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继五年前妈妈脑溢血+脑瘤开颅术后,五年中已经记不清她是第几次术后继发性癫痫后遗症发作。唯有这一次,从妈妈发病到送入医院、监护我才全程参与。也正是因为之前没有那么“沉浸式”参与,所以这次每经历一个过程,内疚感就会上升一点。我想,若不是前日中午回家混饭发现妈妈反应迟钝不对劲,老爸大抵还是常规操作——先自己把我老娘整进医院,办妥一切手续、住下,才不紧不慢平淡的告诉我们“你妈又出了点状况,我已经把她弄进医院,你们忙你们的,我一个人能行,有事会打电话叫你们。”</p><p class="ql-block"> 妈妈这是今年的第三次光顾医院。毫无征兆的失语、迟钝、瘫软无力、手爪,脑梗症状再次出现。一种不祥的预感笼罩在我的头顶。</p><p class="ql-block"> 爸爸依旧让我先回去上班,说他已经联系好医院,自己能搞定。在我的坚持下,我们还是一起送妈妈入了院。进了急诊,上了氧气,氧饱和显示才60几,已经高度缺氧。<span style="font-size:18px;">医生询问了症状,因此次没有任何诱因和征兆,无法判断是脑梗还是继发性癫痫发作,</span>让我们先去做CT。担架刚推到影像楼门口,妈妈面部突然开始抽搐,继而嘴角流出血,我赶紧将她的头侧向一面,有些手足无措。持续了几分钟,抽搐缓解,医生说这种情况不敢让她CT,怕做的过程中又抽。于是折回急诊科。医生怕错过窗口期,决定随我们一起去做检查,途中有问题他及时处理。检查完回到急诊室,妈妈再次脸部抽搐。幸得检查结果显示血管暂未发现问题,多半还是开颅术后后遗症发作。怕阻碍呼吸,医生暂时没敢给妈妈打安定,并安排120救护将妈妈转到神内科。正准备转科,妈妈再次抽搐。这时不得不注入安定控制。爸爸随120护送妈妈,我在后面办理入院手续。因为“业务”不熟悉,待我办理好找到神内科病房时,妈妈已经被送入重症监护室,里面情况不得而知。等到下午,因得不到进监护室,爸爸让我先去接孩子,他在医院候着。</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上,爸爸电话总是忙音,到了医院,没见着人,从8点到10点,十多个电话都是忙音,顿时让我不禁打起寒战。早上的护士站打仗一样繁忙,咨询的、办理入院的、因等待时间过久发火的……好容易才逮住个机会请护士长帮忙看看妈妈是否还在ICU,护士长让我别着急,立马帮我去看了说“放心,人醒着,今天可以转病房。”我长舒一口气。转过头,爸爸电话一直联系不上,极不正常。我怕70岁的他在家亦或是路上开车出状况,再或者手机被盗……我又赶紧打电话给邻居阿姨请她帮忙去我家敲门看看是否有人在家。热心的王阿姨去敲门没人,又跑到楼下按门铃还是没人,再跑到门卫室问看门师傅是否看到我爸出入。给我来电话说有人看到我爸拎着个饭盒出大门了。就在此时,老爸的身影终于出现在视野,我悬着的一颗心总算落下。原来是他手机出了问题。</p><p class="ql-block"> 爸爸把妈妈入院的必须品一一收了来,给妈妈送了饭,我让他回家休息下午接娃时间再来换我。结果,下午,我不知道妈妈吃的药必须定时,提前喂了。</p><p class="ql-block"> 今天早上医生查房,问用药情况,我竟然不能脱口而出。惭愧无比。回想这五年,妈妈该吃些什么药、用量、几点吃,我浑然不知。医生说妈妈之所以反复发作,和平日吃药不够规律有很大关系。通过医生我也才知道昨天在120救护车上,妈妈是一直抽搐着来,安定也不管用,反而妈妈对安定敏感到输着氧气袋血氧也迅速降到60+。幸亏后来不是持续性抽搐,否则后果不堪设想。</p><p class="ql-block"> 医生走后,我才拿出妈妈这些年每天要吃的药一个个看:奥卡西平,抗癫痫,早8晚7各吃2颗;缬沙坦胶囊、苯磺酸左氨氯地平片都是降压药,一种早上吃一种下午吃,每次1颗;二甲双胍早晚各1次每次1颗随餐服用。我这才真正体会,正是爸爸用他宽厚的身躯撑起了照顾好自己和老伴的责任,我才得以那么安心的过着我自己的生活,不用分精力管他们。相反他们有时还要扮演着我的“后备军”角色,随叫随到。之前妈妈每一次住院,因为老爸轻描淡写的“没多大事”,我们就理所当然的还是以照顾孩子为主。殊不知一个人开车送妈妈到医院、办理入住、检查、照顾她的吃喝拉撒还是很辛苦,所以才会在妈妈第一次住院时仅一周爸爸就掉了7斤。老伴儿老伴儿,从爸妈的晚年生活看,真的只有老伴儿最靠得住。儿女再有孝心,也不能长时间的请假不工作,也没法丢下自己的小家不管。尤其像我们独生子女更是忙不过来。而正是基于对孩子的理解和父母无私的爱,才会有70岁的老头儿还硬撑着自己什么都行,才会有病榻上尽管意识模糊表达含糊不清的妈妈还在让我去上班、去管孩子。</p><p class="ql-block"> 这一次,我坚决的请了假,尽量自己陪护妈妈让老爸休息。因为缺乏照顾病人的底气,我还是花钱请了一个护工阿姨一起帮忙。当然,我也没因此而当甩手掌柜。如果说之前我习惯于爸爸的“能干”,那么这一次就好好来一次用心陪伴,才不至于让将来的我更加内疚。一切“担忧”的话语都不及用行动表达爱的回馈,哪怕为人父母者从来不需要儿女的回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