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梁林路,穿越千年古迹之~浑源、应县、繁峙、五台山

十月风

<p class="ql-block">恒山脚下浑源古城,仿佛时间沉淀的珍品,浑源这座千年古城,遗世而独立。</p><p class="ql-block">书接上一回,话说,从悬空寺出来,5公里左右就到了浑源古城。</p><p class="ql-block">提起浑源很多人第一次听说都是因为一样吃的“浑源凉粉”其实浑源历史悠久,浑源古城地处北岳恒山脚下,五代后唐时期迁筑于现址,距今有2300多年的置县历史,1993年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古城内文物古迹丰富集中,传统风貌建筑集中成片,整体风貌保存较好,现存城廓总体格局为八角龟形,布局脉络清晰。</p> <p class="ql-block">圆觉寺塔,是大同地区现存唯一的一座密檐塔。明朝成化年间 重加修缮。八百多年来,它一直风雨不动地屹立在恒山北麓浑源县县城内的圆觉寺之中。</p> <p class="ql-block">圆觉寺全称为圆觉寺释迦舍利砖塔,建于金正隆三年,塔高九层,密檐飞拱,通体砖砌,呈八角形,全仿木结构建筑。</p> <p class="ql-block">整个圆觉寺塔分为基座、塔身、塔顶三部分。塔座高约4米,也是效仿木结构建筑的。塔座有上下两道堂门式束腰,座基四周雕满砖刻浮雕,总计浮雕三组,其中有舞乐人像40个,有的作长袖舞,有的作长绳舞,有的手抱琵琶,有的撑羯鼓吹羌笛,有的拍击板,姿态各异,逼真动人,对研究古代民族文化,特别是北方民族的歌舞、乐器有一定的价值。雕刻的花鸟禽兽,也各具形态,楚楚动人。</p> <p class="ql-block">塔顶铁剎上有一翔凤,能随风转动,判断风向。</p> <p class="ql-block">圆觉寺没有对外开放,大门基本上都是关闭的,我们中午到的时候正好碰上有人出来,在征得看寺庙阿姨的同意,才得以进去参观。在里面呆了二十多分钟还意犹未尽,阿姨就叫我们离开说要回去吃饭了。</p> <p class="ql-block">浑源永安寺,始建于金代,后遭火毁。元延</p><p class="ql-block">祐二年 (1315年),重建浑源永安寺。明、清之际,浑源永安寺屡有修葺。</p> <p class="ql-block">浑源永安寺,坐北朝南,沿中轴线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和传法正宗殿,两侧东西配殿有观音殿、伽蓝殿、迏摩殿、雷神殿及关帝殿。</p><p class="ql-block">2001年6月25日,浑源永安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永安禅寺看点很丰富,除了名声在外的壁画外,建筑、琉璃、书法和藻井都很值得细细观赏</p> <p class="ql-block">传法正宗殿,建于元代,坐落在高大的台基上。采用传统的木骨与斗栱相结合的建筑手法,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庑殿顶。殿内支柱排列沿袭金代做法,减去前槽金柱,扩展建筑物的内部空间。</p> <p class="ql-block">殿顶以皇家御用的黄色琉璃瓦覆盖,堆花脊饰,脊上鸱吻两两相对。构件题材非常丰富,像狮子驮宝瓶,八仙过海等,制作精致,富丽堂皇。</p><p class="ql-block">殿前檐下正中悬挂“传法正宗之殿”牌匾,是元初书僧雪 庵和尚的手笔。</p> <p class="ql-block">殿前墙上砖刻有四米多高、三米多宽的两个大字“庄严”,书法苍劲稳健。</p> <p class="ql-block">殿后两侧墙上砖刻着同样大小的“虎啸”“龙</p><p class="ql-block">吟”四个大字,气势雄浑。</p> <p class="ql-block">浑源州署始建于金代,现存建筑是明朝太祖洪武七年州判张薄主持营造,距今已有645年的历史,占地49亩约32500平方米,有房舍310余间。</p><p class="ql-block">浑源州衙建筑群是中国北方现存的古官署衙门中独具特色的明清风格州衙建筑,它在整体布局上坐北朝南、左文右武前朝后寝、狱房居南,整个建筑布局对称、合理、紧凑、主次分明、高低错落、井然有序、浑然一体。