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年寒衣节前夕,我依旧去坟上给爷奶父母烧纸,在回来的路上,突发奇想写一篇追忆爷爷奶奶的文章,一来是对二老的悼念,二来想给孩子们留些文字资料,让他们从老一辈的真实经历、人生观中获得宝贵的知识、经验,从而过得更好,更有底气、有信心。</p><p class="ql-block">爷爷奶奶的青少年时朝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非常贫穷落后,军阀混战,日寇入侵,英国人输入的鸦片烟毒害着中国人的身体和心灵。他们出身寒门,家庭一贫如洗,结婚后养育三男一女四个孩子,父亲王振锁排行老大,从事教育工作,2006年去世;二叔王振海从事铁路工作,2009年去世;姑姑王振英结婚后落户于陕西泾阳县,2003年去世,小叔王振龙,83岁,至今健在。爷爷奶奶都是普普通通、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们一辈子守在村子里,靠种着几亩薄地,养活了父亲及弟妹四人,我的父辈们一出生就饱尝了贫困和饥饿。</p><p class="ql-block">我和爷爷奶奶相处时间较长,根据我的耳闻目睹和亲身体验,爷爷奶奶的坎坷命运和沧桑人生,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爷爷:王双臣,生于一九0三年正月二十五,卒于一九八九年十二月初三,享年87岁。</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63年二叔给爷爷办理铁路职工家属证时拍的照片</i></p> <p class="ql-block">爷爷为人耿直,抑恶扬善。在我们王氏族门9个爷中,排行老大,孙辈们都尊称大爷。爷爷亲弟兄姊妹四个,三男一女,他最大,爷爷一生没有上过学,但政治觉悟高。听小叔说1945年日寇入侵中国打到洛阳时,我爷爷在洛阳拉黄包车为生,一次偶遇一位抗日军人坐车,爷爷为支持抗日救国,说啥都不收人家的车费。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土改、“四清”及“文革等运动中爷爷总是积极参与,带头行动,受到公社革委会表彰。记得我上小学四年级时,爷爷是我村贫下中农管理学校成员之一,曾在全校师生大会上做忆苦思甜发言呢。</p><p class="ql-block">爷爷吃苦耐劳,不畏艰辛。在我印象中他身材魁梧,肩膀宽厚,饭量很大,每次吃饭不是两碗红薯,就是两碗面条。正是爷爷大饭量,干起活来从不嫌累,记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已古稀的爷爷去离家七八里的南坡锄地,中午在地里啃些馍或蒸红薯,休息一会儿接着锄,也不喝水,直到天黑才扛着锄回家。1976年,我家新宅(西王院子)盖起了6间瓦房,大门旁边有个枯井(囤子),已步入古稀之年的爷爷一个人拉着架子车去西门外运土填井,一车一车地拉,一锨一锨地填,一冬一春拉了400余车土,硬是把枯井(囤子)填平了。</p><p class="ql-block">爷爷青年时期都是靠给“大户人家”抗长工、打短工为生,到了耄耋之年,他还是手不闲着,不是去地盘草,就是在家拣些烂布条打绳子。1989年冬季的一天,爷爷突然感觉肚子胀,不想吃饭,父亲赶紧把村医请来给他瞧病开药,到第三天的早上父亲去看爷爷,发现他躺在床上,眼睛紧闭,安详地离开了我们。无病无痛,寿终正寝。</p> <p class="ql-block">奶奶:李便,生于一九0三年某月,卒于一九七九年九月初九,享年77岁。