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① 引言</p> <p class="ql-block"> “走遍句容”一直是我最喜欢的大型户外公益活动之一,不仅有机会与众多群友近距离的徜徉流连于最美季节里的不为人知的家山风景,也不单单在生活的忙碌和喧嚣之外能够让心安详一次,重新亲近和回味草根泥土的气息,还在于能够与历史和人文对话,并以更多参与者的亲历,以及文字和图片的分享,深切感受句容这片古老大地生生不息的厚重与磅礴。因群管理太阳和群友南徐早在2019年冬天时的动议,第十五徒“走遍句容”线路设计的目光便投向了宝华山南麓的鹿山庵和北麓的铜山寺,以此作为起点和终点,在太阳、西北望、方东、卡卡、印象、大钢、千里草及荒野巴克、丁丁会长、大王、舞子衣、大波、白云、兰妖、江鸟等众多管理和群友的鼎力支持下,循着大华山的南部、东部山沿和矿坑旧址以及北部山谷与村落,前后4次一路寻山探访打通并定名为“山鹿呦呦鸣玉泉”,最终由119名兰花草群友于时隔4年之后银杏树叶金黄的11月19日的初冬之时结伴成行。</p><p class="ql-block"> ➠十六年</p> <p class="ql-block"> ② 徒行</p> <p class="ql-block"> 宝华山麓,黄花深处,野鹿呦呦,名庵净土。旧矿晓风,团山天澄,云峰留客,深谷有朋。从“山一方”南门东行100米,我们的视野便开阔在走马山的高冈之上。一眼北望,山势绵延,西华山、宝华山、大华山横亘数里,奕奕峻拔;晨光之中,红叶通透,霜华满目,冬林参差。冈之右,“山一方”坐落谷中,掩映几处白墙黛瓦;冈之左,则矗落着已停工的鹿山院子,几许落寞;冈之南,寒茅裹露,矮草铺陈,黄花点点,一番宛曼,不自觉地点染着人的心绪。假如时光能倒流100年,我们眼中的景致便是另一番模样。高冈之上,我们将会看到北面一叶庵的房和檐,山脊阳坡上的碑和塔,还能聆听到东面鹿山庵的钟声和鼓声,郁郁苍山,袅袅翠烟,皇皇竹林,冉冉蓬草,众鸟高鸣,无需任何雕琢,便是一幅宁静安详的天然画面。</p><p class="ql-block"> ➠十六年</p> <p class="ql-block"> 由跑马山往东经过一处水面,绕行一片竹林,鹿山庵便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她安静地坐落在鹿山之上,这是一处远离喧嚣的山居之地,也是一处不闻喧哗的清净之地。鹿山庵由护法居士薛宾之于康熙23年(1675年)捐建,兴建时间仅次于一叶庵,距今已有348年。鹿山庵至乾隆时最为鼎盛,曾拥有五十七楹,比一叶庵还多十七楹,是当时宝华山隆昌寺的八座下院中最大的寺庵。</p><p class="ql-block"> 鹿山庵现存大殿5间,大殿前廊与韦驮殿后廊及左厢房檐廊合围,形成内聚的合院风雨廊。两殿堂之间各植桂树一株,西侧辟一小池,立观音像一尊。右厢房是在原址上新建,共两层,还在整饬之中。大殿前还保留着一块康熙年间的《共住规约》,是由隆昌寺千华法派第三代祖师定庵德基大和尚所订立。韦驮殿前长有一颗银杏树,两人可抱,树龄不详,树叶业已泛黄,既与佛墙交相辉映,气相庄严;又仿佛从不为尘烟羁绊,千千山,万万水,听经问道,一叶禅心,于暮鼓晨钟之中,持一份淡泊,归一处简境。鹿山庵永恒师父,面目清秀,容颜素美,每次探访时都特别友好和善,从不拒绝我们的打扰并提供了很多方便,也让我们有机会了解了不少鹿山庵的前世今生。与之接触,令人感觉如风摩草,清雅有节。鹿山庵座落之处形似龟背,如玉龙衔珠,寓意吉祥;庵前之山,山似木鱼,十分形象逼真。站在韦驮殿的中轴线上遥观,于情于景中,这方丛林尤为安宁清净,佛家气息充盈。</p><p class="ql-block"> 自鹿山庵西面高处回望,可见位于一叶庵和鹿山庵之间走马山山脊阳坡一带茶田间的斑斑竹林,那些斑块状的竹林即是隆昌寺执事僧和部分祖师墓塔的废墟,其南端两处为比丘尼墓塔。这些墓塔在文革初期被毁,石块被盗走。其中最大者为民国时第十七代祖师德宽光悦的墓塔,由于尚存有刻名的石碑和完整的宝顶,后被鹿山庵隆范法师搜集在庵内。一叶庵也因开发而无存,原址在“山一方”的7号楼,现已移至山上重建。俯仰之间,时过境迁,当年宝华山南麓的佛家寺庵和碑塔大都淹没在现代建筑和岁月长河之中,只鹿山庵孑然存在,一如山之明珠,眉目有彩,点睛传神。惟愿此处不被岁月所打扰,且行且随风,且歌且从容,千山暮雪之后依然青山如故银杏依旧。</p><p class="ql-block"> ➠十六年</p> <p class="ql-block">2023年11月底,鹿山庵山门终于建成了!阿弥陀佛!!!</p> <p class="ql-block"> 《七绝·题鹿山庵》</p><p class="ql-block"> 文:十六年</p><p class="ql-block">因缘会遇却难参,钟鼓经声禅语谈。