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小学语文精读课文研究要领</p><p class="ql-block">南阳市第十四中小学部 张永</p><p class="ql-block">小学高年级阶段新授的精读课文,一般从朗读理解、积累运用、拓展实践等维度进行课后题的设计,着眼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促进语言积累和运用,启迪思维,培养语文实践能力。部分课文安排了以下栏目:“阅读链接”,提供与课文内容相关或语言形式相似的短小篇章或片段,由课文自然延伸,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对比阅读,扩大阅读视野;“资料袋”,提供补充材料等方面的语文实践活动,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p><p class="ql-block"> 以精读课文《穷人》为例,教学时可以先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再以“穷人”的生活环境为话题,探求人物善行背后的心理。探究环境描写时,可以先指导学生围绕桑娜这个人物,联系上下文梳理出小屋的环境、桑娜的沉思和探望西蒙家三个层次,整体感知人物的生活状况和勤劳、善良的形象。而后,再紧扣描写人物心理和对话的语句,深入体会桑娜和渔夫身上的人性之美。最后,可以结合文章的插图再次理解小说中“温暖而舒适”的环境描写的作用,升华人物形象。</p> <p class="ql-block">小学语文精读课文两课时上课模式</p><p class="ql-block">第一课时</p><p class="ql-block">一、自主读课文,完成如下初读任务:</p><p class="ql-block">1.标自然段,画生字词。</p><p class="ql-block">2.了解主要写了什么。</p><p class="ql-block">3.初步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p><p class="ql-block">二、检查自学情况</p><p class="ql-block">1.检查字词,纠正字音,指导书写较难生字。</p><p class="ql-block">2.检查朗读,纠正错误,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p><p class="ql-block">3.读重点句段,教给方法,概括主要内容。逐渐运用方法尝试独立概括主要内容。</p><p class="ql-block">4.边读课文边读体会,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文章结构,体会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p><p class="ql-block">三、理解内容,体会情感</p><p class="ql-block">1.理解文章的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p><p class="ql-block">2.处理非重点段落。适当教给方法。</p><p class="ql-block">四、质疑问难</p><p class="ql-block">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疑问,交流自己的想法。</p> <p class="ql-block">第二课时</p><p class="ql-block">一、复习铺垫</p><p class="ql-block">1.铺垫导入:复习与新知相关的旧知识,如提问词语、尝试概括主要内容等。</p><p class="ql-block">2.激情导入。</p><p class="ql-block">二、品读课文</p><p class="ql-block">1.出示自学提示,提出一个贯穿全文主线的大问题,并给出学法提示。</p><p class="ql-block">2.学生按照学习方法自学课文,批注,感悟,交流等。</p><p class="ql-block">3.学生汇报,教师相机点拨,并在其中教给品读方法。</p><p class="ql-block">以重点段为例子,引导学生体会重点句段的含义,作品的人文内涵,同时感悟作者的写作方法,然后总结写作方法或学习方法,深入理解内容。</p><p class="ql-block">4.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p><p class="ql-block">三、模仿练笔</p><p class="ql-block">1.运用学法品读文章,以文代文。或者内化写法,迁移到另外一种事物上,进行仿写训练。</p><p class="ql-block">2.以一两个学生练笔为例,进行写作指导,互动提高。</p><p class="ql-block">四、总结提高</p><p class="ql-block">1.回读全文,升华情感,再次体会写法。</p><p class="ql-block">2.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收获。</p> <p class="ql-block">《穷人》教学设计</p><p class="ql-block"> 一、教材简析:</p><p class="ql-block"> 《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当时,俄国劳动人民处于沙皇的黑暗统治之下,生活极度贫困,但是他们心地善良、情操高尚。课文记叙了渔夫和她的妻子桑娜关心、同情邻居西蒙,在西蒙死后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孤儿的故事,反映了穷人纯朴善良的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本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特别是用多种方式细腻地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既有直接心理描写,又有间接心理描写;既有错觉、幻觉的运用,又有景物描写衬托人物心理,感人至深。教学时,创设情景,让学生走进文本,理解内容,在此基础上,从内容中想开去,让学生在深挖文本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做到入情入境。</p><p class="ql-block"> 二、教学对象分析:</p><p class="ql-block">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初步感受作品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而本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通过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作者这种高超的艺术技巧对于六年级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p><p class="ql-block"> 三、教学目标:</p><p class="ql-block"> (一)认知目标:</p><p class="ql-block">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正确读写“搁板、帐子、抱怨、、掀起、寡妇、揍打、魁梧、倒霉、后脑勺、熬”等词语。