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i><u> 四、祝福青春的草原</u></i></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来呼和马场观光回访,我们这些当年的知青,除了想追寻青春的足迹,到曾经工作和生活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了却多年的思念之外,更想看看第二故乡几十年来的新变化、新发展和新成就,看看乡亲们过的怎么样;想知道在实现小康和乡村振兴的今天,马场到底发展到什么程度。在呼和马场各个园区观光游览后,我们找到了答案,愿望得以实现。</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农乐园里瓜果香。</b></p><p class="ql-block"> 我们首先来到场部东面的一片田园。只见仿木制的古朴大门上,挂有一块木制牌匾,上书“呼和马场农乐园”七个红色大字。</p> <p class="ql-block"> 进入农乐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火红的鸡冠花,大红的花朵衬在绿叶之中,分外好看;紧挨着的是长势旺盛的大葱,果实累累的西红柿、豆角、黄瓜等;再往里走,有挂满各种新奇瓜果的长廊;走出长廊放眼望去,可以看到已经拔红缨的玉米、正在生长的各种秋菜和各种鲜花;在田园的一隅,还有一个绿荫遮盖下的秋千……。</p> <p class="ql-block"> ☆ ☆ ☆ ☆ ☆</p> <p class="ql-block"> 据介绍,这个“农家乐采摘园”(简称农乐园),是呼和马场妇联在2021年建起的。农乐园面积314亩,园内种植黄瓜、豆角、西红柿、韭菜、胡萝卜、南瓜等多种蔬菜,供人们采摘品尝,还种植一部分秋莱供应场内职工群众。园内布局科学合理,各种生产设施齐全,并在田间、路旁栽培了各色花卉,夏秋之季争妍斗艳,美不胜收,令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 ☆ ☆ ☆ ☆ ☆</p> <p class="ql-block"> ☆ ☆ ☆ ☆ ☆</p> <p class="ql-block"> 瓜果飘香、风光绮丽的“农乐园”,不仅是人们休闲采摘的一个场所,更是呼和马场今日景象的一个剪影,它代表了今日呼和马场的生机与活力。祝福我青春的草原,永远如这“农乐园”一样,青翠欲滴,花团紧簇,永远快乐、美丽、幸福!</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二)百树园中绿意浓</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从农乐园向东行走一段路程,我们来到一处栽植有各种树木的地方,这就是呼和马场的“百树园”。</p> <p class="ql-block"> 据介绍,这个“百树园”,也称“车勒苗圃”,建于2018年。百树园占地187.4亩,负责兴安盟地区稀有树种的育苗和幼苗栽培工作。</p><p class="ql-block"> 园内有温室大棚两座,提水喷灌设施齐全。园内栽培了红叶枫香果、金叶枫香果、金叶榆、京梅、丁香、海棠、紫叶李、红叶李、唐槭、三角枫、金丝柳,鸡心果等近50个树种,栽培数量百余万株。</p> <p class="ql-block"> 百树园不仅为呼和马场的绿化美化和果树种植提供了种苗,同时也成为夏秋之季人们欣赏园林景色的好地方,通过对外销售苗木,还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p> <p class="ql-block"> 在我们的记忆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呼和马场辖区内天然林资源极为稀少,仅在个别荒山坡上有为数不多的灌木丛,且长势不高,多为山杏、苕条、蜡榆之类。当时场内生产主要以军马生产和粮食生产为主要任务,植树造林的范围仅局限在农田防护林和路边林上。在军马场的义务植树活动中,我们也曾在办公室前后、道路旁栽种过树木,但场区内成片、大面积的营造林地基本没有。至1979年末,全场实有造林面积仅为102.5公顷。</p> <p class="ql-block"> 我们除了看到眼前的“百树园”之外,还在场部和各连队看到许多杨树、柳树、榆树、松树之类的乔木。路途中当年的一处处荒坡上,也出现了成片的树林。据介绍,这些全部为几十年来场内职工所营造。从1980年起,呼和马场通过开展义务植树造林、进行四旁绿化、营造“青年生态林”、植造景观林、退耕还林等措施,持续开展植树造林、荒山绿化、家园美化工作。据《呼和马场场志》记载,至2022年,呼和马场林地总面积已达到4897公顷,是1979年的 47.8 倍。其中灌木林地354.7公顷、乔木林地2637.49公顷、果园132.2公顷。现在的呼和马场,田地里林带纵横,居民区绿树环绕,彻底改变了几十年前跑了上百里也看不到一棵树,房前屋后光秃秃的缺林少树景象。</p><p class="ql-block"> 祝福我青春的草原,如这随处可见的树木一样,生机勃勃,枝繁叶茂,继续茁壮成长。</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三)农科园区丰收景。</b></p> <p class="ql-block"> 呼和马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又称兴安盟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业科技培训基地,占地面积17公顷。