</p><p class="ql-block">日暮临岐秋晚照,呦呦鹿隐远山庵。</p> <p class="ql-block"> 离开鹿山庵穿过一段铺满落叶的幽静土道,便进入了宝华森林。不远处,一湾“心型湖”悄然藏在山脚下,若不是管委会马主任的热心引荐,人们很难发现。湖虽不大,但经霜后的美丽山色错落湖中,玲珑剔透,碧波微起,荡漾着别样风情。这个初冬属于橙色,属于宝华山,这里土地古老,风呤松涧,雨化石屏;这片山水清净,山路幽深,朴素无华。她以仁者胸怀,不拒绝人们的到来,接纳着人们的驻足,千百年来从未中断过她的修行和品格,宁静自守,气韵开阔。</p><p class="ql-block"> 宝华山,曾因满山黄花盛开而得名“花山”,古代“花”与“华”相通,故名“华山”;又因南朝梁武帝国师宝志和尚修行于此,山因之更名为“宝华山”。此后一千一百年,宝华山归于沉寂,鲜有人知,它重新兴盛并载入史册则是借由妙峰大师将本来送往普陀山的观世音菩萨铜像及其铜殿,在途经金陵时获悉倭寇频扰而不成,最后落足于宝华山山巅的志公庵。其时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又蒙明神宗母子敕赐建成隆昌寺。随后,妙峰大师入寂,山寺冷落,至崇祯末年三昧寂光律师的到来,大竖法幢,开千华社,其后见月律师、定庵律师相继十八代至民国时期,以南山律宗为宗旨,以传戒受戒为己任,以隆昌寺为祖庭,最终形成了律宗千华派的繁盛气象。现今山下的千华古村想必便是由此而兴建的。</p><p class="ql-block"> ➠十六年</p> <p class="ql-block"> 一路东行,东培山硫铁矿和团山硫铁矿旧址依次闯入人们的视线之中。两矿早在五十年代就有开采,当时统称为华山铁矿,后分为县开采和乡开采。到了七八十年代间,东培山硫铁矿则是当时亭子乡最主要的财政来源之一,神秘的东培山斜井,散落的矿石样品,无名紫花盛开的1号矿坑旧址,特有的硫矿石沟,不禁使人想象当时的人声鼎沸、车来车往和山路繁忙。</p><p class="ql-block"> 而团山硫铁矿更因是县国营单位而令周边农民十分的羡慕。团山硫铁矿的那块县国营的牌子至今还竖立在大门之上,杂草丛生之间虽字迹斑驳,却也见证了一个时代的繁华。群友秋枫的父亲是当年的副矿长,据老人家介绍,团山矿规模最大时有六七百人,工人大都来自大卓、黄梅、石狮、二圣、陈武和行香,鼎盛时每年可产4万吨的矿石,开采大都在地底100多米的深处。当年的矿办公大楼还在,住着一二户人家。楼后立有水塔,当时办公大楼与水塔之间曾建造了不少职工宿舍,现都没有了踪迹。矿前面还有个小村叫螺丝宕,几年前已经拆迁,相传秦桧的后人曾搬来此处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村中有一株长了不少年代的木瓜树,也因拆迁而不知去处。行径此处,群友秋枫特意去大楼二楼拍了一张照片,重温当年童年时的美好记忆。</p><p class="ql-block"> 矿山后面靠近山脚之处,巨大的平地中生长着茅草黄花,草荣草枯,花开花落,年年复生,平静而惬意。因为人们的到来,它们不经意间触碰着人们的裙角,纠缠着人们的足迹,似要留下客人作一番盘桓,打卡一张美照,留一回“走遍句容”十五徒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十六年</p> <p class="ql-block"> 为了户外不走错路,每次徒步和山行,前期探路者们都会事先一路记上红丝带;而为了通行无阻,探路者们还要剪枝砍伐,辛苦地对道路进行清理。红丝带是户外特有的标识,是探路者一步一处辛苦伐柯、寻幽探谷留下的路标。它如同无声的引路人,醒目在山间、丛林和溪谷旁,指引人们循迹前行,找到正确的路而不迷失。偶有风来,红丝带随风起舞,轻盈而有情,户外团结互助友爱的气息便充盈在山林与沟谷之中。</p><p class="ql-block"> 相对于前面的“走遍句容“,第十五徒稍有一些难度,自南向北,需要缓慢爬坡攀登,随后还要下一个陡坡。好在群友之间相互鼓励提携,户外人也敢于接受挑战,不畏艰难,一身汗水之后换来一番轻松和快意。这是绾一身山色别有乡情留下余味的徒行,是披一肩禅风不闻喧嚣乐山乐水的同在,是采一串山果品尝生活感恩馈赠的欢喜,是掬一份友情彼此靠近就会更加亲近的熟稔,是染一层金黄让古老和年轻都无与伦比的成全。群友们一路摘尝甜美的鸡爪子,打卡官埝桥,采风紫荆农庄,兴游乐悠谷。乐悠谷占地1000亩,有彩虹滑道、水上游玩、仙草童话世界等项目,非常适合亲子旅游。</p><p class="ql-block"> ➠十六年</p> <p class="ql-block"> 铜山玉泉禅寺是此次“走遍句容”的终点。玉泉寺因泉而得名,也称铜山寺。明正统年间句容人、刑部郎中谢璘撰文的《玉泉寺记》碑文记说,“旧有玉泉庵,元朝末圮废。