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好久没来苏州河扫街了,今天就来继续我的“苏河掠影”吧!乘车到中山西路桥,先从这里开始吧!</p> <p class="ql-block">中山西路桥,1930年兴建中山路时建,为该路自南而北第三座桥,毁于八一三战火。后多次毁、建。结合内环高架路一期工程,对其进行了彻底改建。重建的中山西路桥分为内圈、外圈两桥(俗称东桥、西桥),内环线苏州河桥建造在内圈与外圈的中间,高于左右两桥。</p> <p class="ql-block">中山西路桥是三座并行的桥:由东桥、高架桥和西桥组合而成。从中山西路桥往西,沿途是周家桥地段。</p> <p class="ql-block">第一站上海第五棉纺厂</p><p class="ql-block">上海第五棉纺厂旧址位于万航渡路2170号,原占地面积3.2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4904万元,职工3562人。属国家二级企业。前身是日商丰田佑吉开设的丰田纱厂。该厂创造出一整套纺制针织用纱的独特工艺,产品畅销国内外。1978年,获市纺织工业局“产品信得过工厂”称号。1979年,其“丰收牌”精梳针织纱获国家质量金奖。本世纪初,厂区建起了“大家源新城”高层住宅小区。所幸保留了西侧的棉花仓库,现在被开发成“创邑·河”创意产业园。可是去时大门紧闭,可能又在改造吧!</p> <p class="ql-block">丰田纱厂</p><p class="ql-block">1919年,日本丰田纱厂在上海建立。1945年,上海丰田纺织工厂由国民党中国纺织建设公司接管,改名为中国纺织建设公司上海第一机械厂,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工厂改建为国营上海第一纺织机械厂,也是周家桥街道管辖区当中第一个建立红色党支部的。2007年重组为上海第一纺织机械有限公司。</p> <p class="ql-block">苏州河畔的丰田纱厂铁工部旧址</p> <p class="ql-block">1921年,日本人丰田佐吉在上海中山西路苏州河桥畔,建起了上海丰田纺织厂(也称丰田纱厂),这里是丰田起家的真正原点。正因为有了上海丰田纱厂的第一桶金,才成就了今天丰田汽车的产业与荣光。</p><p class="ql-block">这一段墙体是当年留下的。</p> <p class="ql-block">丰田办公大楼</p> <p class="ql-block">2007年3月,日本丰田纺织中国有限公司向一纺公司租下铁工部旧址,并2008年8月,复原了原厂部分建筑,将其改造成为日本丰田公司在中国的产业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水池左边是一座平瓦坡屋顶机制清水红砖墙面一层平房,原是丰田纱厂铁工部的食堂。里面还有丰田纱厂铁工部的两层办公楼。办公楼整修时保留了其本来面貌,很多地方还展示着历史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苏州河桥畔,一排排新建的商品住宅楼下,是锈迹斑斑,屋顶呈咖啡色锯齿形的“一纺机”的老厂房,而这些厂房竟是原丰田铁工部的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1950年起,身为国营上海第一纺织机械厂(简称“一纺机”)在2000年前后,上海产业结构大调整,厂房被空置起来。2007年,丰田纺织(中国)有限公司向一纺机租下原厂区内的办公楼和食堂,作为丰田纱厂铁工部纪念馆,也被命名为“上海丰田纺织厂纪念馆”。每年的中国文化遗产日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苏河水岸 圣大清湾</p><p class="ql-block">苏州河在普陀境内流经15.26公里,岸线长度约21公里,占上海中心城苏州河岸线的一半。</p><p class="ql-block">本次苏州河公共空间贯通提升工程聚集历史人文、产业提升、空间品质、公共服务、文化艺术、绿色生态等方面,促进普陀苏州词沿岸未来发展提升,水岸联动,以点带面,着力打道苏州河高品质量观示范区、地标性滨水活力区,把最好的岸线资源留给市民。</p><p class="ql-block">圣大清湾段位于曹杨路与大渡河路之间,沿线汇集三所学校、多个居住区和企事业单位,居民们积极响应“一江一河”建设号召,后撤田墙释放贺通空间,华东政法大学打开校园围墙,向市国开放展示了沿线优秀文保建筑风貌,让城市历史文脉与河滨风光相得益联,为市民提供可游想、可观赏的高品质公共空间。