这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集科技示范、旅游观光、休闲采摘、生态农业为一体,担负着全场农业生产中的作物品种引进,扩繁推广和农业生产实用新技术的实验普及任务;还负责兴安农垦系统和周边地区的农业科学技术培训及农业生产示范等任务,是呼和马场农业的展示窗口。</p> <p class="ql-block"> 2022年,呼和马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试验田内种植了236个玉米新品种,13个大豆新品种,25个高粱新品种,8个谷子新品种;还种植23种中草药以及花卉品种36个,共计358个试验品种。园区内各项农业生产设施齐全,每个品种的种植、观察记录都详细完备。曾获全盟“农业科技园区先进单位”称号</p> <p class="ql-block"> 这是谷子试验田“张杂谷13”品种区,长长的、沉甸甸的谷穗,让我爱不释手。</p> <p class="ql-block"> 在玉米试验田前,农技人员向我们介绍了试验田里的玉米品种、种植方法和产量情况。</p> <p class="ql-block"> 在注重玉米新品种试验的同时,玉米种植也一直是呼和马场农业生产中的当家作物。但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相比,无论是玉米的品种还是播种、收获的方式,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2020年以来,呼和马场种植的玉米品种“迪卡C1563”、“迪卡159”、“天育108”及丰垦系列和“吉单”系列品种等,都是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丰产性能高的品种。播种釆用播前拖茬之后免耕播种或播前机械灭茬后免耕播种的方式,使用的免耕播种机,能一次性完成破茬,开沟、播种、施肥、覆土、镇压等多道工序。在收获上也改变了以前我们经历过的人工收割、掰棒脱粒的方式,全部实行了玉米机械收获。2022年,呼和马场种植玉米7552公顷,占总播种面积的83.36%;玉米总产量60884吨,占粮豆总产量的91.31%,真的起到了当家作物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这是位于生态园东侧的水稻试验田。在阳光的照耀下,整个稻田碧绿一片。每个试验品种的地头上,都竖立有试验品种标示牌。</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在呼和军马场时,场里主要生产小麦、玉米和大豆,大面积种植的燕麦是用作军马的饲料。当时的主食以本场生产的“全麦粉”馒头为主,颜色有点黑,但吃起来很有麦香味。偶尔吃到的大米饭,也是从外地调入的稻米,场内没有种植过水稻。当时给我们的印象是,水稻是南方的作物,天气热的地方才能种。我们这里是北方,天气冷只能种玉米、小麦和大豆。</p> <p class="ql-block"> 看到眼前的稻田,我们感到即兴奋又新奇。据介绍,水稻种植在呼和马场较晚,1990年兴安盟推行“稻麦开发战略”,呼和马场尝试性进行水稻种植33公顷,由于产量不高,成熟度不够理想,以后就没再种。直到2016年,呼和马场在认真学习水稻栽培技术、总结以往差距的基础上,种植水稻263公顷获得成功,公顷产量达到7897公斤。之后水稻面积持续增加,2022年达到764公顷,而且稻米质量优良,成为口碑不错的“兴安农垦大米”中的一员。</p> <p class="ql-block"> 现在,农业生产仍然是呼和马场的主要产业。种植作物主要以玉米、大豆、高梁、水稻和小麦为主,是兴安农垦系统的玉米、大豆、小麦、水稻主产区。据《呼和马场场志》记载,2022年,呼和马场农业生产中实播面积9060公顷,粮豆总产达66591吨,每公顷生产粮食7350公斤。</p> <p class="ql-block"> 在阔别几十年后重回呼和马场的我们这些知青眼里,水稻的种植可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p><p class="ql-block"> 祝福我的第二故乡,不仅仍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广阔草原,是玉米、小麦、大豆的主产区,而且也如江南一样,稻浪滚滚,稻花飘香!</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四)现代化农机展新姿</b></p><p class="ql-block"> 场部偏东北方向有一个带有围墙的偌大院子,院落南侧露天停放有数十台各种各样的旧式农业机械;院落北侧有一排高大宽敞的库房,库房内停放着十几台新式农业机械。新旧农机具齐聚一堂的这个地方,就是座落在呼和马场的“兴安盟农机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 ☆ ☆ ☆ ☆</p> <p class="ql-block"> ☆ ☆ ☆ ☆ ☆</p> <p class="ql-block"> 在农机博物馆的旧式农机展区,我们看到了十分眼熟的20世纪70年代时使用的链轨式拖拉机东方红75;轮式拖拉机铁牛55、长春28等车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观光回访团的战友像见到久别的老朋友一样,看看这台,摸摸那台,边走边聊边观看,诉说着这些农机当年作业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 战友薛乐即兴跳上一台长春28拖拉机,拍了一张照片。