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植物园之曹雪芹纪念馆

云听风水

<p class="ql-block">在国家植物园,有一个园中馆——曹雪芹纪念馆,位于植物园中东部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黄叶村</span>。</p> <p class="ql-block">曹雪芹(1715—1763年),名沾(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居士、芹溪处士,中国著名长篇小说《红楼梦》作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生于南京织造世家。13岁时,其叔父曹頫因经济亏空案被抄解归京,先在崇文门外蒜市口居住,几经搬迁,于乾隆九年左右(1744年)回到香山正白旗祖居。曹雪芹在这里过着清贫的生活,并遭中年丧妻、晚年夭子之痛。</p><p class="ql-block">晚年在朋友敦诗成等人的鼓励和资助下,曹雪芹在北京西郊“黄叶村”专心著书,终于将旧作《风月宝鉴》改写为《红楼梦》。1763年,曹雪芹因贫病而逝。</p> <p class="ql-block">雪芹小道</p><p class="ql-block">曹雪芹小道,是连通寿安山前正白旗与山后白家瞳的一条山间小路,自清以来,两地人民往来频繁,脚踏足踩,日久成径。清朝乾隆年间,曹雪芹在山前居住时,常到山后访友、为百姓看病,经此道来往于山前、山后,故称曹雪芹小道。</p> <p class="ql-block">曹雪芹小道,从正白旗村(今曹雪芹纪念馆)开始,途经关帝庙、十方普觉寺(卧佛寺)、退谷(樱桃沟)、三炷香,到达白家瞳村。</p> <p class="ql-block">曹雪芹小道,中途有清代引水石渠、碉楼、古井、碑林、广慧庵、隆教寺遗址、“寿安山”石刻、孙承泽退谷别墅、石上松、元宝石、广泉废寺、五华寺遗址、小石桥遗迹、贤王祠等多处历史遗迹与景点。在民间传说中,小道上的很多景物如石上松、元宝石、黛石、灵芝草等等都是《红楼梦》故事情节的原型。</p> <p class="ql-block">一代文豪的行走与著述,使这条荒芜的山道有了很多故事,蕴藉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时值曹雪芹逝世250周年之际,海淀区人民政府、北京植物园、北京曹雪芹学会于“曹雪芹小道”南段景点设立导览标识,《红楼梦》87版电视剧作曲王立平先生特题以“雪芹小道”,以表达对文化伟人曹雪芹的纪念与缅怀,同时,也方便游人沿途参观、游览,体味这里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门口有著名学者、书法家启功先生题写的匾额。</p> <p class="ql-block">著名红学家周汝昌的题诗刻石:“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叩富儿门。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p> <p class="ql-block">曹雪芹是中国十八世纪伟大的文坛巨匠,他笔下的《红楼梦》更是一部驰名中外的不朽著作,通过描写一个贵族官僚大家庭的兴衰,勾勒出众多的典型人物,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p> <p class="ql-block">《红楼梦》人物关系图谱</p><p class="ql-block">1、荣国公贾源(贾法)-子贾代善、妻史太君</p><p class="ql-block">(1)次子贾政、妻王夫人-长子贾珠、长女贾元春、次子贾宝玉……</p><p class="ql-block">(2)女贾敏、夫林如海-女林黛玉</p><p class="ql-block">2、宁国公贾演-子贾代化-次子贾敬-子贾珍、女贾惜春……</p><p class="ql-block">3、紫薇舍人薛公-?-?-妻薛姨妈-子薛蟠、女薛宝钗</p> <p class="ql-block">曹雪芹纪念馆,是中国最早建立的、也是目前规模最大的以曹雪芹、《红楼梦》为主题的历史文化名人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以发现“题壁诗”的正白旗39号院为基础,修缮、复建部分建筑,系统地展示有关曹雪芹、《红楼梦》的历史、文化与艺术。纪念馆创建于1984年,历经四次扩建、七次布展。三十多年来,共接待国内外游客千万人次,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做出了贡献。</p> <p class="ql-block">光阴荏苒,当人们欲在北京西郊找寻当年曹雪芹生活和创作的“黄叶村”建立博物馆来纪念他时,却已经过去300年了,加上后来的战乱等因素,实在是难以寻觅了。