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字经

彭万佳

<p class="ql-block">  癸卯初夏,和里哥、军弟同观展于湘潭市齐白石纪念馆。观展中,见一老人精神矍铄,鹤发童颜,声若洪钟,对展中作品评曰:“作品甚是精彩,惜作者文学功底太浅,字都抄错啦。”我知老人于养生、诗书必有过人之处,故而问之:“敢问先生有大作展示乎?先生八旬尚如此精神,有何养生秘术?”老人道:“我已逾八旬,展有何用?我一不围牌桌,二不玩电脑,不抽烟、不喝酒、不熬夜,平日喜欢练练字、做做诗,自娱自乐而已。”观其作品,浑厚饱满,有鲁公之气象;文彩斐然,蕴儒者之风流。不禁赞而叹之,同观者亦然。老人又道:“我好交爱好诗书的后辈,书法家不能只做“誊文工”、“写字匠”,还要多读书,能写自己的诗文。”蒙老人慨允,成微信好友。老人者,姓周讳振旗,静溪先生也。</p><p class="ql-block"> 莲城一别之后,亦多有诗书唱酬,得先生垂爱,引为知交。暑热之时,先生在长,接来敝室,相谈甚欢,又送先生返回莲城。临别之时,先生赠我以书籍数本并《中华字经》,并道:“我已老矣,你还年轻,尚可以在书法、文学上大有作为,这本《中华字经》是郑州大学郭葆华教授用4000个不同的字集成的韵文,很不简单,对于小孩学习认字大有裨益,我本想以小楷抄之,奈何眼花不能为之”。我答道:“我试为之”。</p><p class="ql-block"> 返长之后,即思为之。课业虽繁,不敢有忘。昼则录于书室,夜则继于蜗居,时停时写,前后月余,终得录毕。</p><p class="ql-block">此次书写,纯以简体,以便蒙童能识,亦为创作尝试,虽不甚工,聊以不负知交之托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