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访遵湄

马衡(原创)

<p class="ql-block">  秋高气爽时节,我们浙大西迁后代寻访团11人来到我们父辈曾经工作学习过的贵州“国立浙江大学”办学旧址参观访问。</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国立浙江大学离开杭州,举校辗转西迁办学,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项壮举,也是浙大精神的一个历史体现。 1940年浙江大学到达贵州,在遵义市、湄潭县、永兴镇这三地办学近7年。</p><p class="ql-block"> 这次与2018年组织的几十个人的大规模寻访活动不同,团友们来自北京、武汉、广州、杭州和美国,天南海北,大都是第一次来贵州浙大西迁地寻访,许多人相互都不认识,但是大家来到这里的一个共同目的,就是要去循迹抗日战争期间国立浙江大学西迁贵州办学时期父辈们的足迹,这是对父辈最好的纪念,也是对西迁文化永远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左起:潘慧林、沈之兴、林宪、马衡、陈亦明、俞慧子、王一明、刘宁、宋向群、赵然)</p><p class="ql-block"> 我是第三次来遵义和湄潭,大家推我做领队,号称西迁后代寻访团“团长”。</p><p class="ql-block">一、永兴</p><p class="ql-block"> 11月3日我们来到永兴。</p><p class="ql-block"> 永兴古镇,当年叫“永兴场”(爸爸留下的文章上这样称呼)。</p> <p class="ql-block">(我爸爸马大强手迹,他一年级时住在永兴场的“楚馆”宿舍)</p><p class="ql-block"> 当年浙大一年级的新生都在永兴学习,从湄潭去永兴的路上有一座无名三孔古桥,据说浙大学生都曾经在这桥上走过。</p> <p class="ql-block">(在古桥前留个影,仿佛爸爸正在桥上走过)</p><p class="ql-block"> 永兴现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处,国立浙江大学办学旧址“教授住处”、“李氏民宅”、“欧阳曙宅”。</p> <p class="ql-block">  这几年湄潭政府大力修复永兴古镇,恢复了“浙大医务室”、“欠周斋”、“可桢亭”三处与浙大西迁有关的纪念点,增加了永兴的浙大元素。</p> <p class="ql-block">(在原址复建的浙大医务室)</p> <p class="ql-block">(当年吴、郑、王三位浙大学生租住的民宅,“周吴郑王”,故取名“欠周斋”)</p> <p class="ql-block">(在原址重建的“可桢亭”)</p><p class="ql-block"> 志愿者小陈老师带我们参观了正在修复中的永兴古镇,一路向我们介绍古镇的历史和浙大西迁的旧址,我时隔五年再访永兴,感觉变化确实非常大,地方政府决定要把永兴打造成一个历史文化名镇。</p> <p class="ql-block">  我问陪同参观的志愿者小陈老师,我爸爸称当年住过的“江馆”、“楚馆”是什么房子,告知是 “江西会馆”和“二湖会馆”,现在已荡然无存。当年永兴百姓把这些会馆和一些祠堂等公共建筑让给浙大学子居住。</p> <p class="ql-block">(我和志愿者小陈)</p><p class="ql-block"> 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杨懋舜主任向我们介绍了湄潭古镇开发建设的情况,他在担任县建设局局长、永兴镇党委书记期间大力推动古镇改造,杨主任说,湄潭政府为浙大西迁旧址的保护和修复做了大量的工作。</p> <p class="ql-block">(左为杨懋舜主任)</p> <p class="ql-block">二、湄潭</p><p class="ql-block"> 浙大西迁贵州的主要办学地。</p><p class="ql-block"> 湄潭县文庙当年曾经是浙大校舍,现在是浙大西迁历史陈列馆(浙江大学西迁湄潭旧址),文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们每次寻访的必到之处,湄潭县对浙大西迁历史的弘扬,对浙大西迁文物的保护值得赞赏。