泉水自西北而下,经殿北流自东南,若虹,故名玉泉。”玉泉寺最初兴建于何年无法考证,相传1386年苏州慧岩禅师来山结庐为庵,1440年皇封金书匾额玉泉禅寺。现有的《铜山玉泉禅院》汉白玉匾额为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丹徒书画名家茅元辂题、徽州名士郭汝砺所书写。玉泉寺主持法名开渡,来此已有十多年,恢复了一部分建筑,也让世人对玉泉古寺多了不少了解。</p><p class="ql-block"> 寺内有一株近200年的小叶黄杨,十分稀有。小叶黄杨适应能力极强,只要有土,就能生长,被称为“树中君子”,但生长非常缓慢,有“一年长一寸”之说,民间又称“千年矮”,碗口粗的野生小叶黄杨极为罕见。寺前有四五棵高大的古银杏树,依次排开,树龄均有三四百年,最大的一棵胸径为一米三。日寇曾想砍伐古银杏树,斧凿痕迹至今还清晰可见,人称“带伤疤的银杏”。寺前还曾有两株木瓜树,其中一株180年,另一株被人盗走。100年以上的木瓜树非常珍贵,木瓜树又称“降龙木”,为庭院避邪之树,也是许多古代私家花园的首选景观树种,常为一些名园的镇园之宝。寺院西有一排现代板房,可供人留宿,却与玉泉寺风格不相一致。寺附近植被极其秀美,寺院西南有数百亩苍翠的竹海,寺院南有成片自然生长的樟木林、橡树林,形成了一坡一景的奇妙景观。短暂驻足期间,古寺名树,樟林竹风,相伴于鸡犬之声与红尘烟火,甚为有趣。</p><p class="ql-block"> ➠十六年</p> <p class="ql-block"> 玉泉禅寺的背后即是铜山。铜山在民间还有深坑、大深坑的别名,明弘治《句容县志·井泉篇》载:“铜坑泉在县治北凤坛乡铜山,其深难测。”玉泉寺的东北侧确实也有一个巨大的深坑。据考证,古铜山在唐代就设置有官办作坊以采掘铜矿,寺殿后面山坡至今还遗有两个古采矿场可循踪迹。历代将铜山生产的铜器定名为“句容器”,现故宫藏有一件有确切纪年的宋代铜洗,上有铭文“句容令作宝洗”,该器制造于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大诗人杨万里在一首诗曾对产自句容的香鬲写道:“句容铜山捣金屑,幻出羽渊三足鳖。两耳踰肩一腹皤,解吐黄云香刮骨。”铜山不仅产铜,还产汉白玉石料,山顶上几处崖壁,汉白玉呈白色,铜矿石呈黑色,相互照应,蔚为壮观。此次“走遍句容”虽未对铜矿旧址进行探访,但也对铜山历史留下了深刻印象和向往,期待下次有缘之时再来一探究竟。</p><p class="ql-block"> ➠十六年</p> <p class="ql-block">记“走遍句容”第十五徒</p><p class="ql-block">作者:飞过丛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p><p class="ql-block">都是对生命的辜负</p><p class="ql-block">久违了</p><p class="ql-block">山的味道</p><p class="ql-block">草木的味道</p><p class="ql-block">野果子的味道</p><p class="ql-block">身心陶醉在大自然中的味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秋风尚在 冬日未寒</p><p class="ql-block">“走遍句容” 第十五徒如约而至</p><p class="ql-block">天空湛蓝纯净</p><p class="ql-block">甘泉清冽如镜</p><p class="ql-block">覆盆子鲜红酸甜</p><p class="ql-block">拐枣的味道也不错哟</p><p class="ql-block">树木披上了彩色盛装</p><p class="ql-block">山庵古寺也热闹起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问禅鹿山庵</p><p class="ql-block">畅游森林公园</p><p class="ql-block">打卡“心型”湖 </p><p class="ql-block">探究东培山斜井</p><p class="ql-block">拍照1号紫花宕口</p><p class="ql-block">怀旧团山硫铁矿老厂区</p><p class="ql-block">翻越小华山 访迹官埝桥</p><p class="ql-block">采风紫荆山庄 兴游乐悠谷</p><p class="ql-block">听经玉泉古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永远年轻的“兰花草”</p><p