</p> <p class="ql-block">1971年,有人偶然在北京香山正白旗39号老屋的西壁上,发现了一些题壁诗,有一幅与传说中鄂比赠曹雪芹的对联基本一致。经部分《红楼梦》学者考证,这里应该就是曹雪芹的故居。</p> <p class="ql-block">馆内分为几个展室,分别陈列有曹雪芹当年居住的地方;写作《红楼梦》的书斋;《西山情缘红楼之梦-曹雪芹西山故里图文展》等,此外还有一些碑刻陈列,反映了曹家与香山地区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黄叶村内还设有“河墙烟柳”、“薜萝门巷”、“竹篱茅肆”、“柴扉晚烟”等景点,以及茶馆、酒肆、古墩、石磨、水井和屋后的菜地,一派悠闲自在的乡村田园风光。</p> <p class="ql-block">西山情缘 红楼之梦</p><p class="ql-block">曹雪芹西山故里图文展</p><p class="ql-block">主办方:国家植物园曹雪芹纪念馆</p><p class="ql-block">承办方: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p> <p class="ql-block">曹雪芹西山居住生活期间,正是健锐营、圆明园、清漪园、静宜园、京西稻等大发展时期,自海淀至香山一带,处处园林、旗营、寺观、村落、稻田、商业等,一片欣欣向荣。</p><p class="ql-block">在这样的环境里,曹雪芹经历着自己的生活,静心构造、细细揣摩,所见所闻成为他创作的元素,展现在他的笔下。</p><p class="ql-block">本次图文展将能够收集到的曹雪芹西山居所时期周边环境图片、照片收集起来,进行整理展示,最大程度地再现曹雪芹生活时代西山一带的风物,带领大家走进曹雪芹生活的时代,走进曹雪芹的精彩生活,进而走进《红楼梦》的创作节奏。</p> <p class="ql-block">曹家的生活轨迹</p><p class="ql-block">崇文门-紫禁城-西直门-高粱桥-(沿着长河)至玉泉山-香山(及周边)</p> <p class="ql-block">曹雪芹生活时代的景观</p><p class="ql-block">三山五园图</p><p class="ql-block">曹雪芹生活时代的香山,繁荣而富有活力,这里是清代皇家园林、官办机构的聚集区,圆明园、清漪园(颐和园前身)、静宜园(香山)并诸多皇家寺庙林立。同时,圆明园护军营、香山健锐营在圆明园、香山的外围设置、绵延数十公里,不仅极大地改变了海淀一带的景观,也带来了强大的消费能力,极大的提升了海淀区域的商业与文化氛围。</p> <p class="ql-block">曹雪芹像</p><p class="ql-block">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以为母亲祝寿、治水为名,于瓮山泊(今颐和园昆明湖)一带营造园林,赐名清漪园。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破坏。光绪中叶,慈禧太后予以修整,更名为“颐和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曹雪芹祖父曹寅曾寓居功德寺</span></p><p class="ql-block">功德寺,位于玉泉山东、青龙桥西,始建于元天历二年(1329年),原名“大承天护圣寺”,规模宏大。明宣德二年(1427年),重修,更名为“功德寺”。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再次修缮。</p><p class="ql-block">圆明园四十景</p><p class="ql-block">盛时的圆明园有长春园、绮春园、圆明园等一百多处园林风景群,四十景是指园内独成格局的40处景群,而每一景就是其中一座“园中园”或园林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玉泉山老照片</p><p class="ql-block">玉泉山泉水丰富,历来为北京人士所重,金章宗此建有行宫,明朝在此修建寺庙。康熙十九年(1680年),在此建造澄心园,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改名为“静明园”。乾隆初复加扩建,形成了规模壮丽、别具特色的景象。</p><p class="ql-block">园林内外,溪流清冽,稻田广布,风景秀丽异常。</p> <p class="ql-block">1971年,香山居民舒成勋老人的祖屋正白旗39号院第四间房屋(白东向西数)西墙壁下现友人赠曹雪芹对联,该发现引起社会上对39号院与曹雪芹故居关系的热烈讨论。1984年,以正白旗39号院为基础的全国第一家曹雪芹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正白旗衙署(今四王府小学内)后座上的《红楼梦》题材壁画:二玉听琴、晴雯补裘、龄官画蔷、宝钗扑蝶。