</p><p class="ql-block"> 我们参观了文庙,陈列馆全面介绍了浙大西迁在湄潭时期的情况,馆藏了许多珍贵的文物。</p> <p class="ql-block">(我和西迁历史陈列馆石立斌馆长在文庙前)</p><p class="ql-block"> 四位西迁后代向西迁陈列馆捐赠了文物和书籍,捐赠仪式在文庙举行,县文旅局杨宏书记出席了捐赠仪式,电视台进行了现场摄录,湄潭县官媒作了专题报道。</p> <p class="ql-block">(捐赠仪式现场,右一县文旅局杨宏书记、右三西迁陈列馆石立斌馆长)</p> <p class="ql-block">(湄潭媒体的报道)</p> <p class="ql-block">(捐赠的文物和历史照片)</p><p class="ql-block"> 著名气象学家、教育家涂长望院士珍贵文物捐赠仪式在湄潭茶博物馆内的“武汉头等测候所气象博物馆”举行,涂长望外孙赵然和湄潭有关部门领导参加。</p> <p class="ql-block">(涂长望外孙赵然在捐赠仪式)</p> <p class="ql-block">  宋向群的母亲王灵芳是1937级农学院的学生,在杭州入学一个月就随浙大西迁,从天目山的禅源寺一路到湄潭,王灵芳老人有强烈的浙大情结,90多岁重走西迁路,并且有多项捐赠,我在浙江大学校庆的宣传片中看见过她的事迹。</p> <p class="ql-block">(西迁陈列馆石立滨馆长和宋向群查阅馆藏的资料)</p> <p class="ql-block">  一些浙大学生在湄潭期间参加了抗日工作,潘慧林舅舅王就光参加了抗日远征军,刘宁父亲刘家仁去昆明机场担任美军翻译,林宪的父亲田万钟参加了青年军,他们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救国事业作出了贡献,回校后继续学业。</p> <p class="ql-block">(三位当年农学院学生的后代,左起潘慧林、宋向群、刘宁)</p><p class="ql-block"> 文庙前是浙大西迁纪念广场和“西迁办学纪念碑”,我们都在纪念碑上找到了父辈的名字,感到非常感慨和兴奋。</p> <p class="ql-block">(陈亦明父亲著名工业心理学家、教育家陈立先生是当年浙大师范学院教授)</p> <p class="ql-block">(王一明父亲王鸿礼1938级中文系学生)</p> <p class="ql-block">(林宪父亲田万钟1942级工学院电机系学生,因为后来参加中共地下党改名林新民,因此寻找名字略费周折)</p> <p class="ql-block">(刘宁父亲刘家仁1942级农学院学生)</p> <p class="ql-block">(潘慧林父亲潘瑞炽1942级农学院、母亲王雅丽1945级农学院、舅舅王就光1941级农学院的学生)</p> <p class="ql-block">(马衡父亲马大强原来是1941级学生,因为长途跋涉延误入学,改读1942级工学院电机系)</p><p class="ql-block"> 我在爸爸的同学名录碑上看见了许多熟悉的名字:何志均、田万钟、施广德、朱是民、葛维型、金孟达等等。</p> <p class="ql-block">(浙大西迁后代寻访团在湄潭文庙前的西迁纪念广场)</p><p class="ql-block"> 陈亦平老师发给我一张她父亲陈立和涂长望合影的老照片,她说这次在湄潭是她弟弟陈亦明和涂长望外孙赵然叔侄俩的第一次见面。</p> <p class="ql-block">(中为陈立、右为涂长望,前面小孩子是陈亦明)</p> <p class="ql-block">(来自美国的陈立儿子陈亦明和来自北京的涂长望外孙赵然)</p><p class="ql-block">三、《这一站,贵州》摄制组采访</p><p class="ql-block"> 贵州卫视和中央电视台摄制组正在拍摄《这一站,贵州》专题片,他们得知我们西迁后代寻访团在湄潭,就在湄潭大酒店我房间的客厅对6个团友进行了分别的采访,请大家谈谈父辈在贵州期间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这一站,贵州》第二季还在后期剪辑中。</p><p class="ql-block">四、湄潭中学校庆</p><p class="ql-block"> 11月4日是湄潭中学建校90周年校庆,1940至1946年浙大在湄潭办学期间,该校曾命名为“浙大附中”,竺可桢校长还兼任附中校长。