</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63年二叔给爷爷办理铁路职工家属证时拍的照片</i></p> <p class="ql-block">我奶奶是旧社会过来的小脚女人。说起小脚,我还记得在我五六岁时我睡在奶奶的脚头儿,好奇地摸着奶奶的小脚问个不停。记得奶奶起床时先用长布条紧紧的缠住脚,然后穿上小鞋子,那种鞋子是尖尖的小鞋子,有的小鞋子上面还绣着花儿。奶奶走路总是格宁格宁的,走的特别慢。</p><p class="ql-block">奶奶勤劳节俭,宽厚仁慈。她梳着抓髻,褒着小脚,忙碌的身影总是不停地穿梭在田间和家中,一会儿也闲不着,家里总有做不完的活,洗洗涮涮,缝缝补补,捋捋扫扫。奶奶过日子很会打算,即使口粮有限,她也想着法子让我们吃饱。记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红薯是作为主粮的,除一部分鲜红薯下窖外,还将红薯刨成片晒干,磨成面粉,奶奶变着花样蒸馒头、擀面条、压饸饹等,红薯面在奶奶的手中做得有味可口,只是红薯面做出的馍、饭黑些而已。听小叔说那年代几乎每个家庭都较为拮据,但奶奶心地善良,时常接济比我家更穷的邻里。农忙时节,村民家孩子没人照顾,请她帮忙照顾时,她也总是有求必应,一看就是一晌,还管吃管喝。</p><p class="ql-block">奶奶从小因眼疾导致右眼失明,但操持家务来干净利落。那时农村做饭都烧柴火,家家户户都有锅台灶,我家锅台灶一大一小连在一起,分一前一后两个灶膛,前面煮饭、炒菜,后面烧水兼排烟,一举两得。奶奶很会烧火,她说:“人要忠心,火要空心。”她把几根柴火棍搭在一起,中间形成空心放些麦秸,火很快就烧得旺了。记得小时候最爱吃奶奶炕的馍饼,烧火时把做好的椭圆形馍坯放在灶膛边炕,来回翻动,约10分钟外焦里嫩的馍饼就可吃了……那时的乡下人勤劳、单纯、与世无争,一把麦桔、一捆花柴,就将日子“烧”得红红火火。啃着红薯,就着萝卜条,脸上也写满快乐和满足。</p><p class="ql-block">一辈子的辛勤忙碌积劳成疾,到了晚年奶奶患了老年痴呆病。记得1977年初冬的一天,爷爷和母亲都下地干活,我从学校回来正准备帮奶奶做饭,一掀锅盖发现滚了一锅白萝卜米汤,在一旁的奶奶还说让我扎扎看红薯熟了没,这时我内心一阵酸痛……从那以后,母亲再没让奶奶做过一顿饭。父母再次带着奶奶去乡里看病,没多久奶奶便卧床不起,精神大不如前。父母日夜陪伴,精心伺候,冬天为奶奶生火取暖,夏天为奶奶扇扇驱蚊,端吃端喝,擦屎刮尿从不说累嫌脏。终因奶奶年事已高,病情恶化,躺床近两年的奶奶走了。</p> <p class="ql-block">爷爷奶奶一生勤俭节约、洁身自好,不抽烟,不喝酒,心态平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得爷爷奶奶都健康长寿!1989年,87岁的爷爷无疾而终。奶奶虽在75岁时患上老年痴呆病,但在父母的精心伺候下,也享受了77岁的高龄(当时中国人均寿命68岁)。</p><p class="ql-block">时光飞逝,今年是奶奶去世44周年,爷爷去世34周年。三十年半个甲子,沧桑过往历历难忘,我和哥哥已人至老年,两个弟弟也步入“知命天”之年。父亲也追随爷奶西游17年了,母亲也过世6年……物是人非,欲语先泪。要说遗产,在物质上祖辈没有给父辈留下遗产,父母也没给我们留下遗产,但仍感念先人——精神上他们给我们的遗产又何尝不丰?祖辈坚韧担当精神感召了父辈,父母勤劳善良之美德激励着我们兄弟四人行稳致远!这样的家风家训,正是中国优秀文化的延续和传承,也是我们家国情怀的真实展现,只有家庭健康,才能国之强盛——因为家庭梦是中国梦的美好憧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O二三年十一月二十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