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走进马赛部落</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非洲,最为外界所关注的部落,应该是生活在东部非洲的马赛部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马赛人是非洲最著名的游牧民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黑非洲,有13.97亿人口,而整个马赛人才100万左右,按照人口比例微乎其微,所以并不是随便在什么地方都能看到马赛人和马赛部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马赛人生活在非洲草原,一直是东非草原上原始遗留部落的象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他们主要活动范围在肯尼亚的南部和坦桑尼亚北部辽阔的非洲高原上,他们终年与野兽为伴、以放牧为生。除老人与儿童在固定的寨子内生活而外,年轻人在草原上逐水草而牧,过着游牧民族的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他们的牧场为部落公共所有,牲畜属于各自家族,按父系继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马赛人骁勇善猎,按照逻辑,马赛人生活在草原、丛林中,与野兽为伍,善于捕猎理所当然。但事实上,马赛人不仅不狩猎,而且从来不吃包括鱼类在内的野生动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马赛人的祖先相信,自然界中所有的动物都有灵性,他们对自然的崇拜使他们远离了狩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如果他们的牲畜受到野兽的威胁,他们也只是趋赶野兽,并不伤害。说来也怪,草原上凶猛的狮子和猎豹等动物,并不攻击马赛人,甚至发现了马赛人就绕着躲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由于他们世代以牧牛,放羊为生,不狩猎,不吃野生动物,草原上的野生动物这才得以繁衍生息,保持了原始模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尤其是原先男性到18岁时的“成人礼”,要杀死一头狮子表示勇敢的 “仪式”在一百多年前取消之后,更是促进了草原野生动物的平衡。当然,在他们的意识中可能还没有“保持生态平衡”的意思和概念,只是由于他们的“自然纯粹”,所以才有与大自然和平相处的智慧,这令我们有些所谓文明人汗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现在的马赛人已经不再进行过去的猎狮行为,而是保护狮子,并且饲养的牲畜一旦被狮子攻击咬伤或咬死,马赛人会得到政府动物保护机构的赔款,这也促使着他们不再猎杀狮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问黒人司机:“如果牛被狮子或豹子吃了,国家负责赔偿吗?”“是的,如果被国家公园的动物咬死了,一头牛赔偿4万左右肯先令。”(折算人民币大概是二千多元,相当于当地工人三个多月的工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3年10月的一天上午,黑人司机兼向导开车拉着我们驶出了肯尼亚“马赛马拉国家公园”(也称肯尼亚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向远处一座小镇驶去。去探访世界上最原始的非洲部落——马赛人村落。这也是我们在肯尼亚国家的主要看点之一。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马赛马拉”四个字的译意是:“马赛人林木稀疏的草原”。也就是说马赛马拉国家公园原本属于马赛人树木稀少的草原。所以,马赛人才是这片草原的主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这片草原最初的主人~马赛人。</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1, 100, 250);">(按照我们对村与寨的称呼原则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1, 100, 250);"> 村,是自然的聚居而形成的,四周没有墙或栅栏之类的阻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1, 100, 250);"> 寨,是人们为了安全保障,用栅栏围合而成的生活空间。所以马赛人的居住地应该称为“寨”。但在这里我称其为寨子。)</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的汽车开到寨子外的沙土广场上,停下车。司机先去寨子里联系,然后陪同一个马赛人向我们走来,按照司机的介绍和提示,宁宁在与部落首领握手之时把折叠好的300美元给了首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部落首领很高兴,同意我们进寨并招手叫来一位副首领告诉他要好好地招呼我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蔚蓝的天空中飘浮着几朵淡淡的白云,金灿灿的阳光洒满东非草原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过了一会从寨子里走出来一队身披红色披风、手持木棍的马赛男人和衣着艳丽的马赛女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阳光下,副首领带领着族人向我们走来,简直就是一幅最粗旷的画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体态颀长,身裹五彩长布的男男女女排着队,唱着我们听不懂,但知道是欢迎的歌曲,边唱边舞向我们走来,并邀请我们与他们一同舞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马赛男人披着红色的马赛布,红色象征着火与力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身后是一望无际的草原,炽烈的阳光照在他们深褐色的肌肤上,反射出烁烁光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正是我想象中原始非洲马赛人的模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肯尼亚马赛马拉国家自然保护区外一道靓丽的风景,无数游客不远万里来欣赏东非草原美景,也是被生活在这里的马赛人所吸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群马赛人在我们跟前载歌载舞一段时间而后,副首领用英语说请我们入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马赛人的簇拥下进入马赛人的寨子,映入眼帘的是独特的马赛人民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马赛人的寨子是由泥土堆砌成一个一个房屋,排成圆环型,圆环外用带刺的灌木围成一个很大很大的圆形篱笆墙。