</p><p class="ql-block">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p><p class="ql-block"> (二)能力目标:</p><p class="ql-block"> 1、培养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2、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p><p class="ql-block"> (三)情感态度目标:</p><p class="ql-block"> 在阅读中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p><p class="ql-block"> 四、教学重、难点:</p><p class="ql-block"> (一)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p><p class="ql-block"> (二)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p><p class="ql-block"> 五、教学策略:</p><p class="ql-block"> 诵读感悟法、读写结合法。</p><p class="ql-block"> 六、教学准备:</p><p class="ql-block"> (一)多媒体课件。</p><p class="ql-block"> (二)学生课前准备:搜集关于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p><p class="ql-block"> 七、课时安排:二课时</p> <p class="ql-block">第一课时</p><p class="ql-block"> 【主要目标要求】:</p><p class="ql-block"> 1、学会本课十个生字,正确读写生词。</p><p class="ql-block">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通过环境描写有力地烘托出主人公勤劳、善良的品质的方法。</p><p class="ql-block"> 3、流利地朗读课文。</p><p class="ql-block"> 【教学过程预设】</p><p class="ql-block"> 一、质疑导入,引出“穷人”</p><p class="ql-block"> (一)揭示课题,看题质疑。</p><p class="ql-block"> (二)学生汇报收集资料,教师介绍作家。</p><p class="ql-block"> 二、初读课文,了解“穷人”</p><p class="ql-block">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p><p class="ql-block"> 1、读准字音。</p><p class="ql-block"> 2、归纳课文主要内容。</p><p class="ql-block"> (二)反馈检查:</p><p class="ql-block"> 1、学习生词,指导书写。</p><p class="ql-block"> 2、归纳课文主要内容。</p><p class="ql-block"> 3、理清文章的脉络。</p><p class="ql-block"> 三、品读感悟,对话穷母亲</p><p class="ql-block"> (一)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地方写了“穷”?找出相关的语句深入体会。</p><p class="ql-block"> (二)根据学生汇报,品读写“穷”的内容。</p><p class="ql-block"> 1、引导学生理解桑娜家的穷,感受桑娜的勤劳。</p><p class="ql-block"> 2、引导学生理解西蒙的穷,感受西蒙伟大的母爱。</p> <p class="ql-block">第二课时</p><p class="ql-block"> 【目标要求】:</p><p class="ql-block">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p><p class="ql-block">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p><p class="ql-block">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p><p class="ql-block"> 一、复习孕情,再现穷母亲</p><p class="ql-block"> 教师配乐导入:昨天,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外面又黑又冷,桑娜去探望生病的女邻居西蒙。她猛地推开西蒙的家门,西蒙的屋子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她发现西蒙仰面躺着,一动不动,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的宁静,一只苍白僵硬的手想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就在这死去的母亲旁边,睡着两个很小的'孩子,他们睡得又香又甜。你看到此情此景,你会怎么做呢?桑娜的选择又是怎样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p><p class="ql-block"> 【设计意图: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确实,好的开头是课堂成功的一半。所以在课的开始我注意用充满哀怨的音乐渲染气氛,接着教师声情并茂的陈述,营造出西蒙死的凄凉的氛围,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因为语文课堂只有激起学生的情感因素,才能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在导入环节中学生的情感能得以启动并保持,就会形成“情感动力”,它能推动学生主动地走进课文,也为学习课文,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垫下坚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二、品读感悟,对话穷邻居</p><p class="ql-block"> (一)赏,桑娜的善良</p><p class="ql-block"> 1、默读课文8——11自然段。思考:把课文中最使你感动的地方画出来,写上自己的体会。</p><p class="ql-block"> 2、学生汇报,顺学而导,重点指导品读以下的句子:</p><p class="ql-block"> (1)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p><p class="ql-block"> ①学生汇报感受。