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里的网红小镇一一横道河子

我就是我一雄伟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我们黑龙江省有这样一个群山环抱的小镇,它位于完达山脉的张广才岭南簏,归县级市海林市管辖,距省会哈尔滨市253公里,距地级市牡丹江市45公里,距中俄边境口岸绥芬河市210公里,它就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横道河子。它的名字缘于其境内有条小河叫横道河,是因河得名。小镇不大,名气不小,妥妥的网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横道河子镇虽然被国家列入第三批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名单,其实它的历史只有一百多年,与江南很多具有千年历史的名镇比起来实在是不可比肩,可如果说韵味,它却是在全国所有名镇中独树一帜,是个极为特殊的存在,去过的人都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小镇是随1897年中东铁路的修建而兴盛起来的,由于这里地处中俄交界城市绥芬河经牡丹江前往哈尔滨的必经之地,是中东铁路滨绥线的中间节点,位置十分重要,沙皇俄国出于对我国领土的觊觎及战略考量、同时也为了铁路的维护和铁路机车的养护在这儿设立一个火车站成了自然而然的选择,在此还设立了铁路交涉分局等重要军政机构,随之而来的是俄籍工作人员和铁路员工携家带口蜂拥而至,于是这里迅速建起了一幢幢俄式住宅、车站站房、办公楼和机车厍,商店、酒馆、面包房,东正教堂也应运而生。一百多年过去了,迄今为止,这里仍有保存完好的1901至1905年的俄式建筑256栋之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06年,横道河子中东铁路机车库和东正教圣母进堂教堂及铁路局大白楼等五处单体建筑做为我国九个近现代早期工业遗存之一被国家批准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18年11月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之所以成为网红是因为这山沟里与众不同的异域风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国庆节这天,我们全家五口人乘哈尔滨至绥芬河的动车到这里来一探究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动车过了金上京所在地阿城后就进入了山区,车窗外山连着山,秋季的针叶阔叶混交林己现五花山的雏形,五颜六色很是养眼,越往前走隧道越多,列车的速度不等提上去就到一个站,不知不觉一个半小时,我们的目的地横道河子东站到了(注意:这不是原来的横道河子镇内的火车站,而是随高速铁路线建设而在横道河子镇边新建的高铁车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走出车站,一股被森林高度净化了的山区独有的气息直冲肺腑,顿觉浑身通泰,神清气爽,对小镇的第一感觉竟是如此愜意,候车厅对过,粉色、红色、黄色、绿色几种颜色搭配具有俄式风格的积木式房子模型上“横道河子欢迎你”几个字不仅让人感到亲切,甚至还有走进童话世界的幻觉,我们对小镇更加神往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动车站建在山坡上,从动车站到镇里只有出租车,我们一家五口人,一般出租车坐不下,焦急中等来了马呦呦公司七座出租车,价格很美丽,五元一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司机是当地人,很健谈,他建议我们先去画家村,然后可以步行去老火车站和百年机车库,最后再打车去七里地村,他还把手机号给了我们,说如果需要可以直接联系他。听人劝,吃饱饭,我们就听他的了。师傅一脚油门,汽车一路下坡直奔画家村。说是村,其实是当地镇政府为了吸引游客而把镇里邮电路这一片给起了个名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在一个岔路口下了车,顺右侧下坡弯路步行不到百米眼前豁然开朗,一幢幢米黄色的俄式平房和两三层的楼房簇拥着一条街延伸向前方,近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由天蓝色木栅栏围起的院子里一幢欧式小木屋,蓝色屋顶,赭红色的木板墙,房檐下有块匾,上刻“牧明根艺”几个大字,显然这是一个根雕艺术工作室,房屋山墙窗户两侧各有一块铭牌,右侧的铭牌上是这座房子的简介:这座带地下室的小木屋是1900一一1935年期间由俄罗斯人所建的铁路供水所,是横道河子中东铁路建筑群里的一员。