寨子可容纳几十户家庭,中间是一个很大的圆形草地广场,广场是公共活动场所,儿童在上面玩耍,各家的牛羊也圈养在其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仔细观察马赛人的住房,是用茅草、木条围成棚栏,糊上泥土和牛粪搭成房屋,房子非常低矮,开一个很小的门,人弯腰才能进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用木棍搭接,用泥土糊墙,如此简陋只能遮风挡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没有电灯,在他们的屋里也没发现任何照明设施,屋子里面很昏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副首领的引导下,我们进入了一个屋里,黑糊糊的根本看不到任何东西,过了好大一会,眼睛才适应了黑暗,逐渐看清了周围环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室内地上有一个坑,坑上有一口铝锅,就是他们的灶台。灶台旁有几个盆和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整个房屋内除了盆、碗之外几乎再没有什么生活用品。更没有任何大、小家电产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马赛人的装束很显眼,他们身穿紫红、鲜红或蓝色长袍,色彩鲜艳绚丽的服饰和大大的耳洞是独特的标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马赛男子大多都在一米八以上,身材苗条,皮肤黝黑,双腿较长,男子喜欢梳小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男人披“束卡”,实际上是红底黑条的两块布,一块遮羞一块斜披在一边的肩上。这种衣着很像一团火,这正是他们所要达到的效果,在野兽遍布的大草原上,这样“一团火”能有效地驱赶野兽。手持一头细一头粗、用来赶走野生动物的马赛木棍(马赛人都随身携带一根圆木或长矛用于防身、赶牛。由于长期形成了习惯,即使进城逛街也不离身。据说这是政府特许,其他民族的人是不可以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马赛女人习惯剃光头,穿着色彩绚丽的“坎噶”裙装,颈上套一个大圆披肩,戴着精细彩珠串成的头饰和项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她们的耳朵很大,有的大耳垂肩,马赛女孩生下来就扎耳朵眼,以后逐渐加大饰物的重量,使耳朵越拉越长,洞也越来越大,有的耳洞甚至能穿过一个拳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因此,他们又有着一个形象的称号“长耳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马赛人看来,耳洞越大就越美丽,他们会在耳朵上戴上独特的装饰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马赛人有些人缺少两个下面的门牙,这是从小拔掉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人会在小孩子四、五岁的时候把门牙敲掉,他们认为这样不仅好看,还能防止生病张不开嘴的时候往肚子里灌药。但现在己经不再这么做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马赛人有一个奇特功能,就是这个种族的视力是世界上最好的,不是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国际上先进的眼科科学研究机构用现代视力仪器测试,高达6.0,要知道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最下面一行也才5.3。</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常人视力最好的年轻时期也就能到5.2(1.5),极少数最好的视力能达到5.3(2.0),这就是顶级了,而马赛人的视力能达到6.0左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不要小看这0.7的一点点差距,这是其他种族的人无法超越的。通俗地说,马赛人这0.7的视力差距是普通人的20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所以,马赛人是世界上视力最好的民族。</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font-size:20px;">(我国印刷的“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最下面一行也才5.3。)</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为了检测马赛人的视力真实性,我国中央电视台节目《挑战不可能》中还邀请过马赛人参赛,最后的结果确实叹为观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马赛人站在高处,光凭自己神奇的裸眼视力就能够看到10公里之外的动物,而且在黑暗的环境里,马赛人也能分清动物种类,如同鹰飞在高空就能分辨,发现躲藏在草丛里的兔子,令我们常人不可思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个神奇的功能曾引起国际上的眼科科方面的专家,学者来到马赛人中间进行调查研究,最终得出的结论是:种族进化遗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马赛人视力好的原因也很简单,世代游牧练就了他们过人的视觉能力。因为开天辟地以来马赛人就在东非草原上世代与野兽相伴, 大多草原稀树无遮挡,为了生存安全需要,必须要有好的视力以便及早发现野兽。视力就是他们在荒野草原上赖以生存的本领。所谓的环境造人,种族遗传,就是这个原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马赛人还拥有极强的身体素质,除了他们后天练就的本领以外,他们的天赋也比其他民族的人强很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他们身材高大,很多都在一米八以上。马赛人跳高有个特点,只依靠脚部的力量跳,从来不弯膝盖,都是直上直下的跳。远远的看过去,就像是脚上装了弹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副好腿脚赋予了马赛人的运动能力和很强的远行能力,不管是什么样崎岖的地形,马赛人都能健步如飞,比其他种族人快上几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为了让牲口找到水草丰美的牧场,马赛人可以连着走上几天几夜不停歇,身体的耐力绝对是超常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据说,每天晚上,村民们会把寨子的大门用枯树枝堵严,让牛群聚集在村子中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马赛人生活中,一切价值均以牛羊体现,马赛男人拥有10头牛就可以讨一个老婆,在这里允许一夫多妻,拥有的牛羊越多就可以娶更多老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马赛人的日常生活需要是由牲畜的奶和血提供的,除了牛奶、羊奶以外,他们口干了就拔出腰间的尖刀,朝牛脖子上扎一小口,拿根小草管就去吸,就像喝饮料,牛也好像习以为常,不挣扎,不吼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马赛人认为牛是神的赐予,他们鄙视农耕生活,认为耕作使大地变得肮脏。马赛人把牛群看成生命,在夜间,牛群睡在在村落里,小牛和主人共居一个茅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白天由小孩子照看小牛犊,大人则赶着牛群去较远的牧场。正是由于马赛人不狩猎,不吃野味的习俗,才使这片土地成为野生动物的乐园。