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伊塞克湖(Issyk-Kul),是世界第二大咸水湖,东西长182公里,南北宽58公里,总面积6200多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79米。伊塞克湖现属于吉尔吉斯斯坦,吉国称为热湖,中国唐代称为热海、大清池、元代中文写法为亦思宽,在西汉、唐、元 、清朝中叶属于中国,曾经隶属于古乌孙国、西突厥、喀喇汗王朝、西辽、察合台汗国、苏联。</p> <p class="ql-block">吉尔吉斯斯坦有句古谚语:“没有到伊塞克湖,就不算到吉尔吉斯”。 伊塞克湖镶嵌在天山山脉中央,北接昆格山脉,南依泰尔斯山,水面海拔高度超过1600米,被称为“半空中的一面镜子”。伊塞克湖四季不冻,湖水蔚蓝澄澈,像一颗宝光流动的明珠,在辽阔的中亚土地上绽放出璀璨光芒。</p> <p class="ql-block">乘船游览美丽的伊塞克湖。</p> <p class="ql-block">远远望去,天空蔚蓝,湖水澄碧,山头雪白,草原葱郁,各种颜色和谐地融为一体,如同一幅绝美的风景画。</p> <p class="ql-block">无风时分,广阔的湖面上水平如镜,清晰地倒映出蓝天、白云、雪山,静谧而又安然。每当风起,澄碧湖水好似一匹上好绸缎,抖动出一波又一波丝滑褶皱,一层层扑向金色沙滩,发出悦耳的拍打声,放眼湖面,湖色映照着山色,天光交织着水光,景色美不胜收,让观者不由自主心生“不似在人间”的感慨。</p> <p class="ql-block">历史上,对伊塞克湖最早的记载见于《大唐西域记》。玄奘法师曾形容这里“周千余里,东西长,南北狭,四面负山,众流交凑,色带青黑,味兼咸苦,洪涛浩瀚,惊波汩忽,龙鱼杂处,灵怪间起……水族虽多,莫敢渔捕”。从记载中可以看出,唐朝时,伊塞克湖的风光和如今没有太大区别,只是不知当时的“灵怪”是什么水生生物了。</p> <p class="ql-block">伊塞克湖东岸,有被淹没的乌孙国冬都遗址。遗址内残留建筑可以看出中国汉朝的痕迹,还发现了一些用汉朝文字书写的碑文。这些汉代遗迹源自汉武帝时期的解忧公主和她的侍女冯嫽。解忧公主和亲乌孙国,为乌孙国带来中原文化和先进农业生产技术,成为西域人民心中的“一代国母”。她的侍女冯嫽嫁给乌孙国右将军。冯嫽颇有政治才能,“能史书,习事”,曾说服乌孙国王孙乌就屠归顺汉朝,被尊称为“冯夫人”。她和解忧公主一起,促进了西域和汉朝的友好往来,为西域各民族团结稳定做出了贡献。</p> <p class="ql-block">成吉思汗的真正陵墓究竟在哪里,一直是个谜。有文献记载,成吉思汗曾经立下遗愿,希望自己去世后,能住在一个风景秀丽的湖泊中。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联合地质学家进行了大量的数据分析,将目标锁定在了伊塞克湖。当地的老渔民表示,经常在湖泊中打捞出成吉思汗时代的金币。专家们兴奋不已,认为成吉思汗的陵墓就在伊塞克湖中。但是伊塞克湖如此之大之深,要想锁定陵墓的准确位置,根本就无法做到,这个谜就让它深深的埋藏在水里吧。</p> <p class="ql-block">环湖景区是伊塞克湖的自然风光集中地带。湖畔的金黄沙滩,沙质细滑,粒粒金黄,毫不逊于海边沙滩。湖岸生有茂密的芦苇丛。每到秋冬两季,很多水鸟飞到此处过冬,芦苇丛变得格外热闹。为保护湖畔原始生物及冬季“来客”,吉尔吉斯斯坦政府特意建立了伊塞克湖野生动物保护区,严禁人类用各种名目去打扰它们的安居生活。</p> <p class="ql-block">高山、盆地和深水造就了伊塞克湖独特的自然风光,使这个高山湖泊拥有了海洋性气候,晶莹剔透的湖水加上清新空气,非常适合人们休闲旅游。伊塞克湖附近居民大都以农业、畜牧业和旅游业为生,湖滨建有多所疗养院和度假村,入住在此惬意无比。</p> <p class="ql-block">公元10~15世纪,吉尔吉斯人来到伊塞湖畔。在这之前,这一地区早已是萨迦人(Saka,Scythian,塞西亚人)的文明中心,湖的外围则是一圈著名的考古遗址带。伊塞克湖北岸的乔尔蓬阿塔地区分布着一大片圆石岩画保护区,被称为圆石岩画露天博物馆(Petrogliphs Museum)。</p> <p class="ql-block">乔尔蓬阿塔岩画博物馆占地42公顷,田野散布着冰期岩石,其中许多覆盖着地衣,部分岩石上装饰着岩画,约有100多幅,石头大小从30厘米到3米不等。