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完整的客家村落——禾谷田心村

國繁

<p class="ql-block">  1,“禾谷田心村”是中国传统古村落,禾谷田心村保存有客家民居最完整、极具客家建筑风格的客家村落。整村75家房屋,呈月牙形分列,体现客家人聚族而居的生活习俗和风土人情。</p> <p class="ql-block">  2,禾谷田心村完整的保存了鹤山客家民居的建筑风格:清一色的砖瓦平房排列整齐,整洁平直的巷道纵横交错,平坦宽阔的地坪如涟漪微波的池塘展现一片开阔的视野。</p> <p class="ql-block">  3,客家人入迁鹤山始于清朝康熙中期,己有300多年的历史。如今,鹤山客家人口己发展到七万多人,分布在鹤城、云乡等七个镇240多条自然村中。他们与当地一起创造了鹤山的历史,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更成为了鹤山传统文化中一棵璀璨明珠。</p> <p class="ql-block">  4,鹤山保存客家民居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当属鹤城镇禾谷田心村。在那里可以看老屋、听山歌、品黄酒,感受浓郁的客家风情。</p> <p class="ql-block">  5,客家人到鹤山开垦荒地,在艰苦创业时期,只能建造最简陋的泥瓦房栖身。那时最普遍的民居形式是,三间两廊的泥砖屋,即大门内天井,天井两侧为两廊;正屋平列三间,一明两暗,中间是厅,两侧为睡房。有些地方因场地狭窄不建天井和两廊,只有正屋三间,叫做三间齐头。</p> <p class="ql-block">  6,他们的厨房、草房另外择地而盖。待到创业有成时,积累较多钱财后,才有能力建造宽敞的大屋。大屋分上三下三、上五下五两种开间、两进或三进两种进深。具体布局为:进入大门是下厅,厅的两侧各一厢房,往里是天井,天井两侧是两廊,天井上首是正屋,正屋供祖宗牌位,兼做饭和客厅。</p> <p class="ql-block">  7,禾谷田心村民居佔地两公顷,全村房屋75间,其中8间为三间两廊,上三下三,上五下五等旧式建筑,67间为四门朝厅的近代建筑,合起来完整地展示了鹤山客家人300多年建居的历史演变。</p> <p class="ql-block">  8,新中国成立以后,人们建居的观念有了改变,聚族而居的必要性不再存在,新一代更向往单门独户的生活方式。其次,没有了做官、经商发大财的家庭,人们靠自已劳动收入生活,稍有积累也不可能太多,没法建造旧时大屋,新建房屋趋于小型化。</p> <p class="ql-block">  9,有的村民拆除破旧的大屋改建新屋,大多数釆用四门朝厅形式。顾名思义、一座屋里有一个厅四个住屋,房间朝厅井,不设天井,在后面另设厨房、杂间。这种屋型结构紧凑、安全,但通风采光相对差些。外墙厚实,一般为两层,外层用青砖,内层用泥砖,俗名"金包银"。</p> <p class="ql-block">  10,新中国成立之后,50多年间新建的住房大多数都是这个形式,田心村的67间四门朝厅住房建于这段时间,成为该村民居的主体。因为建筑时间不太久,还都坚固牢靠。</p> <p class="ql-block">  11,除了民居之外,客家村一般都建有祖祠、池塘、禾坪(晒谷场),这些设施在田心村都有。村中心的大建筑是钟氏古祠——钟裕仲公祠。记录钟姓先祖随族人从新丰迁来鹤山禾谷的历程,创建禾谷田心村,迄今240多年,繁衍80余户,560余人。</p> <p class="ql-block">  12,改革开放以来,实行党的富民政策,使很多农民都富裕了起来。大多数客家村里,土房与洋房混杂,楼房与与平房并存,清一色的客家民房群己经少见。在鹤山客家地区,唯一保存完整的客家民居就数田心村了。</p> <p class="ql-block">  13,据传该村老祖宗有话:本村只能建筑平房,如果建楼则将与风水不利。村民自发的訂出了乡规民约:不准拆除旧房建洋房。于是保存了这片完整的客家村落。但是又不能保守残旧的面貌,后来村民们进行有效的整治。</p> <p class="ql-block">  14,2001年,田心村各户对旧房普遍进行了一次装修,整治了村里的污水沟,全村的巷道铺砌了水泥,实现了硬底化,建了十多个花圃,扩大了村前池塘,还建起了蓝球场及老年人活动场地,绿化美化,当年被评为鹤山市文明示范村,同时成为鹤城旅游的一个参观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