</p><p class="ql-block"> 湄潭中学举行隆重的校庆活动,我们二位团友的长辈是湄潭中学的校友。</p><p class="ql-block"> 王一明父亲王鸿礼1942年浙大毕业后,曾经在浙大附中任教,他得知湄潭中学校庆的消息后立刻联系我,3日晚上赶到湄潭。</p><p class="ql-block"> 潘慧林的母亲和舅舅都曾经是浙大附中的学生。</p><p class="ql-block"> 王一明有一张拍摄于1946年3月的湄潭浙大附中高三6班的集体照,是照片中苏德晶(苏步青女儿)送给他父亲的,非常珍贵。</p> <p class="ql-block">  湄潭中学邀请我们寻访团参加校庆活动,书记陈仕全在学校与大家见面合影,校长陈鲲专程来酒店看望大家,欢迎浙大西迁后代的到访。</p> <p class="ql-block">(左4湄潭中学书记陈仕全)</p> <p class="ql-block">(我向陈仕全书记介绍王一明的父亲王鸿礼浙大毕业后曾经在浙大附中任教)</p><p class="ql-block"> 西迁后代寻访团向竺可桢校长塑像敬献花篮,校长陈鲲陪同。</p> <p class="ql-block">(左3是校长陈鲲)</p><p class="ql-block"> 4日上午我们参加了湄潭中学建校90周年校庆的庆祝大会,会上浙江大学国内合作处许副主任宣读了浙江大学的贺信,浙江大学的一些部门也发来了贺信。</p> <p class="ql-block">(湄潭县委书记沈建通在庆祝大会上讲话)</p><p class="ql-block"> “西迁后代”的二位代表竺安、朱荫湄向大会作了远程祝贺,他们二位都出生在湄潭县。&nbsp;</p> <p class="ql-block">(竺可桢校长的儿子竺安研究员)</p> <p class="ql-block">(朱祖祥院士的女儿朱荫湄教授)</p> <p class="ql-block">  校庆现场碰到原湄潭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浙大西迁历史研究会黄正义会长,2017年11月11日黄主任在浙大灵峰山庄召开了湄潭政府和西迁后代座谈会,全国各地和国外的50多名有关人员参加,我们西迁后代组团重走西迁路,寻访遵义湄潭就是在那次座谈会后开始的。</p> <p class="ql-block">(我和黄正义主任)</p><p class="ql-block"> 根据湄潭中学的安排,当天下午我们分别去各班级给学生讲课,团友们根据自己的专长,给学生们介绍浙大西迁历史、宣讲科学家精神、指导如何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普及有关法律知识,受到了学校师生的热烈欢迎。</p> <p class="ql-block">(湄潭官媒的报道)</p> <p class="ql-block">  1946年国立浙江大学复员回杭州后,浙大附中也回到杭州重建,陈亦平老师介绍说,1949年杭州解放后王一明的父亲王鸿礼是浙大附中的军代表,陈亦明的父亲陈立兼任浙大附中的主任委员,这次两个后代碰在一起,很难得。</p><p class="ql-block">五、湄潭 “浙大圆正”大酒店</p><p class="ql-block"> 我们下榻的湄潭大酒店于今年9月正式加盟 “浙大圆正”品牌,成为继杭州浙大灵峰山庄后的第二家“西迁文化主题酒店”,行前我向浙大控股集团下属的浙大圆正科创公司何国斌总经理了解了校地合作的情况。在湄潭我向陈天琼董事长表示了祝贺,感谢她一贯来对浙大西迁文化的宣传和对浙大来湄师生的照顾,我向湄潭大酒店赠送了一些有关的书籍。</p> <p class="ql-block">(我和陈天琼董事长)</p> <p class="ql-block">(陈天琼董事长和我们西迁后代寻访团)</p> <p class="ql-block">(我和遵义的“老朋友”王烽在湄潭大酒店)</p> <p class="ql-block">(湄潭西迁文化主题酒店)</p> <p class="ql-block">  湄江畔的湄潭大酒店加盟“浙大圆正”品牌,又一次开启了浙大和湄潭校地合作的新篇章。