这张照片,是对过去年代的追思,也是留给未来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 呼和马场的农业生产机械化作业,具有光荣的历史传统。早在1954年,呼和军马场就由索伦军马场调入一台“DT-413型”拖拉机,这是呼和马场历史上的第一台拖拉机。之后不管是在军马场时期还是在国营农牧场时期,农业机械的更新换代都在持续进行。20世纪80年代,一批新型机车与农具被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第一线。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呼和马场的农机设备更新速度进一步加快,引进购入的机车、机械基本上都属国内最先进的机型和设备,一些老式的链轨拖拉机、轮式拖拉机及农机具,全部被淘汰。</p> <p class="ql-block"> 如果说旧式农机承载了我们对呼和军马场的一份感情,那么农机博物馆里展示的呼和马场近些年购进使用的国内最先进的农机设备,则让我们看到了几十年来农机更新换代的步伐,看到了现代化农机具的新姿,看到了农业现代化的美好远景。 </p> <p class="ql-block"> ☆ ☆ ☆ ☆ ☆</p> <p class="ql-block"> 农机博物馆里展出的新型现代化农机设备,均为进入21世纪以后引进购入的国内最先进的机型和设备。至2022年,全场大中型农用机械设备共720台,包括多个系列的轮式拖拉机、万能拖拉机、履带式联合收割机、免耕式播种机、联合收获机、玉米收获机、青贮收获机、自走式喷药机等。其中有很多是自走式、无人驾驶的农业机械,农机现代化程度远远高于邻近的农村乡镇。</p> <p class="ql-block"> ☆ ☆ ☆ ☆ ☆</p> <p class="ql-block"> 除大中型农业机械的更新换代和数量倍增外,一些小型农业机械也广泛进入场内农业职工家庭农场。至2022年末,呼和马场共有小型拖拉机和农业机械535台(套),包括小四轮拖拉机、轮式多功能拖拉机、小型精量点播机、整地机械、园田机械、中耕机械、运秧机、插秧机、小型收获机械等,服务于各个农业生产阶段和生产项目。</p> <p class="ql-block"> 呼和马场还有无人机4架,其中“大疆无人机-T40”3架,“IP型”无人机1架,用于农业生产植保服务。</p> <p class="ql-block"> 为了适应 机械化作业,呼和马场从2017年开始,组建了四个规模化经营管理区,承担全场1333公顷(20000亩)土地的耕种任务。这些规模化经营管理区,拥有全场最先进的农业机械、喷灌设备和无人机等,全部实施机械化农业生产作业,是代表农业生产中最先进生产力和最佳农业效益的机械化农业生产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目前,呼和马场已经彻底结束了靠人工和畜力耕作的农业生产时代,实现了现代农业机械装备的现代化,正在向农业现代化迈进。</p> <p class="ql-block"> 看到这么多、这么先进的新型现代化农业机械,我们感到十分震惊,同时也大开眼界。我们的第二故乡在实现农业机械现代化的道路上,走在了时代前列,体现了国有农场的体制优势。</p><p class="ql-block"> 祝福我的笫二故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进步,现代化新型农业机械还会越来越多,农业现代化之路会越走越宽,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五)观景台上看新貌</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在呼和马场场部的南山上,有一个中式风格、由凉亭和平台组成的、造型别致的棕红色建筑,这就是呼和马场观景台。登上观景台,向北望去,可鸟瞰呼和马场场部全貌;向其他方向望去,可见青草野花绿树覆盖的丘陵草原,绵绵延伸至一队、二队、三队等不同的方向,蓝天与草原相接,场部与各队相连,一派生机盎然、幸福和谐的景象。</span></p> <p class="ql-block"> 观光回访团的战友们,迫不及待的沿木制台阶,一步步登上观景台。向北望去,以前在我们的记忆中建有土坯房和地窨子房的地方,现在已经由一栋栋白墙红瓦或蓝瓦构成的新房所替代;特别是一幢幢高高林立的楼房映入眼帘,更成为场部漂亮全貌的点睛之笔。所有这一切,构成了呼和马场场部亮丽、整洁、有序的主色调,尤如一幅精美的水彩画卷,展示在我们面前。战友们无不为之激动,为之感慨,为之赞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999年呼和马场承办兴安盟那达慕大会时,观光回访团中的部分战友曾回场参加过。当时我们住在场部职工家的土坯房里,每人给20元住宿费。走在场部各处,破旧不堪的土墙随处可见,低矮的地窨子里仍然住着人,破旧的土坯房仍是大部分人们居住的地方。在场部召开的座谈会上,曾有知青战友十分寒心提问:“我们离开马场近二十年,全国的改革开放也十几年了,为什么马场的地窨子房和土坯房还在?为什么马场的居住环境没有变化?”经询问得知,当时农垦系统均处在最困难时期,职工干部已经连续几年没有发工资了,就连马信忠主任这样的建国前老干部和程天禄连长这样的老复转军人都是如此。