左侧的黑色铭牌上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横道河子中东铁路建筑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邮电路74号建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黑龙江省人民政府2014年11月28日公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黑龙江省人民政府2016年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幢木屋的色调在周边都是米黄色的房屋群中特别显眼,想不看到都不行,这就是夺人眼球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老伴儿特别喜欢这幢木头房子,一点儿也不客气的指挥我给她照了一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木屋后边院子栅栏上的爬山虎被秋风吹红了叶子煞是好看,爱美的人们纷纷过来拍照,老伴儿赶紧喊来外孙一起与红叶合个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年俄国铁路员工的住宅是砖木结构的,米黄色砖墙,墙垛和窗檐刷成白色,房顶用铁皮做盖,哈尔滨市迄今为止也还有不少这样的老房子,我们都称之为老毛子铁路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铁路的运营需要大批员工,只靠俄籍人员显然不够用,于是铁路当局又招募了不少中国人,这些中国籍员工只能从事最苦最累最脏的活儿,报酬比俄籍员工要低一倍以上,当然也没资格住这样的房子。虽然中国籍铁路员工地位低下,但通过耳濡目染也逐渐掌握了相应的技术,这也是令中东铁路局无可奈何的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俄式房屋普遍都有一个门斗,就是在门口接出来一个小房子,以免风直接吹进屋里,这也是冷地方的人抵御寒冷的一个方法吧,哈尔滨以前的老房子也有不少这么建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是个西餐厅,门口的木制啤酒桶可真够大呀,爱喝的朋友可劲儿造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西餐厅旁的两层楼现在是民宿,墙上的美术字写的“画里”,这俩字用的还真挺贴切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雕塑的是位画家在画板前做画,他的身后是“画里”,左右两侧分别是西餐厅和美术馆,他的面前近处是萨克斯雕塑,稍远是鹅黄色的俄式房屋,更远处是森林覆盖的群山,我恍然大悟,这位画家本来也是在画里呀,我们来了不也是进入画里了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美术馆是栋俄式平房,门脸不大,但里边面积可不小,间隔出很多展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看这美术馆内的走廊觉得很华丽,其实美术馆里装饰的比较简单,是这灯具选的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美术馆的会客厅,三面都是玻璃窗,通透明亮,即可看到蓝天白云和远山,还可欣赏近处的画家雕塑、鲜花和游人,不得不佩服当初房屋设计者的高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老伴儿兴至勃勃的看了一个展厅又一个展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美术馆里展出(也售卖)的都是油画,即有写实的、也有抽象,作者有俄罗斯的、也有中国的。油画我还是喜欢写实的,这幅我就很喜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稍不留神老伴儿也给我写实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美术馆里的画作让人得到美术的熏陶,美术馆外的这株盛开的月季花让人有拿起画笔的冲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美术馆外邮电路边由火车零配件制作的萨克斯雕塑似乎告诉人们这里不仅有画还有音乐,而雕塑对过还真有俄罗斯的音乐舞蹈演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和外孙与俄罗斯套娃合个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家面包房门斗的广告上写着现烤现卖,这可是解决馋了饿了问题的好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邮电路的这头可以看到那头,那头是1903年随中东铁路通车而落成的全木制建在坡