区段内增设顺义路释站、凯旋路桥下驿站,完善贯通空间公共服务能力。</p> <p class="ql-block">上海第二十一 棉纺织厂</p><p class="ql-block">上海第二十一棉纺织厂旧址位于长宁路1860号。1915年秋,民族工商业者荣宗锦、荣德生创建申新纺织厂1929年,再建申新纺织第八厂。抗日战争胜利后,经修扩建,恢复生产。上海解放初,国家大力扶持,实行货工企业逐渐稳步发展。60年代申新纺织一厂跨入国营厂行列,成为了上棉二十一厂。</p><p class="ql-block">随着城市的发展与变迁,曾经的上棉二十一厂被高楼林立的住宅区所替代,上海花城、虹桥河滨花园 的屹立在苏州河河畔边上。</p> <p class="ql-block">护航号</p><p class="ql-block">1916年12月4日,随着沪宁沪杭联络线的开通,长宁站投入使用(时称梵皇渡站)。1921年中共一大代表乘坐沪杭线火车到嘉兴南湖完成了一大议程。为纪念这一历史事件,也为推进团市委、团区委“青年规划师进社区”工作,特在旧址处修建了一节绿皮火车,命名为“护航号”(谐音:沪杭号)。作为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阵地,投入使用的“护航号”成为社区文化团队的舞台、志愿团队的休息站、交友团队的互动区与温馨家园。1997年,因建设上海地铁3号线需要,长宁站正式停止办理客运业务,旧址现为轨道交通中山公园站。</p> <p class="ql-block">强家角渡</p><p class="ql-block">1827年强家角村富裕人士为了便于开垦开发苏州北岸相对比较低价的土地,捐资建造强家角渡口,1937年日本侵略中国上海沦陷,渡口就从此停运8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改为燃煤小火轮渡船。建国后强家角轮渡逐步纳入市轮渡公司统一管理。1962年改造为铁壳电动轮渡船。1997年12月16日强家角桥建成启用,苏州河市区段渡船市史彻底结束,强家角渡——苏州河上的最后一个渡口,也退出了历史的舞台。</p> <p class="ql-block">沿苏州河岸边漫步,时而与河水嬉戏,时而登上桥头,激发灵感,缓解疲劳。</p> <p class="ql-block">强家角桥渡口</p><p class="ql-block">强家角桥所在的河段曾经是苏州河的最后一个渡口。1827年南岸强家角村富裕人士,捐资建造了强家角渡口,在两岸设有木质大转盘,用绳索牵引木船过河。1937年上海沦陷,人工拉船渡口停运,抗战胜利,摆渡船改为燃煤小火轮。1997年轮渡码头东侧建成一座人行桥,拱形钢梁与乌镇桥相似,同年12月16日苏州河上最后一个渡口停运。</p> <p class="ql-block">上海第八煤球厂旧址位于万航渡路2452号,占地面积4884nm。2006年,万航渡路西侧进行旧屋改造,原本河岸两畔的矮平房、经过治理脏乱差的苏州河畔焕然一新。DOHO创意园的建立,更丰富了这方土地,在高楼林立、钢精水泥丛中工作的人们,通过全透明的观景电梯以及约3米宽的落地观景窗以及屋顶花园咖吧,一步步的将苏州河美景收入眼帘。</p> <p class="ql-block">周家桥文化创意产业园</p> <p class="ql-block">亚洲电焊条厂</p><p class="ql-block">赫赫有名的亚洲电焊条厂,自1998年起被空置废弃,最后终于在2004年7月得以重生,经过创意改建和文化渗透,使它们具备了独有的个性,在艺术的光环下迎来了新生。大楼设计策划邀请了曾策划过泰康路艺术街的吴梅森先生与著名油画家彭鸣亮先生担任。外观看似寻常却体现了奇特的创意,大楼为“户”,黄蓝色块勾出“非”字,从而暗藏“门扉”之义,创意之门正在向你召唤。</p> <p class="ql-block">周家桥创意产业之门</p> <p class="ql-block">数十年前,周家桥这里棚户遍野,是上海人眼里零乱不堪的“下只角”。如今它已成为高档住宅林立、创意园区云集的长宁风尚之地。</p> <p class="ql-block">强家角桥,连接万航渡路与光复西路,桥长51米,一跨过河,宽5.5米,是座人行桥。</p> <p class="ql-block">今天苏河打卡到此告一段落,周家桥街道以为居民营造舒适生活、强化人文艺术品鉴、保护遗留老建筑,形成网红打卡点。整个街区呈现优美的生态环境、时尚的都市体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值得慢慢体会,细细品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