当时,我们为马场的现状感到揪心,也为马场的前景感到担心。做为个人,我们没有能力改变马场现状,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薛乐等知青战友联系了北京的相关机构,为孩子们赠送了一些书包、书籍和学习用品,聊表了对第二故乡的关心关注之意。</span></p> <p class="ql-block"> 24年后又来呼和马场,眼前的景况让我们为之振奋,呼和马场的场容场貌真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p><p class="ql-block"> 据介绍,进入新世纪以来,呼和马场利用国家出台的政策和自身经济能力的提高,把场容场貌的改变提到重要工作日程,循序渐进的对旧有住房进行了更新改造。其中,至2000年,呼和马场利用3年时间对场部地区的88户地窨子房进行了改造;2003年8月,推倒77间旧土房,拆除危房10间,彻底消灭了地窨子房。2011-2013年,呼和马场分两期招商建住宅楼12幢,330余户干部职工喜迁新楼。同时,2011-2018年间,呼和马场还通过“危草房改造”项目,对全场1500余户旧土房和起脊草房进行了改造。现在,场部地区和各连队均己彻底消灭了土坯房和地窨子房,代之以楼房和新建的砖瓦房,居住环境均实现旧貌换新颜。</p> <p class="ql-block"> ☆ ☆ ☆ ☆ ☆ </p> <p class="ql-block"> 呼和马场不仅人们的居住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生活环境也发生了根本改变。过去场部地区尘土飞扬的沙土路,已全部修建为水泥路;场部与各队之间的道路也全部实现硬化。在场队全面实施亮化工程、绿化工程、净化工程,2011年-2022年,场部和各队共建文化休闲广场8个、门球场2个,职工文化活动室8个,活动室内健身器械、乒乓球台、台球案、棋牌等健身娱乐用品齐全。成立了场环境卫生整治清洁队,场部地区设3座环卫公厕、10个环保垃圾箱、120盏路灯。5G网络实现全场覆盖,电视、程控电话、通讯网络等设施齐备。特别是场部中心区6000平方米的音乐喷泉休闲广场和商业街主干道3800延长米的路肩人行道,更成为呼和马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 ☆ ☆ ☆ ☆ ☆ </p> <p class="ql-block"> 一路观光,一路感慨,一路祝福!我们把呼和马场的变化看在了眼里,把马场的成就记在了心里,把诚挚的祝福留给这片青春的草原!</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六)生态园内品佳肴。</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p> <p class="ql-block"> 在呼和马场观光回访期间,场里在生态园内的餐厅热情招待我们,让我们品赏家乡特色的美味佳肴。</p> <p class="ql-block"> 场党委副书记邓立勇全程陪同我们观光走访,亲自当向导、导游和摄影师,亲自安排伙食,待如亲人,让我们心里暖暖的。战友们说,回到家乡的感觉真好。</p> <p class="ql-block"> ☆ ☆ ☆ ☆ ☆ </p> <p class="ql-block"> 伙食非常丰富。用场里饲养的羊制作的手把肉和羊排,香喷喷的带着熟悉的草原风味;用生态园内自产的无公害绿色蔬菜茄子、辣椒、西红柿等做的菜肴,满囗都是回味无穷的家乡味道;一杯杯醇香的美酒,溢满了深沉悠远、致臻致纯的家乡深情。</p> <p class="ql-block"> ☆ ☆ ☆ ☆ ☆ </p> <p class="ql-block"> 李荣华在呼和军马场汽车队时的同事邓海师傅,得知我们这些知青来场,特意携夫人前来探望。大家一起共进午餐,亲切交谈。</p> <p class="ql-block"> 8月10日中午,在生态园餐厅用过告别宴后,我们结束了此次观光回访全部行程,告别呼和马场,返回乌兰浩特,继续在市区内的活动。</p><p class="ql-block"> 再见,亲爱的呼和马场!</p><p class="ql-block"> 再见,我们的第二故乡!</p><p class="ql-block"> 愿你更加繁荣昌盛!</p><p class="ql-block"> 愿你更加幸福美好!</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七)市区面貌换新颜</b></p><p class="ql-block"> 8月10日下午返回乌兰浩特后,观光回访团战友前往乌兰牧骑宫、扎克萨图公园等地,观光游览了大乌兰浩特新区的风光。一座座横垮在洮儿河、归流河上新建的大桥,气势宏伟,使市区交通更加便捷。乌兰牧骑宫别致的造型和扎克萨图公园优美的环境,使我们耳目一新,流连忘返。一片片林立的高楼,一个个风格各异的小区……所有目睹到的一切都在无声的告诉我们,乌兰浩特再也不是我们记忆中那个道路狭窄、灰土飞扬的小城镇,而是蜕变成了风光优美、环境整洁的现代化城市。</p> <p class="ql-block"> ☆ ☆ ☆ ☆ ☆ </p> <p class="ql-block"> ☆ ☆ ☆ ☆ ☆ </p> <p class="ql-block"> ☆ ☆ ☆ ☆ ☆ </p> <p class="ql-block"> ☆ ☆ ☆ ☆ ☆ </p> <p class="ql-block"> ☆ ☆ ☆ ☆ ☆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八)马头琴呼麦长调聚欢乐。