上的东正教圣母进堂教堂,深蓝浅蓝搭配,很是好看,这座一百二十年前建成的教堂是我国目前仅存的唯一一座全木结构东正教堂,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不知是不是巧合,邮电路两头的建筑竟都是蓝色(另一头是那座蓝色的铁路给水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老伴儿坐这儿小憩我抓拍一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老伴儿喜欢这个蓝色的俄罗斯大套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老两口和外孙子在彩虹路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沿彩虹台阶到达教堂侧面,教堂的入口在这面。走近可以看出这是典型的俄罗斯木刻楞建筑。这么大的体量,不知道得用掉多少红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是教堂的入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教堂的门里门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教堂内部空间很大,这里现在是"中东铁路记忆愽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展馆里展品很丰富,不仅有文字介绍,更有百年前的照片和实物佐证着中东铁路的历史和横道河子的历史。其中:1910年前出版的《中东铁路大画册》更是国内现存唯一,是镇馆之宝;1913年出版的《中东铁路车站和会让站铁路建筑分布平面图集》和1914年出版的《中东铁路客运站舍平面图集》也是弥足珍贵;总长达17米的《中东铁路哈尔滨至绥芬河纵面图册》和5米长的《中东铁路哈尔滨至绥芬河地亩图》都是十分难得的重要史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是部分出生在横道河子的俄侨,不知他(她)们再回来看看会有什么感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年俄侨的家居用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23年的横道河子俄侨管乐队。当年的他们在横道河子生活的还是很愜意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走进了自己的手机镜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教堂的后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是教堂的正面,中东铁路愽物馆的牌匾非常醒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教堂正门台阶下来的路边有卖当地野生山产品的摊床,我们一家盯上了现榨蓝莓汁和黑加仑汁及托吧的摊床,果汁瓶装的15元一瓶,桶装的40元一桶,新鲜的果汁特别好喝,喝了一瓶不罢休,干脆买了一桶带回家喝。这里产的托吧有红和金黄两种颜色的,10元钱一食品盒,味道比在哈尔滨市买的好,金黄色的托吧还是头一次见到,味道比红色的甜,很后悔当时没用手机拍下来,光顾吃了,馋也挺耽误事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托吧就是树莓,是东北山区的一种野果(现在也有种植的了),很像小号的草莓,微酸微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家奶茶店也是网红店,店里的奶茶还是挺好喝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横道河子山产品丰富,俗话说靠山吃山,很多人家在屋外挂着从山上采来晾晒着的蘑菇。这好像是榛蘑,无论用来燉鸡还是燉肉可好吃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看看这条小胡同,两边都是木板围墙,典型的林区特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间当年俄籍铁路员工的住宅现在是一家民宿,院子里的一株沙棘枝繁叶茂果实累累,令人垂涎欲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家院子里码垛的整整齐齐劈好的当烧柴的木头柈子让我产生遏制不住的亲切感,当年我和老伴儿在农场的家也有一个院子,院里也有冬天上山清林砍下来的树劈成的木头柈子码成这样的垛,木头柈子当烧柴用来做饭和冬天取暖。