</p> <p class="ql-block">从这个门进去就是驿站</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在驿站住的四合院。</p> <p class="ql-block">文庙始建于辽,历代均有增葺。文庙格局完整,规模宏大,大成殿保留有金元时期的构造特征,具有较高的价值。是祭祀孔子的礼</p><p class="ql-block">制性建筑群,也是“庙学合—”制度的重要载体。</p> <p class="ql-block">远山就是恒山。</p> <p class="ql-block">浑源凉粉是浑源县的汉族特色小吃,也是大同凉粉的代表。其主要食材包括土豆淀粉、莲花豆、豆腐干和辣椒油。制作过程主要包括磨米浆、制粉浆、过滤、蒸熟、晾凉、切片等步骤。最终形成的浑源凉粉呈半透明状,具有清凉爽口的口感,味道鲜美。</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在网红店小媳妇凉粉店吃凉粉的时候看到红红的辣椒油怕吃不了,叫服务员免辣椒,后来吃了一次放辣椒的才知道,这辣椒油才是凉粉的灵魂。</p> <p class="ql-block">山西之行的第五天,我们从浑源古城出发到应县木塔,全程60公里左右,不到一个小时就到达,木塔公园对面有一个比较大的停车场,我们到的比较早车位宽裕。</p> <p class="ql-block">梁思成曾说:山西应县有三件宝,一为佛宫寺释迦塔,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伟大杰作,实属国之瑰宝,世之奇葩;二是净土寺的天宫楼阁藻井,构思精巧,妙微入神,玲珑细致,超类绝伦是国宝一绝;三是净土寺山门前的一对石狮,“披头散发”,造型独特,雕工精美全国罕见。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个网红机位可惜了完全背光,适合下午拍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觐见了那么多佛,还真没有看到过佛的背面,这次走到佛的背面,突然发现,佛的背部也有视觉,一个人如果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佛会是一目了然吧。</p> <p class="ql-block">作为世界上最高、最古老的木结构佛塔,此塔建于辽代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至今已历960多年,虽历经了狂风暴雨、强烈地震、炮弹轰击(塔身上弹痕累累,可以看见嵌进去的弹头),仍然屹立。它全靠斗拱、柱梁镶嵌穿插吻合,不用钉不用铆,以50多种斗拱的垫托接联砌建而成。如塔底层回廊外檐由24根木柱支撑,在静止时下层每根柱负荷120吨,可是柱下石础根本没有巢臼,木柱断面直接平立于石础之上。据说有好奇者,曾经用两手执一根细绳,把它从石础和木柱间横过。所以,民间就有24根木柱轮流间歇的传说。全塔装有木质楼梯,可逐级攀登至各层,每登上一层楼,都有不同的景观。不过目前是禁止登塔的。</p> <p class="ql-block">梁思成先生拜访应县时曾说: 应县有三宝,除了应县木塔之外,有两宝都藏在距它仅三百米的净土寺,一个在应县木塔前毫不起眼的小寺庙,如今仅存一座大雄宝殿形影单只。虽然名气远不如它的邻居,却大有来头,文物价值、艺术价值丝毫不输给应县木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梁思成先生说的应县三宝之一“披头散发”石狮现在用一个玻璃罩围着,所以我没有拍下来。</p> <p class="ql-block">藻井为金代原物,一般殿宇只在正中设一藻井,而净土寺大殿的藻井却布满了整个天花板,以房梁划分为九个藻井,色彩艳丽,惊心动魄。工艺繁纷复杂,从星檐、斗拱到吻兽、栏杆,构造严谨,精美绝伦,令人瞠目结舌。金龙盘旋于天宫楼阁之上,气势磅礴,有如在大殿内创造了一个美不胜收的神仙幻境。</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梁思成先生评价的准确,称其“构思精巧,妙微入神,玲珑细致,超类绝伦,是国宝一绝”。