</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8月10日下午,观览完大乌兰浩特新区风光,观光回访团应战友陈殿武和夫人刘玉杰之邀,来到著名的马头琴蒙餐涮肉饭店,共进晚餐。</span></p> <p class="ql-block"> 陈殿武发表热情风趣的祝酒词。</p><p class="ql-block"> 陈殿武是这次知青观光回访活动的主要策划者、启动者和组织者,也是观光回访团知青里在马场(农垦系统)工作时间最长的战友。从“我爱马场我爱马,马场就是我的家”这个角度去看,我们这些外地的知青,实际上应该算是马场这个大家庭中的“游子”,在把青春献马场之后,大半的有生之年都在外地打拼。虽然一直情牵马场,也都走出了各自多彩的人生之路,但毕竟没有一直与马场同呼吸共命运,没有亲手参与后来几十年的马场建设。而战友陈殿武却一直坚守在马场和农垦战线,为马场看家、护家、建设家乡,把有生之年都奉献给了马场和农垦事业,承担了我们这些“游子”没有亲自尽的责任。特别是他担任兴安盟农牧场管理局局长以后,在马场职工生活最困难和马场发展最艰难的时期,扛起了振兴马场和农垦系统这副重担。他攻艰克难,多方奔走,呼吁协调,求得上级和社会各部门的同情与支持,成功地解决了建国前离休老干部的工资问题;大批军转干部的待遇问题;马场职工进社保和农垦系统在发展中的资金、政策等问题,带领兴安农垦走出困境,并在各方面都有了新发展和新成就。退休之后,他也没有闲下来,继续在兴安盟关工委工作,为培养和教育下一代奉献着自己的余热。陈殿武是观光回访团知青战友们尊敬的老大哥,也是大家的楷模和榜样。</p> <p class="ql-block"> 陈殿武夫人刘玉杰,也是我们的知青战友。几十年来,她不仅自己事业有成,还是陈殿武的好妻子、好内助。每次外地来马场的战友,她都热情的陪同和接待。这次观光回访,她除了亲自去火车站接站、全程陪同观光活动外,今天还与陈殿武一起在马头琴餐厅设宴款待大家,是我们的好姐妹、好战友、好大嫂。</p> <p class="ql-block"> ☆ ☆ ☆ ☆ ☆ </p> <p class="ql-block"> 战友们纷纷向陈殿武夫妇敬酒,对他们不辞辛劳的策划、组织、联系、沟通,进而成功的促成了这次知青回场观光回访及今天的盛情款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敬意!</p> <p class="ql-block"> ☆ ☆ ☆ ☆ ☆ </p> <p class="ql-block"> 席间,战友杜玉兰、史学林、马伟玲等即兴演唱了歌曲。</p> <p class="ql-block"> 马头琴、呼麦和长调,是最具蒙古族特色的音乐。饭店乐队的精彩表演,使战友们在品尝蒙餐特色涮肉美味的同时,更沉浸在悠扬的蒙古族音乐之中,仿佛置身于广阔的草原,看雄鹰展翅,见万马奔腾,策马扬鞭,驰骋在一望无际的草原深处。</p> <p class="ql-block"> 最后,晚餐在战友们合唱“我爱马场我爱马,马场就是我的家,牧工最听毛主席的话,为保国防养军马”的歌声中结束。</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九)老领导家中话感恩</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91岁高龄的马信忠主任,是建国前参加革命的老干部。上世纪七十年代,他在场政治处当主任,不仅德高望重,而且和蔼可亲,工作上严格要求,生活上关心爱护,既是领导,又像家长和朋友。观光回访团的很多战友都接受过他的领导、关心和帮助。他的夫人王孝芳大姐,更是大家的知心人和好朋友,很多在马场出生的知青后代,都是由王孝芳大姐接产平安降生的;一些知青遇到难事,王孝芳大姐总是热情相帮。8月11日上午,怀着感激和崇敬的心情,观光回访团集体来到位于乌兰浩特市的马主任家中,看望和拜访这位可亲可敬的老领导。</span></p> <p class="ql-block"> 薛乐、刘啸泉、史学林、李荣华与马主任合影。</p> <p class="ql-block"> 聂凤荣、金允爱、赵秀荣、杜玉兰与马主任合影。</p> <p class="ql-block"> 史学林夫妇与马主任合影。</p> <p class="ql-block"> 说起马主任夫人王孝芳大姐,薛乐和李荣华总是倍感亲切,感恩不尽。</p> <p class="ql-block"> 在马场那些年,他们受到过王孝芳大姐的很多关照。而最让他们感恩不尽的一件事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一天,场里在乌兰浩特抢运冬煤时,他们与场里的一名职工发生口角,进而动手打了对方,被场里认定为恶性事件,保卫组将他们关“禁闭”反省一周。在他们感到最无助、心情最憋闷、情绪最低落之时,王孝芳大姐让马伟嘉给他们送了些好吃的。这对他们既是关爱,又是安抚,让他们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感到亲人和家人就在身边。这份母爱般的关怀,在他们心里一直是暖暖的存在,终生难忘。</p> <p class="ql-block"> ☆ ☆ ☆ ☆ ☆ </p> <p class="ql-block"> 原呼和军马场宣传队的四名队员与马主任合影。当年马主任在政治处负责分管宣传队。感谢那些年您对我们政治上的严格要求,工作上的把关定向,生活上的关心爱护,使每个人都发挥了一技之长,而且健康成长。