</p> <p class="ql-block">乾隆年间,当时大小金川土司叛乱,清军前往平叛,为了训练八旗精锐攻打大小金川的碉楼,乾隆在香山一带仿建了许多碉楼,其中就包括如今植物园里的这几座。</p><p class="ql-block">碉楼分两种,顶层平顶的为藏式碉楼,内收如阳台的为羌式碉楼。</p> <p class="ql-block">元宝石,位于樱桃沟水源头处,形似银元宝,民间称“元宝石”。香山传说称,曹雪芹一生对石头情有独钟,《红楼梦》开篇所写青埂峰下那块有灵性的顽石,或许就是得灵感于此。</p> <p class="ql-block">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薛罗门巷</p> <p class="ql-block">静宜园</p><p class="ql-block">康熙十六年(1677年),康熙皇帝在香山建造香山行宫。乾隆十年(1745年),以香山行宫为基础,加以扩建,竣工改名为“静宜园”(不含碧云寺)。</p><p class="ql-block">静宜园是清代北京地区规模最大的山地皇家园林,建筑稀疏,极大地保持了山林的自然风貌。</p> <p class="ql-block">石上松</p><p class="ql-block">位于元宝石附近,柏树生石缝中,民间不分松柏,名“石上松”。</p><p class="ql-block">据传说,《红楼梦》中木石前盟原型或许与此有关。</p> <p class="ql-block">据传说,法海寺是曹雪芹出家的地方,当年处境极度艰难走投无路时,曹雪芹不得已遁迹佛门。关于曹雪芹出家,还有一种说法是曹雪芹和寺庙住持关系密切,经常前往寺庙体验生活,为创作《红楼梦》寻找素材。</p> <p class="ql-block">多版本《红楼梦》</p><p class="ql-block">绣像新红楼梦</p><p class="ql-block">脂砚斋重评石头记</p><p class="ql-block">戚蓼生序本石头记</p><p class="ql-block">乾隆间程甲本</p> <p class="ql-block">抗风轩</p> <p class="ql-block">红楼梦在中国的传播</p><p class="ql-block">龙鳞装红楼梦</p><p class="ql-block">87版红楼梦剧照</p><p class="ql-block">昆曲红楼梦剧照</p> <p class="ql-block">红楼梦的撰写过程</p><p class="ql-block">乾隆十八年(1753年),<span style="font-size: 18px;">《红楼梦》创作完成。</span></p><p class="ql-block">乾隆十九年(1754年),脂砚斋抄录《红楼梦》前八十回,进行阅读评点,自题其本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石头记》为《红楼梦》另一名)。</p><p class="ql-block">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脂砚斋再次评点《红楼梦》。</p><p class="ql-block">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脂砚斋再次评点《红楼梦》。</p><p class="ql-block">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程伟元购得《红楼梦》八十回内容数卷,与前数年购得部分八十回后,共三十余卷。</p><p class="ql-block">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程伟元、高鹗将收集各本整理成一百二十回《红楼梦》,以《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名义木活字摆印(现一般通称“程甲本”),开启了《红楼梦》的印刷年代。</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span>程伟元、高鹗将收集各本整理成另一个一百二十回本子,以《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名义木活字摆印(现一般通称“程乙本”),该本与“程甲本”有两万余字差异。</p> <p class="ql-block">著名书画鉴定家张伯驹认为,正白旗39号院西墙壁题壁诗文为乾隆时代所书。墙壁一诗落款为“丙寅”,当为乾隆十一年(1746年),正是曹雪芹在西山地区居住著述之时。</p> <p class="ql-block">题壁诗书写内容:“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少;疏亲慢友,因财而散世间多”。为了菱形书写形式的需要,“题壁诗”加了“真不错”三字,使之成为完整的菱形。