</p> <p class="ql-block">(湄江上的百鸟归林景点,“留得他年寻旧梦,随百鸟到湄江”)</p> <p class="ql-block">(我在湄江畔)</p><p class="ql-block">六、遵义</p><p class="ql-block"> 11月5日我们驱车来到遵义市,这里是浙大西迁贵州后校本部和许多学院的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矗立在遵义街头关于浙大西迁历史的介绍)</p> <p class="ql-block">  接待我们的是遵义的浙大西迁历史专家陆昌友老师,陆老师是遵义红花岗区原副区长、遵义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我称他是遵义研究浙大西迁史的资深学者,他以一己之力创建了“浙大西迁历史陈列馆”,陈列室办在当年浙江大学办学点之一何家巷的一个社区内,小小的陈列室内容极丰富,有大量珍贵的照片和一些实物,“螺蛳壳里大历史”,近年来陆老师接待了无数批来访者,今年夏天浙江大学校长杜江峰院士还专程去参观了陆老师的陈列室,并且留言。</p> <p class="ql-block">(办在何家巷里的“浙大西迁陈列室”)</p> <p class="ql-block">(我爸爸手迹,他当年就住在何家巷三号学生宿舍,还有老邮局和杨柳街等处浙大学生宿舍)</p> <p class="ql-block">(王一明父亲王鸿礼先生的诗)</p><p class="ql-block"> 我们首先参观了西迁陈列室,大家饶有兴趣地听陆老师的介绍,从办学历史、人物介绍到浙大校舍,陆老师侃侃而谈,大家对浙大西迁遵义办学这段历史有了深刻的了解,团友们都非常感激和敬佩陆老师对宣传浙大西迁历史的坚守和执着。</p> <p class="ql-block">(陈亦明父亲陈立)</p> <p class="ql-block">(林宪父亲田万钟)</p> <p class="ql-block">  那天陆老师的腿扭了,但是他仍然一瘸一拐地带我们去走访几个浙大西迁办学的纪念点。</p> <p class="ql-block">(国立浙江大学黔省校舍记碑)</p> <p class="ql-block">  我和林宪是发小和同班同学,我们的父亲是1942级工学院电机系同班学生,二代同班同学。</p> <p class="ql-block">(工学院奠基碑)</p><p class="ql-block"> 中午在“老泰来面馆”午餐,这是一家当年浙大师生经常光顾的小面馆,老板听说我们是来遵义寻根的浙大西迁后代,坚持请我们吃了一碗经典的“大肉馄饨面”,颇具特色,真是非常感激。</p> <p class="ql-block">(左4是方振刚老板)</p><p class="ql-block"> 昌友老师是我的老朋友,去年我参加横渡钱塘江运动,陆老师还专门为我写了一首小诗并送一幅书法作品,专此感谢。</p> <p class="ql-block">  遵义寻访结束后,我们就散团了,大家对陆昌友老师表示深深的敬意。</p><p class="ql-block">七、青岩</p><p class="ql-block"> 贵阳的青岩镇听说当年浙大也曾经在此办学,我慕名专程前往。</p><p class="ql-block"> 青岩古镇位于贵阳市郊外40公里的花溪,据浙大校史专家王宽福教授介绍,1940年浙江大学西迁至遵义办学,最初一年级的学生在贵阳的青岩镇就读,后来遵义至湄潭的公路修通后,一年级的学生就改到遵义的永兴镇上课。</p> <p class="ql-block">  古镇很大,四周是高高的城墙,因为浙大在青岩的时间不长,我找不到浙大当年办学的遗迹,只算是又涉足了浙大西迁途中的一处办学点。</p> <p class="ql-block">(青岩古镇是贵阳唯一的5A级景区,但是充满了商业气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次遵湄寻访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收获是非常大的,大家一致认为不虚此行。</p><p class="ql-block"> 感谢我们西迁后代长驻湄潭的志愿者陈天来教授为我们的寻访活动制定了非常丰富的行程。</p><p class="ql-block"> 感谢湄潭官方媒体、湄潭中学、浙江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对我们这次寻访活动的系列报道。</p><p class="ql-block"> 马衡</p><p class="ql-block"> 2023.11.2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