教活动的地方。</div> <p class="ql-block">广场的建设工程用了十一年的时间(1656~1667年)完成,由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尔尼尼亲自监督工程的建设。</p><p class="ql-block">团友张海鹰、赵声辉伉俪在纳沃纳广场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梵蒂冈在拉丁语中意为“先知之地”,原为中世纪教宗国的中心。早在公元4世纪,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就在罗马城西北角耶稣门徒圣伯多禄殉难处建立了君士坦丁大教堂以志纪念。</p><p class="ql-block">团友龚学敏戴廓伉俪在圣彼得广场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梵蒂冈城国,简称梵蒂冈或梵蒂冈城,是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西北角高地的一个内陆城邦国家,由于四面都与意大利接壤,故称“国中国”,为天主教会最高权力机构圣座的所在地。</p><p class="ql-block">团友姚红女士、张海鹰女士在圣彼得广场合影留念。</p> 圣彼得是耶稣的大弟子,也是耶稣最喜爱的得意门生,为基督教早期领袖,公元65年,受到罗马皇帝尼禄的迫害,被倒钉上了十字架而殉道。<br><div>照片中为伫立在圣彼得广场的“圣徒彼得”雕像。</div> <p class="ql-block">圣彼得广场被两个半圆形的长廊环绕,每个长廊由284根高大的圆石柱支撑着长廊的顶,顶上有142个教会史上有名的圣男圣女的雕像,雕像人物神采各异、栩栩如生。</p><p class="ql-block">团友王葆薪、李宜男伉俪在圣彼得广场合影留念。</p> 广场中间耸立着一座41米高的埃及方尖碑,是1856年竖起的,它是由一整块石头雕刻而成的。方尖碑两旁各有一座美丽的喷泉,涓涓的清泉象征着上帝赋予教徒的生命之水。 圣彼得大教堂(St. Peter's Basilica Church)也称圣伯多禄大教堂、梵蒂冈大殿。由伯拉孟特、米开朗基罗等建筑师不断设计并完善,建于1506年至1626年,为天主教会重要的象征之一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多位建筑师与艺术家多纳托·伯拉孟特、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和小安东尼奥·达·桑加罗等都曾参与圣伯多禄大教堂的设计。<div>圣彼得广场的设计人是贝尼尼。堂内保存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许多艺术家如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的壁画与雕刻。</div> <p class="ql-block">广场以及两旁的柱廊由著名建筑师和雕刻家贝尔尼尼在1656年设计,用了11年时间建成。</p><p class="ql-block">石柱柱顶的大理石像则为贝尔尼尼和他的学生所雕刻,贝尔尼尼以提倡华丽、夸张为特点的巴洛克式艺术著称于世。</p><p class="ql-block">永安先生在圣彼得广场留影。</p> <p class="ql-block">梵蒂冈面积只有0.44平方公里,领土包括圣彼得广场、圣彼得大教堂、宗座宫、教宗避暑胜地(冈道尔夫堡)和梵蒂冈博物馆等。国土大致呈三角形,除位于城东南的圣彼得广场外,三面都有城墙环绕。</p><p class="ql-block">张汴芳女士在圣彼得广场留影。</p> <p class="ql-block">1984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依据标准,梵蒂冈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而圣彼得广场是梵蒂冈城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张梅英女士在圣彼得广场留影。</p> <p class="ql-block">广场两侧有两座造型讲究的喷泉,相传也是名家作品。</p><p class="ql-block">泉水从中间向上喷射,下分两层,上层呈蘑菇状,水柱落下,从四周形成水帘。</p><p class="ql-block">王爱华女士在圣彼得广场右侧喷泉前留影。</p> 喷泉下层呈钵状,承接泉水成细流外溢,潺潺有声。<div>岳永祥先生在喷泉前留影。</div> 左边的喷泉是加尔罗.佛塔纳设计的,贝尔尼尼于1675年重新翻建。