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皇城根下》之《燕山如海,长城锁钥》-淘游心飞

李桦

2012年,国家文物局在居庸关宣布,历代长城总长度为21196.18千米,包括最早筑于春秋战国的燕、赵、齐、楚、韩、魏长城等,为互防和拒胡需要;也有后来大规模修建的秦、汉长城等,以抵御塞北游牧民族的侵扰和掳掠,其中只有明长城的遗迹保存比较完整。<br> 明朝称之“边墙”,它东起辽宁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行经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青海十个省区市的156个县域,总长度为8851.8千米。它的南边,还建有“内长城”,以北齐所筑为基础,西起“外长城”(边墙)山西偏关以东,经河北到居庸关,而后内外两道长城的东交汇点在怀柔的慕田峪附近。<br>  北京段的明长城,分属于九边重镇中蓟州镇和宣府镇的一部分,密云的白岭关长城就属于蓟州镇的辖区,矗立在燕山山脉之上。<br> 西边的司马台长城逶迤在刀锋之巅,以奇著称,有适应绝壁的“单边墙”。它明洪武初年始建,后经谭伦和蓟镇总兵戚继光加修。 有些墙体陡立,向上望去,唯有一座敌楼;一旦登临,却又见一峰在上,正是“天梯险峻,雄关兀立;金戈铁马,倚天挥剑。” 再往西是蟠龙山长城,宛若游龙静卧在山花烂漫中。毗邻京畿门户古北口—山海关和居庸关间的要塞,“南控幽燕、北悍肃漠”。 必争之地,“多少胡兵屈仰止,几多血肉筑安宁。”残破敌台前,静静地感受这一份沧桑和厚重,聆听胡笳羯鼓,恍惚刀光剑影。 怀柔“河防口关”是重要关隘,敌台密集,此段就是在北齐基础上修建的,穆宗朱载垕(1537-1572年)派河间三卫官军戍守。 筑长城靠人力,“工程之大,古无其匹”。汪遵道:“一叫长城万仞摧,杞梁遗骨逐妻回。南邻北里皆孀妇,谁解坚心继此来。” 怀柔慕田峪长城由大将徐达同样在北齐遗址上督建而成,明隆庆三年(1569年)又加以修葺,起伏蜿蜒,被称为“危岭雄关”。 骑墙上大量的敌楼(台)为碉堡式,以加强守卫。有一、二、三层之分,有的储存兵器、弹药、粮草;有的建铺舍,大小不一。 “因地形,用险制塞”是建长城的重要原则,司马迁写入《史记》中。“箭扣”东与慕田峪相接,整段W 状,形如满弓而得名。 远望可见著名的“北京结”和“鹰飞倒仰”,海拔已是1千多米,陡峭如削。这里风化严重,但是原汁原味,是著名的险段之一。 它沿着脊背,飞于山岭之上,虽非当年雄姿,但神韵依旧。 九眼楼地处延庆火焰山,每面九个箭窗,建于明嘉靖二十年(1543年)。因山势高峻,云缭雾绕之后,便“神京在前,宫阙在目”了。它是宣、蓟、昌平三个重镇接点,也是明长城中规制最大敌楼。 怀柔黄花城乡撞道口关,别称镇虏关,也是沿线重要关隘。 除关城砖砌券门保存较好外,两侧敌楼坍塌严重。陆游《古意》中曰“千金募战士,万里筑长城。何时青冢月,却照汉家营?” 怀柔黄花镇长城建于明永乐年间,不仅拱卫京师,而且是天寿山皇陵的北方屏障。因水库,谷底的部分没在水中,戏称水长城。 墙身由外檐和内檐墙构成,内填泥土碎石,外部包砖。平坦和紧要的地方构筑较高,有些高达十多米;上下宽度均有数米之多。 天下第一雄关-昌平居庸关,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夹峙于“关沟”中。成吉思汗灭金即入此关,明朝时守御完备,有指挥中心,有衙署、仓储、神机库等,现在只能是“居庸叠翠”了。 延庆八达岭长城是居庸关的前哨门户,禁扼在“关沟”古道北口的最高处蹲踞,有“居庸之险,不在关城,而在八达岭”之说。 关城两门额分别书有“居庸外镇”和“北门锁钥”,可通往山西、内蒙以及张家口,有感“烽火恰传边警至,鼓笳空奏凯歌还。” 它气势磅礴,盘旋不见尽头。它见证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秦始皇的东临,肖太后的巡幸,朱棣帝的北伐,慈禧太后的西逃。 水关长城在八达岭的东侧,补砌水道,箭楼兼具水门功效。 李自成破关处位于八达岭西侧,京剧《三疑计》据此编成。 长城的防御体系包括城墙、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烽火台等,铜墙铁壁阻断南北。燕山奔涌如海,巨龙能锁钥吗?历史风云告诉我们,帝国病入膏肓,只要长缨在手,苍龙照样缚住!康熙下令,永不筑长城,而思想僵化依然。“统汉烽西降户营,黄沙白骨拥长城。只今已勒燕然石,北地无人空月明。”前人说道:“十指纤纤玉笋红,雁行轻遏翠弦中。分明似说长城苦,水咽云寒一夜风。” <br><br> 2018年5月6日 星期日 0点41分<br>  修改于 2022年1月15日 星期六 5点20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