</p> <p class="ql-block"> 曾在场政治处工作过的陈殿武、杜玉兰、赵秀荣与马主任合影。</p><p class="ql-block"> 当年在政治处时,每次陈殿武将写完的稿件交给马主任审阅时,马主任都不厌其烦地用铅笔逐字逐句的审阅批改,然后还要耐心的进行讲解。当年赵秀荣在政治处当广播员时,有时早上停电,她要自己启动汽油发电机为广播设备供电。有一段时间,马主任每天早上都要来帮助赵秀荣看护发电机发电。有时赵秀荣在场部地区上到8米高的电杆维修广播喇叭,马主任也会抽空去到电线杆下,帮她传递维修材料和工具,实际上是怕她出危险,给她做伴和壮胆,保护她的安全。这些事情虽已过去五十余年,但马主任如慈父一样的关怀帮助,仍然让大家铭记在心。能在刚刚走入社会、青春懵懂之时,遇到这样的引路人和好领导,是一生中的幸事,也为之后一生的成长开了个好头,奠定了好的基础,终生受益,终生难忘。</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十)哈日沁奶茶惜别离。</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8月11日中午,由马主任做东,马伟嘉和马伟玲承办,在乌兰浩特市极具蒙古族风情的“哈日沁奶茶馆蒙式餐厅”举办午宴,为观光回访团饯行。</span></p> <p class="ql-block"> 马伟嘉代表马主任致祝酒词。</p> <p class="ql-block"> 观光回访团战友纷纷向马主任敬酒,祝他老人家健康长寿! </p> <p class="ql-block"> ☆ ☆ ☆ ☆ ☆ </p> <p class="ql-block"> 与马主任合影时,马主任风趣地抬起手,说:“要摆个姿势哟!”</p> <p class="ql-block"> 午宴上幸会刘兆友夫妇,四个家庭八位好朋友兴致勃勃地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 ☆ ☆ ☆ ☆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i> 尾 声: 访后感言</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i> —— 难以割舍的情怀</i></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8月11日下午,依依惜别尊敬的老领导马主任和在乌兰浩特居住的各位战友,外地知青相继打道返程。其中,刘啸泉、杜玉兰和史学林夫妇,同车前往白城后,又分别从白城返回北京、去黑龙江旅游或前往海南;聂凤荣、李荣华、赵秀荣和薛乐夫妇,同车前往吉林双辽,在与居住在双辽的军马场战友顾淑娟、李兴华短暂小聚后,又分头返回北京和深圳。短暂的相聚结束了,但马场情、战友情、故乡情又一次深深印在知青战友的心底。不管是在首都北京,还是远在天涯海角,呼和马场都是心中永恒的美好记忆,呼和车勒草原都是我们永远思念的故乡!</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半个世纪的震撼</b></p><p class="ql-block"> (刘啸泉)</p><p class="ql-block"> 2023年8月,在呼和马场成立七十周年之际,应老战友陈殿武和呼和马场的邀请,我们部分知青战友回到原呼和军马场、现呼和马场进行观光回访活动。这次回访让我终生难忘,并在心里产生了强烈的震撼。现在我和夫人翟雪梅已来到海南,在天涯海角流连忘返的同时,我仍在回忆着在马场的所见所闻,品味和咀嚼着心里挥之不去的震撼。</p><p class="ql-block"> 震撼一:</p><p class="ql-block"> 以前我只是在电视里见过十里稻花香飘飘,只见过没闻过。到呼和马场参观稻田时,大老远就能闻到一种潮乎乎的香味。我问带着我们参观的邓书记:“这是什么味儿?”他笑着说:“这就是稻香”。如今的呼和马场已是稻田一眼望不到边了。这时我想起了当年的军马场,要是能吃上一顿大米饭是很困难的。那时我们只能每周六晚饭才能吃上大米饭。为了延续一顿大米饭,我就周六吃大米饭时买两份,一份留着隔天用热水泡着吃,现在想起来还是记忆犹新。接着我们又参观了谷子地、麦田、玉米田、高粱田、大豆地等,农作物真的是种类多多,精品多多。在马场餐厅就餐时,再次证明了这些绿色食品的可贵性。因为餐桌上都是自己田里产的食品,特别是端上来的手扒羊肉,连蘸羊肉的韭菜花都是自己生产制作的。能在科尔沁草原深处吃上纯正的手扒羊肉,真的可以称为美食了。从地里到餐桌上,到处都可以看到呼和马场的变化与发展,这是几代农垦人艰苦奋斗而得来的成果。我为之震撼,也为之感动。</p> <p class="ql-block"> 震撼二:(刘啸泉)</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些战友现已都是70多岁的人了,阔别当年战斗生活的土地已五十多年。当年的军马场已是机械化程度很高的地方了。能开上拖拉机,是当时所有年轻人的渴望与追求,算是高级工种。想当年我也曾想过追求,可惜是失败了。现今我们来到呼和马场的农业机械化基地,又看到了当年的东方红拖拉机,链轨的、胶轮的等好多台,依次排开,好像在等待着我们这些70多岁的老军马战士的检阅。原来他们也已经退休了,成了展示品。转而看到的是,高大的库房里一台台能种能割能成粮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农业机械,真的很壮观。我在惊奇的同时,也让我为之震撼。