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与韩素静老师《统编小学语文,可以这样教》的邂逅,是源于一次我与朋友谈及“统编教材如何实施”的话题,因自己对于“统编教材怎样去教”无从下手而焦虑时,朋友的一句话:无法实施,那就从阅读开始吧!推荐韩素静老师的《统编教材,可以这样教》给你,定会大有收获!</p><p class="ql-block"> 韩老师的这本书集科学性、全面性、逻辑性、知识性、实践性四维一体,能真正为我们一线语文教师解惑释惑。本书共分为三辑:“识字、写字可以这样教”“阅读可以这样教”“习作可以这样教”。读完本书对于“统编教材如何教”我也有了更为系统的认识,尤其是对“识字教学如何教”受益匪浅。下面我讲结合自身教学短板就“识字教学”谈谈自己的浅知拙见。</p><p class="ql-block">(一)随文识字的归类意识</p><p class="ql-block"> 统编教材课⽂的⽣字统⼀呈现在⽣字条中,⽽⽣字条中⽣字的顺序按照在课⽂中出现的先后编排。虽然这样编排,便于学⽣阅读课⽂时依次查找,但这样的顺序并不⼀定是学习⽣字的最佳顺序。课堂上,教师可以打乱这⼀顺序,对⽣字进⾏归类学习。归类时,可以根据⽣字的不同情况有不同的归类标准。</p><p class="ql-block">1、根据生字的难易程度归类。</p><p class="ql-block"> 可以根据生字的难易程度归类。尽管都是生字,但因为学生阅读量的不同,对于汉字熟悉与陌生程度不一样,那么,教师要有对学情的把握,常见的生字少花费时间,陌生的生字要带领学生多读、多认。也许有教师会说,怎么判断学生对于生字的认知程度呢?我们可以在识字环节开始之前,通过多种检查手段进行判断,例如,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已经认识了哪些生字,把认识的字先用符号标记出来,教师在教学生字时分配的时间相对少些。总之,生字条中的生字,不能平均用时,而要根据难易程度进行教学。</p><p class="ql-block">2、按照生字的结构特点归类。</p><p class="ql-block"> 汉字是表意文字,不同结构和部件都有着不同的意义。在备课时,教师可根据汉字的象形、指事、形声、会意等不同的结构特点,课堂上引导学生对所学生字进行归类,从而系统地识记字形。例如,在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一课中有以下 12 个生字:猴、结、掰、扛、满、扔、摘、捧、瓜、抱、蹦、追。其中,“猴、结、扛、满、扔、摘、捧、抱、蹦、追”等 10 个字是形声字,“掰”是会意字,“瓜”是象形字。在教学时,我们可以把这 12 个生字分为形声字和非形声字两类。学习形声字时,教师一定要强调偏旁的意义,例如:带“犭”的字大多和动物有关,带“纟”的字大多和丝线有关,带“扌”的字大多和手有关,带“足”字旁的字大多和脚有关等。为更好地强调偏旁的意义,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换偏旁”游戏,例如,“扔”和“奶”,“扛”和“江”等。两个非形声字中,“掰”是会意字,教学时可以做出“掰”的动作,然后引出“'掰’是'双手”与'分’组合在一起,表示'用双手把一物分成两份’”。“瓜”是象形字,学习“瓜”字时,教师要演示“瓜”字从图画到甲骨文最后到楷书的演变过程,给学生更为直观的感受。把 12 个生字分成这样几类,不仅有助于学生识记读音,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字意。</p><p class="ql-block">(二)识字教学的复现与语境意识</p><p class="ql-block">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识记后48小时之内,遗忘率高达72%。因此,教师在教学生字时,要创设不同的情景,多次复现生字,给学生创设和汉字不期而遇的多种机会,譬如,可以创设不同的语境,在不同的语境中诵读感知、理解内化,真正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这样的复现意识,对于所识汉字的巩固效果更佳。</p><p class="ql-block">(三)识字教学的运用意识</p><p class="ql-block"> 认识一个生字,就像结识一位好朋友,不仅仅要知道他姓甚名谁,还要通过长此交往了解他的兴趣爱好。例如,见到了“忘”,要会读,还要知道“忘”是“忘记”的“忘”,不是“看望”的“望”。现代汉语多是双音节词,多数汉字的意义需要在组合、运用中去区分,教师还要有运用生字组词、造句的意识,让学生在识字的萌芽期就能感知到生字在不同的语境中都有鲜活的生命力。</p><p class="ql-block"> 韩老师关于生字组词这样谈:组词时要特别强调三点:第一,一定要组规范、常见的词语,避免不范和生僻的词语出现。例如,用“这”组词,“这里”“这样”就是规范的语,而“这是”就是不规范的词语。第二,对不同的生字要有不同的要求,不能有“所有生字都组三个词语”的硬性规定,对于构词能力不强或具有对独立性的生字,这样的要求是不科学的。例如“萝卜”“蜘蛛”“什么”中的任何一个字,教师自己去组三个词语,能完成任务吗?这也难怪孩子们最后组出“萝卜丝”“萝卜块”“萝卜条”了。</p><p class="ql-block"> 学习汉字的最终是为了语言的运用与实践,识字教学要让生字和词语融合,让生字和句子融合,让生字和课文融合,让生字和生活融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