现在的马赛人大都定居了,只是把牛赶去不同的牧场,但其独特的民风民俗还得以保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为了改善生活,如今的马赛人一方面仍然坚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也更多地加入到了当地的旅游业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马赛人在为我们表演钻木取火,双手搓动,几十秒钟引燃,功夫了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现在马赛寨子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留在马赛马拉地区的人则利用靠近自然保护区的“地利”条件,加入到旅游服务业行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保护区附近的饭店和旅游纪念品商店中,经常可以看到特征鲜明的马赛服务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现在,允许游客参观的部落都已开始了旅游业,除了要付给他们参观的费用之外,我们还故意买一些他们自已制作的工艺品,算是“扶贫”吧。当然,相对于他们的贫穷,我们这一点点钱无疑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但我们更主要是表达了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同情和怜悯以及祈盼他们能富裕起来的殷切希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部落房屋的后面有一排排的木制储物架,摆放各家做的手工艺品,包括木雕、马赛木棍和马赛项链等。旅游业已是寨子重要的收入来源,这里呈现的是一个马赛游牧传统和现代商业交织的世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近年来随着自然生态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多的马赛人开始穿梭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年轻人也能讲一点儿英语。</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他们为了算账方便,把我们要购买的工艺品都摆在地面上,然后再一件一件的计算钱数并逐项记录下来,一是为了算总价钱,二是做为原始账簿向大首领汇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手工艺品有的很漂亮)</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在去马赛部落之前,宁宁就购买了500支圆珠笔,10多箱小食品带到了部落里,准备送给部落里的孩子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我们参观部落和购买完工艺品之后。部落首领收下了圆珠笔吩咐副首领先保存起来,发给已经上学的孩子。然后把年龄小没去上学的小孩们叫到村寨的广场上,分发小食品,孩子们非常高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马赛部落里的孩子们在近乎原始与外界隔绝的生存环境中。他们快乐和满足,那是因为年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据说,马赛人曾流传着一个说法:“我们右手持长矛,左手持圆棍,就不能再拿书本了。”但随着时代变迁,现代的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很多马赛人的习俗已发生了很大变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现在大多数马赛人的孩子都去附近的学校上学读书了,读书既可以学习知识,又有学校发给校服,中午还可以吃学校提供的午饭,而这一切都是免费的,对家长和孩子也是有一定的吸引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成年人也开始融入现代社会,放牧不再是他们谋生的唯一手段,一些人到附近的山上开垦土地、种植蔬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现实改变观念,在现代思潮的冲击下,他们也有一些较开明的青年向居住在不远处镇里的人学习制坯,烧砖,砌墙和附近居民一样盖起铁皮房,并且是离开了马赛人的集体村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还有一些读完初中的人走出马赛部落,到首都内罗毕等地去打工谋生,也有少数的人继续读书。</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在乡镇的大街上可以见到马赛人)</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马赛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是这草原上古老而神秘的民族,他们与猛兽飞禽共同居住在这片草原上,他们离现代文明很近,却又很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马赛人,穿梭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处在自然和发展的冲突之中,原始与现代的碰撞之中,也许不久的将来,马赛人会走出原始部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么将来,马赛人,会不会不再是马赛人,而只是一个古老的符号?成为历史的一个传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看着马赛人天真活泼的儿童,看到了马赛部落的贫穷落后,我联想起我国一百多年前的辛亥革命,革除了满族男人留长辫子,女人裹小脚的陋习或叫习俗。虽然长辫子,小脚消除了这么多年,但至今满族做为一个民族仍然完美的存在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肯尼亚国家的首都内罗毕已经是很现代化的城市,而距离首都不足300公里的地方竟有经济及诸方面如此落后的马赛部落,除了政府的倡导之外,更重要的是部落的首领应该思考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必定是从落后走向先进,由愚昧走向智慧,由蛮夷走向文明,由传统走向现代。这也是历史的必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从内心希望马赛人放弃传统简陋的泥草住房和落后的生活方式,融入到现代化的生活之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真心希望马赛人有选择的保留马赛人的传统,使得马赛人的种族得以传承又能改变贫穷落后的生活状态,古老与现代相结合。毕竟全世界都在发展,整个人类都在进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至于马赛人的将来如何,不是我们能左右的,我只希望若干年后,马赛人脱离了现在这种落后的生活,马赛部落只做为“历史陈列馆”供人们参观;我只希望马赛的孩子们生活越来越好,尽早融入现代社会的元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生活方式没有对与错,一切都是选择。去到了马赛部落,见到了马赛人,我才明白,马赛人不是没有选择,只是愿意不愿意,只是时间的早与晚......</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待续:飞驰在东非高原上的铁龙</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