</p> <p class="ql-block">《红楼梦》走向世界</p><p class="ql-block">《红楼梦》世界译介情况</p><p class="ql-block">从19世纪初迄今,《红楼梦》在中文以外的各民族语言中间得到频繁的翻译和广泛的传播在东亚、西北欧、东南欧、北美等地出现了蓬勃发展的传播势头,据不完全统计:34种语言出现了155个不同篇幅的译本,其中有18种语言孕育出36个全译本。</p><p class="ql-block">《红楼梦》一经问世,即引起国人的喜爱、关注,从香山走向北京,由北京走向全国、走向世界。</p> <p class="ql-block">红楼梦在海外的传播</p> <p class="ql-block">以艺济残:《废艺斋集稿》</p><p class="ql-block">曹雪芹不仅著有《红楼梦》,在他的最后十年,因机缘巧合,决定将其所知各种社会工艺集结成册,用以帮助残疾人谋生,故名之为《废艺斋集稿》,其中第二卷名《南鹞北鸢考工志》,专门讲述风筝制作。</p><p class="ql-block">1943年,曾在北京面世,根据其中记载制作的风筝工艺高超,图案精雅,其制作工艺已被列入“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红楼梦》与当下生活</p><p class="ql-block">《红楼梦》诞生近三百年来,在走入人们的阅读同时,也以各种戏曲、工艺品的形式走入人们的生活,丰富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p> <p class="ql-block">感恩曹雪芹,为人间带来《红楼梦》这部奇书,让我们在纷繁芜杂的尘世中,有了至臻至善的精神指引,生命得以走向纯良、明澈和丰满。</p> <p class="ql-block">随着历史的发展,《红楼梦》的相关戏曲、艺术品、文创产品等,逐渐构建起规模宏大、样式繁多的红楼艺术。</p> <p class="ql-block">曹雪芹简谱</p><p class="ql-block">曹雪芹,名霑,生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乙未),卒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癸未),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当时的社会身份是内务府正白旗包衣。</p><p class="ql-block">雍正六年(1728年),因叔父曹頫被参“骚扰驿站”遭抄家。按照旗人的管理规定,曹雪芹一家奉旨回京。曹雪芹与家人坐船取道大运河北上,在张家湾运河码头下船进城。奶奶李氏、寡母马氏带着他住在崇文门外蒜市口地方“房十七间半”内。</p><p class="ql-block">不晚于乾隆十一年(1746年),曹雪芹搬到香山正白旗营,成为香山静宜园护军的一员。距营房一射之地,是怡贤亲王允祥出资修缮作为家庙的十方普觉寺(卧佛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744年,乾隆九年,</span>甲子,30岁。曹雪芹开始创作《石头记》初稿。</p><p class="ql-block">1750年,乾隆十五年,庚午,36岁。约本年前后,曹雪芹已完成第三次增刪稿《风月宝鉴)。</p><p class="ql-block">1753年,乾隆十八年,癸酉,39岁。本年前后,曹雪芹已完成第四次增刪稿,即明义所见《红楼梦》,脂砚斋为之作《凡例》,此即脂砚斋抄阅初评本。</p><p class="ql-block">1756年,乾隆二十一年,甲戌,42岁。五月,曹雪芹第五次增删稿,第七十五回已基本写成。</p><p class="ql-block">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己卯,45岁。冬,曹雪芹第五次增删稿已完成前八十回,乃离京南游江宁一带。张宜泉有《怀曹雪芹》诗。畸笏叟于本年冬开始抄写己卯原本。脂砚斋第四次阅评《石头记》,并于本年冬夜作有大量批语。</p><p class="ql-block">1763年,乾隆二十八年,癸未,49岁。八月十五,曹雪芹爱子夭亡。除夕之夜,雪芹思子忧心,饮酒过度而亡。(注:按照公历,此时为1764年2月1日)</p> <p class="ql-block">芹圃学坊,由北京曹雪芹学会选品的曾雪芹《红楼梦》主题书店。主营书籍、文创、茶饮和邮品。</p> <p class="ql-block">红楼梦主题邮局</p> <p class="ql-block">中国邮政邮筒,每天17:00开取。</p><p class="ql-block">红筒里是占花名和红楼梦酒令。</p> <p class="ql-block">隔座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p> <p class="ql-block">红楼梦冰箱贴,有春夏秋冬四季,一套60元。