木头柈子可比麦秸、豆秸抗烧多了,所以尤为珍贵,只有必要时才会用一点儿,这是生活必需品,不可或缺,院里有了小小的码放整齐的木柈垛过日子才会有底气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国庆假日期间来小镇游览的人不少,有乘火车来的,还有相当多的人选择自驾到这里,人气越旺小镇越红,小镇越红,这里人们的收益越高,真心希望横道河子镇能富甲一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短暂的夏天是这儿的旅游旺季,当冬季来临时,这里银装素裹,肯定另有一番韵味,而且这里还是去雪乡游玩的必经之地,怎样加大宣传增加知名度使国内外更多的人了解这里、向往这里,怎样改善这里方便游人的吃住行条件,把小镇打造成一个冬季必来的网红打卡地,无疑是当地政府应该下力气解决的问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现在小镇的景点都是免费开放,不做急功近利的事值得称道,希望一直坚持下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是位于镇中心的横道河子老火车站,两个哥特式尖顶表明这是异域建筑。百年前的建筑虽几经修缮,但原貌仍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个火车站仍在运营,不过在此经停的都是由电力机车牵引的货车或普速慢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如果一夜醒来在此下车,是不是会怀疑到欧州的哪个小站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东铁路是马列主义传播到中国的红色通道,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革命家通过这条通道赴苏考察或参加会议;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曾派人多次到中东铁路沿线考察工人运动并筹备成立党组织。李大钊、瞿秋白、马骏、吴丽石、罗章龙等都在中东铁路留下了他们的足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组照片分别挂在横道河子老火车站的候车大厅和七里地村牡丹江地区第一个中国共产党支部旧址的纪念馆里,说明他们都是经中东铁路滨绥线进入的苏联(还有一条路线是经哈尔滨去满州里出境,这条路线比滨绥线远很多)。</span></p> <p class="ql-block">  看到革命先烈马骏的照片感觉与我的一位80后同事特别相像,把照片发给他,他告诉我这是他的太爷(就是曾祖父),家里现在有国家发的烈士证书和国家领导人的一些批示,我以前只知道他是烈属却不知他是马骏的后代。</p><p class="ql-block"> 据中华英烈网介绍:</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马骏,曾用名马天安、张子良,1895年9月12日出生在吉林省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县)一回民家庭。1903年入私塾读书,后入清真两级学校。1912年夏,马骏升入吉林省一中读书。第二年,仅17岁的马骏就在家乡宁安参加并领导了有名的抵制日货斗争。在这次斗争中,他表现出了出色的讲演天才和组织才能。1915年8月,马骏考入天津私立南开学校。蓬勃发展的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他的民主思想形成。1917年,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他更加奋力投身于革命运动,并逐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那时,正值日本帝国主义向北洋军阀政府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之际,国难当头,群情激愤,马骏和周恩来等同学被腐败政府的无能激怒了,他们奋起抗争,成为南开中学学生运动的中坚力量。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青年学生爱国救亡运动,成为当时中国青年爱国运动的核心。全国各地纷纷响应,马骏在天津声援北京学生的正义行为。5月7日,天津中学生联合会宣告成立,马骏担任副会长。14日,天津学生联合会水产学校举行成立大会,谌志笃任会长,马骏任副会长。22日,学联领导一万多学生开始总罢课,电告北京当局,要求政府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曹汝林、陆宗舆、章宗祥。6月5日在南开中学广场,马骏等组织召开第一次爱国运动大会。会间他激昂慷慨地带领大家宣读《誓言》:“誓保国土,誓挽国权,誓雪国耻,誓除国贼,誓共安危,誓同始终”,抒发了所有爱国青年的心声,体现了团结的力量和必胜的信心。会后游行队伍直奔省公署请愿。6月9日,天津学联在河北公园召开公民大会。到会者有二万多人,分设二十多处讲演台,马骏在开幕词中呼吁商界罢市,要求政府严惩卖国贼、保证学生爱国自由。