</p> <p class="ql-block"> 震撼三:(刘啸泉)</p><p class="ql-block"> 50多年前的呼和军马场,我清楚记得有个果树队。我曾去过几次,因为我每次探亲时都要到果树队去买点儿水果带回家。那时的果树队生产的品种非常单一,就一种叫“沙果”。那时能带上自己工作之地产的沙果回家,让亲人们品尝,就很荣耀了,根本谈不上品种。现在再看一下呼和马场的采摘园,与五十年前比真的是天上地下,根本就没有可比性。采摘园里蔬菜水果种类繁多,现吃现摘那个新鲜感真是太美了。我与种的大丝瓜比高矮,我竟然输了。哈哈哈,真是怪哉!岁月不饶人,走累了,在采摘园的长廊凳子上休息片刻,眯一会儿,小风吹过的感觉像是神仙过的日子,真是奇妙无比呀!</p><p class="ql-block"> 半个世纪的历史车轮,50多年的光阴,呼和一代人一代人的努力奋斗,现在的呼和马场不算天堂,也完全有资格说是一座美丽富饶的庄园。</p><p class="ql-block"> 我爱你呼和马场!更爱那些勤劳无比的呼和人!</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人在深圳情牵呼和马场</b></p><p class="ql-block"> (聂凤荣 李荣华)</p><p class="ql-block"> 观光回访结束后,我们回吉林双辽老家住了一段时间,现在已经回到深圳。但不管身在哪里,马场的所见所闻,仍然是我们回忆的主题、与战友和熟人交谈的话题,每每都激动不已。</p><p class="ql-block"> 我们曾在2016年受天津知青回访的邀请,回过呼和马场。当时看到马场变化很大,乡亲们有人住上了楼房,装修也很华丽,能感到和城里没什么区别。这次短暂的回访,又让我们看到了马场的新变化、新发展。在一届又一届场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坚持改革创新,使马场面貌又焕然一新。从我们亲自参观家乡的农田和水稻的种植、采摘园、苗圃和绿色食品、还有绿化造林,这都是改造保护自然的重要标志。场里全面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场领导重视教育,修建新校区,为孩子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重视教师队伍,优选教师,为马场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有志青年。像邓书记这一代新秀接过了前辈的重任,走上了领导岗位,带领全场再创辉煌。所有一切的一切,都是有场党委的好领导,带领全体员工不懈努力,勇于开拓创新,为民谋福利,为国求富强,才有今天家乡的巨变。</p><p class="ql-block"> 在遥远的南方现代化大都市深圳,我们衷心祝福北方的第二故乡呼和马场,继续在场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越来越好,再创辉煌!</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 异 国 他 乡 念 马 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b>薛乐 吴晓慧)</p><p class="ql-block"> 离开呼和马场调回北京,我第一次回场是在1999年秋,呼和马场承办兴安盟那达慕,农场局书记陈殿武诚邀吕士健、史学林和我莅临。阔别二十多年回到家乡,心情格外激动,欢迎会上情不自禁地畅抒思念之情:</p><p class="ql-block"> 我曾为国家的文化走国门和文化安全,派到东欧摩尔多瓦长驻。那是个农业国家,草原丘陵与呼和马场出奇相似。在那时我常凝视着那里的草原,回忆起马场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回忆起激昂的火红建设年代。瞬间那些让我敬佩、为军马事业鞠躬尽瘁的老领导、老战友的面孔呈现在脑海里:许英奇场长、闫政委、老红军贾场长、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姚场长、姜场长、满场长;政治处王主任、马主任、林干事、王干事;供应科陈雪鹏科长、何以迟科长、田科长;曾经的飞行员张贵山主任、张协理员、放电影的老李、李蘑菇(外号);生产科胖科长、抗美援朝老兵何景阳、曾经是乌兰夫内蒙骑兵师的老兵乌云毕力格、高山;医院的董医生、李院长;还有气象员“阿尔巴尼亚”;汽车班的大老陈班长、大老张、韩调度、张明山、田宝祥、高德成、肖继友、邓海、小祁、郭顶、刘兆友、钱振林;后勤连打过仗立过战功的严虎追连长、张指导员;学校的陈校长和李长龙指导员;三连指导员李让、七连的梁医生;我们的顶头上司、供应科的老谢、包会计;还有从索伦调来的韦政委;对我们倍加疼护的王孝芳大姐……。这些让我敬佩的人,瞬间距离我很近。在异国他乡怀念亲人的情感,尤其浓烈、扎心。</p><p class="ql-block"> 一段时间我也思索,为什么对马场的情怀难以割舍?那年回场的第二天,碰见以前商店的会计王大辫儿(名字忘了,因为梳两条又黑又粗的大辫子,底下人都这么叫她)。她说看了前一天的欢迎录像,挺感动的。马场对你那样,你还这么想马场?我一下悟出了答案:之所以对马场不舍的情怀,是因为呼和马场有气场和凝聚力。50年代汇集来的军垦老兵、垦荒老职工,为国家粮食安全和边疆稳定,一声令下奔赴北大荒,拓荒创业。那个年代的群体贡献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顾全大局、艰苦奋斗,凝结成为共和国最早的奉献精神。这种精神激励了几代人。