<div>耿长美女士在左侧喷泉前留影。</div> <p class="ql-block">圣彼得广场的现代雕塑“诺亚方舟”。</p><p class="ql-block">根据《圣经》记载,诺亚方舟是诺亚依据神的嘱托而建造的一艘巨大船只,建造的目的是为了让诺亚与他的家人,以及世界上的各种陆上生物能够躲避一场因神惩而造的洪灾,传说中若亚方舟实现了救世目的。</p> <p class="ql-block">每逢礼拜日,总有成千上万的人在广场上聆听教皇在阳台上播送晨祷词;每逢一月一日、复活节、圣诞节,广场上聚集的人多达十万以上。</p><p class="ql-block">李一民先生在圣彼得广场留影。</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大教堂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教堂,总面积2.3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高45.4米,长约211米,最多可容纳近6万人同时祈祷。</p><p class="ql-block">李娅娣女士在圣彼得广场留影。</p> 罗马角斗场在罗马市内台伯河东岸,为古罗马的象征。 <p class="ql-block">角斗场建于公元72-79年,强迫8万名犹太俘虏作劳役,用工8年完成。整个建筑占地2万平方米,周长527米,可容纳9万观众。</p><p class="ql-block">它是罗马帝国征服耶路撒冷后,为纪念皇帝威斯巴西安的丰功伟绩而建的,甚至一直影响着现代大型体育场的建筑。</p><p class="ql-block">30名团友在圣彼得广场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角斗场原名弗莱文圆形剧场,亦译作斗兽场、罗马角斗场、罗马圆形竞技场、科洛西姆、哥罗塞姆。</p><p class="ql-block">解玲女士在罗马斗兽场留影。</p> 古代罗马的一种平面为椭圆形的建筑物,中央一块平地作为表演区,周围看台逐排升起,没有永久性的屋顶。已知最早的角斗场在庞培城,建于公元前80年。<div>杨国莹先生在罗马斗兽场留影。</div> 当年角斗场开幕时,猛兽从圈中放出,角斗士被驱入赛台,兽要吃人,人要搏斗,生还者极少,异常残忍。经历了2000年风雨侵袭的圆形角斗场,其围墙已有半壁倒塌。角斗士和猛兽生死搏斗的场地已残破不堪,当年建成的地窖也露出地面,然而四周的看台还保存得相当完整。 <p class="ql-block">凯旋门并不是法国巴黎独有的古建筑——罗马凯旋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拱门结构,但罗马帝国将其发展成独特的形式。</p><p class="ql-block">最早的罗马凯旋门可以追溯到共和国时期,但它们在帝国时期达到了巅峰。</p><p class="ql-block">范晓丽女士在罗马凯旋门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紧邻斗兽场的罗马凯旋门在象征意义和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首先,它们象征着胜利和战争的荣耀,表彰胜利的将军和军队。</p><p class="ql-block">刘卫女士李一民先生伉俪在罗马凯旋门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凯旋门还承载着政治和宗教的意义,作为皇帝和帝国的象征,展示了统治者的权威和地位。</p><p class="ql-block">范爱芸女士在罗马凯旋门留影。</p> <p class="ql-block">此外,凯旋门还被用作纪念和纪念碑,纪念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或重要决策。</p><p class="ql-block">耿长美女士在罗马凯旋门留影。</p> <p class="ql-block">凯旋门还具有实际功能。它们标志着进入城市的边界,为进出城市的人们提供了庄严而宏伟的场景。此外,凯旋门还用作仪式和庆典的场所,如凯旋游行和重要宗教仪式。</p><p class="ql-block">李娅娣女士在罗马凯旋门留影。</p> <p class="ql-block">再次感谢提供美照的各位团友!</p><p class="ql-block">感谢各位美友热心关注!</p><p class="ql-block">后续我将编辑团队乘坐奇缘公主邮轮开始巡游后的精彩行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