会后马骏等7人到天津总商会敦促罢市。总商会接受了学联的要求,作出罢市的决定。北洋军阀政府闻讯后,立即派专员持大总统徐世昌的手谕到达天津,宣布罢免曹、陆、章的职务,要商会放弃罢市,天津商会转而公布于11日开市。马骏等人闻讯后,又立即赶到商会。面对少数唯利是图商人的讽刺和攻击,马骏慷慨说道:“国家将亡,哪还能说到个人财产?我虽无财产,但有生命,愿以生命报国。”话毕,即朝一根明柱撞去,众人迅速将他抱住,才使他免于伤亡,在场人无不为之动容。商会遂决定继续罢市。在马骏和天津学联推动下,18日,天津各界联合会成立,加强扩大了这次运动的群众基础。当闻听巴黎和约将要签字的消息后,天津各界联合会急忙派代表进京,向徐世昌总统请愿。27日早晨,代表团来到新华门前,要求见徐世昌,可是他却拒而不见。马骏代表学生宣称,大总统不接见,我们决不罢休。经过两天的斗争,代表们终于见到了徐世昌,表达了反帝爱国的强烈愿望。徐世昌屈于全国人民的压力,不得不致电巴黎和会,指示中国代表拒绝签字。拒签和约的消息传来,各地爱国运动一天比一天高涨,军阀政府也更加恐慌。同年8月,在山东发生了亲日派、山东省镇守使马良杀害回教救国会领导人马云亭等三人,镇压爱国运动的事件,马良的暴行引起全国人民的公愤。马骏得知后立即联合回族进步青年刘清扬、郭隆真等一百多人,到天津清真北寺声讨马良的罪行,摘掉了马良题写的“真主独一”的匾额,并同郭隆真等人与北京代表联合,第二次到总统府请愿,要求惩办马良。8月26日,请愿群众聚集了三四千人,大家公推马骏为总指挥。出发前,他叮嘱大家以万众一心、团结成铜墙铁壁的意志,准备战斗,准备牺牲。代表们到了新华门时,那里早已是刀枪林立,如临大敌。在马骏的指挥下,几千人团结成了一座坚不可摧的长城。直到第三天,全城的军警一起出动才把学生们压迫到天安门前。到达天安门后,总指挥更加活跃了,他将同学们编为若干队,分头进行宣传。瞬间,口号声、歌声连成一片,广场沸腾起来了。军警们抓不到马骏,恼羞成怒,竟抡起皮鞭、枪托乱打学生。看到大家被打得皮开肉绽,马骏心如刀绞,他高声喊道:“我就是马骏,你们不要打人,要逮就逮我好了!”军警闻声蜂拥而上,无数枪口一齐对准了马骏的胸膛,威胁他解散请愿队伍。马骏却面不改色,坦然自若地向战友们告别道:“同学们,不要怕,我们这次请愿是抱着牺牲的决心而来的,他们是逮不尽爱国青年的,我们爱国无罪,还要坚持奋斗下去!”说完他泰然自若地跟着军警走了。正在这时,周恩来也急速从天津赶到北京,为营救被捕的学生四处奔走。经多方努力,30日,当局释放了马骏和两次请愿被捕的代表。后来为纪念这场斗争,大家都风趣地称马骏为“马天安”。为了扩大爱国主义运动的胜利成果,进一步将革命引向深入,9月16日,马骏与周恩来、邓颖超、郭隆真等联合发起的“觉悟社”在天津成立,马骏经常在不定期刊物《觉悟》上发表一些小诗,鼓舞广大人民的斗志。11月,马骏作为京津学生代表赴上海,参加全国各界联合会成立大会,被选为该会的常务委员。不料,他回津后,反动当局却将他与周恩来等二十余位同志先后逮捕,许多爱国团体也被查封。在狱中,难友们在马骏、周恩来的带领下,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斗争,他们还组织大家学习文化知识,难友们被他们身上洋溢的乐观向上精神深深地鼓舞着,斗争精神始终非常高昂。在全国人民的声援和斗争下,1920年7月18日难友们一同获释了。马骏当时已蓄起了很长的胡须,难友们又称他为“美髯公”。经过大革命风暴的洗礼,马骏愈加成熟起来。1920年,他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不久,马骏受党的委派,以全新的姿态回到东北家乡开展地下革命斗争。他先以哈尔滨《晨光报》为阵地,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以后他又和韩铁生等人组织救国唤醒团,经常活动在宁安、吉林、哈尔滨、绥芬河、齐齐哈尔、白城、双城、长春、四平、牡丹江等地,并在宁安县创建了吉林省第一个党小组。1924年,马骏到吉林毓文中学任教。1925年6月,帝国主义者制造的五卅惨案刚刚在上海发生,吉林省城便在共产党员马骏的领导下,掀起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声援上海工人的爱国运动。6月7日,马骏等人以“吉林爱国六人团”的名义发表宣言,愤怒谴责英、日帝国主义的罪恶行径,号召人民奋起抗争。第二天,马骏首先领导毓文中学师生起来罢课;然后,多方联络酝酿,于10日在公共运动场宣告成立吉林沪案后援会,马骏和张乃仁当选为正副会长。随后,马骏指挥4000多人举行了游行示威。沿途,马骏一路讲演,号召民众行动起来,赶走入侵的列强。游行示威持续了两天。这是吉林省数十年来从未有过的大规模群众示威斗争,此举震惊中外。12日,为了动员更多的民众参加斗争,马骏领导“吉林沪案后援会”以吉林省议会的名义,代表5个法团、9所学校向省长公署发出公启:“径启者:自沪案发生,各界悲痛,本会于本月十一日约集省城农工商教暨律师公会五法团联席会议,公因于十四日(星期日)上午十时假城内丹桂茶园为此次沪上死事各同胞举行哀悼会,届时务请……维持秩序,突纽公宜。”