秋景一个,15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色色好味,红楼语茶。</span></p><p class="ql-block">“我不吃六安茶。”</p><p class="ql-block">“这是老君眉。”</p> <p class="ql-block">開庭曲栏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p> <p class="ql-block">红楼梦人物形象玩偶</p> <p class="ql-block">芹圃学坊,良品雅物,浸润红楼书香。</p> <p class="ql-block">古墩秋眺</p><p class="ql-block">碉楼(复建),是清代旗营用以训练的设施。乾隆十二年(1747年),清政府为平息大金川(今四川阿坝州大金县)地区的叛乱,于旗营间仿金川地区的居住建筑建造碉楼,用以军事训练。1749年,在香山设健锐营八旗。</p><p class="ql-block">香山地区曾建有68座各式碉楼,各旗碉楼数量、规制不同,正白旗共建有9座。如今,清朝建造的碉楼在香山地区仅6座半遗存,其中2座完整的位于国家植物园北湖东、西两侧。</p><p class="ql-block">此处的3层碉楼为90年代黄叶村景区改造时所复建。</p> <p class="ql-block">正白旗饮水古井</p><p class="ql-block">正白旗古井,位于曹雪芹纪念馆北侧,井深约20米,是正白旗居民的日常饮水用井,为清代正白旗遗存下来的唯一水井,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传说曹雪芹在正白旗居住时,生活饮水即取自此井。</p> <p class="ql-block">碑林,共立碑刻25通,是八十年代从香山地区的山坡、废寺等地收集而来。</p> <p class="ql-block">碑林,分别记录了皇帝的哥哥的生平和功绩,卧佛寺主持的成就,一些明清将军的贡献,记录修庙的过程等等。</p> <p class="ql-block">碑林,对研究《红楼梦》的创作环境、西山一带宗教的沿革和清代香山地区八旗驻军的布防等,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p> <p class="ql-block">永报苍穹</p> <p class="ql-block">七叶树</p><p class="ql-block">拉丁名: Aesculus chinensis </p><p class="ql-block">目科属:无患子目 无患子科 七叶树属</p><p class="ql-block">七叶树,是世界著名的四大行道树之一。属落叶乔木,高达25-40米,树干耸直、冠大荫浓。初夏繁花满树,硕大的白色花序似一盏华丽的烛台,尉然可观。七叶树既可孤植也可群植,或与常绿树和针阔叶树混植,都具有极高的观赏性,是优良的行道树和著名的园林观赏植物。</p> <p class="ql-block">[银冠]延命草</p><p class="ql-block">学名:Plectranthus ' Sllver Crest '</p><p class="ql-block">科属:唇形科 延命草属</p><p class="ql-block">类型:园艺品种</p><p class="ql-block">用途:观叶</p> <p class="ql-block">木香薷</p><p class="ql-block">学名:Elsholtzia stauntonii </p><p class="ql-block">科属:唇形科 香薷属</p><p class="ql-block">产地:中国河北、山西、河南、陕西、甘肃</p><p class="ql-block">用途:观赏</p> <p class="ql-block">[二十一点金]三裂叶金光菊</p><p class="ql-block">学名:Rudbeckia triloba ' Blackjack Gold '</p><p class="ql-block">科属:菊科 金光菊属</p><p class="ql-block">类型:园艺品种</p><p class="ql-block">用途:花境</p> <p class="ql-block">樱桃鼠尾草</p> <p class="ql-block">[蓝色地平线]熊耳草</p><p class="ql-block">学名:Ageratum houstonianum ' Blue Horizon '</p><p class="ql-block">科属:菊科 霍香药属</p><p class="ql-block">类型:园艺品种</p><p class="ql-block">用途:花坛、花境或盆栽</p> <p class="ql-block">[花叶]玉蝉花</p><p class="ql-block">学名:Iris ensata * Variegata </p><p class="ql-block">科属:鸢尾科 鸢尾属</p><p class="ql-block">类型:园艺品种</p><p class="ql-block">用途:花境</p> <p class="ql-block">满园芬芳,细嗅花香。