</p> <p class="ql-block">露天博物馆岩画的年代跨度很大。早期的岩画可以追溯到青铜时代晚期(约公元前1500年),但大多数成形于吉尔吉斯人来到这里之前的萨迦-乌孙时期(公元前8世纪~公元1世纪)。后期的岩画可以追溯到突厥时代(公元5~10世纪)。博物馆为重要的岩画做了标识,可以在岩画上看到狩猎场景、动物捕猎、猎人以及象征性线条和几何图案。这些岩画记录着游牧民族古老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反映出他们的想象和愿望。</p> <p class="ql-block">最引人注目的岩画位于售票亭正对面,刻画于公元前7世纪~公元1世纪。这是一幅几只野山羊被驯养的雪豹猎杀的场景图,被猎杀的除了五只大野山羊外,还有两只小山羊,而雪豹足足有十余只,更难能可贵的是,左上角还有拿着长矛的猎人,在他们的指挥下,雪豹张牙舞爪围凶猛攻堵截野山羊,场面极其生动精彩,这是露天岩画博物馆最经典、刻画最生动的一幅岩画。</p> <p class="ql-block">此为公元前6世纪刻画的双鹿,五个分叉的鹿角向后倾斜成原角,腿上画着两条粗线,十分美丽。从早期游牧民族岩画的表达形式角度看,动物风格以勾勒各种动物(例如鹿、山羊、马、狼)身体的轮廓为特点。这些动物表现得富于动感,长瘦的弯腿常常向前伸出,大腿肌肉平滑,胸部一般单薄。其中鹿是典型代表,露天岩画博物馆鹿的图案不多。</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7世纪~公元1世纪的岩画,是一张拥有巨大矩形吨位的鹿的真实图像。可惜这幅鹿岩画风化严重,已经很难辨认了。</p> <p class="ql-block">岩画上标识了小数字,尽管有的岩画内容已模糊不清。</p> <p class="ql-block">古代的岩画艺术与狩猎者的信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对那些以狩猎为生的游牧民族人来说,他们一定相信,动物一旦被刻到石头上,就被神施以了魔力,更容易被人捕获。所以他们要用刻刀,去留住给予了他们艰辛却又让他们感动的狩猎生活。</p> <p class="ql-block">在诸多的岩画图案中,羊的造型最多。大野山羊雄壮的身姿弯弯的美角,颇有当地塞西亚·萨迦动物风格。</p> <p class="ql-block">一幅山羊线条画,刻画了长长的山羊角,腿和笔直的尾巴被清晰地描绘出来。在山羊的背上,示意性地描绘了一个伸开双手和伸腿的人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此岩石的两侧,刻画着不同的狩猎场景。</p> <p class="ql-block">以下都是公元6~10世纪的岩画。这幅纳德山羊表面细纹依稀可见,岩石上半部分的山羊图像经过更新。</p> <p class="ql-block">两只山地山羊,它们的躯干向左,山羊巨大的角被向后拉。左边那只山羊的原始图像已经被修改过了,它的轮廓部分被另一只山羊更新的图像所覆盖。</p> <p class="ql-block">山<span style="font-size: 18px;">羊的原始图像似乎被改变,</span>形象被重新塑造了。</p> <p class="ql-block">岩石上雕刻着几只山羊和一个猎人。山羊的大型艺术形象占据了岩石表面的重要部分,两条平行线刻画出山羊瘦瘦的躯干和巨大的弯角。</p> <p class="ql-block">此为用狗来猎杀山羊的场景。一个拿着弓和箭的人的正面轮廓被刻画在岩石中心,武器轮廓清晰可见,狗被刻画在人的两侧。</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幅内容丰富雕刻复杂的岩画,刻画了公山羊、狗、骆驼等动物,还有手拿缰绳的男人牵着骆驼的正面轮廓、骑马者的微型图像等。雕刻手法有的大胆、夸张,有的奔放、沉稳,各个栩栩如生又独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除了线条岩画外,也有这种满刻的岩画。</p> <p class="ql-block">这些千年甚至几千年前的岩画,有的依然清晰可见,有的随着岁月的摧残已经模糊不清了。