反动当局闻讯,非常害怕,特将此次运动的领导人马骏传到公署加以警告。马骏当场批驳了他们的谬论,并警告当局,如若不然,他们将再次组织示威游行。无奈之下,反动当局不得不同意了沪案后援会的行动。14日,吉林沪案后援活动进入了高潮。这天,省城各校师生、人民团体、爱国人士、市民和长春、哈尔滨等地的代表一万多人,怀着悲愤的心情,在预定的时间来到丹桂茶园剧场,哀乐沉沉,人海如潮,远远望去,雄伟、壮观。上午10时,马骏出现在主席台上,他用一口流利的北京话报告了五卅惨案的经过和召开市民大会的意义。他说:“今天除对死者追悼外,同时,在这里召开市民大会。这是对外表达我国民之意志,对内唤起一般社会之注意。从来我国外交的失败,都是由于人民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因此,外侮日益加深,为了促使政府以强硬的态度对外进行交涉,则我人民必须努力为之后援!”接着,他还义正词严地向军阀政府提出判处凶手死刑;撤出英、日两国军队,收回租界;取消不平等条约;赔偿损失及向我道歉等10项要求。马骏的讲话,极大地激发了与会群众的革命热情,“青年学生尤为激昂,大有此仇不报宁死不甘之势”。会后,又举行了更大规模的示威游行。吉林的爱国活动和全国各地的沪案后援活动汇聚到一起,形成了巨大的反帝爱国斗争浪潮。马骏领导的吉林沪案后援活动从工人、学生开始,迅速地形成全民反帝爱国斗争声浪。当时,几乎全省各个阶层都卷入到这个运动中来了,就连基督教、长老会等宗教界人士,奉系军阀中的开明将领张学良和郭松龄夫妇,吉林省长王树翰等人也参加了义捐;从地域上说,从当时的省城吉林开始,迅速波及到长春、四平、辽源等全省三十多个大小城镇。这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吉林人民第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空前规模的群众反帝爱国运动,从而揭开了吉林历史的新篇章。马骏作为吉林沪案后援会的会长,始终站在这场斗争的最前列。1925年10月,马骏由党组织派遣,前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由于他学习勤奋刻苦,善于结合中国实际,努力探讨马克思主义理论,被推举为中山大学公社的负责人之一。学习期间,他非常关心回族人民的解放事业,重视对民族问题的研究,曾说:“我自从研究了马克思主义以后,认识了只有共产党和苏维埃政权,才能真正彻底地解决民族问题,使各民族达到政治上、文化上、经济上的平等地位。”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对共产党人进行血腥镇压,北方的奉系军阀张作霖也疯狂绞杀革命力量,李大钊等先后被捕牺牲,中共北方区党组织被严重破坏,北京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在这个严重历史关头,马骏奉调回国,担任中共北京市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负责恢复党组织的工作。当时的北京城遍布密探,马骏又久在北京活动,全城军警对他都很熟悉,这给他平添了许多危险。很多同志担心马骏的安全,劝他换个地方工作。可马骏丝毫没有退却,而是更注意斗争策略,经常乔装改扮,避开敌人的耳目,他的身影经常出现在人民群众之中。12月初的一天,马骏在市委开完会出来,不幸被京师警察厅逮捕。敌人许他以教育次长的官职,妄图收买他,马骏说:“叫我不宣传马列主义,不搞革命,这比太阳从西边出来还难。”敌人碰了钉子,决定杀掉他。临刑前,他的上衣被剥光,两手背绑,两脚加镣。刑车前后,满布持刀荷枪的军警。这时的马骏依然挺胸端坐,长长的黑须迎风飘动,显出他的英雄本色和豪爽气概。沿途,他不住高呼:“回族人民联合起来,反对帝国主义,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他这种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感动了沿途千万群众,就连警戒的军警有的也流下了眼泪。1928年2月15日,党的好干部、回族人民的好儿子马骏,在北京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33岁。马骏牺牲后,国内外人民以不同的形式举行了悼念活动。回族人民冒着生命危险,按照本民族的习俗,在北京朝阳门外清真寺为他作了洗礼,并在下坡回民墓地安葬了他。莫斯科中山大学全校师生召开追悼大会,把该校俱乐部命名为“马骏俱乐部”。1951年8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在马骏墓地(现在日坛公园内)修建了新的墓碑,碑的正面镌刻着郭沫若书写的“回族烈士马骏同志之墓”。