</p><p class="ql-block"> ②引导想象,对话人物。以“你就是桑娜,此刻只想到把孩子抱回家,而没有想到……没有想到……也没有想到……”创设情景,体会桑娜抱走两个小孩的不假思索。</p><p class="ql-block"> ③用一个词语形容桑娜抱孩子回家的决定,深入体会桑娜抱走两个小孩的不假思索。</p><p class="ql-block"> ④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朗读,体会理解。</p><p class="ql-block"> (2)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受。……嗯,揍我一顿也好!”</p><p class="ql-block"> ①理解“忐忑不安”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②学生自由朗读,体会桑娜的忐忑不安。</p><p class="ql-block"> ③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深入体会桑娜的忐忑不安,并指导个性化朗读。</p><p class="ql-block"> ④师生合作朗读。</p><p class="ql-block"> ⑤体会桑娜的品格。</p><p class="ql-block"> 【设计意图:《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重在感性把握”,因此,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通过指导学生在默读理解,联系上下文体会,质疑与进入角色解疑深度挖掘,朗读中想象感受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的同时,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走进文本,触摸文本,与文本,与作品中的对话。所以学生不仅能真切地感悟桑娜的忐忑不安,体会桑娜的善良,还能感受作者的创作技巧,领悟作者以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高超。这样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p><p class="ql-block"> (二)赏,渔夫的善良</p><p class="ql-block"> 1、学生默读课文12——27自然段,边读边划,划出使自己感动的句子,边读边想,在书本的空白出写上批注和感受。</p><p class="ql-block"> 2、小组中交流感受。</p><p class="ql-block"> 3、学生汇报。</p><p class="ql-block"> (1)相机指导体会两次沉默。</p><p class="ql-block"> 两个人沉默了一阵。</p><p class="ql-block"> “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好惨哪!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了。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p><p class="ql-block"> ①学生汇报感受。</p><p class="ql-block"> ②学生质疑,理解桑娜的沉默。</p><p class="ql-block"> ③学生感情朗读。</p><p class="ql-block"> (2)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p><p class="ql-block"> ①学生自由朗读体会、</p><p class="ql-block"> ②学生汇报体会</p><p class="ql-block"> ③创设情景,进入角色,引导学生从渔夫的神态、语言、动作中体会渔夫的思想,并让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p><p class="ql-block"> ④创设情景,想象渔夫一家怎么“熬”日子。相机进行小练笔。</p><p class="ql-block"> 小练笔:想象渔夫一家怎么“熬”日子的一个片段描写,引导学</p><p class="ql-block"> 生用上本课所学的方法写,如:环境描写、心理描写、对话描写、神态描写。</p><p class="ql-block"> ⑤学生汇报反馈。</p><p class="ql-block"> ⑥引导学生体会渔夫的品格。</p><p class="ql-block"> 【设计意图:开始的读、思、议中,是一种学法的迁移,让学生用刚才学习的方法自主学习,促使学生自主性能力的提高。进而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走近人物,以抓住重点词语品味,感情朗读、情景想象,读写结合等方法体会。通过多</p> <p class="ql-block">3、师生分角色朗读课文。</p><p class="ql-block">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朗读,使学生进入角色,走进文本,融进情感,达到感情的升华。】</p><p class="ql-block"> 4、指导体会作家结尾的巧妙。</p><p class="ql-block"> 三、布置作业,总结全文。</p><p class="ql-block"> (一)教师总结。</p><p class="ql-block"> 1、学生谈感受。</p><p class="ql-block"> 2、教师总结。</p><p class="ql-block"> (二)布置作业。</p><p class="ql-block"> 1、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p><p class="ql-block"> 2、续写《穷人》。(运用课文中用环境、心理和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p><p class="ql-block"> 3、阅读列夫托尔斯泰其他作品。</p><p class="ql-block"> 【设计意图:作业的布置通过抄写培养学生积累的语言的习惯,通过续写着力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并做到学以致用,强化学生对课文中所学的几中刻画人物方法的写法的运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通过课外阅读,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体现《语文新课程标准》理念与精神】</p><p class="ql-block"> 四、板书设计:</p><p class="ql-block"> 西蒙伟大的母爱</p><p class="ql-block"> 穷人桑娜</p><p class="ql-block"> 勤劳、善良……宁可……也不……</p><p class="ql-block"> 渔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