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并未削弱的选文——史铁生《老家(节选)》的艺境美

一尘客

以朴素感人的语言叙述、描写46岁时才一睹“老家”的特殊经历,抒写了内心对“老家”复杂的情思,对亲人深深的怀念之情,以及对生命的感慨、坦然承担的深意,这是史铁生散文《老家》节选部分的主体内容。读者反复吟诵,当感动于字里行间所充溢着的作家史铁生内心真切、深沉、复杂的生命情思,更魅惑于作者用以承载情思的独特构思与表达。<br>  一、巧用“由虚入实,以实写虚”的行文结构<br>  “老家”,在文中的意涵实际上含容父母的原生生活环境和故事,不过,在46岁前,作者对“老家”只是 “听见”,文章从有点不真实的老家写起,虚处落笔,为后文“实写”抵达老家时的见闻做前行先导,此后,老家故旧、颓圮、寂寞的实景在作者所见中缓缓展开,如一幅古朴的卷轴,作者对于故乡的认知也经由抽象而渐趋具体;而“老家”感官可见的景象(物质存在),经由作者的百般感发与想象又折射了亲人过往的人生甘苦历程,进而化入作者对老家、对父母深深的念想,写作便由实景透入虚意。这种虚实交错演进的结构方式,叠加发展了作者对故乡对亲人对无可更置的生命体验和情感。<br>  二、以时间、空间和心理活动共构文情世界<br>  作家构筑思乡怀亲的文情世界是独具眼力和心力的,概要而谈,大体是以时间来绵延情感的长度,以空间来承托情感的厚度,以心理活动来聚合情感的深度,这三者形成的合力,共同编织《老家》浓得化不开、淡不去的情感世界。如,文中多次出现标识年月的时间词,46岁,19岁,童年、少年,四十多年,二十年,其间发生的人世沧桑,亲人以及作者本人的命运遭际,思之所及,百转千回,而作家终以所闻所见所想的叙事方式,编织涿州、张村、北京、拒马河等宽广空间所承载的奶奶、父辈、姥姥、母亲的经历,从时间、空间、心理活动等三个维度来汇聚、融合内心对故乡对父母对亲人的浓情厚意,以及反复咀嚼后对生命存在的感慨与领悟:这种叙事所形成的合力,是有穿透力的,其审美意趣也是难以尽言的。<br>  三、以多样丰富的修辞弹性延展文辞中的情意<br>  选文语言有着明显地特征:巧用多种方法,内敛蓄势且不乏弹性地反映修辞的延展潜力。如首段反复以“从……中”句式结构出“听见”老家时心里的模糊印象;第四段以“看……”引导的排比句式反映亲人“在车里看”老家时的微妙、复杂的心理活动,反映亲人对老家的回忆、记挂、感慨甚至有点“近乡情怯”的心情。再如“高高的土坡上,一排陈旧的瓦房,围了一圈简陋的黄土矮墙,夕阳下尤其显得寂寞、黯然,甚至颓唐。”以短句和长句想交错的形式描绘了母亲房屋周边环境的苍凉、萧瑟景象,含蓄写出母亲生命经历的艰辛与坎坷,折射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之情。再如,“那唢呐声,沿着时间,沿着阳光和季节,一路风尘雨雪,传到今天才听出它的哀惋和苍凉。”辞中的唢呐声跨越了时间和空间,将“哀惋和苍凉”传给作者,其延展的意味已超出了拟人、黏连等辞格的,在腾挪跳跃的诗性语言中将作者的心情充分地漫溢开去。自然,文中还有使用反复、设问、反问等等修辞,多层次地叙述作者的怀念、感触、思考。<br>  其实,《老家》一文颇有嚼头,其艺境远非上文可尽言,细心的读者当可从中收获更多独特的体会。<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