1988年,在马骏牺牲60周年前夕,北京市人民政府又重新修缮了马骏烈士墓,邓颖超题写了“回族烈士马骏之墓”的碑名,碑的背面刻有马骏烈士的生平,中共北京市委、市人民政府还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马骏是黑龙江这片黑土地走出去的革命家,可以告慰马骏烈士在天之灵的是,如今的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逾益强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即将成真,他的后人继承了他的遗志,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实现先辈的理想正努力奋斗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距老火车站步行大约二十多分钟有很大一片用铁艺栅栏围起来的地方,入口处浮雕的“中东铁路愽物馆—一横道河子机车库遗址”一行镀金字非常醒目。入口外的路旁停滿了远道而来的私家车,车队绵延上千米,有专门布置在这儿的交通警察在维持秩序,这处百年前的铁路机车库人气可真旺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进入遗址首先看到这栋房子,这是横道河子机务段运转室,建于1900年至1935年期间,建筑本体是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横道河子机务段转运室前,一片开阔地上有一个巨大的水泥砌筑的一米多深的圆形凹地,一座桥连通凹地两侧,桥上有火车轨道通往远处的机车库,我猜想这个水泥凹地应该是供检修机车底部用的,所谓的桥也应该是把机车停在这儿,检修工人在桥下通过枕木间的空隙仰头检修车底下的部件,看现在桥面铺上的铁板就反证了我的推测。过了这座桥是密密匝匝的铁道叉,这些道叉最后汇聚成十五条铁轨分别进入十五个机车库。高大的机车库是红砖砌起来的,十五个黑色机车库门里延伸出一条条铁轨,蔚为壮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台退役的蒸汽机车静静的停在轨道上,当年喷云吐雾威风八面的钢铁巨兽在如今的中国己经退出了历史舞台,它的响亮的汽笛声也止步在人们的记忆中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现在的机车库里己听不到检修机车时叮叮当当的嘈杂声,也闻不到刺鼻的机油、润滑油味儿,它己经变成了世界蒸汽机车历史展览和中东铁路历史图片展览的展馆。世界上的第一台蒸汽机车,世界上第一台速度最快的机车,各工业大国的代表性机车,中国的第一台蒸汽机车……,林林总总,与实物一样的小尺寸模型就有二十来个。这里不光有模型,还有实物机车头、机车厢及分解开的机车构件供人们叁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展馆里对蒸汽机车的发明者也有详尽介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个展览确实让人长知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第一列豪华列车的车厢,现在的人们无论如何也想像不到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母女俩在蓝天白云下、在百年机车库前、站在伸向远方的铁道上摆出了心❤的造型,母女连心,亘古不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小小少年参观完蒸汽机车历史展览若有所思,莫不是触发了什么灵感……</span></p> <p class="ql-block">  从机车库遗址大门出来,我们又乘马呦呦的出租车赶往七里地村。顾名思义,七里地村就是距横道河子镇七华里的一个山村。</p><p class="ql-block"> 村子不大,但山青水秀,干净整洁。一条溪水由山上流下来穿村而过,溪水两岸的农舍有卖山产的小店,有的墙上挂着传统农具,如耙子、五齿叉子、锄头等等,沿小路溯溪而上逐渐听到轰隆隆的响声,走出近二百米看到前面山上茂密的丛林中冲出一条几十米高的瀑布悬挂在山腰,瀑布飞泻而下形成一池碧水,这正是小溪的源头。</p><p class="ql-block"> 斑斓的五花山、洁白的飞瀑、清清的潭水,面对这美景我们老两口又忍不住和外孙子合了张影。</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山不在高,有水则灵;水不在深,有山则清。