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丰子恺古诗新画</p> <p class="ql-block"> 《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为子恺先生发表的第一幅漫画(毛笔画),1924年朱自清推荐给《我们的七月》,郑振铎见后也非常喜欢。此画关联着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一批大家,又体现了“虚静”之美。是一幅有意境的名画。</p> 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p class="ql-block"> 人散后,杯盏空置,芦帘卷起,便是冷月高挂,清辉播洒……笔墨疏朗而非跃动的画面,呈现虚静。</p><p class="ql-block"> 虚静 ,而其背后是一场纷争。1924年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学生黄源戴着绍兴人的小毡帽出操,教师认为不成体统与其争执不下。校方以为师道尊严,就处分了学生。持有新观念的总会与固守观念的人碰撞,舍务主任匡互生(教育家)就是一位,他据理力争,后愤然辞职。全校学生为此罢课,进而校方开除了为首的学生又提前放假。教员们激愤了,集体辞职抗议。这一来,夏丏尊(《爱的教育》的译者)走了,丰子恺、朱光潜、朱自清等人也随后辞去……</p><p class="ql-block"> 夜复归于静。房舍廊前(子恺的小杨柳屋)是他们每晚相聚的场所,可是人散后,月残缺,不再有舒心欢畅的交谈,不见了杯盏对月的身影。夜色清幽,却是空落落的静。子恺澄怀“顿悟时空”——眼前的景致不正是古诗情境吗?“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景依旧,境虚空,思无限:春晖,一所农村中学,创办人经亨颐针对“铸型教育”的弊端提出兴学目标:培养健全人格的国民。全新理念使得名师硕彦一时荟萃,1921年至1925年间,蔡元培、李叔同、何香凝、黄炎培、柳亚子、张闻天、俞平伯、于右任等前来讲学,他们成就了白马湖畔的一段辉煌。之后,白马湖畔无声无息。</p><p class="ql-block"> 画中无人,却载着无奈和难以言尽的惋惜,于是,画的虚静便有回味时的隽永—平静如水的月夜余韵流芳,“即刻成为永恒”。<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有人说子恺犯错,一</span>钩新月当是残月(C形,残月)。我以为残月“有意味的”,是心情,而援引古诗在于借用化用。故即便错误也是美丽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作者 左琴右书)</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千秋岁 咏夏景 宋 谢无逸</p><p class="ql-block">楝花飘砌。蔌蔌清香细。梅雨过,萍风起。情随湘水远,梦绕吴峰翠。 琴书倦,鹧鸪唤起南窗睡。密意无人寄。幽恨凭谁?修竹畔,疏帘里。歌余尘拂扇,舞罢风掀袂。人散后,一钩淡月天如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说明:左琴右书,即草叶画廊博客的撰稿人草叶。原新浪网络画廊被删得七零八落,现在将残存篇目转发美篇。谢谢大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