</p> <p class="ql-block">[太妃深粉]山桃草</p><p class="ql-block">学名:Oeno hera lindheimeri ' Steffi Dark Rose '</p><p class="ql-block">料属:柳叶菜科 月见草属</p><p class="ql-block">类型:园艺品种</p><p class="ql-block">用途:花坛、花境或盆栽</p> <p class="ql-block">[收获回忆]鸢尾</p> <p class="ql-block">红脉酸模</p><p class="ql-block">学名:Rumex sanguineus </p><p class="ql-block">科属:蓼科 酸模属</p><p class="ql-block">产地:欧洲,亚洲西南部,北非</p><p class="ql-block">用途:观赏、食用</p> <p class="ql-block">[美人香紫色]美国薄荷</p><p class="ql-block">学名:Monarda didyma BALMY PURPLE </p><p class="ql-block">科属:唇形科 美国薄荷属</p><p class="ql-block">类型:园艺品种</p><p class="ql-block">用途:花坛、花境或盆栽</p> <p class="ql-block">科普馆</p> <p class="ql-block">硅化木,又名木石玉,木玉石,石化木,是真正的木化石。数亿年前的树木因种种原因被深埋地下,地层中树干周围的化学物质如二氧化硅、硫化铁、碳酸钙等在地下水的作用下进入到树木内部,替换了原来的木质成分,同时保留了树木的木质结构和纹理,又经过石化作用最终形成了木化石。因为所含的二氧化硅成分较多,所以被称为硅化木,是研究古生物演化、古地理和古气候变化的重要科学依据。</p> <p class="ql-block">在此展出的硅化木出土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形成时间为侏罗纪晚期,距今约1亿4千万年前。其长19.6米,总重量64.98吨,其中根部尺寸达2.7米x2.1米,是目前我国发现或挖掘出的硅化木根径之最。</p> <p class="ql-block">[蓝色望族]鸢尾</p><p class="ql-block">学名:Iris ' Clarence '</p><p class="ql-block">科属:鸢尾科 <span style="font-size: 18px;">鸢</span>尾属</p><p class="ql-block">类型:园艺品种</p><p class="ql-block">用途:花坛、花境或岩石栽</p> <p class="ql-block">月季园,建于1993年,占地面积7.1公顷,共收集月季品种1000余个,栽植月季5万余株,是进行月季园艺展示、科学研究以及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月季园,采用规则式与自然式相结合的手法,既有轴线严整的图案布局,又有自然式的组团配置。</p> <p class="ql-block">月季园北部中心为一直径40米、面积达6000平方米的圆形沉床,在环状台地上种植各色丰花月季,周边环绕藤本月季,其间还点缀有“花魂”“绸舞”等雕塑。</p> <p class="ql-block">园区东部为品种展示园,集中展示杂交茶香月季、丰花月季等优秀品种;园区西部主要展示树状月季、杂交茶香月季、微型月季和灌丛月季等类型;园区南部主要展示蔷薇属野生种及古老月季。</p> <p class="ql-block">每年的5月至10月为月季的赏花期,届时月季园中群花怒放,花姿绰约,芳香馥郁,令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2015年6月,该月季园被世界月季联合会评为“世界杰出月季园”。</p> <p class="ql-block">五彩苏(彩叶草)</p><p class="ql-block">学名:Coleus scutellarioides </p><p class="ql-block">科属:唇形科 鞘蕊花属</p><p class="ql-block">产地:全国各地普遍载培</p><p class="ql-block">用途:布置花坛、花境或盆栽</p> <p class="ql-block">蛇鞭菊</p> <p class="ql-block">剑叶金鸡菊</p> <p class="ql-block">新几内亚凤仙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