class="ql-block">走进宝华山绚丽的怀抱</p><p class="ql-block"> 轻快的脚步声奏响</p><p class="ql-block">“山鹿呦呦鸣玉泉”</p><p class="ql-block">愉快的笑声再次续写</p><p class="ql-block">对家乡山山水水的挚爱</p><p class="ql-block"> 2023.11.19</p> <p class="ql-block">徒行随笔</p><p class="ql-block">作者:塔拉</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平原的稻子黄了</p><p class="ql-block">丰收</p><p class="ql-block">人们欢呼</p><p class="ql-block">稻田在天底下</p><p class="ql-block">像油画</p><p class="ql-block">稻子金黄</p><p class="ql-block">灿烂与热烈的</p><p class="ql-block">在稻秆上被风吹响</p><p class="ql-block">农民晒稻子</p><p class="ql-block">稻谷洒在小鸡头上</p><p class="ql-block">废弃的矿工宿舍 曾经</p><p class="ql-block">工人在板凳上</p><p class="ql-block">身躯像一堆白纸</p><p class="ql-block">往深处走</p><p class="ql-block">山越发安详</p><p class="ql-block">在这里</p><p class="ql-block">石头比我们内心光滑</p><p class="ql-block">矿坑中树影婆娑</p><p class="ql-block">三千世界</p><p class="ql-block">三千个深潭</p><p class="ql-block">每一棵树都自由漫长</p><p class="ql-block"> ——记走遍句容之第十五徒</p><p class="ql-block"> “山鹿呦呦鸣玉泉”</p><p class="ql-block"> 2023.11.19</p> <p class="ql-block"> ③ 后记</p> <p class="ql-block"> 岁月如歌,“走遍句容”已在季节的轮回里悄然走过了十五个徒行。 “用脚步丈量家乡大地,用身心感受家乡山水。”这句启自于2019年3月31日第一徒的宣传语,也在时间的浇灌下向阳生长而走向繁茂。从那年那月的破土萌芽伊始,循着秦淮源头、浮山樱园、西冯绿地以及赤山湖畔春天的脚步,趟过破岗渎和潘冲爱情隧道的夏日流光,“走遍句容”旖旎在了秋色亭子与银杏青山的不老时光中。从果实累累的葡萄小镇到沾满繁霜的古老石狮,从无边风色的高仑秋到激荡人心的茅山铁军之旅,从宝华三千世界到一树樱花下蜀春、山鹿呦呦鸣玉泉,在句容这块深情博爱而又磅礴厚重的古老大地上,“走遍句容”以其独特的家山风景、乡村风情、历史人文与泥土气息完美结合的户外大片的呈现,不断丰盛着人们明媚的相遇,丰饶着彼此邂逅的剧情,也丰盈着这个属于兰花草群友们的流金岁月。所有过往,皆为序章。转身之间,回望走过的十五个徒行,当我们与每一棵大树握手,听每一株小草私语,和每一处古迹交谈,来时路上那些群管理们的付出,探路者们的辛劳,摄影师们的心血,众群友们的热忱,以及经典的徒标、绚烂的旗帜和飘扬的红丝带,点点滴滴之中,皆是风景和故事,皆为生动而有情,皆可记忆与流连。人生海海,烟火人间。明年的第十六徒,我在春天等你!</p><p class="ql-block"> ➠十六年</p> <p class="ql-block">文案创意:十六年 印象</p><p class="ql-block">后期合成:印象</p><p class="ql-block">徒步摄影:云野 方东 印象</p><p class="ql-block">航拍支持:方东</p><p class="ql-block">文字撰稿:十六年</p><p class="ql-block">诗 文:十六年</p><p class="ql-block">散文诗选:飞过丛林 </p><p class="ql-block">现代诗选:塔拉</p><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秋】钢琴曲.赵海洋版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大型户外系列活动“走遍句容”由句容市登山运动协会(兰花草户外)独家主办</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