</span></p> <p class="ql-block">岩山寺,可以说名不见经传,但其南殿中却藏有稀世珍宝。殿内残留金代彩塑水月观音、胁侍、天王和文殊坐骑等。其内壁四围留存着出自北宋宫廷的金代画匠历时十年的呕心之作。俗话说“南有永乐宫,北有岩山寺”,岩山寺壁画与永乐宫齐名,甚至比永乐宫壁画更久远,壁画描绘了800年北方世俗生活图景,被当代名家誉为“墙壁上的清明上河图”,实乃我国古代寺观壁画遗产的瑰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但是岩山寺目前并非完全对外开放,我们中午到,守寺的大爷回家吃饭了,心想这次要吃闭门羹了,碰巧这时来了两个游客,一看车子是太原的,他们驾轻就熟,从关着的寺门上找到了联系电话,打电话给守寺的大爷,说吃完饭就过来开门,我们就在附近的山上逛逛。</p> <p class="ql-block">文殊殿内宽大的砖砌佛坛上文殊菩萨、弟子、金刚等塑像共八尊,均为金代原作。已经损毁严重,四周墙壁上保存壁画是金大定七年 (1167年)宫廷画师王逵所作。</p><p class="ql-block">守寺的大爷叮嘱我们不能拍照,所以我只是在大殿外远距离拍了一张文殊菩萨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大爷带我们看这两棵柏树,问我们能看出啥。我们看了半天看不出来,大爷说这不就是一条龙吗?再看,果真有点像。</p> <p class="ql-block">这两只石龟是当年主殿的柱础石,大殿后来被毁了,剩下这一对柱础石。</p> <p class="ql-block">从岩山寺出来,本来还要去一个公主寺,太原的游客建议我们先到五台,从五台山出来再去公主寺,这样就不用绕路,觉得有道理,我们就直奔五台山去了。</p><p class="ql-block">在同一个地方,时隔13年,差别真是太大了。现在的五台山好像一个大工地到处都在基建,我以前感觉是一个清静的地方,现在更像公园。</p> <p class="ql-block">佛家把解脱烦恼之道称为"法门〞,菩萨顶的108级石台阶就代表着108种法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踏上一个台阶就意味着跨入一个法门,解脱一种烦恼,当你踏完108级石台阶,气喘吁吁的站在悬有"灵峯圣境"横匾的彩绘牌楼下面,就等于把人世间的108种烦恼全部踩在了脚下,成了一个没有烦恼的人。</p> <p class="ql-block">罗喉寺是五台山保存完好的十大黄庙之一和五大禅寺之一,寺内建筑均为明洁建筑,寺内的两樟木构小楼是其特色之一。</p> <p class="ql-block">显通寺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寺内珍藏着大量的佛教文物和艺术品,如铜铸佛像、石刻经幢、彩塑等,其中铜殿更是一大亮点,因为是中国国内保存最好的铜殿之一。</p> <p class="ql-block">塔院寺中的大白塔是寺内的主要标志,也是五台山的标志性建筑。可惜围闭翻修。</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2010年拍的白塔。</p> <p class="ql-block">殊像寺为青庙十大寺之一,是一座很有名气的寺院。寺内最著名的建筑是文殊阁,现存殿宇为明弘治二年(1489)由铁林果禅师主持修建的。殊像寺大殿面宽五间,进深三间,重檐九脊歇山顶,是五台山台怀中心区最大的殿宇。殊像寺殿内正中佛台上供奉的文殊骑狮塑像,高近十米,是五台山诸寺中最高大的一尊文殊塑像。</p> <p class="ql-block">人气超旺的五爷庙。而且我看着绝大部份都是年轻人。</p> <p class="ql-block">都说不登黛螺顶等于没上五台山, 我们到了 黛螺顶山下才知道,上山的缆车停运了,我们到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五点,估计爬这1080级石梯,到了黛螺顶寺庙也关门了,只好作罢。</p><p class="ql-block">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