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因为要到深圳探望父母,我弟就约到开平赤坎华侨古镇见面,听说这个古镇由中信产业基金打造,以前见识过同一拨人打造的乌镇、北口古镇与乌江镇,对他们慢工出细活、修古复古与强大的运营能力耳闻目染,内心充满了期待。早八点贵阳高铁到广州,广州又转高铁到开平,一路风驰电掣,下午三点就到达了古镇,正好与自驾的家人在景区门口汇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一进人古镇,扑入眼帘的就是耸立的雕楼,与周边的骑楼交相掩映。雕楼一般五六层,占地面积不大确很高,一层是堂屋多海外游子的照片,二层以上窗户很小,还有给射击预留的小孔,屋顶则形式不一彰显个性,有的四角是圆柱体,有的是欧式的塔尖,大多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多是防匪防水或是开钱庄做经营,也包含华侨在外面发家致富衣锦还乡的味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骑楼的功能则是居住与经营,一般是三层,迎街面往往是青砖墙绿筒瓦,屋顶有巴洛克风格的立面装饰,山花雕刻手法精美。背街面方正纵深很宽便于日常起居,西式长方形窗户与悬空阳台,罗马柱式的栏杆,仿佛老式电影巴黎街道的韵味。</span></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们一行人登上了最高的永安楼,整个古镇一览无遗,绿水环绕,点缀着一处处中西合璧的各式建筑。正在登高远眺之际,一行人在当地官员的簇拥下也来到楼顶参观,听介绍是北美华侨归乡祭祖。原来此地世居两大家族,分别是司徒家与关家,以同源河为界。一百多年前的清末民初因生活所迫,大量的赤坎子弟历尽千难万险飘洋过海到美洲打拼。由于中国人的忍辱负重与勤劳肯干许多人创出一片天地后回报乡梓。当地水系通江达海,从上世纪初开始繁荣,当时骑楼下商铺鳞次栉比,码头上商船密布,大量侨汇使得金融业发达,钱庄云集,成了远近闻名的商业重镇。</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大城市的崛起,赤坎镇逐渐失去了往日的繁华。2018年曾经打造乌镇的团队慧眼识珠,相中此地进行整体改造,整整五年的时间,在保留80%原有建筑基础上进行匠心施工,于今天呈现出传统与现代结合,东方与西方交融的多姿多彩的景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说到这个团队我曾经读过当初打造乌镇时就请了一名在当地生活过的设计师,按小时生活过的场景手绘了几千幅图纸,一点一点按图索骥,慢工出细活才还原与创造了现在的乌镇,我想赤坎也是按这手法建设的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下得楼来,我们一行深入古镇,当初繁华的商业生态所涵盖的会馆、商业街、戏台、教堂一一向我们呈现。戏台是中式的,两侧是蟠龙石雕的柱子上方是翘檐龙口,古色古香的戏台上演着悲欢离合,聊解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教堂信奉的是基督新教,歌特式建筑,进里面却异常的朴实,可能是去繁从简好内心直接与上帝沟通。有人说现代西方的三大基石是欧洲的封建制、日耳曼习惯法与基督新教,我想有别于下南洋等落后殖民地国家,当初清末去北美的赤坎人该强烈感受到文明与制度的巨大落差,从而部分人皈依了基督教。</span></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漫步在古镇里面四横交错的老街,则有种时光老流的感觉。这此骑楼大多原汁原味,仿佛依稀可见当初的人声鼎沸,人流如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当然在众多老建筑中也嵌入了许多新建的各式中西建筑,西式的拱项回廊,罗马式大穹顶,有的是酒店有的是婚礼广场,既拓展了旅游的功能又不显得突兀,两全其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类似乌镇,赤坎古镇整体的运菅能力很强,不仅遍布酒店民宿咖啡店及各类餐饮,整体经营统一管理,避免了其它古镇的杂乱无章与无序竞争,还在景区内穿插有舞狮、唱戏、古琴等特色民俗表演,让大家在欣赏美的同时有很强的参与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古镇有走铁轨的老式双层铛铛车,我们一行人登车绕古镇一周,边听解说边欣赏古镇的全貌,在一处铁桥前,车停下等铁桥放下才缓缓通过,车过桥又拉起让船过,如伦敦塔,别具一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说到风景,建筑是风骨,人文是衣裳,水则是灵魂。赤坎古镇水系发达,整个古镇都环绕着水而生,灵动而氤氲,当然也少不了类似乌镇的乌蓬船。买票乘船,母亲行动不方便,我们小心翼翼的扶她上船,大家落定,船工就咿哑的摇起橹来。随着船轻快地在绿水轻波中前行,船工操着不太听得懂的普通话介绍,两岸风光依次展开,码头商铺、亭台楼榭,中西合壁,水乳交融。前方则穿过各种特色的桥,有传统的石拱桥也有酷似康桥的彩虹桥,还有传统的廊桥,一派小桥流水炊烟袅袅的南国景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船行到终点码头时,此时久阳西下,波光粼粼,远处有一处钟楼依稀可见,那一刹那,仿佛有水城威尼斯的感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入住的酒店旁,有致公党创始人司徒美堂的生平展览厅。认真的参观后才了解老先生的传奇一生:老先生就是赤坎人,生于清末,粗识文字,少时赴美,在那个年代由于排华法案华人饱受不平,一次先生替人打饱不平打死了个白人流氓,掀起轩然大波,是第一个打死白人的华人,虽锒铛入狱但多方营救最后出狱,以后历尽艰辛创办致公堂,团结华人,发家致富,资助孙中山反清大业,聘未来总统罗斯福当律师,支持抗战,斡旋罗斯福最终废除了排华法案,支持新中国革命事业,参加过开国大典,逝世后身葬八宝山公墓。这样一位黑白两道大佬集传奇于一身,让我不禁感叹在历史的进程中武德充沛的忠勇之士对国家民族的贡献往往胜过胆小犬儒的文弱书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晚饭的时间到了,各种特色的粤菜名不虚传,早晚茶是经典,而我最钟意的还是用木材烧的煲仔饭,软糯可口,锅巴香脆弹牙,回味无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华灯初上,夜色矇眬,整个古镇又焕发出另一种魅力。酒吧里传来轻柔的粤语歌,余音杳杳飘满夜空,街上流灯溢彩,特别是水边建筑的灯影倒影相映成趣。我们漫步在码头边,这里正在举行一场灯光秀,一阵璀璨夺目的五彩斑斓闪耀后,水中央与两边徐徐升起三块水幕当屏幕,播放着赤坎百多年来的悲欢离合:少时与恋人依依不舍的离别,乘红帆船九死一生长风破浪,归来虽是大轮船,而人已至暮年,时光匆匆让人唏嘘不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大家回酒店休息后,我一个人又在河边安静的坐着。此刻古镇静消消的,散去了白日的喧嚣,河面灯影楼影水波交织有种如梦如幻的韵味。我想在那风雨飘摇的晚清,多少人从这里出发,九死一生,远赴重洋。带来的不仅是这西洋景,还有最早的现代文明的种子及与封建愚昧抗争的精神!百年来这种精神指引我们这个民族筚路蓝缕、前赴后继、历尽劫难,正如黄河水不会倒流,这种子终将慢慢长成参天大树,逐步融入现代文明的广阔森林中!</span></p>