论功绩,论资历,马场的领导哪一个不是军功赫赫,都有着无愧于共和国、无愧于党、无怨无悔的高尚品德。所以,无论走多远,过多久,这种奉献精神都让我永远敬佩,呼和马场让我魂驰梦想!</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呼 和 马 场 寄 语</b></p><p class="ql-block"> (史学林 曹雪琴)</p><p class="ql-block"> 美丽的呼和车勒大草原,是许多年轻人心中的诗和远方,我的第二故乡呼和军马场就在这里。</p><p class="ql-block"> 自1976年调离马场回到北京,至今已经47个年头,但牵挂的心一直没有放下。我在这里生活工作的五年,正是一生中最渴望知识,充满理想,精力充沛的黄金时期。</p><p class="ql-block"> 记得那时马场的生活很艰苦,有些职工住在地窨子,阴冷潮湿。每个人口粮有限量,工资少得可怜,劳动强度非常大。但战友们依然热情高涨,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家园,危险繁重的体力活儿都不在话下。跟群放牧,开山拉石头,野地烧砖,打马草,抬木头,扛麻袋,盖厂房,再加上下班后的义务劳动挑灯砌砖,这些都是我们的日常场景。</p><p class="ql-block"> 我自从离开马场后,曾六次回第二故乡看望,从不同角度目睹了马场的变化:荒漠的草原开垦出了万亩良田,楼房林立取代了地窨子,满是沟壑的草原路变成了平整的公路,多种经营改变了单一的劳作,农业机械化解放了双手。</p><p class="ql-block"> 展望未来,我在首都北京为第二故乡送上祝福。我们有勤劳的双手,我们能够享受科技发展的红利,我们有睿智的领导者,我们更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大片草原,相信一定会不断前进,不断发展,将我们的呼和建设成人间乐园!</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北望草原思故乡</b></p><p class="ql-block"> (杜玉兰)</p><p class="ql-block"> 观光回访结束后,告别呼和马场和乌兰浩特,我又回到了首都北京。 在呼和马场观光回访和相聚的日日夜夜,都使我终生难忘。</p><p class="ql-block"> 军马场,那是我此生念念不忘的地方。对于我们当年的那些年轻人,这里锻炼和成就了我们,它是一个大熔炉,一个好学校。这次有幸受到邀请,回到了久别的马场,心里非常激动。马场的变化太大了,农业、牧业、机械、科技、生活管理等各个方面,都更加的现代化、科学化、合理化,马场的建设突飞猛进,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久别重逢的战友们,都是那么优秀成功,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贡献,为我们的军马场、为我们的老战友深感骄傲和自豪。</p><p class="ql-block"> 真心的祝愿现在的呼和马场,在新一代领导的带领下,一年更比一年好!</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难 忘 的 旅 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b>(赵秀荣)</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次青春的回访,这是一次友情的相拥,这是一次健康的跋涉,这更是一次生命的邂逅!甜蜜的相聚,难忘的旅程,不尽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我回到青春的草原,</p><p class="ql-block">了却了多年的想往和痴痴的夙愿。</p><p class="ql-block">今天回到我的第二故乡,</p><p class="ql-block">激动和感动齐聚心间。</p><p class="ql-block">老一辈创业者精神永驻,</p><p class="ql-block">农垦优秀后代已经接班。</p><p class="ql-block">再绘蓝图,创新发展,</p><p class="ql-block">七十芳华的呼和马场正当年。</p><p class="ql-block">听闻憧憬新的发展规划……</p><p class="ql-block">祝福你啊,</p><p class="ql-block">青春的草原明天更灿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下 篇 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注:本篇部分资料和数据选自《呼和马场场志》)</p> <p class="ql-block"> 谨以此套“纪实”美篇,留作参与观光回访的呼和军马场知青永远的回忆和纪念!</p><p class="ql-block"> 也以此套“纪实”美篇,献给所有在呼和军马场工作生活过的知青战友,在共同追忆难忘的青春岁月的同时,也带你们一起看看几十年后繁荣、幸福、美好的呼和马场的今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3年11月制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