这一方水土孕育出了牡丹江地区的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的支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是林区,这儿是当年中东铁路的采伐点,伐木工人住宿的工棚子是用圆木建的木刻楞,1926年中共牡丹江地区第一个党支部就是在树林中的这栋木刻楞房子里成立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栋木刻楞工棚保持了原样,建筑面积197.6平方米,佔地面积1038平方米,毛石基础,两坡屋顶,铁皮屋面,圆木垛墙,圆木之间柳榫相连,窗棚雕刻花饰,是典型的俄罗斯木刻楞建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现在这里是中共海林党史纪念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牡丹江地区第一个建立的党支部﹣一横道河子党支部最早成立于1926年10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世纪初,东北地区受尽日俄帝国主义欺凌,当地民众反帝反封建斗争日益高涨,作为中东铁路重要节点的海林横道河子,因受十月革命影响,以铁路工人、伐木工人为主体的救亡罢工运动不断暴发。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党中央积极领导筹建东北地区党的组织。1926年10月,北满地委派党员到横道河子开辟建党工作,在七里地村成立横道河子党支部,吸收8名工人入党。党支部成立不久,由于缺乏斗争经验,便遭到敌人破坏,党员不得不以个体形式坚持斗争。1933年初,中共吉东局在横道河子建立反满抗日交通站。同年,又重建被破坏七年之久的横道河子党支部,支部书记潘庆来。1936年,横道河子党支部又一次遭到敌人破坏。同年8月,根据吉东特委指示,再次重建横道河子党支部,秘密发展党员4名,党支部仍设在七里地,党支部书记王锡云。1937年4月5日,由于叛徒出卖,横道河子党支部再次遭到敌人的破坏,党支部书记王锡云在七里地被捕,6月7日,在哈尔滨陆军射击场英勇就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横道河子党支部成立后,曾经领导群众参加了反对东北军阀裁减铁路工人的斗争;参加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修筑延吉﹣﹣海林铁路的斗争并取得了胜利。党支部还多次组织工人破坏日本侵略者运木材设备,阻止日本侵略者对中国林业资源的掠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据中共中央组织史资料第一卷第三编地方组织机构(260页)记载,横道河子党支部建立的时间早于牡丹江地区其他基层党组织。中共中央党史资料的权威认证说明:横道河子党支部不但是牡丹江地区第一个建立的党支部,而且在黑龙江省乃至东北地区也是建立较早的基层党组织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天时间走马观花,就要乘动车返回哈尔滨了,站在动车站门前,俯瞰山沟里刚刚去过的小镇。夕阳下,小镇已有袅袅炊烟升起,我不禁陷入沉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年的沙皇俄国出于觊觎我们领土和资源的野心逼迫清政府与其签订修建中东铁路的条約,但他们没想到的是随着铁路的开通运营却为我们培养出了一批铁路工人,如今横道河子百年前的俄国人建的教堂、机车库成为我们的近现代早期工业遗存,沙俄也早己成为历史的尘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年我们积贫积弱,膜拜人家的蒸汽机车,如今我们的动车高铁成为全世界羡慕仰望的工业明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17年的十月革命诞生了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共和国(简称苏联),中国的革命者受到启发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并于1949年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谁能想到1991年已执政七十多年的苏联共产党居然丢失了政权、曾经辉煌强大的苏联顷刻之间分崩离析、苏联成为了曾经,如今中国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心、奋发图強、正在为实现中国伟大复兴之梦的路上而迅跑着,崛起的中华民族己经充满自信的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思索及此,一种豪情自胸中荡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不是思想家,也不是政治家,只是神州大地上的一介平民,但做为一名中国人难道不应该自豪吗?试问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热爱我们的祖国,有什么理由不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洁白的和谐号缓缓驶进站台,我们登上列车,火车平稳的启动了,速度越来越快,望着车窗外飞逝的景色,我的思绪仍在继续……</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