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其实2009年一张影赛得奖的晒秋图,就让我知道了篁岭,2011年去婺源却跑错到了篁村,直到2014年元旦从广东回宁,正好路过婺源,因着这个执念,掉转方向一路盘山,上了山顶上的篁岭。</p><p class="ql-block"> 到了村口才知道:这是整体景区开发最后冲刺的时刻,过了春节,篁岭将变成一个真正的景区,而不再是一个自然的村落。</p> <p class="ql-block"> 走在村子里,原来的村民已经全部迁居到了山下,山上的民居已经打包给了旅游开发公司,进行景区化改造,整个村子如同工地一般忙碌着,这个时间的好处是每一幢宅子都可以随意的进出,于是我们也就看到了这个古老的村子,是怎样正在重新梳妆打扮的。</p> <p class="ql-block"> 不得不佩服专业开发团队的设计能力,那个满屋精美木雕惊艳到我们的屋子,楼下显然会成为将来的宾馆大堂,而二楼的客房里,那个临窗的浴缸边,隔着玻璃的就是一扇几百年前满是浮雕的花窗,现代设计与古代遗存,这样的结合,让人浮想联翩。</p> <p class="ql-block"> 窗外的木架上,仍然有不少晒秋的竹箕,红的辣椒、黄的菊茶、白的萝卜……只是当初村民们家家户户过冬的储备,现在变成了一个旅游的符号。</p><p class="ql-block"> 在村中心的戏台前,遇到几个工作人员在忙碌,这里将是开业的主会场,一个领导模样的中年人指挥完电工布线的方向后,跟我们打了个招呼:希望我们对景区提提意见。</p> <p class="ql-block"> 走过很多的古村落,见过宁静淡泊生活依旧的,也见过荒芜颓败将要湮灭的,见过商业化改变得完全没有古韵的,也见过商业化下重新形成新格调的……虽然珍视古村落的自然和人文,但生存和延续毕竟是首要的,所以从内心来讲,并不排斥古村落的商业化。</p><p class="ql-block"> 只是觉得商业化不应成为目的,商业化应该作为延续古村落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人文历史的手段,如果商业化完全从赢利角度出发,割裂历史甚至于毁古乱造,那就只是打着保护的名义,给少数人圈钱谋利而已。</p> <p class="ql-block"> 于是,我问了他一个问题:当这些房子成为高档客房、当这些著名的微三雕成为私密空间的装饰,那么,如何兼顾和平衡高端客户与普通游客对古迹文化的向往?他很明显的愣了一下,随后说:还是有公共空间和展厅用于展示的,并感谢我的提醒。</p><p class="ql-block"> 我很欣赏他的反应和坦诚,在商言商,感觉他们并没有做好太多公益性的准备,虽然客栈门口的牌子上刻上了“篁岭故事”,但我知道,他们将要讲述的故事,并不是我想了解的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