没有涂料,没有色彩,先祖们以石器作为工具,在岩石上磨刻、雕凿,记录了游牧民族异常丰富与生动的立体世界,历经千年也未被时光湮灭。岩面中的各种图像,构成了吉国文字发明以前原始人类最早的“文献”,成为穿越了时光的历史符号。</p> <p class="ql-block">圆石上长满了彩色的地衣,彰显岁月的沧桑,倒也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除了岩画之外,露天博物馆还有早期墓葬、祭祀用的圆形石阵和石像。萨迦人曾经居住在目前位于水下的乔尔蓬阿塔湾定居点,萨迦祭司将这个圣地用作祭祀场所,并用其他仪式祭拜太阳神。</p> <p class="ql-block">伊塞克湖州立博物馆原本不在行程之列,是当地导游法特赠送给我们的,真是一个意外收获。</p> <p class="ql-block">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伊塞克湖湖面周期性地上升和下降,淹没了古湖岸线上的村镇。从湖的东端,在建于公元前2世纪的被淹没的城市Chigu,出土了一些文物。目前湖下的水域中至少有10处有记载的定居点,并且吉国早已寻遍湖底发掘宝物。这些文物目前收藏在首都比什凯克国立博物馆和伊塞克湖州立博物馆里,宝贝的主人从基督教僧侣到成吉思汗时期的人几乎都有。</p> <p class="ql-block">此为博物馆里伊塞克湖的模型。伊塞克湖的历史极为悠久,2500万年前,伊塞克湖还是辽阔的草原盆地。随着频繁的地壳运动,四周山体积雪不断融化,在低洼地带凝聚成湖,即伊塞克湖雏形。到了冰河时代,湖区在酷寒下结成一大块坚冰。冰河时代结束后,坚冰融化,水位降低,逐渐形成如今的伊塞克湖。</p> <p class="ql-block">古代的吉尔吉斯人没有足够的科学知识,关于伊塞克湖的成因,他们编造了很多传说,其中,古堡传说最为深入人心。相传在很久以前,高高的天山上建有一座华丽的城堡,城堡主人凶悍残暴。山脚下,住着一位美丽的牧羊姑娘,一边放羊一边痴心的等候她心爱的恋人骑士。姑娘被城堡主挟持到城堡中威逼成婚,她宁死不从喊着骑士的名字跃出窗外,跳入万丈悬崖。就在姑娘跳落的瞬间,地动山摇,从周围山谷中涌出大量洪水,冲垮了城堡,形成了一片大湖,这就是伊塞克湖。</p> <p class="ql-block">有趣的是,考古学家在伊塞克湖湖底发现了古城堡遗迹,还打捞出了古代生活用品和钱币,为古老传说增添了似真似幻的神秘意味。博物馆还收藏了不少在伊塞克湖周边出土的其他文物。</p> <p class="ql-block">公元3世纪的手环、戒指等铁饰品。</p> <p class="ql-block">伊塞克湖边出土的金饰品,公元5世纪。</p> <p class="ql-block">伊塞克湖岸的历史古迹图片,让人最感兴趣的是古代岩画和草原石人。</p> <p class="ql-block">岩画狩猎荟萃图。</p> <p class="ql-block">州立博物馆几幅人物骑着骆驼的岩画,是丝绸之路商人真实写照。</p> <p class="ql-block">露天岩画博物馆最有名的山羊狩猎图岩画,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吉尔吉斯斯坦的旅游名片之一,也制作成各种手工艺品。</p> <p class="ql-block">又见古文字石碑。和我们在布拉纳遗址博物馆看到的一样,碑石上雕刻着古代阿拉伯文、古突厥文等碑文,是吉尔吉斯斯坦在历史长河中精神文明的体现。</p> <p class="ql-block">吉尔吉斯斯坦玛纳斯传唱人,将吉国重要的历史故事一代一代传唱下来。</p> <p class="ql-block">导游法特为我们介绍吉尔吉斯斯坦的各种民族乐器,这是一个热爱生活,能歌善舞的国度。</p> <p class="ql-block">走出博物馆,看到美丽的鲜花。这个被称为中亚小瑞士的吉尔吉斯斯坦,低调内敛,仿佛很少让人感觉她的存在。来后才知道她的风景如此之美,历史又丰富多彩,非常值得一游。由此结束吉国之旅,即将飞往下一站~乌兹别克斯坦。</p> <p class="ql-block">拍摄:又见炊烟</p><p class="ql-block">撰文:又见炊烟</p><p class="ql-block">拍摄时间:2023年9月10~1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