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施秉·螺蛳桥——“鹅翅膀战斗”遗址

青山白雲

<p class="ql-block">  螺蛳桥,又称“湘黔公路“鹅翅膀”立交桥”,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甘溪乡刘家庄相见坡西峰顶。1935年,国民政府为加强对云贵两省的控制,修湘黔公路。筑路时,在施秉与镇远交界处,利用自然地形,修建螺蛳桥。抗日战争期间,该桥为京(南京)滇(昆明)交通线上的重要津梁。1949年冬,国民党第十九兵团四十九军二四九师一营将桥炸损。1950年春,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五兵团十七军工兵将被毁的螺蛳桥加以修复。1985年,施秉县人民政府将此桥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施秉公路段在桥东侧5米处重建了一座新的湘黔公路“鹅翅膀”立交桥。2006年12月30日,原桥禁止车辆通行。</p> <p class="ql-block">  “鹅翅膀”之战,是解放施秉的一声巨雷。1949年11月初,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5兵团从湖南进入贵州分路迅速挺进。11月8日,人民解放军第5兵团16军46师攻占镇远后,所部138团2营奉命于是日下午冒雨到达镇雄关布置攻袭鹅翅膀的诸项事宜。当天刚擦黑,白天就迂回到镇雄关北侧的该营5连,由连长任富月带领下山插向敌后。行至跳水河碾房,得一位老农民领路,走秘径搭起人梯攀越手爬岩,成功袭取距离鹅翅膀1.5公里的刘家庄临近哨所,随即整个进攻鹅翅膀的战斗打响。11月9日晨,国民党驻防施秉县城的守军在布置炸毁施秉大桥的事宜后遂弃城而逃。下午2时,人民解放军顺利解放施秉县城!此次解放施秉县的战斗,在历史上称为“鹅翅膀战斗”。鹅翅膀的胜利,打开了通往贵阳的重要通道,是贵州解放的重要里程碑。</p> <p class="ql-block">  螺蛳桥,由毕业于京都早稻田大学的工程师陈樵荪(贵州大方人)设计。单孔石拱桥,东西向,通高9.2米,拱顶离路面7.32米,矢高3米,净跨6米,桥通长19.2米,桥面宽7.1米。以青料石砌筑,承重20吨。湘黔公路从东向西穿越桥底拱券门,转上螺旋式上升从桥面通过,向西通施秉。大桥券顶上方,横向阴刻楷书“鹅翅膀”3字。桥下方东南200米处,有国民党将领薛岳所题“鹅翅膀”摩崖。湘黔公路“鹅翅膀”立交桥是贵州公路建设史上的第一座立交桥,以中国传统石拱桥建筑技艺因地制宜解决现代工程问题,具有里程碑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